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颠强时代


这得修养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这样通情达理的心态,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人与人出身,家庭,环境,学历等不同,到一定年龄,人与人在名,在利上去比较,有的差别小,有的会差别很大。能够好也罢,不好也罢,不被眼前的名利现状所困住,而是一如既往的该怎样干,还怎样干,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

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总觉着自己名,利,社会地位等不如人,有少数人,像个怨妇,从阴影中走不出来。

还有部分人,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整天欣赏自己所得到的。

经过努力得到的多或少,只能说是目前所有的。不能死钉着,为此高兴,为此伤悲。

对待现实存在,应像对时间一样,这些都是左天的,明天啥情况未知,要抓紧今天,努力工作,改变自己不好的现状,如果现状还不错,也别忘乎所以,仍要努力,否则,败的也很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是要喜物,是要追求美好前途。只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因眼前的现状,过喜,过悲,而影响心态,止步不前。


曾宪英1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儒家士大夫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不以己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闲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其实是互文的手法,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秦汉都有明月都有关。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因外物和己身而悲喜。

但是,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否则极容易被误读,认为是范仲淹推崇的修身方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对象到底是谁?

如果从原文来看,范仲淹的这“八个字”不是讲自身的,而是描述“古仁人”的精神状态。

在这句话之前,原文是这样讲的: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说得很明确,他一直想要追寻“古仁人”的状态,做一个“仁人”,但是自己的所做所为却往往和“古仁人”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才出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

很明显,这八个字就是来解释范仲淹上一句的疑问。为何自己做不到“古仁人”的状态,就因为“古仁人”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们已经做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会被外物、被己身所干扰。

而这正是范仲淹所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了“异二者之为”的现象。

那么,范仲淹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范仲淹说自己是“进退皆忧”,是“无时不忧”。那自然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向前回溯,也能知道范仲淹是做不到这八个字的。

范仲淹讲了两种岳阳楼的风景,并因此有了不同的心情。

“淫雨霏霏”: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很明显,范仲淹的悲喜是受到外物影响的,自然是佐证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范仲淹所提倡的状态。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两种情结

中国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虽然都是追求“修齐治平”,但分化出了两种情结。

一种是积极入世,希望能在庙堂之上改变国家的格局。

这就是范仲淹、杜甫一类的人士,不论时局如何不利,但都希望能入仕来实践自己的理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是化用了孟子的原句: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这一些人受到孟子的影响比较大,总会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只能被动隐居,但一定不会因为受到挫折就产生“厌世”情绪。

另一种是消极遁世,但却不是真的隐逸。

这些人要么希望通过隐士的名声来达到入仕为官的目的,比如李白等人所走的“终南捷径”,要么是想用消极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或对时局的不满,比如陶渊明等人。

这一类别的人有狂者和狷者之分,在南宋江湖诗派中比较典型。

狂者如戴复古、刘克庄等人,往往好高谈阔论,博取时名,在草野之中指点江山;

狷者如姜夔等人,流露出很高洁的品质,表面上对政治漠不关心,但这种“清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对时局的不满。

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身在江湖,心怀天下。

同样是为国效力,但有着不同的选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虽然对“古仁人”表现出了作为后辈的尊重,但实际上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

他表露出“忧先天下忧,乐后天下乐”的情怀,正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对。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要理解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涵义,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使用了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见义。它是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如: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3、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并不是主人站在码头上,客人站在船上,而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摘录: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其意思是:既不会因为自己在外物上的得与失,也不会因为自己个人处境上的好与坏,而或欣喜,或忧伤。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一种豁达淡然的思想境界。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二十八日


菩提非树LW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在是作为一个汉语成语存在的,也常常出现在儒雅人的口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话出自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在当时的社会,对品德仁厚,节操高尚,心胸豁达的人来讲,意思就是,个人不能因财物的多少和得失而或高兴或悲伤,同时也是表达了一种思想和人生境界。

