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糖尿病的剋星是什麼?

碧水青松隨筆


有人說某些食物是糖尿病的剋星,有人說胰島素是糖尿病的剋星,還有人說某種藥物是糖尿病的剋星......各有各自的說法,但是吳醫生覺得還是鄧爺爺說得對: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不管是食物還是藥物,能控制糖尿病的都是糖尿病的剋星!接下來吳醫生就跟大家談一談糖尿病都有哪些剋星!

在談剋星之前,首先帶大家認識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分為4種類型: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腺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的破壞,引起胰島素分泌絕對的不足;2型糖尿病:主要由於胰島素抵抗或/和胰島素分泌減少,引起胰島素分泌相對的不足。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間通過篩查發現的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胰腺炎、一些藥物或者是一些特殊疾病引起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於是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治療沒得選了,就是補充胰島素,所以1型糖尿病的剋星就是胰島素。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一個跟妊娠有關,另外一個跟原發病有關,我就不展開多說了。接下來我要隆重介紹的就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四種類型糖尿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大家所說的糖尿病十之八九都是2型糖尿病,接下來吳醫生就跟大家聊一聊2型糖尿病的那些剋星。

剋星一、健康宣教

曾經吳醫生接診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正確認識糖尿病,沒有遵照專科醫生的建議控制血糖,而是聽取他人的意見服用保健品或者各種中草藥控制血糖,最後併發了嚴重的併發症。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是治療糖尿病的第一位,只有大家對糖尿病認識了,才會引起重視,才會理解患了糖尿病為什麼要控制飲食、為什麼要運動、為什麼要使用胰島素或者降糖藥、為什麼要監測血糖。

剋星二、控制飲食

糖尿病要管住嘴,因為吃得越多轉化成血糖就越多,而由於降血糖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胰島素抵抗(人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相對不足,胰島素無法控制過多的血糖,就會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首先得從升高血糖的“源頭”著手,管住嘴,減少血糖的生成!

剋星三、加強運動

糖尿病不但要管住嘴,而且還要邁開腿。所謂的邁開腿就是不能懶,老是躺著或坐著,得多運動,特別是跑步、跳舞、打球等有氧運動。管住嘴是控制“源頭”,減少血糖的生成,邁開腿是增加血糖的去路,促進血糖的消化吸收!

如果血糖過高或者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控制不佳者,則需要採用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以及胰島素,當然了,現在還研製出來其他的新型降糖藥物。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降糖藥物,目的都是控制血糖,都有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吳醫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服用哪種降糖藥,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千萬不要自行加減或者自行停用,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需要長期堅持綜合治療,就算血糖正常了也一刻不能放鬆。

剋星五、血糖監測

經常監測血糖,才能掌握血糖的控制情況,才能瞭解到底有沒有高血糖或者低血糖,才能根據血糖情況調整飲食或者藥物用量。不要以為沒有症狀就不要監測,很多時候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在你沒症狀的時候就偷偷發生了,等到有症狀的時候都不懂造成多大傷害了。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養成規律測血糖的習慣,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都要經常監測。

總結一下: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良好的控制血糖是需要戰鬥一生的持久戰,包括飲食、運動、藥物和血糖監測。以上“五種剋星”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剋制糖尿病的最大威力!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需要控制飲食,建議糖尿病患者多吃些“低能量、大容積”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大白菜、豆芽等,增加飽腹感的同時也不影響血糖;還可以用粗糧代替部分細糧,因為吃粗糧比吃細糧更有飽腹感,且血糖升得較慢。最重要的是多吃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

下面介紹幾種降血糖的食物,堪稱糖尿病的天敵

1、桑葉

桑葉中包含了特別的DNJ生物鹼,該成分可以對人體中酶與二塘的結合產生阻礙作用,導致人體中的二塘無法水解為葡萄糖,就無法直接進入大腸中,從而就會使人體的血糖值降低。桑葉中還包含了兩種黃銅,它們會對雙糖酶的活性進行抑制,使人體中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大大降低,這樣就可以有效控制人餐後血糖的上升,進而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血糖值。

