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北京人有吃“下水”(内脏)的历史传统?

木眼


卤煮是地道北京民间小吃,就是猪下水,北京味很浓重的一道小吃。

下水这种东西不是人人都能吃的,能吃卤煮的,而且能吃出卤煮香的,除了老北京真没多少个。

卤煮火烧源于一道宫廷菜——苏造肉,在当时一般老百姓都吃不起这苏造肉,苏造肉是用五花肉卤制而成的,一般人家哪能随便吃上五花肉呢。

苏造肉做法传到民间后,就用了价格及其低廉的猪下水来代替五花肉,加上煮火烧。

这一碗卤煮,有主食有副食还有汤,吃一碗下肚,干半天活都能顶得住,价格也便宜穷人们也吃的开心,所以这卤煮火烧就这样一代一代变成了北京地道小吃。

一碗卤煮火烧,火烧垫底,炸豆腐铺上,肺切块,肠切段,最顶上放上两块五花肉,浇上一勺酱豆腐汁,一勺蒜汁,一勺韭花,浇上汤,来勺醋。

这就是一碗完整的卤煮火烧了。

至于卤煮里的香菜,这个挺尴尬的,有人觉得香菜味冲,会抢了脏器味,吃不到卤煮本身的味道了;但同样也会有人认为,香菜和卤煮才是相得益彰。

嗯……关于放不放香菜,不管是吃什么,它都是个辩论题,所以还是那句话“看个人喜好”。

点一碗卤煮火烧,都需要师傅从大卤锅里,捞出火烧、肺、肠、卤肉,点多少捞。现捞现剁现装碗,都是吃个热乎劲!

火烧要切成“井”字,这样切下来的块块,有圆有角的,大小差不多,吃着也方便。

卤煮火烧里面的火烧是死面饼子,和面的时候加碱加盐,这样烙出来的饼子,才能在卤汤锅里久泡而不烂,泡上四五个小时没问题。

吃着不见“硬芯”,也不会泡成烂渣渣,嚼在口中软透而又筋道,这才是火烧的最佳状态。

卤煮里面的下水就肥肠和肺,肥肠一般就是小肠、大肠、肠头,这三段脂肪含量依次递增。

小肠最瘦,吃着味道没有那么重;肠头最肥,但肠头也最少,一头猪身上只有一丢丢;大肠最常见,肥韧鲜香的,爱吃这一口的就知道,越嚼越香!

肺虽然没有肥肠那么难洗,但也要处理干净不能留有淤血,我们愿意吃下水不代表我们能忍得了不干净,将食材处理好是对食物的第一尊重。这样才能吃着口感好,自己心里也舒坦。

卤煮里的豆腐也是可以评上最佳配角的,豆腐切厚片炸至金黄,炸透但不炸过,炸好的豆腐泡在汤里,卤上色了就可以了。

捞一块豆腐切成大三角状,整块豆腐浸满了汤汁,一口下去豆腐咸香浓郁,不比肥肠差呢。

最后一点,吃卤煮要趁热,凉了脏器香味就变味了,所以一碗卤煮端上桌,别拍照别废话赶紧吃,才是正经事!

至于吃干捞净剩下的那碗汤喝不喝?要是不觉得齁您就喝两口!哈哈哈~


推味


我每次到北京必吃题主所说的下水,也有叫“卤煮火烧”。据说正宗的北京人估计没有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



据老北京回忆,过去一些沿街叫卖的小贩,大清早起来,先把担子收拾停当,把炉火升起,把一口锅安在担子上,把卤料放进锅里煮成卤汁,然后从肉杠子上趸来已经煮过一水的猪下水,包括心,肺,肝,肠等件,还有一些杂肉进去,借使汤浓味重。



半小时,肉锅一直咕嘟咕嘟地开着,把所放进去的东西煮透,然后用勺把这些东西往四边推 一下,使它紧靠一边,把中间地方空出来,把预备卖的火烧放在中间,这样挑出去,高声叫喊“卤煮火烧一一哟卖”,沿胡同走去。



中午不起火的人们听见吆喝都一齐出来, 端着碗等他过去,预备就着担子吃。小贩的担子,一头是放铛的;售货者坐在铛的一方。如有 客人来在挑子边吃,对面放着扁担,两边有两个小凳架着,客人 可以坐上。



