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可為何吳廣卻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milk_翔


秦朝末年,胡亥無道,趙高弄權,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由此可見,至少在司馬遷眼中,陳勝吳廣的地位是相同的。然而事實上兩個人起義後的遭遇卻是天壤之別,陳勝為王,吳廣則是被同事殺死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呢?

陳勝吳廣起義經過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被朝廷徵兵前往漁陽戍守。當他們行走到大澤鄉時,卻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導致整個隊伍的行程都被延誤。

於是,一種名為恐懼的情緒瀰漫在這支隊伍中,因為按照秦朝律例,延誤日期是要砍頭的。陳勝自小就有大志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出自他口。

他不甘心因為此事就失去性命,便找上了隊伍中一個叫吳廣的人,圖謀起義。吳廣一想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於是便答應了陳勝的請求,兩人一起謀劃反秦。

古代的人都信奉占卜。陳勝吳廣先是找了個人占卜,看看自己起義成功的概率大不大。占卜者看出了他們的意圖,便對他們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並暗示他們借鬼神威懾眾人。

隨後,他們兩人便把帶有“陳勝王”三個字的綢帕塞進魚肚中。當戍卒們吃這條魚時發現這塊綢帕上寫的字,便十分驚訝。

陳勝吳廣兩人見此事已成,便決定加一把火。兩人半夜裡在寺廟旁點燃篝火裝作鬼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這使得與他們同行的戍卒更加驚恐,越發覺得陳勝此人深不可測。

就這樣,陳勝吳廣兩人順利地奪得了大家的支持,並在殺死同行秦官後宣佈起義。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陳勝稱王,逐漸失去本心

俗話說得好,“有的人一起吃苦容易,一起富貴就很難”。陳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陳勝稱王后,隨著權力的增加,他的性格也在發生著變化。

曾經“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早已被陳勝拋之腦後,如今的他只想享受自己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舉個例子,陳勝稱王后,一個陳勝的同鄉來找他,敲了半天門,陳勝也沒理他。最後還是這位同鄉喊了陳勝的小名,陳勝為防別人聽見才勉強召見了他。隨後,由於這位同鄉一直在說陳勝以前的囧事,陳勝一怒之下就把他殺了。

至此以後,陳勝周圍再也無人敢親近他。而此時的陳勝,也早已失去了本心。他現在所思所想,只剩下如何保住自己王的位置。

吳廣協助起義,卻被猜忌,最終被同事殺害

在陳勝起義的路途中,有一個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那就是吳廣。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毫不吝嗇自己對吳廣的喜愛。可就是這麼一個為陳勝殫精竭慮做事的人,卻死在了陳勝的猜忌之中。

當時,陳勝派吳廣領兵攻打滎陽,卻遭遇重大阻礙。不得已,陳勝只好派周文另闢蹊徑,率兵西進,以此繞過滎陽,直取函谷關。

陳勝本來以為,秦軍主力被吳廣牽制在滎陽,周文奪取函谷關輕而易舉,誰曾想胡亥採用章邯之計,用驪山囚徒迎擊起義軍,並大敗之。

章邯擊敗周文後,繼續率兵攻擊滎陽。起義軍將領田臧認為吳廣不懂兵法,又為人驕橫,便借用陳勝的旨意殺死了他,並獻其首級於陳勝。吳廣就此身死。

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吳廣作為陳勝集團的第二號人物,怎麼會如此輕易的就被田臧殺死。

至於史書上記載的因吳廣驕縱,假借陳勝之令更是可笑。首先,在大澤鄉起義之時,司馬遷就提到了吳廣此人待人寬厚,士兵都很擁戴他。再加上吳廣為假王,即代理王,田臧一個將軍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殺死吳廣的?

另外,在田臧殺死吳廣後,還將其首級獻給陳勝,陳勝不僅不怪,甚至還加封了田臧。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因此,田臧殺吳廣,說不定就是陳勝的意思,至於其他理由都只是託詞。吳廣帶兵打了這麼久,直到他作戰失敗了,田臧才覺得他不會用兵,這不是很可笑嗎?

