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舌尖上的民勤:釀皮子

說起釀(讀“讓”的音)皮子,西北以外地區的人可能不大知道,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涼皮。二者可以混為一談,但也有些許的區別,簡單的說涼皮多為陝西叫法,原料也多以大米粉為主,釀皮多以甘肅叫法,原料也以小麥粉為主。釀皮子雖說最先為陝西小吃,但甘肅人把它做得更為精緻,味道更有特色,所以釀皮子現在確實是甘肅的特色小吃,而我老家民勤的釀皮子可謂優中之優,稱得上釀皮子中的戰鬥機了。

舌尖上的民勤:釀皮子

釀皮子做法不算太難,但配方嚴謹講究,步驟井然有序。先用溫水將蓬灰泡化,準備好自家種的優質小麥麵粉,用適宜濃度的蓬灰水和麵,面和得硬一些。將揉光的麵糰放入清水中反覆搓洗,直至蛋白質和澱粉完全分離。蛋白質呈蜂窩狀麵糰,就是我們常說的麵筋,上蒸鍋蒸熟,改刀,備用。澱粉融入水中,沉澱後將上層清水撇掉,攪成均勻的麵糊(我記得水和麵粉的比例大約3;1為最佳),再將麵糊平鋪在抹過油的鐵皮鑼中,上蒸鍋,幾分鐘就蒸好,涼水拔一下,輕鬆捲起,切成條狀,備用。

釀皮子的配料根據條件可多可少,個人愛好口味各不相同,但標配的幾樣還是不可少的,一是青蒜苗,香菜,二是辣椒油,蒜粒水,三是滷水。滷水是決定釀皮子味道的關鍵因素,熱鍋,少許冷油,起煙時將花椒,大料,乾紅辣椒,生薑炸香,撇去不要,蔥花入鍋,再將香陳醋,醬油,精鹽,雞精等調和好的薄芡兒入鍋敖一會,關火,大功告成。

釀皮子盛盤,加一點麵筋,澆一勺子滷水,各種調味品一一加入拌勻,清涼可口,開胃解暑,色味俱全的釀皮子早已讓你口水欲滴了。

早在西渠中學住宿時,學校周圍就有幾家飯館,兩毛五一碗的釀皮子總是調皮的勾你饞蟲,偶爾會溜出校門下一次館子,吃一碗釀皮子,算得上改善生活了,那餘香能夠禁住一個星期的慾望了。民勤二中上學時家裡經濟條件改善了很多,吃一碗釀皮子不算奢侈,記憶最深的是大市場有一個老太太,她買的釀皮子味道特好吃,尤其那滷水子總是吃不夠。

舌尖上的民勤:釀皮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母親學會了做釀皮子,每次回家總是會大張旗鼓的會同左鄰右舍,正兒八經的做一回釀皮子,敞開肚皮可以連吃好幾頓,那種家鄉的味道,那種母親的關愛,那種百吃不厭的感覺,總是讓人記憶猶新,戀戀不忘。

舌尖上的民勤:釀皮子

東北的市場上到處都是陝西涼皮,太薄,沒有民勤釀皮子勁道,更沒有民勤釀皮子那種黃亮黃亮的誘人色澤,吃一次失望一次,索性在家裡自己嘗試著做,但每次吃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探討老家民勤的釀皮子,說的感覺早已超越了吃的味道!

舌尖上的民勤:釀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