如买时要切碎火烧或切肉,也可以把小案板放在小凳上。放碗、调料、浇汤,都在这一头,取用极为方便。



肉市“广和楼”门前,每 天有一挑子,专卖“卤煮”,生意特别红火。每在开戏之前有些人就端着碗站在旁边吃,可见“卤煮”之受人欢迎。不大的时间,已经卖光,收挑回去,吃不上的只有扫兴而归。



下午“卤煮小 肠”的摊贩更多,沿街叫卖,直到上灯时分才收摊回去。现在的北京仍有在胡同里头做街坊邻居生意的小卤煮馆子,炖一只锅,煮着一些小肠和碎肉,入味火候特别足,中间竖着几块烧饼,预备客人吃。可以看出北京吃下水的确有历史了。


声宏紫阁


怎么就是北京人的传统了,全中国都没闲着啊。

广州的猪肝粥,猪肺汤,苦肠;四川的涮毛肚,猪脑花,毛血旺;山西的羊杂汤;陕西的葫芦头泡馍;内蒙的羊双肠;东北的杀猪菜;山东的九转大肠;新疆的面肺子,米肠子;还有那个是贵州还是广西的牛粪火锅,连下水里面的东西都没放过。我这就挂一漏万的说说我听说过的。

明明是全中国人民都没放过下水,咋就又成北京传统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广东猪肚一到年底就涨价,有广东来北京出差的特意从北京买猪肚捎回家。


忘不了2017


就是因为穷。

根据大象公会的说法:

清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满汉分城而居,汉族只能住外城,内城由八旗占领。八旗军户不事营生,由国家恩养,只能当官或当兵。1882 年估计,内城旗人约 44 万余人,加上仆役,占北京城人口的 62%。

这些吃皇粮的旗人,本是北京城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自清末新政开始,清廷逐步裁撤八旗,令其自谋生计,旗民世代不事营生,很快沦为贫民或离开北京。到 1910 年,北京只剩 20 万平民化的旗民。

作为大清国都,北京城里还住着大量皇亲国戚、官员书吏,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口又养活了大量商贩、杂役。1908 年统计,北京城内直接或间接由国家财政养活的人口达 40%。但辛亥革命后,皇室宗亲纷纷逃亡,逃往天津之京官“日以千计”。

到了1926年,北平警察厅还做过一次家庭贫富的统计:

这种经济水平下,想吃好东西基本是没戏的。

有些人将北京的卤煮小吃和男方的猪肚汤相提并论,但其实,广东一带的小吃,更多的是滋补的零食,是不当饭吃的,你给广东人来一碗炒肝,相信喜欢的没有几个。

北京在贫穷之下,能吃饱就不错了,所以北京小吃往往会摒弃一些精细化的制作,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比如芝麻酱、香菜,下水。

这种具有很明显气味的配料在北京很容易成为主流,所以地方小吃在北京往往会非常蛋碎。

比如陕西凉皮很大程度上是靠香醋维持口感的,但是北京有一勺芝麻酱。

比如西湖牛肉羹就是要喝鲜味的,但是北京会抓一把香菜。

而下水,原本就是不值钱的东西,就更容易受到老北京的欢迎。只不过当年北京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是旗人转贫的,“讲究”是他们最后的颜面。

所以卤煮才产生了那么多文化。

其实,没什么能吃的。

比如北京有一位美食界的大拿王世襄,一辈子热爱北京美食,晚年最喜欢吃的是大麦记的圣代,以及雪碧;

而90年代随着KFC进入中国,许多我们熟知的文化名流,都选择在KFC过生日。

想想吧,但凡有的选,谁吃北京小吃~


酒骑风


北京菜绝对不是你说的下水菜、内脏菜,在解放前这些菜都是穷人才吃的。想想能有肉吃的人,谁会喜欢吃那些腥臊恶臭的食材呢?即便是真爱,那也少的可怜了。

北京市井美食中,的确有很多用内脏和下水做成的饭菜,如被称为北京三骚的炒肝、卤煮、炖吊子,爆肚,熘肝尖,爆三样等等。一头猪从皮到肉,从头到尾乃至心、肝、肺、肚、肠等可烹制出几十样美味佳肴。

