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如果孙少平接受了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生活是否会更好?

25172048


物质上的不幸是短暂的可以改变的,但是精神的不幸会对你造成阴影,而这个阴影会伴随你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孙少平有很多次机会“摆脱”贫困,但是他都没有这么去做,因为少平是一个追求精神层面完美的人,或许有点叛逆,但那种不屈不挠精神不能被忽视。

我认为算孙少平如果娶了侯玉英生活也不会幸福的。

孙少平与侯玉英的价值观念完全不同。

侯玉英是个爱传闲话的跛脚女子,而且她极度瞧不起穷人,当少平与同为家境窘迫的郝红梅惺惺相惜时,侯玉英就冷嘲热讽。

而少平却满怀正义,当侯玉英几次三番的伤害侮辱他,他却仍然会在侯玉英有危险的时候去救助她。

精神层次不同,这样的婚姻生活能幸福吗!?

但是这只是个人拙见,因为会如果少平与侯玉英结婚后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就像《平凡的世界》书中那句话一样,“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我们没办法预知他们结婚后是幸福或是不幸,因为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


今典读书


如果孙少平接触了侯玉英的示爱,他们结合在一起,未来肯定不会幸福。虽然他会被双水村当时所有未婚小伙子所羡慕。

我父亲生前曾经跟我说过,80年代以前,在我们当地,城里的残疾小伙子,想在农村找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当妻子,是一件非常轻松容易的事情。同样,城里的残疾姑娘,甚至是丧偶离异的女人,也可以把农村未婚的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娶(入赘)”回家。

为什么?

因为农村太苦了,太累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太低了。无论是男女能嫁到城里,能嫁的城里把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并解决工作(哪怕是大集体),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终于可以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于可以结束一年365天无假日的农活、并且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多少公分也也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了。

可是这种婚姻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城乡差别逐渐缩小的时候,矛盾却越来越大。最终分道扬镳的更是大有人在,因为维系这种婚姻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都不存在了。

在那个时代,工人和农民,城里人和农村人,是不平等的。前者是高高在上的,跛脚的侯玉英向孙少平示爱,与其说是对孙少平救命之恩的报答,不如说是施舍。

被施舍的婚姻哪有幸福可言?


朝天阙1


致力原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指教!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如果孙少平接受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物质生活会得到稳定和满足,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和理想追求却无法实现。

一个人生活分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的人精神生活富裕,物质生活清贫,但他依然过得幸福,那是因为精神世界给了他无穷的能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的人精神生活空虚,物质生活富裕,可他却过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那是因为精神世界是空虚,内心没有寄托,人生没有理想导致的。

如果孙少平选择接受侯玉英的示爱,那他能得到眼前好处:

  • 解决个人工作问题和户籍问题。在七八十年代有份稳定又有体面的正式工作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如果孙少平接受侯玉英的示爱,那侯玉英的家人肯定会为孙少平解决毕业回家失业的困境,为他在原西供销社谋份稳定轻松的工作。这样一来是帮助自己的女婿,二来是报答孙少平对自己女儿的救命之恩。同时工作问题的解决,孙少平的农村户口也可以转变为城镇户口,这种身份属性的改变,在那个年代算是一种身份荣耀地位的象征。
  • 能改善孙少平的物质生活,可以吃好穿好用好。如果孙少平接受侯玉英的示爱,那孙少平和侯玉英组建新的家庭。不言而喻,孙少平在侯玉英家的帮助下,肯定会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不愁吃穿,更不用下地干活。孙少平那种吃黑馍馍,穿又短又有补丁的衣服的清贫生活将成为过去式。甚至出于对自己家的照顾,孙少平还可能会帮衬自己的父亲和大哥。

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孙少平而言侯玉英只是他的同学而已,对于侯玉英的表白信他一封都没有回复,只是在内心里苦涩的笑了笑而已。对于有理想的孙少平而言,一旦接受了侯玉英的示爱,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外面广阔世界的追求。

所以,如果孙少平接受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物质生活会得到满足,但他的精神世界会变成荒漠。对于他而言,放弃自我那就放弃了理想放弃了心中的爱情。


争取向上


刚看到前面的情节时也以为“如果少平和侯玉英在一起的话,生活会更好”,但当继续看到了后面的一个与侯玉英父亲相关的情节后,觉得并不会!

