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喀納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龍蛋在一定條件下孵化出來的真恐龍,可能嗎?

郭暉


首先明確我的觀點,不可能。

第一:生命誕生的條件其實是很嚴苛的。

如果喀納斯湖有恐龍蛋,那也應該是恐龍蛋化石,經過6500年地質變化,無論是什麼有機物質都會石化,鈣化。即使是最完美的自然條件,最多隻能保存很少一部分DNA的殘存片段信息。

即使是最完美自然條件下,保存的有恐龍DNA信息的恐龍化石蛋,用現在最先進的科研機構科研設備都無法克隆出恐龍生命。

因為即使是在實驗室裡保存受精卵、和胚胎都是有先決條件的。冷凍精子需先加保護劑,然後以每分鐘0.5℃至1℃的速度降溫至-30℃,再以每分鐘5℃~10℃的速度,降溫至液氮溫度-196℃。才能保障細胞和DNA不會被結晶破壞。恐龍蛋如果在自然環境凍存,既無保護劑,又不能以合理速度降溫,因而被自然孵化的可能性為零。

第二:給予一個逆天的假設,即使是自然孵化出了恐龍,其個體也是無法存活的。

物種最基本的存活和延續的條件,是種群數量。任何物種無法在個體有限的條件下存活很久,從孵化到成長,無時無刻不受到自然選擇的淘汰。生長環境和成長教育都會制約生物的存活幾率。沒有一定的種群數量,這個物種的基因是無法優化和適應自然變化的。近親繁殖只能加速物種滅亡。

越是大型生物,其消耗能量要求越大,在喀納斯湖,高達1300的高原地區,溫度,含氧量,食物鏈都無法供養大型生物。像鯨魚只能生活中海洋中,沒有龐大的食物鏈供給,鯨魚是不會有這麼大的體型。

在西西里島和馬耳他,考古學家曾發現了大量矮象的化石,只有小矮馬那麼大。那是因為海水上漲,改變了大陸架,分割了與大陸的鏈接,使得小島的天敵減少,食物量減少,大象不需要那麼龐大的身軀去面對天敵,食物也無法供給支持這麼龐大食物量。所以大象進化要適合的基因,優化生存方式的結果。

同樣恐龍如果生存在喀納斯湖,其體型也會受自然環境制約,不管是食物量和氧氣含量都無法支撐他長成龐大的身軀。

第三,不要小看現代科技的探測能力。

我們不要小看了現代科技的探測能力,地球上的生物數量和總群數量,在一百多年前的考察和研究後,基本上是明確的。

在七八十年代,特別流行有關於有雪人,野人,大腳怪,尼斯湖怪的傳說,科學工作者也不愧餘力的大面積追蹤探測。特別是在探測尼斯湖怪上,運用的可是軍事潛艇和聲吶,把尼斯湖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一個大型生物。後來證明這是一個笑話。

中國也曾對傳說中的神農架野人事件,進行過大面積對探測和科考行動。也沒有絲毫證據能夠證明野人的存在。

如果按機率來說,隨著人類科考活動越來越廣闊,越頻繁,越先進。而且現在的人類手機那麼普及,攝影和攝像的分辨率和方便程度,都是幾十年前不能比擬的,為什麼相關的圖片和影像缺越來越少了呢?

所以說喀納斯湖不可能有恐龍,現在實驗室裡都不可能孵化不出恐龍,自然環境恐龍蛋化石,就更不可能孵化出來恐龍來了。喀納斯湖有水怪,那是美麗的傳說和旅遊營銷。


杜裡巴磁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遺憾地告訴您: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恐龍”這個稱呼相當於“靈長類動物”,它是爬行動物家族中一個分枝的統稱,這個分枝已經消失6500萬年之久了。

DNA的保質期

科學家們在一些恐龍蛋化石中發現了沒被石化的,含水和氨基酸的膏狀殘留物,這是真事兒,但這些殘留物中還能包含有生命的信息嗎?非常遺憾,早就沒有了。



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最古老的完整DNA分子來自格陵蘭的一塊凍土。這塊凍土裡的生物遺骸中封存著蝴蝶、松樹還有其他生物的DNA。據測算,這些DNA大約有45萬-80萬年的歷史。科學家們推測,即使在最完美的環境中(零下80度,乾燥,真空,無輻射),複雜而脆弱的DNA分子最多也只能保存100萬年。然後它自己就會分解掉,先變成破碎的片段,最終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無法再保留任何的生命信息了。


咱再看恐龍蛋,6500萬年?超過保質期65倍了,何況“已經開封”,還“未冷藏”,早就臭了……

喀納斯水怪疑雲

水怪可能是恐龍嗎?從時間上看,喀納斯湖形成於“第四紀”,時間是20萬年前,它是第四季冰川的“刨蝕”加上地質塌陷形成的湖泊。在它形成那會兒,非洲的人類祖先都吃上烤肉了,而恐龍呢,已經滅絕6480萬年之久了。

從環境氣候上看,喀納斯湖緯度太高,海拔太高(1300米),環境太冷,冬季太漫長,並不適合爬行動物生存。即使恐龍真的和鳥類一樣是恆溫動物,生活在冷水湖泊中也是要消耗大量食物來維持體溫的,湖中相對稀少的食物資源根本就供養不了它們。
圖:冬季的喀納斯湖