陳勝殺吳廣的理由也很簡單:陳勝稱王后性格已經變了,吳廣的作戰不力使得陳勝的王位不穩,於是心生惱怒的陳勝要殺死吳廣洩憤。

結束語

還記得陳勝的那句“苟富貴,勿相忘”,結果卻恰恰證明了陳勝只能同患難,卻無法同富貴。


小云軒談史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成了起義軍的老大。那麼,陳勝又會是如何安置幫助他起義的吳廣呢,還有就是吳廣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

吳廣是今河南太康人,在秦二世元年,他為屯長,押解犯人戍守漁陽郡。行至大澤鄉,隊伍遇到了大雨,道路被阻,延誤了期限,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酷律規定,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他們這些人都要被處死。當時,吳廣和陳勝都是屯長,兩人都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陳勝是一個見識的人,他對吳廣就當時他們這批人的處境以及時局做了一個分析。吳廣一聽,非常佩服陳勝的見識和謀略,支持陳勝“死國”、“舉大計”的決定。緊接著,陳勝和吳廣搞了一個魚腹藏書以及破廟裝神弄鬼的篝火狐鳴,為他們的起義造勢。吳廣見時機成熟後,故意激怒兩個押送他們的軍官,被這兩個軍官責罵和鞭打,引起眾怒,吳廣與陳勝趁機將這個兩個軍官給殺了。隨後,陳勝和吳廣將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大雨延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振臂一呼,揭竿而起。

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迅速攻下蘄縣縣城。隨後,他們一舉攻佔了陳縣,陳勝於是自立為王,國號“張楚”。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但是吳廣率領起義軍圍攻滎陽久攻不下,陳勝久另派周文為將軍西擊秦。周文率領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秦都咸陽。這一下,秦二世胡亥慌了,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驪山墓的數十萬刑徒和奴隸編成軍隊迎戰。起義軍兵敗,周文自殺。

周文大軍失敗後,章邯率領大軍圍攻吳廣。面臨大軍壓境,起義軍內部矛盾被激發。起義軍將領田臧與假王吳廣意見不合,認為“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殺害了吳廣。萬萬沒有想到,吳廣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上,真是夠窩囊的!

實際上,對於吳廣真實的死因,一直以來爭論不休。一種觀點認為是部下篡權。田臧是個懷有個人野心的人,不甘久處吳廣之下,將吳廣殺害,以篡奪起義軍的領導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陳勝才是幕後黑手。陳勝“任用親信,妄殺故人”。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田臧殺死吳廣後,將首級獻給了陳勝。“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由此可見是陳勝指示田臧,或者說是默許田臧殺害吳廣的。

在吳廣死後不久,章邯又大敗陳勝,陳勝在逃跑圖中,竟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伕莊賈殺害。就這樣陳勝和吳廣從謀劃起義,到兵敗被害,前後不過半年時間,但他們點燃的反秦烈火燒紅了大半個秦朝。陳勝和吳廣也算是個英雄,但死得真夠窩囊的!


密探零零發


現在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這句話用在陳勝吳廣身上再也合適不過了。

當時的風口是啥呢,就是秦王室對底層人民太殘暴了,全國人民都憋著一腔沖天怒氣。

你想想,全國兩千萬人,秦始皇父子倆先後徵役了兩三百萬,弄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真不把百姓當人看。

再加上天下安定也沒有多少年,六國貴族心裡都打著小九九呢!

在這個風口上,陳勝吳廣這對王炸組合在大澤鄉登高一呼,恰恰是勾起了老百姓心中的怒氣。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了整個秦國。

那麼回到正題,作為起義領袖之一,吳廣為啥下場悽慘,被部將所殺呢。

兩個字概括,權力。

更深層的原因,源於吳廣的角色定位。

吳廣作為陳勝團隊的元老級人物,在陳勝起義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但起義成功後,他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就有點曖昧了。

在陳勝眼中,吳廣是臣。但在部隊眼中,陳勝是萬歲,吳廣是九千歲,一個是大王,一個是小王。都是王。

這是陳勝所不能容忍的。

他不會允許自己手下有一個有威望、有勢力、有資格,隨時能取代自己的人存在。

這才是吳廣悲劇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起義籌備期吳廣幹了很多“髒活”,比如藏書魚腹、狐狸叫等,掌握著陳勝成王的最大秘密。

就像雍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府裡幹“髒活”的奴才清理掉。

這大概也是吳廣悲劇的一個原因吧!


二娃侃歷史


首先要值得一提的是,陳勝和吳廣並不是平級關係,兩人雖然在農民起義之中相識,但是後來兩人卻走向了不同的結局,陳勝生來有一種領袖的氣質,在起義的過程中也是佔據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吳廣其實是陳勝的下屬,陳勝對吳廣的能力非常的不滿,所以放任吳廣被殺。

還記得在以前的歷史課本上,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是這樣描述的:他們一群人接受了命令,前往大澤鄉彙集,那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他們不能夠及時的到達,而不能及時到達的後果就是他們這些人都將會受到責罰,甚至會丟掉性命,既然都是死,還不如死的轟轟烈烈,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大呼王侯將相,另有種乎。