烤鸭系列菜品中,也不少用鸭子内脏做的美食如火燎鸭心、盐水鸭肝、芥末鸭掌、干烧鸭四宝等等。

除此之外北京菜里面还有比较高端的宫廷菜、官府菜、清真菜、私房菜。菜品精致,风味独特,如:把干烧鲥鱼、火熏肥鸡白菜、锅烧豆丝鸡、糖醋樱桃肉、山东酥鱼、黄焖鸡块、清炖肥鸭、火腿蒸白菜、沙锅居三白、芝麻丸子、糊肘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小吃,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艾窝窝、褡裢火烧等均反映出京味的古朴气质。

相连接更多关于北京菜可与看看:

闲聊菜系那些事 北京菜不只烤鸭涮羊肉,还有这些美味你不知道

https://www.toutiao.com/i6469371137481507342/

靠谱吃货:有一颗分享美食的心,餐饮营销策划,美食自媒体人。欢迎大家关注:靠谱吃货


靠谱吃货


一说到动物的内脏等这些东西,有的人觉得十分的好吃,然而有的人觉得内脏十分的脏,看到就想吐更不会吃它了。在西方很多的外国人也不吃动物内脏,觉得不干净、不卫生等等。然而北京人却有吃“下水”(内脏)的历史传统,很多人可能会不解,一说到历史上的北京——天子脚下,可谓是一派富贵祥和的景象。古代,老北京人不至于去吃那价格低廉、不干净不卫生的内脏。然而时过境迁,北京人很爱吃下水,这个传统习惯可谓是让许多人不解。

这是为什么了?一方面来源于当时的满人入关不种地,满人属于马背上的民族,主要是以游牧为生,不懂得耕种。到雍正时,情况越演越烈,旗人的生活越来越糟糕,一天就只知道不学无术遛狗逗鸟,典型吃饱了等死。由于生活的窘迫,越来越多的大众阶级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什么都开始吃,后来落寞的旗人逐渐开始研究吃起了动物的内脏,逐渐的这个吃“下水”的习惯就传开了,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一直保留至今。同时,如果我们从另一面来看,我们中国的美食不见得是是真正的“美食”,在看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它呈现出来让人流口水的食物,同样也是老百姓为了活下来的屈辱见证正,他们把当时来说不可能食用,别人不敢尝试的食物都尝试了一遍。

另外的记载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下榻陈元龙家,陈家的主厨知道皇帝口味,后来被带入宫中,这位御厨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这几味香料按照不同节气,用不同的数量配制。用这些再煮成的肉汤,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很快这些菜就被满朝文武所热捧,风靡一时,当卤煮火烧被带到了民间后,变化很大,五花肉,还有昂贵的配料不是普通百姓随便都能吃得起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很无限的,于是卤煮的配料变成了,成本低廉的猪的小肠、猪头肉、炸豆泡、肺头、少许五花肉这些等等,这样我们的大众也就可以吃得起“下水”了,这也就逐渐的延续到了今天。


遗产君


其实在这一点上北京跟重庆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北京人用内脏来卤煮、炖吊子、爆炒等,而重庆则是把内脏用来烫火锅。

其实内脏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脏的,为什么帝都的人民和重庆人民都会拿来烹饪呢?其实这就要说到内脏上桌的发展历史了。

帝都人民吃内脏跟重庆人民差不多,大概是在清朝,就是那个已经完了的大清朝。那时的帝都关内是很少有种植小麦的,而那时的帝都人又多,那时也没汽车、飞机运输起来也方便,水运又及慢,在加上大清的牧民朋友又喜欢肉食,而那时的帝都的动物都是从外地运输而来,运输也极为不便,有也是给皇宫及达官贵人享用了,而普通人吃啥呢,只能吃达官显贵吃剩下的了。

那时在帝都生活的汉族人民除了官员和商贾,普通老百姓基本是吃不上肉的,只能把人家扔掉的内脏拿来烹饪了。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没地位!


大渝资讯


不扯历史,不讲渊源,北京为什么吃下水,最关键的是啥?是啥?

真的只是因为当年皇宫贵族吃肉,那些下水都流入民间吗?肯定不仅仅如此


最重要的是:

好吃啊!

好吃啊!

好吃啊!