原因很简单,因为侯玉英的父亲是一个特别吝啬、且很计较的人。我们可以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情节。

当时少安因为小学同学的关系,接到了一个运砖的活,少安主要负责利用骡子把砖从一个村里面运到县城里的学校。

这个活一时半会干不好,且因为那个村子距离少安家比较远,所以少安需要找一个地方住下来。后来那个村的队长把村中一个村民废弃了几十年的破烂窑洞给少安住了。这个窑洞的确非常破,甚至窑洞的门口还有一些垮下来的土,牲口住的估计都比这环境好,但少安还是凑合着住了。

不过没想到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窑洞的主人,他问少安来要钱,说算是租金。

而且一开口就是5块钱,当时的语气也特别刻薄。

当然后来少安给了。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侯玉英的爸爸。

从这也可见侯玉英的爸爸是一个“特别吝啬,且很爱斤斤计较、凡事决不愿吃亏”的生意人嘴脸。毕竟那么窑洞明明已经废弃几十年了,而且也那么破,甚至比牲口住的还破,怎么还好意思去像少安要钱呢。

所以如果孙少平娶了侯玉英,估计侯玉英的爸爸也会计算得特别清楚,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就算是肯帮助少平,但是当少平想要帮着家人时,估计也是不可能的,更别说会有后来少平资助兰香上学的场景。

因此个人觉得如果少平和侯玉英在一起了,可能境况一时会改变,但不会长久,甚至最后会闹得不欢而散。


蔓莱读书


也许会好,也许不会好,这要依据一些情况去分析。

第一:为什么说会好?

因为抛开情感因素,就经济因素,侯玉英的家庭条件确实能帮助孙少平。
侯玉英的家庭是在县城里,她的父亲是供销社的社员,这在当时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收入也很可观,比起孙少平的一穷二白的烂包光景的家庭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条件了。如果两个人结合,侯玉英是可以帮助孙少平在县城里谋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的,而且从长远看,两个人以后的生活,也是不会因为柴米油盐而发生过多的争执,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诸多这样的例子。往往很多人择偶,会去因为对方的家庭条件而先去考虑,因为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非常艰难的,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份家底富裕的姻缘可以攀扯,无疑是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搭了顺风车,是一件怎么样看都不会亏损的事情。

然而,孙少平又恰恰是一个情种,他有着丰富的灵魂,也有着对自己爱情的至真的追求,这也就决定了,他是万万不可能为了五斗米折腰,不会因为这些俗气的权宜之计的婚姻而去断送自己追求的婚姻和爱情自由的。于是,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许他们在一起之后生活不会好。

第二:为什么说不会好?

在婚姻生活中,柴米油盐很重要,但是人的精神世界也同等重要。侯玉英与孙少平,没有共同的爱情基础,没有互通的思想境界,两个人充其量也就是同学关系外加救命恩情。

在孙少平一开始在洪水中救下侯玉英的时候,侯玉英确实是爱上了孙少平,因为对于她,孙少平不管在外形条件还是人格魅力上,都是优于她的想象的,这个人在侯玉英的印象里,是非常完美的,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所以,侯玉英很倾情孙少平,对于她来说,这个小生,是在周围方百里内都打着灯笼很难找的。

可是,对于孙少平来说,侯玉英仅仅只是自己的同学,他并没有看上侯玉英,也就不可能与侯玉英发生多么动人心弦的爱情,即使侯玉英为他放弃或者付出很多,那也换不来他的真心喜欢。换句话说:即便孙少平因为贫穷而去攀侯玉英家的经济条件去结婚,之后的日子也会很煎熬。

