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鄭良芳:“金融主權”豈能拱手讓人

  編者按:在此次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中,處於壟斷地位的美國三家評級機構向市場提供了虛假評級信息,將“有毒”資產基礎上打包成的結構性衍生產品貼上AAA的標籤,使全球投資者受騙上當,損失慘重。這讓世人意識到信用評級業與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密切相關,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監管。而我國信用評級業起步較晚,更面臨著被美國三大評級機構滲透和控制的風險。由此,對信用評級的作用,中國信用評級市場如果被美國評級機構控制後的嚴重危害,世界各國對信用評級業的嚴格控制,如何促進中國評級機構崛起,如何嚴格監管和遏制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對我國信用評級業的控制等問題,都需要作深入研究,這已經成為關係到我國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的大事。

  前不久,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財政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等幾家權威部門組織的課題組發佈了《美國滲控我國信用評級業嚴重威脅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翔實的資料揭露了美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利用我國在信用評級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情況下,長驅直入掌握了我國信用評級市場,已嚴重威脅我國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由此,我國信用評級業的發展開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鄭良芳:“金融主權”豈能拱手讓人

信用評級機構掌握著金融市場的生殺大權

  所謂信用評級,是金融體系中一種特殊的中介服務,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問題,就將給整個經濟金融系統造成嚴重衝擊。其中,特別是信用評級的定價功能,更使得評級機構掌握著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生殺大權。舉例來說,1997年,美國穆迪宣佈對山一證券降級,直接導致其股價狂跌和倒閉,美國美林公司乘機接管了山一證券,從而以極少的代價成功進入日本證券市場。

  由此可見,信用評級業與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密切相關,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中的國家地位。近幾十年來,美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在全球信用評級領域基本處於壟斷地位,成為美國持續推行其價值觀與政治經濟強權的重要工具。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美國掌握國際評級話語權直接關係到其佔有國際信用資源的能力。美國作為世界最大債務國長期保持鉅額貿易逆差,政府債臺高築,只能靠不斷增發貨幣,貶值美元來還債,其信用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但是美國通過掌握國際評級話語權用來宣稱美國具有“世界最高信用等級”,以便能以最低成本融通資金,保持其最大國際信用資源佔有國的地位。

  其次,美國通過壟斷國際評級話語權,長期壓低債權國的信用等級,掩蓋美國債務泡沫破滅風險和貨幣貶值的違約行為,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對各國信用能力的判斷,使評級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無償攫取他國利益的工具。

  第三,美國掌握國際評級話語權可以維護美元強勢地位,維護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其他國家的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國影響。例如,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家評級機構強調的正向關鍵指標包括貿易和金融開放度、金融的外資化程度、央行的獨立性、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產權保護等。這些指標實際上為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直接投資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命脈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後,美國掌握國際評級話語權還用來獎勵或懲罰別國。例如,德國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於是2003年3月,德國企業接二連三地被標準普爾降低信用級別,由此導致德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蒂森克虜伯公司在內的相關企業股價跌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十分巧合,澳大利亞全力支持美對伊戰爭,標準普爾將其外匯債務評級升至AAA最高等級。

鄭良芳:“金融主權”豈能拱手讓人

我國信用評級市場被美國控制後的五大危害

  我國信用評級行業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最初的評級機構由央行組建。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國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比較緩慢,與總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相稱。目前,國內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法人機構有100多家,但除了中誠信、大公國際、聯合資信等規模較大外,其他評級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市場地位較弱。而且美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這三大評級機構正向我國信用評級市場滲透,企圖收購和控制我國的主要評級機構。

  筆者認為,美國評級機構如果控制了我國信用評級市場,將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首先,美國評級機構採取雙重標準,故意壓低對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和壓低我國13家商業銀行信用級別,目的是為美國金融機構在我國撈取壟斷利潤。1993~2003年,是我國經濟蓬勃發展,外匯儲備穩定增長的10年。2003年底,我國國家外匯儲備由1993年的212億美元逐年猛增到4032億美元,年遞增高達34.3%。與此同時,經過治理整頓和改革,我國銀行業經營效益和風險管理得到了大幅提高和加強。由此,我國商業銀行開始謀求海外上市。但是美國標準普爾仍宣佈維持其10年來對我國主權信用評級的BBB級,即適宜投資的最低限,對中國13家商業銀行的信用級別竟都評為不具備投資價值的“垃圾等級”,同時美國評級機構又高調肯定境外戰略投資者參股中國銀行(601988),使其在與我國商業銀行談判時壓低價格,為國際壟斷資本攫取我國的國有資產大開方便之門。據最新統計,僅2006年境外投資者在工、建、中、交等銀行身上就狂賺了7500億元,加上從其他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享受到的利潤,保守的估計,境外投資者一年從我國的銀行身上賺取暴利超過1萬億元。對此,世界銀行在2007年5月30日公佈的《中國經濟季報》就指出,中國銀行股被賤賣,問題不在IPO環節,而是出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定價上。