真的只有北京人有吃下水的传统的吗?那就太片面了

— 广州 —

广州几乎人人都是炖靓汤的一把好手,而内脏,绝对是叫人口水直流的宝贝。著名的潮汕牛肉锅自不用说,杏汁猪肺汤、猪舌西洋菜汤、山楂猪肚汤……与药材同炖的汤水柔和顺滑,是这个时节最讲究的滋补之物。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牛杂”、“羊杂”的小摊。牛杂炖到入味,药香隐约,最妙的竟然是铺垫在其中的萝卜,既沾染了一身下水温腥之气,内心里仍颇为清冽,叫人吃光一碗,恨不得再去隔壁打包一份肠粉,就着汤汁呼哧呼哧下肚。


— 四川 —

下水在广州讲究的是吃个“快”,最好是尚带着体温便落入滚滚烟火,而在四川,习惯细水流长生活的人们更喜欢一点一点消磨。比如漫漫熏制的“”味。


腊腰子


猪肝、猪腰制成腊肝子、腊腰子,风干出的腊香极为巧妙地遮盖了内脏叫人惶恐的异味,与小菜爆火快炒,是下饭的家常小菜。同样的料理手法在广州、湖南、西藏等地方也都有。在藏地,人们将它们成为“吹肺”、“吹肝”。比较特别的是要先对新鲜内脏吹起,等都气足皮鼓再进行充分腌制。

藏地的吹肝


还有部分地区,冬至爱吃的“羊肉汤”火锅里,就是满满的羊肉和羊下水,浓汤熬煮,然后蘸着小米辣和香油一起服用,一个冬天都被温暖了。


— 台湾 —

如果你只吃过台湾夜市的麻油鸡,那还不算尝过最热闹的台北。

在当地,人们秋冬的滋补圣品就是麻油双腰。何谓“双腰”?就是鸡睾丸和猪腰子。鸡睾丸素来就是台湾艺人的心头好,陈乔恩和阮经天都曾经在节目中自曝最爱此物,小天甚至还攒钱买来吃,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在麻油里走一遭

滚烫的麻油快炒,香气蓬勃却很好地留住了腰子和睾丸的嫩,真真是跐溜一吸就是浓墨重彩的一口。

当然北京的下水,也是吃的溜溜的

如果觉得一次只吃一种内脏还不过瘾,那么就到北方寻一碗卤煮吧!猪肠猪肺与火烧炖做一锅,源起北京城南的庶民美味现在已经与爬长城、逛故宫共同登上了“北京必做List”。

当然,也有放之四海人人皆爱的卤菜,其中最为吃香的便是各式内脏。从舌头到尾巴,将它们细细分解,置于每一家深不可测的老卤中,任由香料、调料的打扮,慢慢渗透成每一户的独特滋味。团坐一桌的时候,取出切片,下酒谈天,简直不知是酒醉人还是下水熏人。


除了中国人,很多国家也吃下水呢,最典型的就算日本了

日本 · 温度深夜的下町美食

与中国并成为“吃内脏之神”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吃内脏,在花样上或许稍逊中国一筹,但是对于内脏的划分更为精细,是以满足了一大批挑剔的内脏爱好者。

在日本最常见的内脏料理就是煮锅和烧烤

烤内脏,日本叫“ホルモン(荷尔蒙)焼き”

烧烤自然不用说,前些年炸出一批吃货的《孤独美食家》里就时常出现烤肥肠、烤牛内脏等烤物。在专门的烧烤料理店,店家甚至会将内脏细分成60、70种。经过炭火的舔舐,内脏骇人的腥臊味烧尽,食感独特,是传统烤肉所无法达到的爽脆境界。

随着天气渐寒,也到了朋友们相约去吃煮锅的时候,最大众的时寿喜烧或相扑火锅,不过最特别的是もつ锅,也就是牛杂锅

牛杂锅可以溯源到二战之后的福冈和博多。人们以酱油烹制大肠,这被视为牛杂锅的起源。在之后的发展中,人们尝试加入不同的调味料和洋葱,以辛辣更加凸显内脏的鲜,使得它为更多人接受。

内脏锅,もつ鍋,主要是牛大肠,韭菜、芝麻是标配,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做成辣锅

