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中邢岫烟为什么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老猴悟通灵


妙玉在大观园,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非亲非友,不主不仆,与贾府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而她又偏偏孤高自许,在入贾府之初,就提出条件,不得“以贵势压人”才肯入府。

她是出家人,但是僧尼还是道姑,也很不明确。林之孝家的介绍她是“带发修行”,似乎是尼姑,因为道姑是不剃发的,何必特意声明?但她随身服侍的,却不是小尼姑小道姑,而是老嬷嬷与小丫鬟。倒有点像西方贵妇入修道院避难或幽禁,带着贴身侍女。

在大观园中,她与人们来往很少,或者是来往不少、描写不多。李纨曾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就连与她有“贫贱之交”、“半师之分”的岫烟,也批评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表面看来,岫烟对妙玉的批评,是指拜帖格式不规范。妙玉的帖子,没有上下款,只有一句“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我虽然没有研究过古代应酬文书的写法,也可以根据岫烟的说法,看出不合规范之处:不用能别号写在拜帖上。

大观园中诸芳,多有别号,是起诗社时每人起了一个。稍晚的湘云也有号。而宝玉从小就有“绛洞花王”之号。再后来来的宝琴、岫烟、李绮、李纹诸人,则没有别号。可见别号是贵族少男少女们风雅之举。妙玉自起别号,即使与海棠诗社没有关系,也一定是出于羡慕风雅、向往风雅、追求风雅的心理。

以妙玉的学问,当然不会不知道,拜帖上不必写别号,拜帖上写别号是不合规范的。问题是妙玉的生活圈子,远离家乡,没有亲人,缺乏朋友,如果在拜帖上不写,这别号还有什么地方可用?

喜欢舞文弄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了文章、得了妙句、起了名字,恨不得给全世界的人都看看。尤其是初学写作者,或者创作量不高的,更不忍把文稿珍藏密敛,简直巴不得抄一百份沿着马路贴个遍。

单是把别号写在拜帖上,这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在于拜帖是写给谁的。如果写给宝黛湘纨迎探春,都没有问题;如果每个人生日都写拜帖,给宝玉也没有问题。但从妙玉平日为人,和宝玉收到拜帖的激动,可以看出,妙玉祝贺生日的拜帖,是只写给宝玉一个人的。这样的举动,别说是出家人,就是深闺小姐,也是相当不谨慎的。

岫烟与妙玉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以她们的交情,以岫烟无亲无故的处境,以岫烟的低调与厚道的品格,她当然不便点破妙玉对宝玉的小情愫,不能取笑暗恋心理,只好以“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来批评——看似批评,其实是维护:妙玉不是春心萌动,而是“放诞诡僻”的天生怪脾气。


宝玉对妙玉,是绝无男女之情的。他的回答很妙:“他(妙玉)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把妙玉归为“世外高人”之类,不能用世俗的规范来约束她。这就解释了妙玉的“放诞诡僻”。

既然不在世俗之列,为什么单单给宝玉送拜帖祝贺生日呢?宝玉是这样解释的:“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意思是自己虽不能达到妙玉的水平,却能理解和欣赏于她,才会获得拜帖。这样一来,妙玉的暗恋的小情愫,就被他解释为知己之情、欣赏之意,而不涉及男女之恋了。

这样尊重,难怪岫烟会“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对宝玉有了新的认识和肯定。即使到了今天,面对一个暗恋自己的美貌少女,男子能做到毫不动心、又毫不轻亵,不接受感情、还保持尊重,也是相当高贵的。可惜这样的人太少,大部分男人是能捞点便宜就捞点,捞不到便宜就尽力诋毁,宁可自己掉泥里,也要把对方拉下坑。


要多说一句的是,我们尽可以不喜欢妙玉,却不能责备她。她出家是因病,进京是避难,既不是自愿,也没有选择。剔除了“出家人”、避难女这些附加的因素, 她只是一个青春年少、聪明美貌的少女。对生活范围里能接触到的一个青年男子产生情愫,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并且合乎天性。给宝玉送生日拜帖,请钗黛喝茶以引宝玉前往,都是爱情天性的反映。她并没有错。