所謂湖怪到底是什麼動物?我選擇信央視十頻道一回——它就是大型冷水魚類:哲羅鮭。地質時間上沒問題,生存環境上也對得上,而且這種魚終生都在長個兒,很有當水怪的潛質。根據照片和視頻可以認定,喀納斯水怪體長十米左右,暗紅色至黑色,喀納斯湖深達188.5米,蓄水量53.8億立方米,也確實容得下它們折騰。至於食物,科學家們分析,巨型哲羅鮭很可能是靠捕食相對幼小的同類解決的。


這說法確實有些漏洞,但其它解釋的漏洞就更大了。水獺不可能將上噸重的尼龍魚網逆流拖到上游幾公里處,並在上面撕出一個大洞;枯木不可能結伴高速移動,共同轉彎浮沉並掀起巨大的浪花。遊艇?小船?巨鱷?恐龍?更不靠譜。如果它存在,它只能是巨魚。

如有謬誤,煩請指正。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純野生科學家


在眾多的世界未解之謎中,“水怪”是最撲朔迷離的一個了。比如尼斯湖水怪、天山水怪以及題主說的喀納斯湖水怪等等。這些“水怪”之所以神秘就是因為沒有人真正的見過它們,而且在當下的科技水平也沒有探究到它們,但是,仍然有許多目擊者聲稱見過模糊的“水怪”。即使一種水怪,從不同的目擊者口中你也能聽到不同的版本。這更增加了“水怪”的神秘性。

其實,科學的看待這個問題就比較的簡單了。在當下,我們對地球仍然有許多未探索到的地區,這些地區生存著我們未知的生物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水怪充其量不過是我們人類未知的一種水生生物而已。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有人說:喀納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龍蛋在一定條件下孵化出來的真恐龍。有沒有這個可能呢?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幾乎為零。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喀納斯湖水怪

喀納斯湖水怪是傳說中的一種大型水生生物。位於新疆的喀納斯湖佔地45.73平方公里,深度196米,它的四周有大量的植被覆蓋,尤其以松科植物為主,比如雲杉、紅杉等等,由於這些植物在不同的季節樹葉的顏色會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喀納斯湖又有“變色湖”之稱。

正是因為景色優美,所以這裡成為了旅遊勝地。“有人的地方,就有傳說”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早在20世紀,關於水怪的傳說就開始在坊間流傳,直到2004年,有遊客說親眼目睹了水怪,這名遊客是新疆氣象技術裝備中心工作人員房偉。據她表述,她與一行的同事都看到湖中間有4條生物在遊動,大的有7米長,小的也有5米多。

雖然當時她們用相機拍了下來,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照片相當模糊。從那以後,“喀納斯水怪”終於有了模糊的“實錘”。

當然,水怪的流傳也使得喀納斯湖迎來的大批的遊客,其中最多的一天,喀納斯湖迎來了超過3500位遊客來到這裡想一睹“水怪”的風采。

關於喀納斯湖水怪的看法

喀納斯水怪的直接證據依然停留在那張不清楚的畫面上,由於畫面模糊,我們無法確定“水怪”到底是什麼物種。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喀納斯湖中有一種大型的魚-大紅魚。

大紅魚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魚,它的全身以暗紅色為主,因此得名。早在1985年,新疆大學的師生就在喀納斯湖中發現了大紅魚。其實,大紅魚並不是珍稀的魚類,在我國常見於黑龍江水域。

但是,在一個高海拔的火山湖中發現它,還是首例。成年大紅魚的體長在5米左右,最大的接近10米。這一點倒是符合遊客對於“水怪”體長的描述。而且大紅魚以其他的魚類為食,而喀納斯湖中約有7種魚類,這也符合它的生長條件。

因此,我認為,水怪很可能是大紅魚。但是,也不排除它是一種我們未知魚類的可能性。

喀納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龍蛋在一定條件下孵化出來的真恐龍嗎?

顯然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點。

01 首先,我們都無法排除“水怪”是不是大紅魚,假如是的話,這個理論就等於說魚是恐龍進化而來的。但實際上在4億年前魚類就出現在了地球上,所以,這種假設現實不可能。

02 恐龍不生活在水中

恐龍是陸地爬行動物,像可以飛的風神翼龍,只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像在水裡的滄龍則是一種水生的爬行動物,它們都不是恐龍。因此,恐龍蛋都是在陸地上的,放到水中是無法孵化的。

03 時間

恐龍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個距今如此久遠的蛋,要麼是化石,要麼是塵埃。怎麼可能孵化成為生命體呢。

總結

喀納斯水怪究竟是什麼生物,到現在都是個迷。在獵奇君看來,這個“水怪”要麼是大紅魚,要麼是一種魚在特定的環境下(火山湖)進化出的一種未知的魚類。而無論是什麼,都不可能是恐龍蛋孵化的。

你說呢?


獵奇動物社


恐龍蛋在當時的地質環境中不能孵出真恐龍,如果經過了不長時間,在新的地質環境有機會孵出真恐龍的,但是經過六千萬年,經過許多次的地球冰河時代,恐龍蛋的存活概率是很低的,現在認為喀納斯湖的水怪就是恐龍蛋的結果,可能性很小很小。


大偉140797056



雲淡風清2944


喀納斯湖怪物,是遠古生物。不是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