從歷史的記載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起義之初就是陳勝作為領導,而吳廣只是附和陳勝的起義行動。

後來就是浩浩蕩蕩起義行動,當起義的隊伍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陳勝就想稱王,雖然他稱王的過程遭到了手下名士的反對,但是下屬的反對是阻止不了陳勝的決心的,隨後他便召集手下攻城拔寨,而吳廣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手下刺殺身亡的,田臧趁吳廣不注意之時,召集手下將吳廣殺害,對於這件事的起因,後世有兩種猜測,其一就是田臧覬覦吳廣的位置想取而代之,第二種就是陳勝覺得吳廣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暗中派遣臧覬除掉吳廣。

這件事的起因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這件事的結局卻被記載了下來,那就是田臧不僅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取代了吳光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陳勝確實已經對吳廣不滿。

而題主提問說陳勝稱王,這確實發生過,但是陳勝也沒有風光多久,他的下場也不比吳廣好到哪裡去,陳勝和秦軍對壘,戰敗逃亡之後,在逃亡的途中,被追隨了自己幾個月的車伕給殺了,他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汗青正浩


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其中,陳勝和吳廣是並列的。但是,在實際的起義過程中,陳勝、吳廣所獲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

(陳勝劇照)

陳勝在陳縣的時候,就被當地的“三老”推為王,享受“王”的待遇。但是沒有人推吳廣為王,吳廣只是被陳勝封為“假王”。後來,陳勝命令吳廣率軍前往攻打滎陽。當時,吳廣對滎陽久攻不下,因為這事,與部將田臧發生了矛盾。田臧假借陳勝的名義,殺了吳廣。

田臧殺了吳廣以後,陳勝不但沒有懲罰田臧,還賜以他楚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印章,拜為上將軍。陳勝這樣做,給人感覺,彷彿他在縱容田臧這樣做一樣。

那麼,明明是和陳勝相提並論的,吳廣為什麼最後會落得那樣的下場呢?

關於吳廣為什麼會走到那樣的結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吳廣毫無保留地交出人脈。

《史記》記載:“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可以說,這次起義能夠發動,靠的就是吳廣的人脈。大家也都是看在和吳廣關係好這一點上,加入到起義中來。

吳廣有人脈,但是他並沒有利用這個人脈來為自己服務,而是毫無保留地利用自己的人緣,幫助陳勝起事。

(吳廣劇照)

二、吳廣毫無心機神話陳勝。

當初發動起義是陳勝提出來的。但陳勝一無人緣二無威望,他要是承頭來起義,肯定不可能成功。不過,陳勝也沒有想過讓有人緣的吳廣來承頭,而是假借扶蘇、項燕的名義起事。

吳廣不一樣,他沒想過為自己造勢,反而是不斷為陳勝造勢。他把“陳勝王”的帛書塞進魚肚子裡,讓廚房在剖魚的時候剖出來,覺得神奇,四處傳揚。然後,他又晚上躲進破廟裡,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可以說,吳廣做這件事,想的就是怎樣才能成功,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地位問題。

三、吳廣毫不爭執接受假王。

在剛剛起義的時候,陳勝自封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都尉”是矮一個級別的軍官,還沒有達到“將”級。陳勝給吳廣封這麼一個低等級的官,但是沒看見吳廣有不滿意的表現。

後來,陳勝在陳縣稱“王”後,封吳廣為“假王”。

這個“假王”是很怪異的,似乎那時候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假王”這種官爵。“假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雖然當時沒有解釋,不過後來劉邦解釋了。當時,韓信在攻下齊地後,就給劉邦帶信說,為了安定人心,他想封為“假王”。劉邦本來想罵,但陳平踢了他一腳,他醒悟過來,於是說道,大丈夫要封王就封“真王”,封什麼“假王”?顯然,這裡的“假王”,是與“真王”相對的。也就是說,還不算“王”。

既然漢王劉邦都可以封韓信為齊王,為什麼陳勝不封吳廣為“真王”呢?