栖鸿看红楼


如果不是宝玉和邢岫烟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们还不知道妙玉和邢岫烟曾经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邢岫烟家当年在苏州的时候,曾经跟妙玉做过十年的邻居,一墙之隔,而且曾经租住过是妙玉庙里的房子。所以当时年幼的邢岫烟经常到庙里面跟妙玉做伴,妙玉也经常教他一些字词之类的,所以有半师半友的情分在里面,我想,妙玉在教岫烟字词的时候也会跟她聊一些别的,毕竟两个女孩子之间还是可以有一些私房话可说的。

大观园的女孩子个个都是冰雪聪明的,邢岫烟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如此,她跟妙玉过去的关系,以及对妙玉现在境遇的了解,所以她才更懂得妙玉,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他想要什么。

但是在跟宝玉交流之前,或者说在宝玉问她如何回妙玉的拜贴之前,邢岫烟其实并不知道宝玉是什么样的人,不便随便回宝玉的话。当邢岫烟接过拜帖过来看的时候,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种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按照世俗的说法,像妙玉这样的出家人,自然应该跟宝玉这样的青年男子没有任何的瓜葛,原本应该撇清关系。宝玉生日,妙玉主动送个拜帖过去,并且在拜节上下了别号,在世俗的眼光里就更显得不伦不类。所以邢岫烟说的这句话,与其说她是在贬低妙玉,不如是在为他开脱,世俗里面可能就有这样的人,所以妙玉这样似乎也不奇怪。

但是当邢岫烟看到宝玉的态度的时候,她实际上已经转变了看法。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仔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盗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梅花。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这时候邢岫烟看出来,宝玉是妙玉真正的知己,这两人是可以在精神层面上高度对话的,所以她给他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说她自称“槛外之人”,你只说你是“槛内人”就好了,便别合了他的心。而宝玉得邢岫烟如此一点拨,也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宝玉和邢岫烟这一段不短的不长的对话里面,其实邢岫烟是经历了一个对宝玉从缺少认知而最后了解的一个过程。在缺乏了解之前,她用她的话来为妙玉进行一点开脱,并不是要责骂妙玉的意思,而且以妙玉曾经当过行邢岫烟老师的身份,加上邢岫烟本人的素质,邢岫烟自然也不会随意在背后评论或者批评妙玉。当她看出宝玉的态度以后,给出的点评和解释就非常到位,这时候如果妙玉在一旁有知,大概也会感慨自己不枉曾经收过邢岫烟这么一个徒弟了吧?


苏小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邢岫烟敢于批评妙玉,我觉得这一点比林黛玉都强。贾府的公子小姐们对妙玉多是恭敬的态度,特别是林黛玉对妙玉的态度虽然不能用阿谀奉承来形容,基本上也是敬之如神明,太过了。如果说林黛玉有洁癖,那么妙玉就属于“洁癌”。因为贾母领着众人去拢翠庵坐了一坐,她就要洗地,就因为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嫌弃脏不要了,并且说辛亏是自己没用过的,否则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刘姥姥。

所以妙玉的“一尘不染”一直强调外在的世界,所谓空即是色,然而她却做不到色即是空。说到浅薄一点,她一直在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故作清高,故意显得比别人更高雅,实际上她比任何人都想融入尘世中,她想敞开心扉的拥抱这个世界,然而因为佛门弟子的身份,所以她性格变得扭曲,她甚至恨这个世界,恨这些外在的花红柳绿。所以外部的世界在她的眼中和心中就更加的污浊不堪。说到底,她对外面的美好生活,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曹雪芹在判词中就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追求到心静如水,花开见佛的境界。

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实际上就是说她不像一个出家人,她就像穿着袈裟的一个极其任性的千金小姐。


