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纳土纳群岛一直是华人岛屿为什么会成为印尼国土?

西湖边的耕田人


但凡了解过海外华人历史,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兰芳”这个词汇,兰芳是当年海外华人在今东南亚婆罗洲西部沿海建立起的一个国家,然而在兰芳之前,还有个更早的华人王国,就是纳土纳群岛上的张氏王国。最近一阵,原本沉寂了很多年的“纳土纳群岛”再次闯入大众的眼帘,也让这段尘封的记忆再次浮现出来。

当年的纳土纳群岛上并没有多少居民,直到华人抵达此地之后,纳土纳群岛逐渐成为了以华人为主的地区,上世纪初,纳土纳群岛的华人比例超过80%,比如今的新加坡更高。然而这么个华人聚集之地,最终孤立无援,被当时占据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人所攻陷,后来印尼诞生,纳土纳群岛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印尼的地盘。

纳土纳群岛地处马来半岛与婆罗洲之间的南海海域,由大大小小超过27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新加坡。虽然面积不小,但当地人口还不到10万。由于纳土纳群岛位于传统的南洋航线交通要冲,从古代开始,纳土纳附近海域就是南方出入南海的必经之地,所以海上航运非常繁盛,中原的相关典籍也记载颇多。

因为这里受到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洋海水落差活动影响,海水有明显的上升与回落现象,所以早在汉朝时期,就将纳土纳附近海域称为“涨海”,而当时的纳土纳群岛被称为“涨海崎头”。从宋朝开始,纳土纳海域就成为中原王朝领域与外邦的分界,番邦船舶经过纳土纳海域进入越南一带的“交趾洋”,就意味着进入中原的地盘。

从明朝开始,由于纳土纳群岛面积较大,而且又地处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所以备受重视,《郑和航海图籍》中也有标记,当时的郑和船队曾在此建设营房等,平时从事捕鱼、补给过往船只等活动,而这也是华人开始在岛上定居繁衍的明确开始。19世纪,当时前往南洋谋生的华人首领广东人张绪杰在纳土纳岛上建立起华人王权,但没有正式名号,俗称张氏王国。

得益于纳土纳群岛特殊的交通位置,张氏王国凭借着繁忙的附近海域航运业发展起来。当时,纳土纳群岛是前往海外谋生的华人,前往金山淘金的必经之地,而这里的金山也就是当时的婆罗洲,清晚期前往南洋经商与淘金的华人规模巨大。地理位置的重要,加上附近海域的资源也还丰富,岛上的华人居民也迅速增多,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人聚集地。

但好景不长,随着荷兰人在印尼站稳脚跟,纳土纳群岛首当其冲被荷兰人垂涎,而张氏王国本来就实力薄弱,尤其是张杰绪本身并没有确定继承人,使得张绪杰死后,纳土纳的张氏王权陷入纷乱迅速瓦解。而荷兰殖民者趁机直接攻入,将整个纳土纳群岛划入当时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管辖范围之中,战后印尼脱胎于荷属东印度,而此地也被其继承。

纳土纳当年虽说华人颇多,可尴尬的是南洋华人在当时却被中原王朝弃如敝履,所以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纳土纳群岛被荷兰所吞,清王朝看都没看一眼。而纳土纳也缺少新加坡那样自立门户的各种机缘与条件,只能任由印尼所据。印尼得到纳土纳之后,将岛上的华人大量迁走,如今纳土纳近9成人口都是印尼人,华人已经非常稀少,当年的南洋华人家园早已不在。


澹奕


纳土纳群岛地处南海西南部边缘,面积约2110平方公里,主岛叫纳土纳大岛,总人口大约10万人。纳土纳群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其附近海域却是从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纳土纳群岛地理位置)

