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乾”,有啥根據,有道理嗎?

新大風歌


出汗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人體內分泌反應,它可以有效的調節身體的健康,但是出汗太多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一種不好的反應,預示著身體有一些潛藏的隱患。筆者小時候身體也是經常會出汗的,當時家裡找了鎮上非常出名的老醫師開了幾副藥調整以後身體就慢慢的恢復到了比較正常的狀態,出汗的頻率和量很明顯少了很多,整個人的狀態也感覺非常的精神。很多人可能不太重視身體上的一些比較異常的現象,其都認為出汗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出汗其實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或許可能就會有人提出反駁意見,自己平時也經常出汗,身體卻一直沒出現什麼問題,這裡筆者要說的是病症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出來,要知道防患於未然。



“吃飯大汗,一生白乾”,俗語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大汗淋漓,那估計有可能一生都會是處在白乾的狀態。筆者認為這裡的白乾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從營養價值成份的攝入方面來看。人的身體只有不斷的攝入營養,其身體才能變得更加的健康,身體素質才能更加的強健。經常出汗的人其身體中的營養成份有可能就會自然流失掉,整體身體儲存的營養物質比較少,所以說吃一輩子飯,到頭來什麼東西都留不下來。二是從身體健康方面來看。出汗其實表示身體可能會存在某種問題,要多去醫院進行體檢,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更好的保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身體出汗其實也算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了,但是具體要分情況對待,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氣溫變化導致的出汗。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身體出汗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是在氣溫比較低的時候也出汗,那很有可能就是身體有問題了。二是身體原因導致的出汗。人的身體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的出汗,其是在表示身體機能在變差的一種表現。三是口味問題導致的出汗。有些人飲食的時候往往比較重口味,經常會吃一些麻辣食品,這些麻辣視頻也會導致身體出汗。綜合以上三個因素,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是身體有出汗的表現,其實都是和自己平時的一些生活習慣緊密相關的,如果存在不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及時的改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變化,根據這些變化去調整細節的生活方式,只有生活的方式更加健康,才能減少身體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今人們的生活大多生活節奏都非常的快,很多人的身體其實都是有不小的問題的,再加上平時的生活不規律,各種因素的疊加下很有可能導致身體狀態越來越差。“吃飯大汗,一生白乾”,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平時多注意身體,不要等到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後悔。


老農民說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汗流夾背,甚至稍微活動一下都會滿頭大汗。筆者的一個閨蜜就是這種人,連睡覺都經常打溼床單,我婆婆是中醫世家,所以她每次來我家玩的時候都免不了向我婆婆請教一二。

她的汗氣是我見過最大的人,平時隨便動一下都會出汗的那種。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裡,發現她不管是洗菜、做飯、還是吃飯,都會流大汗。據她自己說,在寒冷的冬季也經常會這樣,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會打溼被單,使他的愛人苦惱不已,本來天氣就涼,睡覺的時候經常被她的汗水凍醒。

那麼“吃飯大汗,一生白乾”有沒有道理呢?以筆者閨蜜的現實版來說是沒有的。她家有錢得很,自從嫁過來後,她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當然了,她自己也是個勤快的女人,家裡的事情幾乎都沒有男人的份。所以筆者覺得,一生會不會白乾跟吃飯出汗的多少沒有任何關係,經常大出汗的人,應該是身體的某個系統出現了症狀。



這句俗語應該是形容詞,形容以前做苦力的人,為了多賺點錢,吃飯的速度非常快,導致出汗量大,但是大家都知道,做苦力根本也掙不到什麼錢,除去基本的生活開銷,所剩無幾了。大家怎麼認為呢?


農村蔣小蘭


吃飯淌汗,我以為那是搶吃才能出現的情況,吃飯淌汗一生白乾的意思讓人聽著有些玄乎,今天我也來分析分析這句俗語。



當姑娘時我曾經在一家化工廠上班,那時候上的是三八班,每天需要自己帶飯,傳達室的大爺給把飯蒸熱了,到飯點同事們都把工作打理好一起圍著桌子,七八個人如同過去的大戶人家吃飯。

每次吃飯,村裡有一個被我喊成叔叔的四十多歲男人老楊,他都要脖子上需要掛著毛巾吃飯,從一開始吃飯,楊叔就開始腦門上冒汗,大家一邊吃一邊輕鬆聊天,一大桌人只有楊叔顧不得說話,吃飯擦汗忙的不亦樂乎。

最初在一起吃飯時,有同事嫂子就會笑話老楊:老楊,你媳婦給你準備的飯得有多好吃啊,看你搶的那個勁頭,也沒人給你搶啊,你著什麼急吶?!

