03.03 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了,现状如何?

陳康喜


公元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兵部尚书在没有做任何像样抵抗的情况下便开城投降,北京城陷落。


绝望中的崇祯皇帝下令让后宫嫔妃全部自尽,安排太监带领自己的三位皇子出逃,在极度失落的情况下砍断女儿长平公主的一条手臂。在做完了这一切事情之后,在亲信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上了景山,找了一棵老歪脖子树,上吊自尽,结束了大明三百年的历史。

其实总体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讲,崇祯并不算是一个昏聩之君,史料记载崇祯非常勤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章,二十几岁头发就已经近乎全白,长期的朝政压力让他不堪重负。在生活上极度崇尚节俭,他穿的衣服都是皇后做的,有的甚至打了补丁,走路的时候要慢慢走,因为担心里面的棉絮会飞出来。常常出于军事的需要,从自己的私库里调拨白银来接济军饷,因为国库空虚。


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可以说已经是风雨飘摇了,他的哥哥天启皇帝宠幸太监魏忠贤,整个朝野上下乌烟瘴气,百姓可以说是怨声载道。留给崇祯的是一个烂摊子,于是他选择隐忍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一举铲除了阉党,朝廷上下政局为之焕然一新。

但是这样也使得文官集团的势力过于膨胀,开始有些对皇权造成威胁,再者就是辽东的战局开始恶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流贼一直是明朝末年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李自成 张献忠四处流窜攻城,对中原地区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自崇祯元年到崇祯八年,关陕地区和河南中原地区连续八年大旱,局部地区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朝廷因为拨不出赈灾款,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在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关外的后金也时常侵略,使得明朝顾此失彼,每当农民起义刚刚有点好转,关外的后金就会入侵,每当精锐被抽调到辽东对付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就会死灰复燃,李自成的起义军因此迅速扩大,终于在崇祯十七年打出了口号“嗟尔明朝,气数已尽”,一路北上,明朝官军全部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一路顺利,直到打到了北京城下。

在此之前,崇祯拒绝了大臣效法宋朝南渡的提议,决心遵循祖制实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策,调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火速进京勤王,准备和李自成进行决战,然而吴三桂拥兵自重,迟滞不前,从山海关到北京只要两天两夜的行军,吴三桂走了半个月也没有到达,导致北京城最终沦陷,皇族嫔妃几乎全部死节。而吴三桂本人也在不久之后投降清军,做了可耻的汉奸。


顺治皇帝入关之后,认为这棵树见证了大明的灭亡,以及大清的崛起,便把这棵树保留了下来,用以警醒后代子孙。同时为了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下令把这棵树用铁链子锁起来,称之为罪槐,因为它害死了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

崇祯死后留下遗言,朕任贼分尸,无言见祖宗,勿要伤害百姓一人,尸体被农民军拖到东华门示众,李自成毫不尊重前朝皇帝的遗体,随后流贼在北京城烧杀抢掠。

景山上的那棵见证了这一切,历史沧桑的巨变以及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更有李自成的溃败,如今景山上的那棵树只能供后人凭吊,追忆过往的种种,如今也成为了一景点。


夏目历史君


崇祯帝在李自成的部队打进北京后,自知大势已去,他又不肯受辱,于是杀死身边的妃嫔,又杀死亲生女儿,并逼迫张皇后自缢,之后他带着几十个太监想突围出城,但没有成功。绝望之中,他只得带着宠信的太监王承恩匆匆忙忙逃到煤山,因为走得急慌,以至于跑丢了一只鞋子,他找到一棵歪脖子槐树,搭上早就准备好的一条白绫,就在那棵树上自缢而亡。

▲崇祯皇帝自缢图

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昏君,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好皇上,他非常勤政,也非常节俭。但是他不幸生在了明朝末年,朝廷弊政积累多年,他继承的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崇祯也做了很多改革,试图把明朝带上正轨,比如他对祸害朝政的宦官进行了打击。

但是大明朝积重难返,他的改革收效甚微。特别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出现了全国性的水旱瘟疫,很多地方庄稼颗粒无收,而地方官还强征赋税,造成各地出现民乱和起义,李自成可以说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再加上关外的后金已经崛起,对大明朝虎视眈眈。当时的形势真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崇祯皇帝画像