  其次,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不僅能賺取高額服務費,還可公開竊取我國最有價值的經濟技術情報和政務信息。目前,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已佔據中國主要直接融資產品市場70%以上份額,廣泛滲透到包括國防、能源、電信等戰略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並建立起包括重點骨幹企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部門等主體在內的較為全面的中國經濟數據庫。而如果美國信用評級機構進一步滲控我國評級業,實現壟斷,就可以方便地獲取我國的政務信息、國有骨幹企業、國防工業和特種行業、乃至國家全面的經濟和技術信息,從而掌握我國技術發展動態和重大商業機密,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這不僅從根本上削弱了國家競爭力,還嚴重威脅我國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

  第三,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使美國這個債務大國掩蓋債務風險,更能利用其高信用等級,保持持續、便利與廉價利用中國和國際資金能力,並可少支付籌資利息。數據顯示,近10年來,因名義與實際信用等級之差使美國總共節約債務發行成本約2.12萬億美元,而這正是應給付給債權國的資金利息。此外,高信用等級還掩蓋了美國利用貨幣貶值轉移國家債務的真相。

  第四,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可對中國進行不公正評級,大大增加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成本和無法保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國家利益。

  第五,中國雖然是美國最大債權國,卻因為沒有國際評級話語權而缺乏保護作為債權國利益能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中國在2009年全球資本淨輸出國排名中位列第一,佔全球資本淨輸出總規模的23.4%,而美國則是全球最大資本淨輸入國,佔全球資本淨輸入總規模的41.7%。同時,美元的不斷貶值給中國的債權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已累計升值約21%,給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造成約3560億美元的損失。中國沒有國際評級話語權,中國目前的國際投資行為還要依靠美國的信用評級,這不僅與中國作為國際主要債權國的地位極不相稱,更為嚴重的無法保護中國債權國的正當利益。

鄭良芳:“金融主權”豈能拱手讓人

爭取國際話語權需扶持民族信用評級機構

  席捲全球金融經濟危機教育了各國,必須要加強對評級業的監管。由此,信用評級正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像前文所提到的《報告》中就提出了三條建議,即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評級機構,確保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遏制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的滲控圖謀,捍衛我國金融主權和國家安全;外資機構持股中資信用評級機構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等。筆者對此持贊同態度,並補充以下建議:

  ——必須有獨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評級機構保駕護航。這是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給國人最重要啟迪之一。國家有關部門應從財力、人力資源上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民族評級機構的加快發展和崛起,以增強中國在國際評級市場中的話語權。美國在全球的金融霸權主要是靠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如其不管是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還是發生了次貸危機,都始終給美國以AAA最高信用級別待遇。而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卻僅僅給出了A+的信用級別,這種信用等級倒掛是十分荒謬的。只能說明,美國三大評級機構表面上打著公平、公正的旗號,實際執行的對內對外雙重標準,對美國及美國公司採取偏袒和保護的標準,對外國和外國公司則採取雞蛋裡挑骨頭的標準。這種嚴峻的實踐告訴我們,我國金融業的崛起必須要靠民族信用評級業的崛起給以保駕護航!

  ——相關教育機構應該開設有關信用評級的課程。如,黨校、行政學院和大專院校等,有條件的,要開設信用評級課,以教育我國廣大黨政幹部和學生,認清美國評級業作為美國統治世界、壟斷世界的工具的本來面目,糾正瞧不起中國本土評級機構的崇洋心理,樹立發展民族評級業的信心。

  ——建議國家立法部門抓緊起草《信用評級法》,以法規範保護民族信用評級業的發展。《信用評級法》應明確信用評級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地位、設立信用評級機構應具備的條件、應堅持的評級原則、制定評級標準、如何防範評級機構的道德風險等,以及對外資評級機構進入我國評級市場從事業務的範圍,應明確其不得從事涉及國家安全的經濟領域,對外資評級機構進入應堅持對等設立原則等。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立即整頓被美國評級機構控制的信用評級市場。同時,對於美證券交易委員會欲遏制中國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話語權,不準中國獨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進入美國市場問題。筆者建議中國政府代表在中美戰略對話中,應明確向美方提出批評,要求美方必須履行堅持對等開放原則,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也可相應採取對等措施,責令美國信用評級機構限期退出我國信用評級市場。

  ——自主研發信用評級方法和評級標準,促進中國信用評級業崛起。由於國內評級機構成立的時間不長,在評級方法上基本處於學習、借鑑、模仿國外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階段,缺乏自主研發的信用評級方法和評級標準。中國信用評級業的崛起,必須依靠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奮發圖強、自強不息,敢於衝破西方信用評級標準的束縛,獨立自主研發既符合我國國情又適用於國際的信用評級方法和評級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中國在國際評級市場中的話語權。

(作者:鄭良芳,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金融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8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