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呂金光,博士,山東臨沂人。現為四川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評委。

書法作品共入展獲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重大書展四十餘次。

2006年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二屆“蘭亭獎”藝術獎獲得者

2012年中國書法最高獎第四屆“蘭亭獎”藝術獎獲得者

2009年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蘭亭獎”藝術獎提名獎、理論獎獲得者

2008年獲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一等獎

2007年獲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三等獎

2009年獲四川省政府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書學理論研究方面共撰寫發表了四十餘萬字書學理論文章,其中發表權威期刊A刊、B刊、CSSCl刊與中文核心期刊近40篇。

2004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2006年學術論文入選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論壇

2009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勢”,在書法中是相對抽象的名詞,“勢”,既與技法緊密相連,又超越了一般層面的技法意義。古人對書法的“勢”極為關注,唐代張懷瓘曰:“作書必先識勢。”清人康有為雲:“得勢便則已操勝算。”這裡的“勢”,一般所指書法的形勢、態勢、氣勢。在呂金光的草書中,我所感受到的“勢”,是具體的、生動的、多維的。在韻勢方面,他的草書所呈現的“筋脈”、“血絡”、“氣韻”之勢,極富生命氣息。在字勢方面,他的草書帶來的不可端霓的變化以及迭宕、奇崛、飛揚之勢,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情感方面,他的草書帶來的奔放、熱烈之勢,也無不使人為之亢奮。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草書李白《清平調》詩條幅

尺寸:24×89cm

釋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詩一首,金光書。

呂金光的草書之勢,首先,是蓄多家之勢於一體,在倪元璐的基礎上,融匯張旭、孫過庭、王鐸等的筆勢、線勢,同時融入碑的線條氣勢,故其草書之勢,傲岸不羈,勁拔蒼雄。其次,精彩在速度和用筆,速度和用筆的創造性駕馭,使其草書獲得一種詭譎、狂放的奇趣。觀他草書創作,其速度和用筆,時而淡墨溼筆疾行,如閃電迅雷,在不可預測的運動軌跡中,端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勢與韻。時而枯筆澀進,其澀勢,得古人“緊駛戰行之法”要理,故澀筆不滯,骨力自然、勁健。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草書姜夔《鷓鴣天》詞橫幅

尺寸:68×30cm

釋文: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丁酉冬月,金光書。

呂金光的草書之勢,給人強烈的印象是有那種“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豪放氣勢。他善於打破技法規矩與現實創作過程中的思想束縛,以其率性的運筆,形成多種速度變化下的節奏和氣勢、氣韻,使得其草真正歸屬自然和藝術的最奇異的奧趣,並以其鮮明的個性和多元的審美而動人心絃。他敏銳著並執著於賦予草書節奏,以無與倫比的美感之力,將引人入勝和激動人心納入自身。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草書疏桐臨水聯

尺寸:34×136cm×2

釋文:疏桐有鶴趣,臨水繞秋花。金光書。

因其草書書寫速度、節奏不一,故線勢、線質儀態萬千。他的草書,每一個點畫都有動勢。呂金光草書的動勢,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擺動,而是完全演變成了一種激情湧動和心靈律動。受此驅使,他所營造的線勢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如風起雲湧,雷霆霹靂。其線質:或溫潤厚重,或細勁蒼樸,尤其是那些拙辣峻拔的線條,彷彿年代久遠的古木上,那盤絲屈鐵似的蒼老而又堅韌的藤蔓,深深烙進人們的記憶。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草書李白《清平調》詩條幅

尺寸:24×89cm

釋文: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詩一首,金光書。

勢與韻,在書法中是一對相輔相成的審美範疇,呂金光草書的韻,是一種通過“勢”帶來的不同韻律而產生的生動變化之美。比如:墨韻的變化——濃淡相間,燥潤相雜。比如:用筆的變化——溼筆傾注,則鬱郁勃勃,生機盎然;枯筆力行,忽如風捲殘雲,又似秋風掃落葉,這種審美效果的取得,絕非刻意為之所能如願。作草書,“無意於佳”四字,在呂金光身上體現的很純粹。他在創作中,思考和企求的不是如何施展技法,而是如何調動情緒,如何讓激情來得更猛烈些。於是,發乎性情地書寫和那種肆意狂舞的用筆,顯然與傳統的世俗的要求相去甚遠,譬如,小筆寫大字用盡其毫,金光之為,是如古人所說“萬毫齊力”,他常將力量控制到筆毫的全部,使筆豪根部都起作用。

呂金光草書的“勢”與“韻”

呂金光 草書劉方平《春怨》詩條幅

尺寸:24×89cm

釋文: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詩一首,金光書。

他的草書用筆,開拓了我們日常較少用到的筆法實踐,如:“打筆”。何謂“打筆”?即:書寫點之畫時,空中落筆,彷彿打物。宋《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雲:“似打物之勢,甚難用也。”而呂金光的“打筆”,卻能用的自如、出神,他的溼墨“打筆”,如冰雹擊水,浪花四濺;枯墨“打筆”,似煙花裂炸。尤其當筆處於毫幹墨盡之際,依然能事疾速加力“打筆”作點,聲響四壁,令人為之一振。從表面圖解,此乃常人要求規避的外力運動,但實際上,這恰恰是呂金光對古人用筆的個性化繼承與拓新,故其草書之韻完全晉為一種筆墨之外的“情韻”、“神韻”,其意義所在,是因為他的草書,奔放著生命的激情,蘊藏著生動的意境,讀他的草書,彷彿是在與原野上的急風勁草對歌,心中始終搖曳著一種生命的倔強。

來自蘭亭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