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陽明的心學和孔子的儒學的區別是什麼?

永遠的殘騎


王陽明曾經在介紹他的“良知說”時說過:“從百死千難中得來,實千古聖聖相傳一點滴骨血也”。

王陽明口中說的“聖人”是誰呢?是鬼谷子、韓非子、還是管子?都不是,標準答案是孔子和孟子。

王陽明被世人譽為“立功立德立言”真三不朽的全能大儒,啥叫大儒?其實就是儒家。那孔子是誰?儒家的至聖先師,孟子又是誰?儒家的亞聖。

所以,陽明心學本質上就是儒學的分支。

我們再看王陽明所繼承的道統:以良知為道統的傳心訣:孟子——周敦頤——程顥——陸九淵——王陽明,這點更是證明了王陽明的儒學身份。如果你還不信也沒關係,我們都知道王陽明的“致良知”,什麼是良知?

這其實是孟子的原話:《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如果還是不相信也沒關係,您可以去孔廟轉轉,其實從萬曆十二年(1584),王陽明就獲得從祀孔廟,是明代思想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大事。也就是說王陽明現在還在孔廟裡受萬人敬仰呢。

那麼陽明心學和儒學到底有沒有區別?實際上至少王陽明是不可能承認的,如果承認了,他還是什麼大儒?

那麼心學是哪裡來的呢?心學是和理學關於“理”在何處的哲學之爭,因與本題無關,所以不多涉及。而心學的核心命題: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以及修行的方法正是儒家的“反求諸己”。就如王陽明強調的人要成為聖人,必須反求諸己,向本心裡致良知,尋求萬事萬物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