不過,不管怎樣,吳廣依然無怨無悔。

(田臧劇照)

四、吳廣毫無權欲反而被殺。

吳廣在滎陽城下久攻不下。當時,部將田臧召集大家悄悄商量:“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

說吳廣“不知兵權”,也就是不懂得帶兵的權變,這一點,倒是真的。不過,說吳廣“驕”,這明顯是冤枉吳廣。因為吳廣本來人脈關係就很好,“士卒多為用者”,他怎麼會驕傲呢?顯然,這是田臧奪權的一個藉口。

田臧為什麼敢於奪權?根本的原因,是吳廣沒有地位。沒有地位,因而也就沒有威信。吳廣為什麼沒有威信?因為陳勝沒有給他威信。從最後田臧殺掉吳廣,陳勝毫不在意來看,陳勝真是完全沒把吳廣放在眼裡。

吳廣一心一意為陳勝,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對陳勝忠心耿耿。但是,陳勝卻對待吳廣非常輕慢,以至於被殺,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當然了,陳勝的冷血,也讓他沒有好下場。最後,他竟然被自己的車伕殺掉,這也是他的報應。


張生全精彩歷史


陳勝其人,“狹而無恩”。稱王后,不僅對曾經一同在鄉里勞作的兄弟忘恩負義,甚至對輔佐他起義的兄弟吳廣,也十分猜忌刻薄。

所有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都是陳勝吳廣起義,二人名字均同時出現,可見吳廣在這支起義軍中的地位是實實在在的二號人物。吳廣的下場,充分表明陳勝的諸多缺陷和狹隘之心。

一、揭竿大澤倡始起義,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陳勝吳廣在“天下苦秦久矣”的時刻,發動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建立了大楚政權。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兵敗被害,但這場農民戰爭,卻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毀了秦王朝的統治根基,震驚了整個封建地主階級。為改造封建統治、削弱奴隸制殘餘和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細究陳勝其人,與起義這件事的宏大意義卻大相徑庭。他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家境貧寒,但他與吳廣的最大不同就是吳廣老實本分,陳勝卻有著遠大志向,不甘忍受剝削壓迫,這一點確實值得肯定。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後來陳勝稱王后,這些當年一起傭耕的百姓來相投,竟然被陳勝無情殺害。由此可見其心胸之狹隘,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作為當年力挺他起義的二號人物吳廣,在陳勝稱王后,不僅沒有獲得自己應得的地位,反而被後來加入的將領排擠而泯然眾人。

二、建立政權抗擊大秦,經驗不足不知聚人

作為早期農民階級的代表人物,陳勝在政治上、軍事上都還未成熟。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治國、統軍和指揮作戰的經驗。

主要表現有二:

  • 對聚攏兵將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 缺乏統軍作戰的軍事知識和實踐經驗

陳勝雖然用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農民階級的心聲,短時間內集聚了眾多起義軍,但是建立政權後,卻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將兵權集中。稱王后,將吳廣封為都尉,最重要的是,後期的戰爭中,作為鼎力支持他、一同起事的吳廣,陳勝並沒有厚待他,而是僅僅“以吳廣為假王(代理陳王)”統領一支軍馬,攻打秦國去了,而不是先給作為自己副手的吳廣一定的地位,來匹配他在起義中的巨大付出。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短時間內,能夠集聚數十萬眾,獲得很多人的支持,並不是說陳勝有多麼大的人格魅力,而是秦朝暴虐壓迫太過,激起民憤。然而陳勝沒有重視全國各地湧現的武裝反秦力量,將他們積極爭取過來,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甚至連主動來歸的將領也沒能很好地團結。葛嬰雖然之前擁立別人為楚王,但聽說陳勝後,立馬廢立楚王來歸順陳勝,但陳勝卻不能寬容他,反倒將他殺害。這也導致他的主力部隊西進受挫和失敗時,名義上隸屬於他的部隊人心渙散,大都坐視不管,造成孤軍作戰的不利局面,最終軍敗身喪。

三、受到反擊形勢危急,能力不足不會用人

陳勝出身貧苦僱農,未真正接觸過軍事知識,加之在極短時間內登上王座,擁有數萬大軍。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指揮作戰,完全無誤,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作戰指導方面,最主要的失策有三:

其一,沒有統一、具體的戰略計劃。各自為戰,自行其是,無法形成巨大的優勢合力。其二,分散使用兵力,簡單地想要四方出擊,全面開花,沒有把“拳頭”攥緊,更無法相互協同、配合。以致大部分失去控制。

其三,其自身沒有控制足夠的戰略預備隊,也沒有給自己的最值得信賴的好幫手吳廣配備足夠的力量。以至於其他將領被章邯逐個擊破時,一籌莫展、毫無作為、坐等失敗。

特別是,在吳廣一支軍馬久困滎陽而不下之時,內部發生分裂,吳廣被部將田臧假借陳王命令殺死時,陳勝竟對內部出現如此人心大亂之事毫無感覺,反而任由事態繼續發展。如此之人,只能做到聚眾,而不能做到馭眾,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龐大的起義軍在極短時間內便被秦國章邯率領的一支由礦工、囚徒臨時組成的部隊擊潰了。

正如司馬遷所說:“陳勝雖已死,其所置王侯將相,競亡秦,由涉首事也。”