楊叔吃飯速度確實不算慢,沒等大家吃飽,他就把嘴巴一抹,拿毛巾把滿臉的汗水擦拭完,趕緊搬著凳子跑涼快處涼快去了,從一開始的大家笑話他,到最後覺得奇怪,怎麼吃個飯出那麼老多汗。

於是有嫂子說吃飯淌汗,一生白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吃飯是為了補進能量,而吃飯出汗就是一邊進補一邊消耗,這樣的人怎麼吃都胖不了,而人活著其實就是為了嘴巴和肚皮活著,幹什麼活都是為了能餵飽肚皮才努力的。

所以當很多人以為吃飯淌汗一生白乾是因為身體出了狀況時,我偷偷笑了,那個楊叔吃飯之所以淌汗是因為他吃飯狼吞虎嚥,這樣的吃法豈不是大汗淋漓,楊叔今年六十多歲了,身體一直很健康,但就是不夠胖,用楊嬸的話來形容楊叔:飯都吃到驢肚子裡去了。

我們礦山有個小老闆,也是這樣的情況,走路虎虎生風,吃飯狼吞虎嚥,身體短小精悍,精神頭備足,除了不太長肉,看著比別人健康多了。

但如果女人吃飯淌汗,那就得另當別論了,女人在身體虛弱時才會出現吃飯淌汗的現象,比如更年期綜合徵,別說吃飯,就是坐著不動不吃不喝,那虛汗也是嘩嘩往下淌,女人如果不是因為狼吞虎嚥吃飯淌汗的話,那極有可能是身體有問題,應該及時檢查,發現問題早早治療。

身體淌汗不要緊,只要能夠找到原因,多出汗是沒啥問題的,不用太擔心。


悠然見東山


農村這句老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乾”,有沒有道理暫且不說,但是我眼前突然蹦出一個人。一個不光是吃個飯會滿頭大汗的女人。而是一緊張,一活動就會滿頭大汗的女人,她就是我七十多歲的農村老孃。

說起來話長,老孃不論初夏秋冬,頭部愛出汗這種情況有好多年了。我依稀記得是老孃更年期前後開始的。我農村老家當赤腳醫生的姑父說過|,老孃這個情況屬於是更年期綜合症。老孃脾氣不好,火爆的很。更年期期間心情煩躁啊,情緒起伏不定啊,可能會導致滿頭大汗的現象,可是這都十幾年過去了,老孃依然是不論天暖還是天熱,春夏秋冬滿頭大汗症狀並沒有減輕。感覺還更加嚴重了。



現在老孃已經70多歲了。吃飯尤其是吃熱飯,辣子,火鍋一類的飯。或者稍微活動一下,乾點活,走路急了點,都會滿頭大汗的。而且她還總是喊,熱死了熱死了,我有時候覺得都冷的要命,她卻總是喊熱死了。真的不知道什麼情況。後來領她到醫院去看。醫生說可能是腎虛造成的。因為看我老孃的症狀,中醫理論上講,腎氣足,其華在發,可是我媽媽從50多歲以後就滿頭白髮了,可見腎虛是滴定得了。也還有很嚴重的陰虛嫩熱造成的現象吧。

但是老孃在農村,務農幹活一干就是40多年,從小到大,到老從來沒有進過醫院,也還算是硬朗吧,平時有個小病小災的也從不放在心上,感冒藥也很少吃,一抗就過去了。她是個節儉的人,農村人吃飯也不慎講究,只要能吃飽,能下飯,就是好飯。但是她有一個嗜好ei很不贊同,就是特別特別愛吃辣,愛吃鹹,還能喝白酒。奇怪的是老孃並不胖,血壓並不高,很正常。都控制在八十一百二以內。嗓門特大,肺活量好!近年來也開始注意養生和鍛鍊。所以說,“吃飯大汗,一生白乾”對她來說並不貼合啊。


不過農村諺語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也許我媽是特例,不過也要注意一下,人老了,不要吃飯過於攬鹹。口重畢竟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嚴重後果。身體異常出汗,肯定是身體冒個地方出現了問題,不可大意,雖然不會真的像農村俗語說的“吃飯大汗,一生白乾”這麼嚴重,不過防範於未然。總不是什麼壞事。豔陽在這裡祝願大家的生活,都美滿幸福,平安健康!


