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到底是什麼神祕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似乎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有睡扁頭的習俗。現在很多90後父母,也在堅持給自己孩子睡扁頭。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我問過我媽,和我奶奶,為什麼要給我們睡扁頭?她們說,扁頭比圓頭好看,這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常在公園裡,看一群寶媽討論寶寶的頭型:

“你家寶寶頭型真扁,長大了肯定好看!”

“我家寶寶小時候太鬧騰,沒好好躺頭,哎……”

似乎寶寶未來的顏值,有一大半要靠頭型來決定。

一位網友說:“扁頭的我,每當側臉照鏡子時,都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你知道腦袋像一個平板,是什麼感覺嗎?”

“睡扁頭”這種習俗,跟過去老人“裹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從寶寶剛出生開始,就用書本或者硬物給寶寶做一個定型枕,每天看著寶寶睡覺,等寶寶滿月後,就會被睡成一個“漂亮”的扁頭。據說,完美的扁頭兩側太陽穴會突出,眉間印堂飽滿,是一種高顏值的表現,是福氣的象徵。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扁頭”真的可以睡出來嗎?

答案是:可以!

因為胎兒的頭骨,在出生後並未完全定型,骨片都是相互遊離的。其中最明顯的縫隙被稱為囟門,柔軟的結締組織可為大腦提供充裕的空間。這種發育過程,對嬰兒是有利的,因為在分娩時,胎兒頭部會受到加壓變形,這種未癒合的頭型,可以降低分娩難度。

正因為頭骨縫隙的存在,新生兒的頭型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改變。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所以睡姿對嬰兒頭型的影響非常大,所以說,扁頭真的可以睡出來。

不過,對於扁頭型的偏好,也有地域性差異。睡扁頭的習俗,大多在北方流傳,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地區,在南方不是很常見。而直接影響北方人對頭型審美偏好的,是曾經掌握話語權的滿族人。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有記載:滿族“嬰兒出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

在那個時候,睡扁頭是非常講究的,並不是簡單地用一本書做定型枕,而是有特定的“臥具”。滿族姑娘出嫁時,孃家還需要陪嫁一個“嬰兒床”,作為女兒將來帶孩子的工具。

再往前追溯,早在6300年至4500年前的大漢口文化,中國似乎就已經出現了睡扁頭的習俗。因為考古學家在大汶口人遺址中,就發現了變形的頭骨,扁頭率就已經達到了百分百。

扁頭這種特徵,在歷史上還有過“特權”。張作霖率領東北軍進入北京後,東北官兵乘車、看戲都是免費的。因為在查票時,只要亮出自己扁平的後腦勺,就會被放行。時至今日,老一輩的審美依然被帶偏得厲害。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外國人稱“睡扁頭”為病症

在西方國家,起初建議讓寶寶趴著睡,因為這個睡姿不容易產生扁頭,而且兩側臉頰長期受到壓迫,臉型的輪廓會更加立體鮮明。但是,由於新生兒頭頸肌肉無力,寶寶自己轉動頭部的能力很差,如果寶寶在睡眠中壓迫到口鼻,很容易發生窒息。

可是,當西方國家的父母認為仰睡方式安全時,卻發現寶寶的腦袋卻被睡扁了。跟顏值比起來,他們更擔心孩子的大腦發育問題。相關機構對此做了研究,認為這屬於“扁頭綜合徵”。這種扁平的頭顱,外國人認為是一種“畸形”表現,可能損傷大腦功能。

雖然有研究發現,扁頭綜合徵可能影響嬰兒智力發育,對行動、認知和語言造成發育遲緩。但科學家們也認為,當孩子三歲以後,輕度扁頭對智力的損傷會逐漸緩解,甚至消失。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不管是流行“圓頭”還是“扁頭”,寶寶健康發育最關鍵!

0~3個月的寶寶,是不需要用枕頭的。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脊柱是直的,平躺時背部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如果被墊高了容易造成彎曲,同時也影響呼吸。所以,寶寶三個月之前,不用買枕頭用,如果寶寶是穿衣服睡,可以給寶寶用大毛巾摺疊一個很薄的枕頭,保持身體平直即可。

3~6個月的寶寶,可以適當選擇一釐米高的枕頭。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翻身,慢慢開始學坐,脊柱也開始彎曲。此時,寶寶的頸椎是需要有枕頭來墊高的,這樣寶寶睡覺更舒服。

6個月~1歲的寶寶,完全能夠獨坐,肩部也開始增寬時,就可以增加枕頭的高度。到寶寶八九個月時,枕頭可以用到2~3釐米高,這樣寶寶不僅枕著舒服,對發育也非常有好處。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父母給孩子“睡扁頭”?

“睡扁頭”這件事,既不要追捧,也不要過分謹慎,一切以寶寶健康發育為主。過分追捧,可能會把寶寶睡成“平底鍋”,過分謹慎,可能會把寶寶睡成“圓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