纳土纳群岛在历史上长期都属于无主之地,虽然往来的商船很多,但却没有国家占领该地。其实论面积和环境,纳土纳群岛在南海中都算是数一数二了。

南海岛屿多为沙湖岛礁,大多面积很小,且海拔极低,除了纳土纳群岛以外,南海群岛中只有太平岛拥有天然淡水资源,而即便是有水源,太平岛的面积也不大,面积不过0.43平方公里,一条飞机跑道就可以贯穿东西,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口。

相比之下,纳土纳群岛的面积就大很多,约有1/3个上海那么大,而作为纳土纳群岛的第一大岛,纳土纳大岛不仅面积较大(2000多平方公里,占据了整个群岛的绝大部分面积),而且水源丰富,海拔也很高,该岛最高点海拔为959米,即便是南极洲的冰川全部融化也不会淹没纳土纳大岛。

(纳土纳大岛)

依仗着在本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纳土纳群岛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也成为南海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和避风港。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人万震就已经对纳土纳群岛海域进行了记载,在他《南州异物志》称这片水域为“涨海”。

到明朝初年时,郑和的船队就多次途径该群岛,并且有部分舰队船员留在了纳土纳群岛生活,成为历史上首批正式定居与此的华人。此后,当地华人给纳土纳群岛起名“安不纳群岛”,意味“万生屿,安不纳”。

明朝末年,由于满清入关征服中原,许多汉人不愿意接受满人统治而出海谋生,其中一个叫张杰绪广东潮州人来到安不纳群岛(纳土纳群岛),并在此自立为王,后世称之为“张氏王国”。

不过到了明朝末年,随着荷兰人入侵东印度群岛,安不纳群岛在1601年被荷兰人兼并,岛上的华人王国也被荷兰人所灭,此后荷兰将其更名为纳土纳岛。

由于荷兰人一直非常堤防华人,因此荷属东印度地区的华人收到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压制。到二战后,印度尼西亚从荷兰殖民统治中独立,纳土纳群岛也被印尼接管。

印尼在接管纳土纳群岛之后,继续对岛上居民施行同化政策,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尼政府甚至强行迁走岛上的部分原住民。

对于纳土纳岛主权,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表示中印之间没有领土争端,而印尼在以前也表示不会介入南海之争。

但由于纳土纳岛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因此两国之间的渔业争端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印尼海军粗暴逮捕外国渔民,更是引发了不小的外交波澜。

(印尼近年来多次粗暴逮捕他国渔民,并将他国渔船拖走炸毁,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


千佛山车神


纳土纳群岛在历史上是由华人开发而来的,可以说没有中国先民的努力建设,就没有今天纳土纳群岛的繁荣。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中国渔民开始在纳土纳群岛定居,那时的纳土纳群岛周边海域被统称为“涨海”,纳土纳群岛则被称作“涨海崎头”,而其中面积最大的纳土纳岛被称为“极大崎头”,单从名称来看就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纳土纳群岛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明朝时期,明宣宗皇帝曾御赐岛名为“万生塘,安不纳”,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就途径纳土纳群岛,并且还将纳土纳群岛做为一个重要的补给基地,而为了建设这个补给基地,上万名中国渔民移居此地,这也是明宣宗赐名“万生塘”的根本原因,自此议后,纳土纳群岛最大的主岛“极大崎头”就被称为“万生石塘屿”,而纳土纳群岛也被称为安不纳群岛。


后来明朝国力衰弱,纳土纳群岛被荷兰盯上并最终侵占,曾经的安不纳岛也被荷兰改为纳土纳群岛,一直沿用至今。荷兰人的非法侵占只是让我们失去了对纳土纳群岛长达200年的控制权,但并没有改变华人占据主体地位的现实。真正的改变发生在上世纪印尼独立之后,印尼赶走荷兰人并实际控制纳土纳群岛后,将岛上大部分的华人都强制迁往他处,以致现在纳土纳群岛约10万人口中已经没有多少华人了,大多数是印尼人了。


那年那月那兵说


九段线你说呢?祖宗留下的


外星居民


是华人岛屿却不是中华领土


Silent-majority


好多地方没承认,他们可以收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