豔陽之美


大家早上好,”吃飯大汗,一生白乾”這種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就是一端碗就流汗的人。我今年己有50多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飯就流汗的我不記得了,大概己有幾十年了吧,我不管在自家、還是走親訪友、吃灑一吃飯額頭開始流汗,脖子以下是沒有汗的,不管是冬天還是什麼季節,反正是一年四季不分天睛下雨下雪,上午、下午都是一樣。在自家吃飯必須要把毛巾放在身邊,在別處只能多帶紙巾,以我一般很少去外面吃酒,因吃象不好,人家以為我不夠思文,我也問過醫生,醫生說這主要是一種生理現象,但也不外乎由某種病有點影響,我本人肺部有點問題,氣虛,但誰也搞不明白這是為什麼。關於財富問題我想可能沒有多大關係,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一生也沒有什麼積蓄,但生話還能過得去(除天災、大病),人一生主要是要勤勞才能創造財富,但必須也要有一個好身體。總之是機遇十好身體十勤勞十智慧才能創造美好的生話,大家同意我這個觀點嗎,謝謝關注,歡迎評論。


石門唐老鴨


我其實就屬於那種“吃飯大汗”的人,冬天還好,特別是到了夏天,動不動就一身汗。打球的時候別人都是出點汗,我簡直就是汗如雨下,一甩滿地都是汗!


我聽我媽說,我從下就很容易出現,夏天的時候,晚上睡覺醒來枕頭經常就是溼噠噠的,我老媽經常叫我“汗老鼠”。

我在打球的時候就真的跟納達爾一樣,一甩頭滿地都是汗水,別人都很詫異了。其實我自己也很困擾,因為汗水經常要滲到我的眼睛裡面,很不方便,我還要是不是地用手甩一甩汗水。而且衣服還經常都是溼透的。


出汗多了,身體就會有汗臭味兒,這也許就是臭男人的來源。

我以前都以為我這是汗腺發達,新陳代謝快,排洩比較旺盛而已,後來去看了下中醫,說我有些過於旺盛,其實是有問題的。說白了,就是虛。


中醫有云,身體內的元氣不足,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不好的狀況,其中動不動就出汗,運動量不大的情況下也會暴汗也是一種氣虛的表現,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問題,往往忽略了而已。

身體的技能有問題還是儘早調理地好,不要用以往地常理來解釋這些,會很危險。其實這不是什麼大病,多補一補就好了。


保溫杯裡泡枸杞走起來!


我叫鹽汽水


在小時候,老輩人對小孩子的家教是非常嚴格的,常常教育我們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然就是沒有家教的人。而說到小時候的規矩,真的有不少。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就不能吧唧嘴巴,也不能用筷子在菜碟裡面翻來翻去,更不能用筷子敲碗等等,像這樣的規矩在以前,父輩們都會常對還在講,如果做得不對,那就真的會生氣,然後還會打人。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吃飯,因為吃飯沒有端著碗,趴在桌子上吃,結果把碗給打碎了,爺爺非常的生氣,說一粒糧食一滴汗,這是不珍惜糧食,然後就用雞毛撣子抽了我一頓,也是從那以後吃飯再也不敢不端碗了。既然說到了吃飯的規矩,那就再來說一下吃飯冒汗這個事情吧,俗語“吃飯流汗一輩子白乾”是啥意思呢?有什麼根據嗎?

這句俗語的意思比較通俗易懂,就是說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流汗,那這一輩子也就是碌碌無為的人了。這麼說有道理嗎?

還記得小時候比較調皮,吃完飯以後就會和小夥伴們到處去瘋玩了,有時候還會去抓青蛙、捕魚,就是為了解解饞。在當時生活條件很一般,像水田裡的青蛙、魚塘裡的小魚,就是免費的美食,只要你抓得到,拿回家以後,母親就會給你做成好吃的。而在吃飯的時候,因為很少吃過這樣的美味,並且還想著吃完飯以後,還要和小夥伴出去玩,還要繼續出去抓魚,所以就吃的特別的快。而中國人吃飯講究的是飯香,因此都是趁熱吃飯。可是熱飯熱菜,再加上吃飯很快,所以人也容易出汗。即便是在天氣不熱的情況下,也常常是吃得滿頭大汗,這個時候父母就常唸叨著說,這頓飯又白吃了,全部都化成汗水流出來了。好像也真都是這樣,吃飯吃的比較快,大汗淋漓的話,即便是吃飽了,也沒一會兒就又餓了。

而把吃飯流汗和一輩子碌碌無為聯繫起來是沒有任何的一句的,古人這樣說就是要提醒我們吃飯要慢條斯理,不能狼吞虎嚥。因為像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有文化教養的人家中吃飯,就都是慢條斯理的。只有那些經常吃不飽飯的人家,或者是沒有教養的人吃飯才是狼吞虎嚥的,而這樣才容易出汗。所以老人常對年輕人說“吃飯流汗一輩子白乾”,就是希望年輕人從小要養成好習慣,要注重個人的禮儀和修養。同時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期望,希望孩子們能長大了以後成為一個出人頭地的人,這樣就能每天都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美食,不會忙碌到連好好吃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


農夫也瘋狂


“吃飯大汗,一生白乾”在農村流傳甚為廣泛,大概意思是說吃飯大汗,肯定是身體某個部位出了問題,辛辛苦苦幹活一輩子,掙的錢全部交給了醫院。其實交給醫院還是輕微的,如果是交代給了閻王爺,真的白乾了一場!