对于最会吃的当地人来说,一锅混合了大小肠、胃等牛内脏和豆腐、韭菜、高丽菜的内脏锅看似粗犷,其实是要像鳗鱼饭一样讲究“三段吃”。先要充分享受烫煮到软中带脆的蔬菜和清澈的汤头,然后是细细咀嚼弹牙的牛内脏,最后的浓汤则是浓缩的精华,加入面条或是其他主食焖煮,绝对是深夜的大满足。

在夜色掩护下,通常是同性结伴进入那些升腾着热气的小店。洒脱的男人们终于可以放下一天工作的拘谨和严肃,同好友干杯吃内脏,就连白天温婉的女孩子们也三五成群地开始了一场“解放天性”的冒险。

东京料理店中加了明太子的牛杂锅

只吃熟内脏似乎还不够展现日本在“吃”上面的胆量。在一些对自己食材充分自信的料理店,还会向食客提供“内脏刺身”,据说“原味”吃起来更酸爽,内脏爱好者们,一定要去试试!

牛和猪的内脏刺身(刺身这个我也是醉了!)

马内脏刺身(再醉一次,不但刺身还是马的)

爱内脏,不管它是生是熟,这大概就是日本堪称“神”的信条。


(你真以为 郭德纲说的肥肠刺身真的只是段子吗?)


你以为号称 西方美食国度的法国不吃内脏吗?

鹅肝就不用说了

法国 · 内脏也要吃得优雅

对于世界料理名国法国来说,怎么可以不在内脏料理占得一席之地?与其他地方相比,在这个优雅的国度,就算是吃内脏,也要一小口一小口,吃出气质来。

法餐里的鹅肝就不用说了,在法国,以内脏做成香肠是西方比较常见的料理,L'andouille就是当地常见的内脏肠,不过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外貌。

香槟区的内脏肠外表原始,滋味也讲究原汁原味,里昂的内脏肠别有烟熏气味,而西北边的则是微煎过的螺旋状。当然,一口咬开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内里还是货真价值且全国统一的猪头肉、内脏碎混合猪血的丰富口感。


英国 · 真“黑暗”内脏料理

同样的内脏肠在英国也有,叫做黑布丁(Black Pudding),采用的原料也相似,动物血和内脏,水煮或者油煎着吃,是经典的英式早餐中不可缺少的一样。在西班牙也有类似的肠Morcilla de Burgos ,不过他们会在填充食材中加入洋葱、米或者面包,更容易有饱腹感,同样是煎煮食用。

黑暗料理之国怎么可能只把内脏玩一出“黑布丁”?自带暗黑属性的动物内脏明明就是腐国人民发挥想象力的最佳领域。

在英格兰,有一种曾经的工人吃食 Faggot 。猪肉和牛肉剁碎之后混合着内脏包裹在胎膜中烹饪。这种看似生猛的吃食经常出现在工人的早餐中,吃完这一顿,一整天干活都是气力十足,现在就可以在一些超市买到冷冻成品,混合肉汁、土豆泥和豌豆一起食用,再饥饿也可以立马回血!

与土豆泥和豌豆配合食用的 Faggot 效果更佳

苏格兰也有一道被誉为“国菜”的内脏料理——

Haggis ,苏格兰诗人Robert Burns甚至在1787年的诗《Address to a Haggis》中将其称为“布丁一族的伟大领袖”。剁碎的羊内脏混合燕麦、洋葱、羊油和调味料一起填充进羊肚,水煮至胃袋鼓胀,就一杯苏格兰威士忌,是地地道道的苏格兰风味。

现在吃 haggis 的时候一般会将外面的包裹物去掉

除了这些名声在外的内脏料理,你也许还可以在英国农家的饭桌上找到“牛肉腰子派”这种黑暗料理。牛肉和牛腰子剁碎,以洋葱炒香,再用酥皮包裹着入烤箱烤制。这么“横”的派一定记得要趁热!趁热!趁热!否则就是吃一嘴骚。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酿猪鼻、酥炸羊脑还有在佛罗伦萨的街角深受追捧的牛肚包都是对内脏的想象力。


ENJOY精选限量美食


“下水”(内脏):

其实下水就是指的牛羊猪的内脏。北京人尤其爱吃“下水”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这个传统。

很多人不理解,“下水”胆固醇高,甚至在有些人眼中还觉得“下水”不是很卫生。但是对于我们首都的人民群众而言,却好这口。那这是啥子原因呢?