歷史是客觀的,陳勝最大的貢獻,在於為我國古代農民階級開創了以武裝鬥爭推翻封建王朝的道路。

但不可否認的是,吳廣作為這場起義的二號人物居功至偉,卻並沒有從陳王那裡獲得他應有的一切。反而落得個內部分裂,被自己人殘忍殺害的悽慘結局,陳勝難辭其咎。


關注 ,帶你暢遊歷史的星河,汲取文化的滋養~

隨手轉發是美德,

請在下方留下你寶貴的評論


戰國君


所謂共患難易,同富貴難。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合夥人為利益相殘者比比皆是,陳勝和吳廣也只是其中之一。這兩個原本無話不談的朋友隨著一場起義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他們。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起義軍很快攻佔了五六個縣城,所到之處,貧苦人民紛紛響應,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佔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起義軍乘勝追擊,很快就發展成數十萬規模,就在此時,陳勝的個人權力慾望開始瘋狂膨脹起來,甚至自認為天下無敵。就這樣,陳勝與吳廣的關係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時常意見不和,兩個無話不說的好友開始日漸冷淡。

吳廣作為起義的發動者之一,起義後依舊對士兵寬厚,深受百姓愛戴,威望已遠超陳勝,陳勝通曉權謀之術,深感其威脅,害怕有一天會動搖到自己的地位,取而代之,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趁吳廣攻打滎陽,久攻不下時,暗中指使早已想取吳廣而代之的田臧痛下殺手,就這樣,吳廣死在了自己多年的知心朋友手上。

小結:吳廣為何有如此悲慘的下場?在於他始終把陳勝當朋友對待而未能及時轉換為君臣關係,身為臣下卻比主上深得民心,觸犯了陳勝的統治地位而又不自立,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


相忘江湖多少年


秦末,秦二世統治下賦役繁重,刑政苛暴。秦二世元年,陳勝與吳廣被徵屯戍漁陽,行至蘄縣大澤鄉率同行戍卒九百人發動起義。天下不滿秦苛政,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兵至陳縣,陳勝被推舉為張楚國王,陳勝封吳廣為假王。吳廣生性淳樸厚道,待人友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陳勝為王攬權,心疑吳廣。令吳廣率諸將西征,攻打滎陽,久攻不下。部將田廠臧乃陳勝親信,假傳陳勝令旨殺害吳廣。陳勝接信,不究田臧。


夏天有雨894


關於起義的經過,在此就不一一述說了我們直入主題!通過史料分析,首先有一點很重要陳勝吳廣並不是同一級別!第二,起義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陳勝犯了一個致命性錯誤。他開始變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隨意殺死部下,早已忘記苟富貴勿相忘的承諾!正是由這一點讓田藏看到希望,假借陳勝的命今殺死了吳廣!當然這有許多爭議,有的史料說吳廣威肋到了陳勝的地位,有的講田藏奪權,總之眾說紛芸!你認為呢?歡迎評論,謝謝!




布衣侃歷史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吳廣的被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陳勝對自己老戰友的不信任。

儘管陳勝在貧賤之時曾經對同為傭耕的朋友們許諾“苟富貴勿相忘”,但是真等到陳勝稱王之後,他的布衣之交前往投奔,最終卻因為提及陳勝希望被隱藏的私密事件而被殺(這當然也是陳勝的這位朋友咎由自取)。但是陳勝自從殺了這位朋友之後,便遭遇了“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的尷尬場景。

在陳勝的布衣之交中,只有兩個人堪稱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其中第一位當然就是吳廣了。在陳勝稱王之後不久,吳廣便被封為“假王”,即“代理王”的意思,同時,吳廣被授以兵權西征(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另一位便是武臣(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將軍),但是武臣在奉命北上平定趙地之後便自立為王,而陳勝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的反應便是震怒,甚至要誅殺武臣的全家(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由此可見,陳勝雖然是眾人推舉出來的,但他卻對與自己共同組建張楚政權的老戰友們心懷猜忌。

另一個證明陳勝猜忌吳廣的事例便是吳廣之死了——吳廣奉命西征滎陽卻久久不能攻克滎陽城(它畢竟是秦國最重要的城池之一啊),隨後,吳廣的部下田臧便矯陳勝之詔處死吳廣。令人吃驚的是田臧在殺害吳廣之後竟然“獻其首於陳王”,這是什麼邏輯——奉命出征卻擅殺主將,隨後又去邀功?而更令人吃驚的則是陳勝的反應了:“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這又是什麼邏輯——部下擅殺主將,反而得到了主將的職位?

這不都證明,吳廣之死乃是陳勝的授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