記得我們這裡有一位馬姓屠夫,身體較胖,平時力氣大,就是每次吃飯時,都會大汗淋漓。我們農村的老中醫把這種吃飯出汗的現象稱之為氣虛,脾胃虛弱。只要在飲食上進行調理,一般都會治癒。

雖然“吃飯大汗,一生白乾”這樣的經典諺語出自農村,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這樣一句話,我曾諮詢過醫生。按醫生的解釋應該是這樣:如果是大熱天吃飯大汗,汗水從毛細孔排出,也算正常。要是經常吃飯時大汗,就得注意了!人的身體健不健康,總會從身體的某一部分看出端倪。一吃飯就大汗淋漓,在中醫眼中叫做“飲食汗”,在我們農村叫“搶食汗”,也是一種脾胃虛熱的表現,《證治匯補·汗病章》中記載:“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


農村流傳千古的諺語並不是空穴來風、隨便說說而已,他們都是經過經驗總結而來,是智慧的結晶。除了“吃飯大汗,一生白乾”與身體有關外,我所知道的還有“病從口入,寒從腳起、冬吃蘿蔔夏吃薑,免得醫生開藥方、爆飲爆食易生病,定時定量保康寧等。這些諺語朗朗上口,不但便於記憶流傳,更是養生之道。


鄂硒農技


我們總是能在老人口中聽到很多俗語,當時聽的時候可能沒有注意,很多時候仔細想想還挺有道理的,其實這都是農村人祖祖輩輩代代以口相傳的經驗。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經常以此話來規勸年輕人要聽話,避免做錯事,少走彎路。那麼吃飯流汗一輩子白乾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流汗與莊稼根本不相干,這種風馬流不相干的事情怎麼湊一塊了。其實我們都知道農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莊稼的生長情況,所以很多事情都能把他與莊稼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日思夜想也就這點事情。每次吃飯的時候,看到汗水特別多,就聯想到吃到肚子裡的飯又被汗水帶走了,那這飯不是白吃了,想到自己的莊稼 ,就會覺得這樣的人不聚財。種出的糧食會因為各種情況而沒有多少收貨。

沒有科學依據,其實也暗藏玄機

雖然說汗水與個人命運沒有科學性的關聯,但這都是先人的經驗之談和智慧結晶。大自然也好,人類也好,其實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一個人吃飯經常流汗水肯定是有原因的。(1)、這是跟自己的身體有關係,說明你的身體很虛弱,只需要到藥店買一些虛汗停來吃,就可以了,還有一種因素就是跟腎有關係,這也可能是腎虛弱導致的,需要去買一些東西來吃補補自己的腎虛,總的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2)、我們吃飯的時候需要進行咀嚼這個動作,這時候不光下巴牽引肌肉運動我們的整個面部幾乎所有的肌肉都會參與運動,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會產生熱量。(3)跟自己吃的飯菜有關,飯菜或特別燙,或特別冷,這時候是不是會感覺頭皮發麻,比如吃特別辣,像吃重慶火鍋一樣。這時候頭皮下的肌肉就會特別興奮,從而產生痙攣表現,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調節現象,不是什麼大問題。


總的來說,這種情況不是什麼危險信號,沒有必要因此而驚慌失措的樣子,這些都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紅葉知秋


說的是我嗎?

每次吃飯對於我來說都是要做足準備的,擦汗毛巾是必備品。由於生活在湖南這個無辣不歡非辣不可的環境下,每餐飯必須有辣椒。可是辣椒卻是我出汗的最佳催化劑。記得有回看舌尖上的中國,介紹東北辣白菜的製作方法,大冬天的晚上,(南方沒暖氣,我也沒開空調),看見紅彤彤的辣椒往白菜上抹的鏡頭,我頓時大汗淋漓。稍等,我去擦把汗。哪怕是打辣椒這幾個字,我也會出汗。除了辣,太酸的也會不同程度的出汗,但是程度要輕的多。碰到酸辣口味的,那就要了親命了。

出汗不是全身性的,只有頸部以上才有,髮際線以上最多。碰到比較正規的聚餐,頗有些尷尬,要跟朋友們解釋很久。

這居然還有遺傳因素!我的幾個長輩(父親及兩個叔叔)也這樣,只是沒我這麼嚴重。我兒子現在也有蠻嚴重了。

腎虛,那是不存在的,難道我和我家孩子生來就腎虛?可我身體我知道,除了出汗,沒有其它腎虛症狀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病,反正目前50了,各方面都還正常。

哪位大神有根治的法子,不勝感謝。

至於吃飯大汗,一生白乾,我是不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