其实,崇祯毕竟算得上是一个有骨气的皇帝,他宁死不降,他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明朝的历代君王,也有打败仗的,也有被敌国俘虏的,但是没有一个投降的,崇祯继承了他祖先的基因。他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那棵歪脖子槐树,而那棵槐树也就成了他这个亡国之君的见证者。

▲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

之后当然是李自成的队伍杀进了北京,义军把把崇祯的尸体弄到东华门示众,示众之后又把他的棺椁暂时放置在皇宫北面的河边。是北京的市民不忍心,才把他跟田贵妃合葬。

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他为了筹措军饷,大肆勒索明朝官员,其手段极其残忍,很多官员被用刑,造成大量的伤亡。而且一向爱护百姓的义军转眼间也变成了强盗,对北京进行大肆洗掠。军事上,吴三桂跟清军联合,打败了义军,李自成很快就从北京败退撤出。清人入驻北京,并开始了清人对中原近三百年的统治。

▲崇祯皇帝剧照

清廷对待崇祯却是另一种态度。清人以帝王之礼厚葬崇祯,并建了地上陵园,还把崇祯的陵墓取名“思陵”,当然清人这么做是为了笼络人心,但是这样做总比义军的做法更近人情。

至于那棵吊死崇祯的槐树,清人则给它取名“罪槐”,意思是有罪的槐树,同时还给它系上铁锁链。他们把崇祯的死归罪于一棵槐树,显然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当然这之中也有笼络人心的成分。

这棵罪槐在清朝一直存在着,它除了被用来笼络汉人,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警示清朝皇族,告诉他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崇祯的覆辙。

这棵“罪槐”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一直活到了“文革”期间。人们都知道“文革”对一切旧的东西都要打烂的,这棵罪槐也难逃劫难,它被剥掉树皮,不久就死掉了。

如今在那棵罪槐原址,又出现了一棵槐树,但已经不是那棵吊死崇祯的槐树了,它是1981年新种的。

▲崇祯皇帝陵园

一棵槐树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风貌。

分享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和观点,我是醉爱谈历史,欢迎关注!

醉爱侃足球


吊死崇祯皇帝的那棵树。它长在景山的东坡靠近山顶的地方,树身直经60公分以上,树高8米以上,树的整体向东倾斜约40度,拴掛上吊链的那个粗枝干早就枯死了,枯枝的前部分已被砍掉,后部分的枯枝干还在那里显赫着。1966年红卫兵在北京的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到景山去的红卫兵们也可能足出于好奇,就用自己随身带的小刀削扒那棵树的树皮,扒下一小块树皮偷偷地装在自己的兜里。红卫兵人多呀,若大的一棵树,树皮几乎扒光了,这棵树可能就死在这一年的冬天。

大概是在1972年,我又去景山公园,发现被扒了皮的罪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栽在原来位置上的一棵新树,新树的直经有15公分,也是倾斜着长在那个上吊的地方,树前立有一告示牌,书写着这棵树的不凡经历。算来这棵树也有60年的树龄了吧。


观因1


1644年4月25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威逼下,杀死妻女,放走皇子,为了最后的尊严,他选择了在北京景山东坡的一棵歪脖树下上吊而死,享年33岁。

然而,你知道这棵歪脖树是谁栽的吗?

我可以告诉你,是33年前崇祯的爷爷万历(朱翊钧)栽的。为什么是他栽的呢?

万历是明朝当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8年的皇帝,却有38年没上朝,朝中有许多大臣不认识他的模样。朝中缺员很严重,机构不能正常运转,你说留给孙子的江山能好到哪里去?


▲万历

早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问军师刘伯温:“大明国胙多久?”刘伯温答道:“万子万孙”,朱元璋一听高兴坏了,其实刘伯温是说,到万历的子孙就到头了!

