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豐臣秀吉在小的時候幾乎沒有幸福可言。

首先家庭上很貧窮,秀吉的臉蛋就像臘肉一樣瘦弱。但是這種生活上的困窘並沒有阻止小秀吉獲得幸福感,在和夥伴們在田野上打打鬧鬧捉青蛙,找蜂蜜的日子讓他感覺很快樂。自從遇見了武士加藤彈正便夢想著當一名武士,父親彌右衛門還贈送了秀吉一把短刀來鼓勵他追求夢想。所以雖然秀吉的童年在物質上很困窘,但是這個時候他的精神還是挺快樂的。但這隻維持到秀吉7歲。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在秀吉7歲那年,秀吉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父親彌右衛門病死了,母親改嫁給了另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叫築阿彌。

築阿彌對豐臣秀吉非常嚴格,經常要求秀吉做家務活,要是不做的話就動手打了。小秀吉還是個孩子,當然不肯幹活,所以經常趁著築阿彌休息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只要小秀吉跑出去玩,築阿彌就會出去找小秀吉,抓到秀吉就會讓他回家幹活。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三年,小秀吉終於長到10歲了。

小秀吉照常還是要跑出去玩來逃避繼父,只是這一次逃跑讓繼父很生氣,築阿彌這次抓到了秀吉,秀吉大喊著:“你根本不是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早就死了。”秀吉的這句吶喊把繼父築阿彌惹惱了,築阿彌很是生氣,就把秀吉關在了一個小黑屋,不準秀吉進食。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繼父不心疼,母親可是會心疼,這可是母親親生的秀吉。母親偷偷給秀吉送飯吃,而且還含著淚水。母親的心中也是很難受,一方面繼父是家庭的新的支柱,不能沒有他,另一方面母親在繼父面前又沒有話語權,只能卑微的和他過日子,所以母親對小秀吉充滿了愧疚,眼中含滿了心酸的淚水。然而小秀吉不懂這些,不懂母親為何會流淚。

母親再也不想讓小秀吉受苦了,就準備送秀吉去當和尚。繼父築阿彌爽快地答應了這件事,臭小子終於離開了我的身邊,高興還來不及呢。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小秀吉生性活潑免不了惹是生非,果然在寺廟當和尚不久就惹了事。小秀吉召集附近的孩子一起在寺廟玩打仗的遊戲,不小心把寺廟中珍貴的香爐給打翻了。寺廟的老和尚和住持震驚不已並且十分生氣。

這個香爐不是普通的香爐,製造者是五郎大夫,就是吳祥瑞。吳祥瑞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師,曾經在中國景德鎮學了二十年的燒瓷手藝然後回到日本,讓日本的燒瓷技藝增長了一大截。在今日,一提到日本的瓷器仍離不開吳祥瑞,可見吳祥瑞在日本瓷器界的威望。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這個香爐的贈送者也對寺廟給予了厚望,希望寺廟能夠好好保存這個香爐,因為這個香爐上畫著中國的山水和房屋,吳祥瑞在中國待了二十年,對中國的生活非常懷念,因此瓷器上的圖案畫中國的山水畫代表了吳祥瑞對中國的記憶,也是對歲月的感慨。

所以寺廟對這件香爐十分的看重。然而秀吉把香爐打壞了,寺廟的和尚自然不會饒過小秀吉,就把秀吉綁了起來,然後直接對秀吉不管不顧,就是等著秀吉餓死。

被繼父責罰,被寺廟體罰,這兩件事給豐臣秀吉的童年生活帶來了重大陰影,從此他便懂得了這個社會的殘酷,懂得了當時戰國末年日本喪失的人情味。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經歷了此次事件的豐臣秀吉,要漸漸懂得結束這種殘酷的生活就必須做出行動,付出努力,想盡一切辦法改變當今的日本。打翻的香爐露出了精美的山水畫,小橋流水人家展現在小秀吉的面前,他想:“這畫中的美好生活究竟存在於哪個國家呢?日本存不存在這種美好的圖景呢?”

豐臣秀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山水畫便感到驚訝,感嘆日本不存在此美景

小秀吉左思冥想,終於想起來曾經有人告訴他那種山水畫來自中國。受中國山水畫美好意境的啟發,豐臣秀吉此時願為日本的改變而奮鬥的夢想逐漸萌發,在小小的秀吉腦海裡紮下了這樣的理念:主動奮鬥才能改變日本的現狀。日後豐臣秀吉一步步獨攬全國政權,那最早的啟發點就來源於對美好圖景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