春花聆听明月梦


请朋友们不要冤枉妙玉,也不要误解邢岫烟,她俩是非常知心的朋友。岫烟不仅非常敬重妙玉,而且处处维护他的名誉,他绝不会说妙玉的半句坏话。

之所以有一部分读者认为这几句话贬损了妙玉,是因为忽视了作者的提醒一一用假语隐寓真事,不是岫烟说错了,而是我们自己以假当真了。

那么,岫烟的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另外几个例子。佩凤和偕鸾荡秋千,宝玉要送(助力推),佩凤不让,说:倒是野驴子送送使得。野驴子表面指芳官,实际指的是满清官府,秋千指代绞刑架,是满清官府把她们送上绞刑架的,这和宝钗的“好风凭借力"是一个意思,宝钗就是和她们一起被人用绳子拉上“青云"的。凤姐骂过小道士一句粗活(恕不引用原文),这个小道士就是板儿,他为什么一度出家呢?当然也是野牛(满清政府)逼的。凤姐骂的也不是板儿。妙玉在请宝黛钗品茶时有这样一句话:三杯就是饮牛饮驴了。饮牛饮驴的谐音就是野牛野驴,三杯指满清第三辈,雍正乾隆父子,是他们不让妙玉过正常的生活,被迫躲进寺庙。如果还俗,就有权贵抓去作小老婆。

岫烟的话实际是为妙玉打抱不平,真正的意思是:这叫什么世道,把一个好端端的女儿,逼得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正所谓,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呀!

朋友们,珍惜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吧!


gaotzy


妙玉是红楼梦里最特殊的一个人物。

红楼梦里几个玉?宝玉,黛玉,红玉,妙玉,男的宝玉,女的黛玉,所谓贵的黛玉,所谓贱的红玉,世俗如红玉,清高如黛玉,为何要多个妙玉?

因为其它人都不妙。

但妙玉又妙在哪里?

她不在男女中,不在贵贱中,不在清俗中,她是槛外人。

但她是个病人。她出家修行,是因为有病。

那她到底是什么病?

她身体是健康的,思想也没有不端,心智更是高妙,

总有人自作多情的以种马文去套红楼梦,是个女的就得对宝玉倾心,只对宝玉说句话,便是对宝玉动了凡心。

拜托。还是看看作者的评判是什么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她有什么病?是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表象是什么?是过洁世同嫌。

结果是什么?是青灯古殿人将老,

是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是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是无瑕白玉遭泥陷。

作者的感叹是什么?

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王孙公子,是宝玉,又何止宝玉。

妙玉之妙,便在于她的所谓的“病”

她貌美才高,

却是人皆罕的性冷淡,更是世难容的同性恋

所以才会

王孙公子叹无缘。

她入槛修行,便是想避开这与她完全不相容的性别世界,但她看别人如在槛中,别人看她,亦如此。


西嘶


邢蚰烟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这句话,我觉得是对妙玉进行了高度概括。妙玉是唯一不是贾府的人或者亲戚却上了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出生在仕宦之家,苏州人氏,小时候身体弱听了一位和尚的建议出家了,但是并没有剃度,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在贾府的栊翠庵居住。



蚰烟是怎么原因要说这句话呢?

在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玉过生日,妙玉送了请帖,写的是"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不解其意,无法回帖子,恰巧碰上邢蚰烟,蚰烟本来和妙玉有交往,熟悉妙玉的行为,就说了妙玉。

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僧不僧,俗不俗”说帖子的事

蚰烟既是说眼前这件事,宝玉过生日妙玉送帖子,帖子上的签名又怪里怪气: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一般来说,出家人六根清净,不应该沾惹俗人事物。可是妙玉不这样,偏要在宝玉生日送帖子,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讲究的是男女授受不亲,做为尼姑更要恪守这些清规戒律。所以蚰烟对于妙玉送帖子的事,就有些“僧不僧,俗不俗”。

“僧不僧,俗不俗”是妙玉的真实写照

在整本《红楼梦》中,妙玉出场并不多,这里主要分析下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些场景。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一干众人到栊翠庵外面歇脚喝茶,贾母喝过的茶给刘姥姥尝了一口,妙玉就让把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放在外面了。是嫌脏,嫌弃刘姥姥用过。



原文是这样写的:

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刘姥姥是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乡下老农,只是使用一下的茶杯就不要了,嫌弃乡下老农脏,这可不是一般出家人该做的事情。对于出家人在这方面有啥要求咱不清楚,但是知道僧人化斋在小说中常有,哪里会有化来斋饭嫌弃脏的?只有妙玉这样“僧不僧,俗不俗”的人才会这样。

还是在这一回,妙玉带领宝钗黛玉喝体己茶,宝玉也去凑热闹 ,妙玉给宝玉用的是绿玉斗。

妙玉斟了一杯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大家注意,这个是妙玉“前番”用过的,对于有严重洁癖的女子把自己的杯子给一位公子哥用,对于“绿玉斗”名字也有很多解读,这就不展开讨论。总之妙玉对贾宝玉是有儿女私情,这也是很多红学迷的共识。

《红楼梦》曲子中也说:[世难容]…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如果是真正的出家人,了断尘缘,怎么会有与王孙公子有缘无缘的说法?只有妙玉这样“僧不僧,俗不俗”的人才会这样。

你怎么看邢蚰烟这句话?期待在下面留下宝贵的评论。


昆仑山Y东北曲艺


邢岫烟对宝玉笑话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对于很多不熟悉红楼的朋友来说,会萌生出一种妙玉“不是好人”的感觉,因为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不算什么好话儿,何况出自妙玉“徒弟兼朋友”口中。然而,妙玉若果真如此不堪,那邢岫烟又算个什么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邢岫烟当然不是说自己也跟着学了好多年“不男不女”的意思,她这样评说妙玉,或是在告诉宝玉,妙玉可不是个修行的老古板,而是个既出世又入世的妙人儿,是个看上去刚强独立又柔情似水的女孩。

妙玉,身份之妙

妙玉其人,文采也秒,容貌也秒,更令人惊异的是,出身也秒,做派也秒。《红楼梦》里说,妙玉也是个官宦世家的小姐,因身体孱弱,所以带发修行,是个看人不拿正眼瞧的骄傲女子。

在富贵通天的大观园里,妙玉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她看上去是无权无势无依仗,整个贾府的人却谁都不敢惹;

她是个需要贾府财政拨款的“穷尼姑”,却出手就是寻遍贾府都找不出来的名器珍玩;

她应该像馒头庵的静虚一样,是个在权贵面前逢迎拍马讨好处的姑子,却有着贾府下帖子请来的“清高”;

她本来也约等于梨园一般的存在,是给荣府添摆设的景点,却连贾母都会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要知道贾母可是出身泼天富贵之家,又是当红的皇亲国戚,往来的都是诰命王妃,想让老太太给一个小尼姑说客气话,那简直就不敢想象;

她虽然身在尼姑庵,却从来都是个“槛内人”,她知道宝玉的生日,贾母去栊翠庵赏梅,她竟然知道老太太不吃六安茶,捧来了老君眉,要说清净,绝对未必清净,这当家人的喜好可是一清二楚;

她虽然是个修行的人,但看人却分高低贵贱,瞧不起刘姥姥,连林黛玉那么清贵的人都直接讽刺,妹妹还不敢还口,对于宝玉还可以当着人面“随意”欺负,绝对是个令人惊讶的存在。

妙玉,从开始的只是一个人名到后来的才艺、魅力、地位的各种展现,几乎每一次出场都让人惊讶一次,刷新对她的认识。这个女孩,真的是个无所依仗的尼姑吗?她的一举一动,无一不证明其出身也高贵,家底也巨厚,绝对入得了贾母她老人家的眼,还得呵护着点儿。关于妙玉的身世之解,今天埋笔不谈,往后再作有趣的详解。

妙玉,其人之妙

纵观整个大观园,对妙玉最为了解的,是第四十九回出场的邢岫烟。

邢岫烟何许人也?邢夫人的侄女,出身小门小户,父母是粗鄙人,邢夫人又是那边做派。这初来乍到,邢岫烟也明白,除了自己这模样讨人喜欢几分,几乎入不了众人的富贵眼。她打客居大观园之后,身份不尴不尬,在自顾不暇的二姐姐处别说过的如意,连暖饱都成问题,全身上下竟没一件差不多的首饰。可是后来邢岫烟不蔫不语的逆袭了,不仅如此,还是人家薛家主母亲自向老太太求亲,真是天大的面子。那么,是什么让出淤泥而不染的邢岫烟如此出众?答案她也说了,皆因与妙玉做了多年邻居,跟她学了很多文化知识,妙玉用贵族式的教养把邢岫烟培育成了天上的明月。