2、蕎麥

蕎麥是一種理想的降糖食物,能夠降低糖尿病合併症的危險。蕎麥籽粒富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特別是其中的蛋白質近似豆科植物的蛋白質。其籽粒中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長期食用降糖效果理想。用蕎麥做為主食的地區,那裡的人群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明顯低於不食用蕎麥地區的人群。

3、槐米

槐米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分別有蘆丁、槲皮素,槐花米甲素、異鼠李素,異鼠李素-3-芸香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等)、三萜皂苷、槐米二醇及甾醇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 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促進細胞增生和防止血細胞凝聚,用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合併高血脂症。

4、枸杞

枸杞中的枸杞多糖保護受損胰島細胞,降低二荃生成量,能夠降血糖高。枸杞多糖是一種不可利用的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和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上述食物都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有些人喜歡拿它們泡水喝,也有些人喜歡直接用它們做飯菜吃,但是傳統的食用方式,食材中的有效物質難以被有效的吸收利用,效果不理想。現代醫學把這些食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利用益生菌發酵製成發酵液,如蕎麥桑葉發酵液,喝20ml可頂幾十斤的食物,降血糖的效果更理想,適合糖尿病人長期服用。目前市面上類似這樣的食物發酵液有很多,大家可自行查詢瞭解。


mikey13191634615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尿病的剋星是什麼?

想要戰勝糖尿病,只有堅定地駕馭好五駕馬車,這樣才能夠控制好血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最終實現健康長壽。因為糖尿病目前無法被治癒,所以,糖尿病的剋星,說來說去,還是那些經過無數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方法。

一、飲食

飲食是糖尿病的基礎,應該控制熱量攝入,要求進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高纖維素膳食,粗細糧要搭配,先吃菜後吃飯,主食以穀類食物為基礎,適量選擇優質蛋白質,這類食物有蛋清、家禽、魚等。同時營養均衡、避免肥胖。此外,還應輔以足夠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以及配合合理的餐次分配。

二、運動

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建議患者根據評估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運動方式、次數、強度及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等,並根據運動時一些生化指標的變化相應調整其他治療,糖友應自覺長期堅持規律的有氧運動,並可結合家務勞動進行。

建議每天運動或每週5次,餐後1~3小時後開始運動,做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血糖高於14mmol/L,不要運動。

三、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監測餐前、餐後兩小時的血糖來觀察血糖的水平,對病情進行預測。除此以外,還是要定期專科門診複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酸等相關指標。

包括口服藥物、胰島素以及降壓、調脂、抗凝的藥物治療。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選用的藥物也相應不同。

五、糖尿病的教育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則是通過學習瞭解糖尿病知識,懂得如何把治療融合入日常生活中,怎樣觀察血糖、尿糖控制飲食何時應尋求醫生的幫助等。充分的教育可促進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以上主要是舊五駕馬車,新五駕馬車提出了需要降壓、降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減輕體重和控制血糖等。比如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建議將甘油三酯以及總膽固醇,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而且伴有抽菸,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建議及時啟動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純手打,碼字不易。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留言或邀請“三諾講糖”回答!


三諾講糖


糖尿病屬於三高症之一(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屬於慢性病,糖尿病可以導致視網膜病變、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變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等急性病變,危害非常大。



得了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就,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講了,治療糖尿病要五駕馬車並駕齊驅,大概也就是指提問中糖尿病剋星,所謂的五駕馬車主要是指:

①糖尿病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屬告知需要生活飲食規律,戒菸戒酒,注意衛生,預防和避免各種各樣的感染。同時宣傳需要了解糖尿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以及血糖控制的目標,使用控制的血糖的藥物需要注意什麼以及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以及如何防範和識別,並囑咐定期隨訪,決定是否調整降糖方案。

②糖尿病飲食治療:提倡進食粗製大米、麵條和適量燕麥、高粱、蕎麥等五穀雜糧。鼓勵進食新鮮綠葉蔬菜、粗穀物、大豆類、含糖成分比較低的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不僅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排便預防便秘,還可以減慢食物的吸收而降低餐後血糖。含糖飲料、冰淇淋、甜糕點、蜜糖、蔗糖以及葡萄糖如果沒有低血糖最好不要食用,尤其是血糖較高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則需要禁食這些糖類物質。