据我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1.因为穷。当然这个穷不是指现在的首都人民穷。据一些史料记载,吃“下水”的传统是由清代开始的。清代是满族人的天下,这大家都知道。满人入关不种地大家都知道,到雍正时,情况越演越烈,旗人啥事不干,不学无术遛狗逗鸟,典型吃饱了等死。这个时候光是靠汉族人种地供养这些人怎么能满足呢,所以一些阶级比较靠下的人,为了肚子那就只能想办法了呗。但是由于种地又不是满族人擅长的。那么这个时候他们便吧眼光放在了那个时候没有人要的“下水”上面。这些也是肉呀。虽然不能跟精肉相比,但是比粮食有好多了。所以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2.便是民间传说了:

说:卤煮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下榻陈元龙家,陈家的主厨深知皇帝口味,于是就被乾隆皇帝带入宫中,后来这位御厨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这几味香料按照不同节气,用不同的数量配制。用这些再煮成的肉汤,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皇帝喜欢吃这个,还会带动大臣们一起吃,上行下效,很快卤煮火烧就风靡京城。不过卤煮火烧到了民间后,变化还是很大的,五花肉,还有昂贵的配料不是普通百姓随便都能吃得起的。但卤煮如此美味,谁不想打打牙祭呢?于是卤煮的配料变成了,成本低廉的猪的小肠、猪头肉、炸豆泡、肺头、少许五花肉这些等等。老北京小吃有很多与下水类有关,卖这些传统小吃的店,常年人满。这些小吃还会每年出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中,买的人也是里三层外三层。


小小南的小北


北京人喜欢吃“下水”(内脏),其实与以前老北京百姓贫穷的生活方式有关。

清代北京贫富分化太严重 没有河导致食物匮乏

我们知道,自清朝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城就全部成为了八旗子弟的住所,老百姓只能住在外城。大量人口的迁入,导致了北京这座城市人口暴涨。在顺治时期,北京人口就已达到将近60万人,其中八旗人口40万,外城汉人百姓15.6万。到了乾隆时期,人口更是增加到74万人。

你可能说,这点人口也算多么?当然,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这已经是算超级大城市了,而且清代时期的北京,出了东直门、西直门就已经不算北京了

再加上八旗子弟都是贵族,所以有清一代的北京,贫富分化也更为严重。

此外,北京老百姓吃“下水”还与北京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不好有关。

对于君主皇帝来说,北京真是具有帝王之气。西边、北边有山环绕,城中皆是平原,非常适于建都。但是,北京有一点不好,就是城市周围没有河!

对于古人来说,这可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运送粮食都需要通过运河。古代没有冰箱,尤其是夏天,很多食物半天就会变质发臭。

当时北京输送粮食主要依靠到现在通州的运河。到了清代乾隆以后,运河因为年久未疏通,整个北段运河废弃不用。北京的粮食输送都是走海运至天津,然后再用车运送到北京。可想而知,蔬菜、肉什么的到了北京,运送成本也非常昂贵,很多东西也都非常不新鲜。

北京周边确实也有农田,但是那些也只能够贵族食用的,一般老百姓也很难买得起。

以前卤煮可是好东西 吃一碗一天都不饿

北京的老百姓只好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或者将那些变质的食材变成食物。比如豆汁,其实就是发酵,变质的豆子所研磨。

当时,最不值钱的就是猪下水。一般贵族是不吃的,老百姓只好将这些东西作为食物。下水味道比较浓厚,因此只好通过煮和炖来遮盖腥味。

北京最有名的卤煮馆子“小肠陈”

至于“卤煮火烧”,还有一段传说。话说,卤煮火烧起源于北京南横街。最早是来源于宫廷小吃“苏造肉”“苏造肉”。“苏造肉”制作昂贵,老百姓吃不起。于是只好用猪小肠和其它内脏来替代。当时来京的河北三河县赵姓人和陈姓人就这样,发明了“卤煮火烧”。

现在人可能会觉得,内脏胆固醇太高,吃这些不健康。可是在连油都是昂贵之物的时代,内脏可是好东西。古代人一般以干体力活居多,不论是种地还是扛大包,拼的都是体力。因此,吃内脏是非常抗饿的。根据后来资料的记载,到了民国时期,北京拉洋车的人一般都去吃卤煮火烧,价格又便宜,吃一碗,有的时候拉一天车都不觉得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