这句话也说明,在古代文人雅士心目中,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就有了如此高尚的情操和修为,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警示语。也是教育后来人切莫患得患失,对待事物,人应该知道如何去取舍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都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对名利和财富的多少,时终放不下抛不开,多了就开心自喜,少了就愁眉苦脸,觉得很不开心。都希望财富越来越多,永不满足。

所以说,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被很多人推崇,也就是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因个人得到了物(财富)而自大狂喜。也不能因个人的贫困和潦倒,而丧失了意志,用悲伤困扰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因得失而喜而悲,对待人生妄自菲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轻松自若的,豁达开朗的坦然心态,不悲观,不强求,淡定自然,一切随缘!


扬城布衣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使用的是互文的写法,也就是不以“物或己”而“喜或悲”的意思。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中国纪录新视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这句话的在外意思是不是因为物质的丰富,而骄傲欢喜。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贫穷潦倒而悲伤。其深刻含义是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良好淡定的心态,不因一时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要淡然处之,笑看秋月春风,仰望碧空云卷云舒,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大丈夫不为名利所动,也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改变志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南山问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最高境界是名利淡如水,品行重如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意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达了古仁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的话才是范仲淹的真实思想,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范仲淹积极的人生态度、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即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民,不计得失,超然物外!这与"得即高歌失即休,有仇有恨也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他人是与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的一生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潮。人能够在低潮时,特别是在人生失意之时,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处事原则,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难能可贵的!



如龙得云1333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所说的就是人要有淡然豁达的胸怀。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出处。我们都学过这篇课文,很欣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心态。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现了那种为国为民,不计私利的胸怀。

二,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因为外在的东西的富有或贫穷,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者伤悲,更不会因此而妄自菲薄。要做到这样,那就是个高尚的人,有博大胸怀的人,我努力追求这样,我觉得面对不公平很难,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过段时间,就觉得这点事不值得。

三,这句话的意义。我觉得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因得到了而得意忘形,不会因没有得到而垂头丧气,无论面对成功和失败,我们都不能妄自菲薄,要坚持自己的信心,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品德,就像这次疫情,我们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是我的浅陋之间,谢谢!


又见炊烟777


[漫游散记岳阳楼].重温经典.名句金句

去年国庆节去岳阳楼,观光旅游是一方面,主要是想看一看清代书法家张坚所书《岳阳楼记》。重温岳阳楼记里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感记之。

北宋时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范仲淹老先生,名传千古,经典之作,

一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名声大振。

千百年以来,因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

一座楼,一个人,一篇文章,一座城,

因而家喻户哓,流传至今,大名鼎鼎。

岳阳楼记文体气势之磅礴,匠心独远,

其内容之博大,势理之精细广为传颂,

岳阳楼记记叙语言之铿锵,堪称绝笔。

岳阳楼记名句,好坏荣辱得失悲喜观,

不以物喜,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

都要保持一种恒定豁达淡然宽广心怀。

岳阳楼记名句,处变不惊遇事深远观,

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的好事兴高釆烈,

也不因自已的不辛垂头丧气忧愁悲伤。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一颗平常心,

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退攻守自如,

不卑不亢,随性开朗,前方云淡风轻。

岳阳楼记经典金句,先天下知忧而忧,

称千古绝唱,时代精英阶层报国之情,

报国,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经典金句,后天下知乐而乐,

堪神来之笔,传统知识份子忧民之心,

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

以天下人的忧愁为自己最大的忧与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欢与乐,

反映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世界观。

五朝楼观,再现唐宋元明清建筑特色,

潺潺流水,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风雨阴晴,晦明变化,五朝攘括其中。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天上人间,

气象万千,走过历史,长长时光隧道,

顿生豪气,悠悠千年,诉不完的情怀。

悠长岁月的故事,值得人们永远称颂,

千经百炼的经典,值得人们驻足品读,

古色古香的景点,值得人们游览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