历史不幸被言中了,后世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虽然崇祯是个励精图治、勤奋向上的好皇帝,但根早就在万历朝烂光了,再努力也于事无补,所以说:“明亡实亡于万历”,崇祯的爷爷万历亲手为孙子栽上了“歪脖树”。

岁月悠悠,歪脖树的命运随着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清顺治帝入关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人,清政府声称自己夺的是李自成的江山,厚葬崇祯,并重新为崇祯建造陵墓。



清政府大打亲情牌,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煞有介事把崇祯上吊的“歪脖树”圈起来,因为歪脖树吊死了崇祯,清政府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把老槐树命名为“罪槐”(意思是老槐树有罪,吊死了崇祯)并用铁链把老槐树“捆”了起来。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捆”大槐树的铁链被侵略者掠走熔化造枪炮了。后来慈禧下旨重新换了一条铁链。

全国解放后,1950年有人在大槐树上贴了一副对联:“万历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呼吁解除对大槐树的惩罚。

1956年,北京文物管理局,在征求各方建议后,拆掉了树圈,取下了铁链,老槐树用栏杆围了起来。


▲崇祯上吊

火红年代,在1966年大串联期间,各地红卫兵云集北京,为了表达誓死打烂封建帝王的统治的决心,老槐树的树皮和树枝成了他们出气筒,纷纷剥树皮,折树枝以作纪念,上百年的老槐树怎经得起如此折磨,最后干枯死亡。

当时北京市园林局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北京市革命委员会,1971年,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北京市革委会批准,市园林局下令将“罪槐”伐除。

1981年,公园管理处将景山南坡找到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树移栽至老槐树原处。



1996年,公园管理处将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树原处,替代了1981年新移植的小槐树。 从此,这里成了北京景山里的一个旅游景点。

结语:抚今思昔,感慨万千,老槐树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带着时代的印记永远消失了。现在的歪脖树不是原来的歪脖树了,它不知道那段厚重的历史,毕竟它的根基很浅,承担的只是一个旅游景点的道具而已。


秉烛读春秋


现在这棵“歪脖子树”已经不是崇祯帝上吊的那棵树了,崇祯帝上吊的那棵驼背老槐树活了300多年,顺治帝入关后还把这棵树定为“罪树”,这棵无辜的歪脖子树背上了一口黑锅,而且一背就是背了三百多年。

(崇祯上吊的那棵驼背大槐树)

背了三百多年黑锅的歪脖子树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砍了,这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现在崇祯帝上吊自杀的地方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很多人到这里来凭吊明思宗,在这里有“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石碑之后便是一棵歪脖子树,这棵歪脖子树是后来移栽的,虽然是移栽的,但是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驾崩,天启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朱由检于10月继承皇位,成为大明帝国的新主人,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中了,摇摇欲坠。面对这个局面,崇祯帝想挽救,他一上台先把阉党铲除,然后开始自己的表演,他想把快要坠下悬崖的大明王朝拉上平地,但是事与愿违,大明王朝在他手中越来越往悬崖走。

1643年正月本是处在过年的氛围中,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是最黑暗的开始,李自成、张自忠在湖北等地攻城拔寨,而明朝大将军左良玉逃到了安徽的池州,此时明朝的军队已经打不赢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了。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后北上,三月一日,大同总兵姜瓖率军投降,李自成兵锋直指北京。

面对这个情况,崇祯帝急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三月六日宣府被李自成攻破,李自成军队开始包围北京。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部正式围攻北京城,城内的大臣大多都悄悄地与李自成取得联系,准备迎接新王朝了。

十八日崇祯帝登上煤山,看到北京城周围烽火连天,哀声长叹:“苦我民尔!”随后回到宫内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交待好。

儿子交待好后,开始处理后宫以及女儿的事,他命周皇后自缢,周皇后解衣自缢后,崇祯帝转身叫袁贵妃随皇后去。

袁贵妃自杀后崇祯又把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叫来,然后用剑将两人砍死,昭仁公主才6岁,长平公主也才15岁,帝王家苦啊!

崇祯帝此时就像杀人入魔一样,在宫内砍杀了多名妃嫔,最后命人去叫张皇后自杀。

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带着太监往东华门冲,但是被乱箭射回,然后又跑到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不给崇祯帝开门,崇祯帝只好转向安定门,安定门的守军早就跑了,大门紧锁着,太监们打不开,无奈的崇祯帝回到皇宫召集群臣前来开会,鸣钟半天没有一人而来,崇祯帝大呼:“群臣误朕也。”

(现在的歪脖子树)

李自成部此时已经攻入紫禁城,崇祯帝跑到煤山上,选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缢,他身旁此时只有王承恩一人,崇祯帝在自己的蓝色袍服上书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一日崇祯帝的尸体被大顺军发现,大顺军将其移到宫外,当地的老百姓将其葬入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其葬于思陵。

现在明思宗自缢处已经是一个著名景点了,一些人前往此处凭吊明思宗,感叹他这悲悯的一生。


司马长史


300多年过去了,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如同一位历史的老人,目睹了大明的消亡,旁观了大清的覆灭,亲历了民国的消逝,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而它的命运,唉!