在这种本来就不对等的感情中,如果再发展成为婚姻,两个人就如被生硬的绑在一起的小鸟,失去了自由。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们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孙少平是一个健全的人,侯玉英的腿有一点跛,这种外在条件看似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终究会是横在两个人之间的一道鸿沟。

孙少平可能仅仅会因为同情去将就这样的婚姻,而侯玉英也会因为自卑而去怀疑这样的婚姻。更重要的是,两个人,至始至终在精神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交流。

这样的勉强结合,无疑是悲剧的开始,也注定会以悲剧收场。

第三:那么,孙少平为什么对侯玉英的求爱信心存一丝的感动?

这是因为,在他当时的处境中,侯玉英的这种举动确实让他有了对人生的自信和对爱情的憧憬,他并不喜欢侯玉英,但是他喜欢侯玉英对他的表白,也喜欢侯玉英那封饱含深情的信。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欣赏和赞美,都是令人心生愉快的又无法抵挡的。少平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中能得到这样的一封信,无疑是对自己曾经憧憬的爱情多了一分自信和力量,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让他看到,在这个残酷冷漠的世界里,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姑娘在爱着她,这无疑让少平感动又骄傲,觉得自己没有白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还可以得到上天的这样一份馈赠,他在心里是万分的激动和欢喜的。

然而他终究是一个有着丰富灵魂的男人,他在高兴之后,冷静下来就立刻明白了,不能因为别人这种简单的喜欢而就失去了自我的爱情信仰,这样的选择首先不道德,其次也对两个人都不公平。

基于成熟理性的思考后,少平最终放弃了这样的一段“好姻缘”,放弃了这样的“好条件”。

所以,基于以上的这几点,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如果在一起,虽然有着现实条件的客观性,但是也确实有着不可逾越的精神世界的背离。

假如他们最终走到一起,也许会如普通人一样永远重复着琐碎的婚姻的现实,而绝对不会生出多么美妙的爱情佳话。他们也许就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写的苏小姐与方鸿渐那样,终究会因为始终不爱,而生出憎恨和嫌隙。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任文字千千万万子,我们依旧不忘初心!遇见安苒,遇见读书的自己!】


遇见安苒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感觉,如果孙少平接受了侯玉英,生活肯定过的很好。因为在那个年代,城里户口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为了它,帅气小伙可以娶有残疾的城里姑娘,漂亮姑娘也可以嫁给有残缺的城里小伙。而这一切,归根结底,不过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

侯玉英的父母都是职工,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尤其侯玉英的父亲还是门市部经理,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职位。所以说,孙少平如果接受了侯玉英的话,生活肯定要好很多,甚至家里也会跟着沾光。

很多人说孙少平不选侯玉英,是因为他精神境界高、灵魂需求什么的,全是扯淡,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罢了。刚刚走出校门,面对生活,不安于现状,老是觉得有能耐使不出来。

虽然他的家庭很贫困,但是孙少平也很幸运,有一个在他前面无私奉献的大哥,为他挡住了所有的困难,撑起了烂包的孙家。在哥哥还清债务之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所以给了他有幻想的空间。

至于后来与田晓霞的恋情,不过是两个活在烂漫和幻想里的人,编织的黄粱一梦罢了,太不现实了。虽然结尾是以田晓霞死结束的,即使她没死,也不会有好结果的,最终也会因为别的原因分手。因为在那个年代,学历,工作是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何况家庭差别太过巨大。

待到后来,屡受打击之后,孙少平回到煤矿,与惠英在一起。又有什么精神追求了,惠英大他许多不说,又没文化,跟他能有共同语言?要论条件,比侯玉英要差好多。精神什么的都是假的,是后来的孙少平经过生活的磨炼后,肯于面对现实了。而孙少平没有选择侯玉英,只不过她出现的时间不对罢了。


