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倪家營子,今稱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地處祁連山北麓,距離縣城六十里。先前是地圖上找不到的一個地方,今天也不過是一個只有七八千人的小鎮。民國時期的倪家營子,是散落在戈壁灘上的43個小村莊組成的。在這些小村莊裡,都有農民為了預防土匪而夯築的高大土圍子,或稱碉堡。1937年1月初至2月下旬,西路軍將士進駐倪家營子,與馬步芳騎兵進行血戰。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倪家營鎮丹霞地貌

這年1月底,青海軍閥馬步芳調七萬人追擊西路軍,包圍了西路軍駐地倪家營子。此時我能戰之兵不到萬人,不論從武器、人數還是給養根本無法與敵人比較。對於重點陣地的進攻,敵人往往以飛機炸、炮火轟、騎兵衝,強打硬攻,但總是不能得手。我們現在要講的故事,發生在汪家墩陣地。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油畫裡的小紅軍

汪家墩,是農民修的一個大碉堡,位於倪家營子的中部。這個碉堡始修建於清朝同治年間,高達13米,四邊各長11米,牆基厚達2米,頂寬1米,設有垛口。碉堡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可以安排住宿,上層可以用來防禦土匪。汪家墩碉堡,原本地勢較高,周圍都是開闊地,能鳥瞰到整個倪家營子,又能用火力有效控制敵人的進攻。因而,這座碉堡成為敵人攻擊的焦點。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我紅三十軍二六三團三營九連的135名戰士,奉命進入汪家墩陣地,形成一處防禦前沿,阻擊馬步芳部隊的進攻。戰士們進入碉堡,積極備戰,還背來很多冰塊儲存起來,作為生活用水。其中一部分戰士依託碉堡腳下的一道矮牆和一條壕溝,設置了防線。汪家墩防線剛設好,馬步芳的騎兵蝗蟲般圍了上來。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汪家墩戰鬥遺址,彈痕斑斑

2月1日清晨,敵機轟過,炮火又響,小小的汪家墩陣地煙塵滾滾,村落變成火海。馬家軍開始發動進攻,我三營政委周純麟歇斯底里地喊著:“這座碉堡是整個倪家營子的制高點,我們就是隻剩一個人,也要保住它!”戰士們依託有利地形,用步槍和手榴彈與馬步芳騎兵展開激戰。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指揮九連作戰的指揮員周純麟將軍

馬步芳的步騎兵總指揮馬元海,派出一個旅6000人進攻汪家墩。初次接仗,敵人先上了兩個團,分為三路進攻。中路的敵人企圖清理碉堡腳下的外圍陣地,被我九連兩挺機關槍壓制,丟下百餘具棄屍,倉皇后撤。激戰半天,馬家軍推進到汪家墩碉堡前方200米處,佔據了一處茅草屋。馬家軍在這座茅草屋的土坯牆上,打出兩個洞,從洞裡向汪家墩陣地猛烈炮擊,擊毀了汪家墩碉堡的頂部,還把碉堡北牆打壞。接著,馬元海施展車輪戰,每兩個團打一輪,以圖拖垮我九連守軍。九連戰士沉著冷靜,依託有利地形,打退了敵人幾十次進攻。戰鬥打到最激烈時,九連戰士與敵展開肉搏。經過一天一夜的血戰,九連僅剩五名戰士,敵人被斃五百。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被馬步芳部隊殺害的西路軍官兵

戰鬥間隙,程世才和師首長來到汪家墩慰問。驚訝地看到陣地上僅有的五名戰士,他們安慰守碉堡的指戰員說:“你們打得很好很頑強,敵人為了這個制高點付出了很大代價,而你們還像釘子一樣釘在這裡。”很快,另外一個連隊接管了汪家墩陣地,英雄九連僅存的五名戰士撤出陣地。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汪家墩碉堡遺址

帶領英雄九連守碉堡的指揮員,名叫周純麟。戰鬥打響時,他和135名戰士壓根不知道馬步芳的進攻部隊有多少人。周純麟是湖北麻城人,率部浴血汪家墩時24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6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3歲。周將軍晚年寫過很多書,但寫的最多的還是西路軍。

135名紅軍阻擊馬步芳6000騎兵,打完剩五人,有一勇士成開國少將

倪家營子,人們寧靜地生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汪家墩戰鬥,只是西路軍歷次作戰的一個小小片段。轉眼八十多年過去了,汪家墩碉堡遺址今天還在,牆體上的彈痕密密麻麻,仍舊清晰可見,訴說著悲壯的歷程。歷經炮火的轟擊和歲月的風霜,這座土碉堡變得越來越矮小了,而每一個走過倪家營子的人,都要抬頭仰望它。(文/樊前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