因崇祯而成名

《明亡述略》记载:“丁未,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

万岁山就是当时的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就是如今的北京景山公园。崇祯十七年(1644年),上吊的歪脖老槐树,便位于景山东麓东进门左转100米处、南进门右转200米处的山脚下,那里竖着沈尹默书写的“明思宗殉国处”铜牌和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石碑。

朱棣时期,将北京列为大明的都城,并进行修建皇宫,曾在万岁山堆过煤,因此人们将这里称为煤山。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随逼迫周皇后尽缢而亡,并用宝剑砍伤l5岁的女儿长平公主、砍死6岁的昭仁公主及妃嫔多人等人后,从神武门逃到了万岁山上,在御前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吊死在歪脖老槐树上。

临终前,他还曾遗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人们在感念他以身殉国的烈性、牵挂百姓的善念的同时,也记住了他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从此后,这棵歪脖老槐树便因崇祯皇帝的命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因崇祯而获罪

由于该树是崇祯皇帝上吊之树,所以清军进入北京后,竟然将此树“定罪”,并在崇祯皇帝上吊的树的歪脖子处挂上“枷锁”,以为“待罪受罚”之树。

每到冬天,这棵老槐树便会树叶落尽,树干上残留的两个大窟窿,给人分外阴森的感觉,好似在诉说着曾经的往事。不过,每到春天,树上也会开满一串串香甜的槐花,有胆大者,还会摘下几串享受美味。

不久,清朝统治者为了减轻思明之人的反抗之心,又将树上的铁链取下,恢复其“无罪之身”,并规定王公大臣、皇室成员等人路过这里,都要下马步行,以示对先朝皇帝的尊重。后来,康熙、乾隆也都为此处作诗,以为纪念。

因破旧而消失

一晃,这棵老槐树目送大清王朝走过了近300年的历程,又经过了数十年的民国,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1971年,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运动下, 这棵老槐树也被江某人定为“封建残留”的四旧之列,遭到砍伐。

从此,具有历史意义的这棵老槐树,如果崇祯帝皇一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历史而复生

没有了这棵歪脖老槐树的景山,景山的历史价值将会暗淡许多。因此,后来的景山公园管理处,为了让景山的价值得到体现,先是从景山南坡移来一棵碗口粗细的小槐树,栽种在原址。但是,几年后,这棵槐树却是越来越高大,一点也看不到“歪脖老槐树”的影子,因此倍受游客们地指责。

之后,又经历了几栽几毁,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1996年,园林管理处在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北顺城街6号院中,发现了一棵歪脖老槐树,是一棵胸径50厘米的古槐。据一些高龄老人回忆,这棵古槐和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极其相似。因此,这棵古槐便成为了原来那棵歪脖老槐树新的继任者,一直到了今天。

与其说,人们关注那棵歪脖老槐树,不如说人们倡导的是崇祯皇帝“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精神,毕竟真正能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有几人呢?


祥子谈历史


老树同志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初,它被砍翻做了柴火。

老树别看长得寒碜,它却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帝王树,跟帝王曾经有着密切联系。

当老树还年轻的时候,它生长在北京皇城煤山的东侧山脚下,这个环境不错,西北风吹不到它,但这不妨碍它长成一棵歪脖儿树,这种形状可能与它小时候的一次受伤经历有关,又或者无关,它本身就是一棵槐树,又不是一棵杨树,长得不那么挺拔不是它们种族的原罪。

但它的歪脖症状并不明显。

直到1644年的三月十九日之前,它还是一棵无忧无虑野蛮生长的国槐树,虽然有叫做龙爪槐的旁亲,但它本身却和龙一点关系也扯不上。


影响它未来“树生”的那一天终于到来,那一天,一个披头散发、步履蹒跚、面色悲戚的年轻人吊死在了它的歪脖上。一个看上去也很难过的老太监也紧跟着他吊死在了旁边的海棠树上。

歪脖国槐和海棠树起先被他们身体的重力压得很不舒爽,但后来想到,或许此举会吸引来一些鸟虫,他们的身躯总会枯朽,会化为春泥,未尝不是对它俩的一种报偿,也就心安了,微风吹过来,它们的树叶轻轻起舞,仿佛在发出召唤:来吧,动物界的朋友们,你们在哪儿?