妙玉,其人果然绝妙。

妙玉是大家小姐,举手投足,眉梢眼角都流淌着贵族气派,邢岫烟学到了,就拥有了跻身上流社会的基本素质。关于妙玉的容貌,全书没有特别多的笔墨进行赞美,寥寥几笔之后,曹公用“气质美如兰”来进行说明,说妙玉翩若惊鸿,美若凌波,既美又气质非凡,绝对是神仙级别的人物。当然,美则美矣,但不足够,于是紧跟着一句“才华馥比仙”,把妙玉的美好尽书其中,居十二钗正册,实力之突出可见一斑。

妙玉之美在文中早有隐喻,她性格高洁,内心热情,如同栊翠庵内的梅花火热炽烈,香气袭人,却只能掩映在冰雪之中,远离尘嚣。妙玉本是贵族千金,无奈只能做清修之人,说她心甘情愿,怎么可能?这一身的才华,这一世的姿色,岂是为青灯古佛而生的?然而妙玉不能挣脱命数,她无处可去,无枝可依,只好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一边怜悯着自己的青春,一边纠结着未来是迈出去,还是原地不动,一边又幻想下想伸手却不敢伸手触碰的爱情。这些复杂的心理纠葛,在际遇简单的邢岫烟看来,确实是古怪至极,有时候她理解妙玉,但除了陪伴之外也毫无办法。

故事的最后,妙玉被贼人掠去,堕入红尘,让人无比意外的结局,却也在情理之中,但她的美妙,最终只能逝去了。


观山是


多谢老猴,多次拜读您的大作,承教了。

岫烟这孩子,身世贫寒,戏份不多,来投奔邢夫人,但并未获其多少照拂,《红楼梦》对其典型的写法是别的女孩宝马香裘,她则一生寒素。

常言道“贫寒起盗心”,因此贾府丢了虾须镯,便有人怀疑到她。但岫烟绝非凡人,能得曹公“岫烟”两字,自是境界非凡;能咏《赋得红梅花(得红字)》,写出“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的岫烟,无论是做人的境界还是诗情,都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说到《赋得红梅花(得红字)》,这就自然与妙玉勾连上了,这是芦雪庵的联诗一回的故事,宝玉联诗垫底,雪夜里被李纨罚去栊翠庵向妙玉乞梅,乞梅归来,岫烟咏《赋得红梅花(得红字)》,表达出岫烟耐得清贫的梅花性格和清风一拂的人生结局。

梅花开放在栊翠庵,曹雪芹赋予了妙玉梅花般的高洁,岫烟与妙玉有十多年的邻居关系,两者之间亦师亦友,知根知底。当宝玉20岁生日收到“槛外人”妙玉的祝福来函而不知如何回复,欲找才高八斗的黛玉指点迷津时,幸而在沁芳桥上遇到了与妙玉素有渊源的岫烟,教他以“槛内人”回复,并给妙玉留下“僧不僧,道不道,男不男,女不女”的一段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说她是佛家人吧,偏偏喜欢道家之祖的庄子;说她出家了,理应丢掉男女性别,青灯缟素,偏偏又未能脱尽红尘,留恋俗世的男欢女爱,不仅对宝玉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这种书函示爱的大胆之举。栊翠庵品茶一回,虽然高洁有余,对刘姥姥的嫌弃,却又体现其缺乏佛教“众生平等”的普世关怀;与宝玉之情故意撇清,又永远也撇不清。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妙玉也是想之念之,在岫烟邀请下,即可扶乩问卦。

妙玉虽然嘴上反复推崇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心中所叨念的还是铁门槛,虽自谓“槛外人”,但“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她,实际上是经常有“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之叹的。倒是自称“槛内人”宝玉自己,看破红尘后,弃金榜17名于朝堂,弃貌美娇妻的宝钗于内室,真正走向了槛外,抖落出一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素净世界!