音乐v驿站


孙少平如果接受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生活不会过得好。

题主能提这样的问题,说明题主是一个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题主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很熟悉。当时,在二元户口下,农业户口的人与非农户口的人通婚,一般遵循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法则:农村最漂亮、最水灵的姑娘有可能在城镇里找下一个“憋足的男人”做对象;而城镇里的身有残疾或成分不好的女子有可能会在农村寻下一个出类拔萃的后生做丈夫。侯玉英主动向孙少平示爱属于后者,孙少平这样的农村后生接受侯玉英并成家,有其现实基础,所以,值得讨论。

言归正传,下面来说说,如果孙少平与侯玉英建立家庭,会不会过得好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不会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一、孙少平与侯玉英两人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面上。

孙少平的精神气质是混合型的。他一方面继承了父辈们的某些品质;另一方面,他又怀揣着某些想闯荡世界的冒险梦想。这两种气质是矛盾的,但却实实在在地统一在了孙少平一个人的身上。而侯玉英呢,她高中毕业后,她的生活完全听命于父母的安排,供销社名存实亡后,她只好沿街做点小生意。侯玉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与命运抗争的能动性基本没有。试想,这两个人如果结合在一起,如何夫唱妇随?如何琴瑟共鸣?又如何能幸福呢?

二、孙少平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而侯玉英不是。

孙少平在三年教师生涯结束后,他为什么要去黄源揽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闯闯!”除此之外,孙少平到黄源揽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想独立。在家里,有大哥和父亲掌控着家庭的日常事务,孙少平表面上要做一个合格“配角”即不能越雷池一步;但在内心里,他想挣脱,想独立。试想,如果孙少平与侯玉英成了家,孙少平一定又会生活在侯玉英父亲的庇护里,他能开心吗?

综上所述,孙少平如果接受了侯玉英,两人搭伙过日子,一定不会过好。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路遥迷们跟帖留言讨论!


老梅寻梦


在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如果孙少平接受了候玉英的示爱,他的生活是否会更好?

在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里,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非常的出彩,有个性!如少安的女同学——跛脚的候玉英,也代表当时那个生活阶层的人!那么,孙少平在面对侯玉英的示爱,如果接受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在当时会变好,但是好景不长!

我们接下来看看!



1

候玉英的爸爸是县城供销社的负责人!

当时,在班上读书的同学,有几个人的家世和条件相当好!

田晓霞,爸爸是县革委会副主任!

顾养民,爸爸是省里著名的中医!

金波,爸爸是邮递局司机!

候玉英,爸爸是县供销社的负责人!

田润生,爸爸是村支书!

候玉英的爸爸只有这一个女儿,在那个物质较缺乏的时代,一个县城供销社的负责人,手中权力不小。所以,候玉英的家庭条件在当时还是不错的!从候玉英穿的衣着平时吃的就说明了一切!



由于,少平对侯玉英有救命之恩,出于感激也好,还是真正喜欢也罢,高中毕业那年,侯玉英写封“示爱信”给了少平!就是候玉英的爸爸也找过少平:高中毕业可以安排他俩去供销社上班。也就是可以吃商品粮,算是城里人了!

换了别人高兴来不及。可是少平拒绝了那份工作还有候玉英的爱!因为,少平救她不是图这个!

如果那个时候,少平接受了候玉英以及去供销社上班,物质生活很快得到改善,包括他的家人!

但是,好景不长!同时,少平这个角色会在小说中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2

随着体制改革,供销社也不例外,候玉英下岗了!

应该候玉英结婚不久,就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候玉英作为接班进去的很快下岗了!

如果,少平在那个时候同候玉英一起进去,同样也会面临着下岗!那么,不甘于现状不甘心命运的安排的少安如何面对呢?

所以,少平一旦接受候玉英的爱和她爸工作上的安排,那么《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这个角色,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路遥先生写孙少平拒绝了候玉英的爱和工作,既升华了少平思思的高度——不求回报!同时为了自己的人生,不甘现状和命运,努力的奋进!努力的拼搏!这才是小说的主题!也是路遥先生倡导的!!!