早春时节,昆虫界的朋友们刚刚惊蛰,数量还不多,鸟儿们倒是有来窥视的,但随风飘荡的人也是人,它们不敢贸然落下。

过了两次晨昏,树下来了一群人,七手八脚的把他俩的尸体放了下去,拉走了。

寒来暑往,过了一年,树下又来了一个跟上次上吊自杀的那个年轻人一样穿着黄袍的小小少年,他身后还跟着一群人。

国槐树和海棠树以为他们也要上吊,心里大喊:别,人太多,撑不住!

树叶沙沙声中,这位少年先轻抚着海棠树,说出一句:

“贞臣为主,捐躯以从”。

看来是在纪念那个老太监吧。

感念之后,少年又走到国槐树下,以手指树,说出一句:

“此乃罪槐”!

就在这群人的注视下,一班虎狼也似的兵丁拖来一捆粗铁链,七手八脚的挂在了国槐树的歪脖上。

在那天之后的三百二十二年中,国槐树从一棵脖子不那么歪的年轻歪脖树,变成了一颗脖子歪的不能再歪的老歪脖树。铁链好沉呢,以至于深深地勒在了它的歪脖上。

那天之后的二百八十六年后的一天,一群沉默的人来到树边,立了一块“明思宗殉国处”碑。

那天之后的二百九十九年后的一天,又一群沉默的人来到树边,立了一块新的石碑。老歪脖树的锁链早就不知道被人扔到那里去了,而且都快三百年过去,它也识得几字,好像是纪念那个人上吊三百周年呢。

在那天之后的三百二十一年后的一天,又一群活泼的年轻人来到了树边,他们都穿着绿色的衣服,手中拿着一本红色的小册子,尽显朝气。老歪脖树慈爱的看着他们,容忍着他们在自己身躯的刻画。

很快,有第一个年轻人撕去了第一块树皮,他快乐的高喊着一句什么口号,老树在剧烈的疼痛之中并没有听清。

其他的年轻人们也欢快的一拥而上,每个人手中都多出了一块或大或小的纪念品。

这一天过得真是漫长啊,从做到晚,老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它伸来热情的双手,只有很少的带走他们的战利品,更多的则是随手丢弃在地。

老树成功熬过了这一年的冬天。

在那天之后的三百二十二年后(也是上吊的那个年轻皇帝来上吊的第三百二十三年后)的一个春日,老树看到一群人把下方的石碑敲断,搬到旁边的少年宫门前做了井盖。

老树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吧。

于是它就死在了那年的春日。

老树死后第四年,树干被砍翻,被用做了柴火。

老树死后第十四年,这里又栽上了一颗小槐树。

老树死后第二十九年,小槐树被移到一旁,一棵来自建国门旁边的树龄一百五十岁的行道树因为造型不符合行道树的标准、同时也非常符合老歪脖树的标准,而被移栽到老树原先的位置。

新的老树在这里一晃也呆了二十二年,以至于对每天经过的游客的指指戳戳,都习以为常了。


历来现实


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大明朝建立已经276年(1368年―1644年),已经走到了尽头,明朝最终在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和清军的共同作用下灭亡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一日,李自成攻陷大同,六日,攻陷宣府镇(张家口市宣化区),十六日,李自成包围京城。

十七日,李自成开始攻打京城,十八日晚上,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看到城外尽是起义军,太监张殷劝崇祯投降,被崇祯刺死,崇祯派人将几个儿子送到外戚周奎、田弘家。

崇祯对周皇后说:你是皇后,应该殉国,周皇后听后自缢,崇祯对袁贵妃说:你跟皇后去吧。袁贵妃也自缢了。崇祯对十五岁的长平公主说: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呀,然后用刀砍伤了长平公主,并刺死了六岁的昭仁公主。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攻入京城,拂晓的时候大火四起,崇祯在殿前鸣钟,但无人前来,崇祯说:我是被群臣给误了呀,国君应该死在社稷上,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到今天就结束了。