松楠庄主


邢岫烟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看似批评,却是对妙玉最高的评价,是真正了结懂得妙玉精神世界的人的精准评价,不怪贾宝玉说邢岫烟“闲云野鹤”一般存在,皆因有半徒之分的邢岫烟对妙玉有远超外人的认识。邢岫烟一直在学习妙玉,却从未跟上妙玉脚步。也正因为邢岫烟学不像。她才能够成为红尘中奇女子,而不是出世之人。

(第63回)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说着,便将拜帖取与岫烟看。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贾宝玉一听邢岫烟竟然与妙玉有半师徒的缘分,她的知识都是妙玉所授的反应是“恍如焦雷”一般,是真的震惊了。宝玉震惊在想不到妙玉竟然会青眼邢岫烟,会耐心教授她学问。要知道贾宝玉虽然与妙玉能说上话,但从他得了妙玉的槛外人贺贴后无比兴奋和紧张的不知如何回帖看,贾宝玉与妙玉的交往将自己的位置拉的非常低。

贾宝玉夸奖邢岫烟“超然如闲云野鹤”,可知妙玉在他心中超越了“超然”与“闲云野鹤”,是仙佛一般存在,万不能亵渎。所以,很多人说贾宝玉对妙玉有私情,甚至程高本八十回后将妙玉写成为了贾宝玉走火入魔,实在有点贻笑大方和妄加揣测。


别说贾宝玉根本不敢唐突妙玉,就说他能得妙玉另眼相看,也并非妙玉出于私情,而是将其认为是一类人。

(第63回)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

妙玉能给贾宝玉贺贴、梅花,全因贾宝玉的“些微知识”入了妙玉的眼。林黛玉对贾宝玉与女子交往那么敏感,却从不觉得妙玉与宝玉如何,皆因她对妙玉同样知之甚深,不会可笑的嫉妒。

妙玉自称“畸人”,贾宝玉认定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这是何等的知音和见识。邢岫烟听闻贾宝玉对妙玉的评价,“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宝玉半日”,就是因为贾宝玉对妙玉的认识完全正确。

邢岫烟评价妙玉:“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本质不是说妙玉,而是妙玉下贺贴署名的“槛外人”。

古人送“帖子”给人,有严格的规矩,非常正式。男人、女人、上级、下级、长辈、晚辈、公事、私事、世俗人、出家人……根据身份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规矩。妙玉给贾宝玉的生日贺贴上,全部将规矩忽略掉,随性的发挥和署名,才被邢岫烟戏称“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不过,邢岫烟的评价用在妙玉身上也恰如其分。皆因“僧不僧、俗不俗”正是妙玉身份。她虽身在佛门,并没有剃度出家,还是带发修行的居士。“女不女、男不男”也是妙玉的本质。妙玉其人的精神,脱离了男女世俗界限,她并不将自己当成女子,与贾宝玉结交也不以男女为嫌。她任性而为,率性而至。脂砚斋有句批语说的很好:

【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

妙玉这种人虽少,却是真的有。看似仿佛阿Q,却有万人不及的风姿。这种人不可以男女记,她的心中没有性别男女,只有为人的高洁和污秽。

所以,“欲洁何曾洁”绝不是说妙玉流落风尘或者强盗之手被玷污了。那样的妙玉早不会苟活。她的洁是不再避世,无奈投身于滚滚红尘侵扰中,就已经是不洁了。贾宝玉说她“世人意外之人”,决不可将之与世俗对应。同样,林黛玉的“洁”,也绝非肉体的贞洁。这就另文再说。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故事中,唯一一个成自己为“畸零人”的妙玉身世为明朝皇家遗少,被迫出家避世,得康熙大赦天下国诏,尤其明朝遗少,被骗入贾府,幽禁栊翠庵

“畸笏叟”三个字可以看出,畸零人的遗少风格,笏满床说明其高贵身份,叟是其自封的归隐平凡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