③糖尿病運動治療:根據自身情況長期堅持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④糖尿病病情監測:自我監測血糖,目前多使用便攜式的血糖儀。

⑤糖尿病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是否需要選擇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和高血壓以及高血脂依然強調預防,預防永遠大於治療,得了三高症一般治療比較棘手,而且會導致心腦血管等併發症,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佳園道


糖尿病的剋星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更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屬於老年慢性病,慢性病如果有明確的剋星它就不是慢性病了,不像肺炎,由細菌感染引起,抗生素就是細菌的剋星,當細菌被殺滅,肺炎也就治癒了。糖尿病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他是因為胰島功能損害胰島素分泌減少引起的血糖增高,目前還沒有相關技術可以是修復胰島功能,更多的治療只能是缺什麼補什麼。

糖尿病患者究竟該怎麼辦呢?



  1. 糖尿病教育與管理。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診斷就應該接受糖尿病教育,可以是糖尿病教育課程或個體化的飲食和運動,後者的針對性較強。這樣的教育和指導應該是長期的和隨時隨地進行的,特別是當血糖控制較差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或因出現併發症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時,具體的教育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心態要和平,自暴自棄和悲傷抑鬱只能加快疾病的進展,積極與醫生配合使血糖控制達標,就會發現糖尿病患者能正常的生活、工作。

  2. 飲食治療。飲食和營養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對飲食和營養不予以足夠的重視,2型糖尿病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控制。不健康的飲食結構還可以導致相關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等的出現或加重。膳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別佔總熱量的30%、55%-60%、15%- 20%。此外還需要戒菸、限酒、低鹽飲食等。
  3. 運動治療。體力活動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佔重要的地位。運動可以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減少降糖藥的用量。應注意的是運動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頻率和時間為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五天,每次30分鐘;運動項目要和病人的年齡、病情、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及體質相適應:活動量大或激烈時應建議糖尿病病人調整食物和藥物,以免發生低血糖;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將有益的體力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藥物治療。飲食和運動時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但往往很難使血糖控制長期達標,應及時採用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治療和胰島素治療。
  5. 糖尿病監測。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患病,檢查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眼底等即時自我感覺良好,也要堅持定期看醫生。為了更好的監測血糖,及時掌握血糖的變化,最好在家裡採用便攜式的血糖儀進行自我監測。

總結:儘管糖尿病沒有所謂的剋星,不能根治,但我們通過對其進行綜合性治療,就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展,防止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身為應工作在養老社區裡的專業營養師,瑋瑋個人認為:

糖尿病的剋星是——自律!

先講個真人真事兒,我們社區裡有位李叔叔,已經79歲了,三年前剛入住時狀態很差,糖尿病、消瘦嚴重、剛剛喪偶,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狀態都不佳。但是現如今,他通過健康飲食及堅持運動,已經增肌5斤(注意不是增重,是增肌哦,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彌足珍貴的肌肉哦!),血糖也控制得很好,每月複查糖化血紅蛋白已經控制在7%以下,這對於一名患病十多年的老糖友來說是相當不易的!李叔叔的秘籍就是嚴格的自律,為了不給兒女添負擔,他入住我們社區後就採取各種方法瞭解保健知識,除了諮詢我們營養師之外,還會聽各種健康講座、閱讀各種醫學科普書籍,並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這三年的變化真的讓人佩服不已 !

通過李叔叔的例子可見,糖尿病人群真的不能得過且過、懶懶散散,控制飲食並不意味著放棄享受食物,而是在保證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分配好肉、菜、主食、水果等各類食物的比例,李叔叔每餐都吃得不少的,但他餐盤中最多的就是各種蔬菜和魚蝦,主食也一直都是雜豆飯和薯類,因為他很清楚大量的運動過後需要補充優質蛋白來增加肌肉生長,這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好!