于是崇祯自缢于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死的时候,光着左脚,右脚穿着红鞋子,终年三十三岁,太监王承恩也随之自缢旁边的一棵树上。

崇祯帝在临死前,在自己的袍服上面写着:我登基十七年,这一切都是群臣误我,才使李自成的军队攻陷京城,我现在死了,我没有脸面见列祖列宗,我不着冠冕,用头发遮盖脸,希望李自成只伤我尸,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那现在崇祯吊死煤山处的那个歪脖子树,也就一百多年左右,而原来的那棵到现在差不多有四百年了,显然不可能是原来的那棵,原来的那棵在几十年前被砍了,现在的这棵是从别外迁过来的。


历史简单说


话说明末反王李自成一路攻城掠地,于1644年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崇祯)看大势已去,拔剑亲手杀了宫中女眷,扮做富商,只带一个太监王承恩从后门逃出。

本来他二人完全可以逃走,暂留住性命,日后还可以图东山再起,可就在这个时间发生了一件奇事,当他们逃出城门,大街已是空无一人,店铺已关门,唯独有一家看挂算命的店铺还开着门,崇祯也是无助就走进去想算算前程,太监拦都拦不住。

店内坐着一位白发老先生,测字算命,崇祯说明来意,老人叫报一字,崇祯随口说一“有”字,老人一听,摇头说不好,崇祯问何解,老人说,大字少一捺,明字少一日,大明残缺不全了,这是太监发话说,我家老爷说的是朋友的友,老者一听更说不好,这个字左看上看都是反字出头了,反王得势了。

此时崇祯怒骂太监,狗奴才胡说什么,我明明说的是“酉时”的酉,老者一听,大呼大凶,崇祯问何解,老者说,看你气宇不凡,像个尊者,你看这个“酉”字,尊者无头又无尾啊……

崇祯听完,万念俱灰,于是………。

各位看官,走路莫算命啊!


用户956058602476


北京景山公园之内,有一颗非常著名的老槐树,每到春夏,就会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据说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就是在这棵树上自缢殉国,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铮铮誓言。

崇祯作为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积弊已久的王朝,让大明重获新生。但在内忧外患之下,崇祯最终没能力挽狂澜,却成了亡国之君。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临死之际,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尔为天下母,宜死。”周后流泪答曰:“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言毕周后自缢而亡。

崇祯在周后殉国后,又传旨后宫妃嫔随同自尽,并指派太监趁乱护送几个儿子出宫。崇祯随后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昭仁公主和长平公主(断臂晕倒),然后,逃出了大明宫城紫禁城。

崇祯登上了紫禁城旁的煤山(现在的景山,又称万岁山),在一棵槐树下,咬破手指,用自己的血写下了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文武可杀,但勿劫掠帝陵,勿伤百姓一人。”写毕,以腰带自缢于槐树之上,以身殉国。

根据《明史》的记载,贴身太监“王承恩从死”,大臣“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大明之魂昭昭于天下。

崇祯死后,明朝众多大臣纷纷效仿崇祯帝,自尽殉国。而满清也趁机打着“雪君父之仇”的旗号,进入了山海关。

清朝建立后,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曾将崇祯自缢殉国的老槐树定名为“罪槐”,并用铁链锁住。同时还规定,凡皇室成员经过此处,必须驻足肃立片刻,以示警醒和尊重。

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老槐树旁树立了“明思宗殉难处”的石碑。其中的“明”字被题写碑文的沈尹默先生故意写成了“眀”,将日字旁写成了目字旁。

1944年,崇祯皇帝逝世300周年时,又树立了《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并刻碑文。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老槐树被无情的砍掉。而那块写着“明思宗殉难处”的石碑,以及300周年纪念碑,也都被无情的砸为两段。

1981年,在被砍掉的老槐树的原址,移栽了一颗小槐树。

1996年,又将一颗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树移植到了老槐树原处,替换掉了之前移植的那颗小槐树。

2004年,被损坏的石碑也被重新树立在槐树之旁。

我们目前在景山公园中看到的这颗槐树,就是1996年移栽的第三代老槐树。虽然,此树已非彼树,但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的气节,却依然荡气回肠,浩浩汤汤于中华大地之上,时刻激励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奋发图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