总结:如果少平接受侯玉英的爱,物质的生活好些又岂是少平的追求?那就不是读者心中喜欢的那个少平了!


阿邦行走在文化长廊


我认为,孙少平如果接受了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物质日子肯定会更好,但他的精神世界肯定会出问题。

如果一个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慢慢的,他会苦恼,就像李向前那样,最后啥日子也过不好。但问题是他不会接受侯玉英的示爱,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老话说,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



侯玉英是那种正常的残疾人,他的世界观和孙少平完全不是一样的,孙少平虽然贫穷,但他的精神是那种高贵的,好像和他的贫穷搭不上边儿,换句时髦的词说,他是穷人当中的贵族,而候玉英是那种家庭富有,身体残疾,心理也不健全的那种女孩,他的世界观也跟正常人不一样,用正常人来看是典型的唯利是图,富人中的贫穷人性格。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电视剧,我们有一个女共产党员,说过那么几句话,其中有一句叫做《人生当有品,如诗、如哲》我觉得孙少平就有那么点意思。各位老铁们,你们认为呢?


君发刘军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看原著,更深入。

我认为孙少平如果接受了侯玉英的示爱,他的生活肯定会更好!

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虽然我并不愿意让孙少平向物质生活妥协,但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说,如果孙少平接受了侯玉英的示爱,那么孙少平的物质生活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在侯玉英的信中,侯玉英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了孙少平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已经帮助孙少平谋划好了他的未来。

而且我相信,只要孙少平接受了侯玉英,那么侯玉英的这些承诺都会一一实现的。

事实也是如此:侯玉英家的光景好,父母都是正式工人,有高工资。

侯玉英自己也是城市户口,而且因为腿脚不便,有残疾,也可以无需到农村去插队。

如果孙少平与侯玉英结婚之后,岳父一定会为孙少平谋划一个城里的好工作,这样完全可以保证孙少平的衣食无忧。

正如侯玉英所期盼的那样,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是幸福的。

不可否认,侯玉英此时肯定是十分爱孙少平的,不光是因为少平救了她的命,还因为少平的确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幸福的生活还需要精神世界的满足。

我绝对相信侯玉英能够给予孙少平物质世界的满足,因为孙少平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精神世界的满足,侯玉英就根本没法给予了。

从侯玉英给孙少平写的这么重要的信中,还有如此多的错别字来看,侯玉英根本就不爱读书,她能够把冒写成昌,把顾写成过,把愿写成原,把赴写成付,把援写成原……

这些都说明了侯玉英的精神世界与孙少平的精神世界是不相通的。

那么既然两个人在精神追求上没有共同语言,那么孙少平和侯玉英就一定不会幸福吗?

孙少平的生活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吗?

我认为还是不见得的。

我们可以从后面孙少平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孙少平与田晓霞在一起,堪称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那么他幸福吗?不见得,孙少平甚至一度想放弃这段感情,因为他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

孙少平与惠英在一起,堪称两个可怜人的结合,他他们幸福吗?不见得,惠英比起侯玉英来,文化基础更差,孙少平能够跟她在一起有共同的精神世界?我想也没有。

所以,我个人认为孙少平如果当初接受了侯玉英的爱,那么他的生活一定会得到改变。

而这个改变肯定是朝好的方向改变,而不是坏的。

因为孙少平会在城里工作,过上他从小一直期望的生活。

至于小说中,那些唯美的爱情,那些通通都见鬼去吧,只有真实的油盐酱醋茶,才是真正美好生活的源泉。

这对于孙少平来说,其实也是最好的选择。

他与田晓霞相爱,其实对他来说,是最不应该的。他就像一只一生都生活在井底的癞蛤蟆,突然有一天跃上了井沿,趴在井口看了一眼这个全新的世界,接着又掉了下去。

你说,他的后半生,会幸福吗?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系列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