營養瑋瑋道來


很多朋友發現自己血糖升高,甚至是確診糖尿病問題時,總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食物,或者一種藥物,或者是一種治療手段,能夠一蹴而就的解決問題,但以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糖尿病還沒有這樣的一個“剋星”,能夠一下子治好糖尿病或者長期穩定的控制血糖,我們對於糖尿病,要注意多方面的綜合調理,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使糖尿病對身體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這才是糖尿病患者對待這個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正確態度。

糖尿病的首要任務當然是控制高血糖,為什麼要控制高血糖?因為如果不好好控制,高血糖就會引起多種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微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疾病,腎臟功能衰退等;也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如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還包括周圍神經的併發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膚病等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控制糖尿病的最終目的,就是控制好血糖,減少這些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幾率和對健康的整體危害。

雖然現代的醫學水平,還不存在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但人類對於糖尿病的研究,比起幾十年前來,已經有了很多的進步,有很多的包含數萬例病例,持續多年的糖尿病預防研究,糖尿病治療前瞻性研究,糖尿病強化治療獲益相關研究,使得我們對於糖尿病的控制,治療獲得了更多的可靠的臨床數據,用以指導我們的糖尿病控制和治療。

關於糖尿病的飲食和運動干預

來和大家分享一項源自我國的糖尿病預防研究數據,這項研究稱作“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持續時間從1986年到1992年,後續研究則一直持續到了2006年,眾多的數據我們就不多說了,而這項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持續堅持的飲食調理和運動干預,對於我國有糖耐量異常問題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能夠明顯的降低其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減緩發展成新發糖尿病的進程,相比於對照組,干預組的糖尿病發病時間推遲了3.6年。這樣的數據,不但對糖尿病的預防有參考意義,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來說,飲食和運動對於血糖的輔助控制效果,身體健康獲益也是明確的,有效的,而且後續研究還發現,積極的飲食調理和運動干預,對於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特別是嚴重併發症的發病幾率都有所下降。

糖尿病要早干預,早治療,早控制血糖,越早做到,對身體的健康獲益越大。

對於糖尿病,曾經有這樣的兩個觀點爭論,那就是糖尿病是否進行干預,糖尿病併發症就可以的預防,而另一方的觀點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是不可預防的,如何證明誰的觀點正確,當然是通過臨床數據來說話。

於是針對這一爭議,英國和美國都對此問題展開了長達10年以上的大型臨床數據研究,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UKPDS研究表明,平均隨訪10年,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5% ;而於10年後開始的美國DCCT研究,在1993年公佈結果也顯示,經過7年的強化血糖控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的進展都有了顯著的降低,這兩個大型的臨床研究都證明了,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能夠明顯的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併發症發生風險和發展進程,血糖要控制,還要好好控制。

這兩項研究還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越早干預,在糖尿病發病早期進行強化治療,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6.5%以下甚至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控制到6.0%以下,能夠明顯的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特別是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而在UKPDS的後續研究中,證明經過強化治療轉變為普通治療控糖的糖尿病患者,其強化治療階段的健康獲益仍然持續存在,說明我們的血糖代謝存在記憶效應,糖尿病發病早期,儘早的嚴格的控制血糖,能夠獲得持續的健康獲益和良好的預後。

而對於糖尿病發病週期較長的患者,其強化控制血糖的健康獲益就變得不再明顯,因此,此時根據身體情況,可以適當放寬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在1999年~2009年的旨在研究糖尿病控糖與心血管風險關係的ACCORD研究中,研究結果表明,在心血管風險降低方面,對於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採用強化降糖治療(降低糖化血紅蛋白至6.5%以下),與常規治療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5%以下),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沒有顯著降低,而全因死亡率反而出現了升高,因此,這項實驗經過3.5年 後,強化治療組全部轉化為標準治療組。

這樣的研究結果,同樣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做干預,不管是加強生活調理控制,還是合理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能夠在糖尿病發病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嚴格控制好血糖水平,能夠更好的保證身體的健康獲益,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作幾率和發展進程。


李藥師談健康


糖尿病的天生“剋星”,就是胰島B細胞,一個生產胰島素的細胞。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徵的慢性疾病。胰島素的作用就是降低血糖的,血糖高了,胰島素就會出來把血糖降低,而胰島B細胞則是唯一能夠生產胰島素的細胞。

所以,要想糖尿病血糖穩定,要想預防糖尿病,一定要善待你的胰島B細胞,善待胰島素。

1型糖尿病姑且不說(大多是因為自身發生免疫反應,殃及池魚式地把胰島破壞掉了,此類患者只能夠依靠外源性胰島素存活。)

特殊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又是比較特殊的種類,要特殊地處理。

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中最多的一種,它通常是因為遺傳、後天生活影響病發的。其中,後天生活的變化尤為重要。

前者只是讓你帶上了一個會得糖尿病的基因,但不一定會發病,它取決於人的後天生活環境。

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如熬夜作息不規律,如暴飲暴食啊,讓身體變胖之餘,還讓胰島素抵抗出現或胰島素分泌不足了。


逆轉糖尿病,我們在行動,糖胖病逆轉研究所,幫助2型糖尿病緩解病症,擺脫用藥打針有併發症的困擾。


廣東省糖胖病逆轉聯盟


糖尿病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正確認識,聽從專業醫生指導,綜合評估病情後製定個體化,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規律服藥,同時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達標,減少併發症發生。

糖尿病患病人數眾多,其發生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考慮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糖尿病患者常常會出現胰島素絕對缺乏或部分缺乏,同時部分糖尿病患者還可出現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

糖尿病作為代謝性疾病,在目前醫療條件下,尚無根治辦法,但少數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而控制血糖達標。所以,糖尿病一經診斷,應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並注意規律服藥,必要時可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糖尿病的剋星是什麼?

說到糖尿病,大家都應該知道它是個慢性病,目前是不可治癒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控制飲食和堅持運動以及按時服藥來控制血糖在目標範圍內。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升糖和降糖機制是出於平衡的,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會使人體分泌的胰島素數量減少,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造成血糖的升高。

在臨床上最常遇到的並不是這種胰島素絕對缺乏的,而是體內胰島素分泌正常,但是胰島素受體對於胰島素不敏感,因此胰島素無法發揮降糖的作用。胰島素和胰島素受體的這種關係就類似於一把鎖上的兩個鑰匙,只有這兩把鑰匙同時使用才能把鎖打開。要說糖尿病的剋星,個人覺得就是糖尿病的五架馬車,具體的總結如下。

1.控制飲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經常被醫生告知說控制飲食,但是具體的醫生並不會很詳細的告訴病人。這裡說的控制飲食主要就是控制升糖指數高的食物的攝入,比如稀飯,糖尿病患者是不能喝的,因為它可以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忽然升高,不利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平穩。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減少主食的攝入,比如原來每天吃一碗米飯,現在改為一天吃大半碗。以前每頓飯吃2個饅頭,現在改為1個或者1個半。

可能會有糖尿病患者說控制飲食以後,經常感覺到飢餓,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可以多喝點開水,然後適當吃點水果,增加飽腹感。如果適應了,以後就不會再感覺到飢餓了。

2.堅持運動:

運動不僅僅能夠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增加體內葡萄糖的消耗,這樣的話就相當於間接地降低了血糖。另外運動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胰腺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胰島細胞正常工作、改善胰島素抵抗。

但是運動需要長期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效果也是不好的。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可以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具體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選擇。每天應該運動30~45分鐘,每週不少於5次。患有慢阻肺、支氣管哮喘的病人應該注意安全,身邊最好有人陪同,這樣也方便搶救。

3.定期測量血糖:

可能很多人覺得糖尿病患者沒有必要經常測量血糖,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糖尿病患者測量血糖可以掌握血糖的控制情況,這樣可以隨時調整用藥。

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時血糖控制不好,而且又不定期測量血糖,這時候大多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如果長期這樣,就會出現一些慢性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

4.按時服用降糖藥物:

因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而有很多人堅持不了,甚至乾脆不服藥。有一些人糖尿病患者不服藥或者兩天吃一次藥物,美名曰是擔心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其實這種擔心壓根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和糖尿病的併發症相比,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服用降糖藥物期間還是要定期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和肝腎功能,來了解一下是否出現了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具體的檢查頻率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

5.糖尿病教育:

這個聽名字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就是讓糖尿病患者學習更多的糖尿病知識,這樣更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只有病人對糖尿病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他們才會堅定不移地做到醫生的建議,這樣才能降低糖尿病的併發症,降低病死率。

最後小結:糖尿病的剋星就是糖尿病教育、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糖。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