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救胡传魁?对此你怎么看?

春风又绿10


有人说人生入戏,戏如人生。也有人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的主角,舞台也是人生的浓缩,京剧【沙家浜】阿庆嫂和胡传魁就是抗战军民的一个缩影。阿庆嫂代表的是亿万中国百姓,而胡传魁则是中国军阀的一个影子。

中国百姓懦弱、诚实地像老舍笔下的车夫骆驼祥子,善良、卑微得像鲁迅笔下的农民闰土。他们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劳作却不能满足温饱,他们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却没有一点尊严。

那时的他们没有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甚至国家的领袖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跟他们的生活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可是,他们分清善恶是非,他们深爱着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深爱着自己头顶那片蓝天。

当叽哩哇啦的东洋兵到来的时候,他们凭直觉知道这是一群禽兽,是异族中的坏人。

当这些东洋兵挥舞刺刀屠杀同胞的时候,他们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这帮残暴的禽兽,他们有少许麻木、或许也有一些恐惧,但更多的却是心底冲天的怒火。

他们本性懦弱,又没有接受过军队训练,还手无寸铁,要他们和如狼似虎的日本兵去拼命并“争取胜利”显然不现实。

他们只知道凡是抗日的都是好人,他们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掩护、去帮他们脱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只是蝼蚁尘埃,但他们也是民族的良心与脊梁。

剧中的阿庆嫂就是民族的脊梁,是千万中国妇女的代表,是中国的骄傲。

阿庆嫂和自己的老公只是个卖大碗茶的,由于他们为人厚道,热情好客,生意日渐兴隆,他们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阿庆嫂勤俭持家,不买化妆品,不去搞什么皮肤护理,更不买名牌衣服和金银首饰,他们要把省吃俭用的钱投资到买卖上,来供两个孩子在省城读书。

高昂的学费和名目繁多的补课费,压得卖茶的阿庆夫妻俩喘不过气来,但哪怕再含辛茹苦,他们不愿意让孩子放弃学业。因为对于没有门路、没有资源的他们来说,上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为了下一代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豁出去了。

几年后,阿庆嫂和老公在沙家浜开了一家茶馆,取名春来,他们要让来往的顾客感受到浓浓的春意,让这些整天漂泊的人在春来茶馆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温馨。可是好景不长,阿庆嫂的老公因为打死了一只闯进茶馆侵犯顾客的狗,和保长(村长)阿林结下梁子,阿庆坚决不向阿林低头,打伤了保长阿林后,躲避他乡。

阿庆走后,阿庆嫂独自一人撑起了茶馆的生意,每天晚上十点多还没关门,四五点就要起床劳作。生活的艰辛阿庆嫂不怕,但怕的是那些小白脸和腰缠万贯的土豪的骚扰。他们经常用暧昧语言和荤段子挑逗,或者是用物质引诱。但阿庆嫂始终不卑不亢,"来者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阿庆嫂面对诱惑心静如水,"人一走,茶就凉。"尽管如此,一个单身女人还是承受了数不完的委屈,写不完的心酸,这种状况知道胡传魁的出现才得到改观。

胡传魁出现的时候正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沦陷,上海沦陷的时候。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土匪。

胡传魁就是一个彪悍的土匪,拉起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就占"山"为王了。胡传魁跟一般土匪不一样,有使命感,有荣誉感。他也贪财好色,但有自己的底线。

贪财,但从不劫掠百姓,好色,但都是两情相悦,从不霸王硬上弓。而且胡传魁又跟水浒里的鲁达一样有好汉情结、英雄情结。他看阿庆嫂一个女人开茶馆不容易,也知道会有不少人会来骚扰,而阿庆嫂又是一个守身如玉的正派女人,就有意保护她。

阿庆嫂也看出了胡传魁的为人,为了保全自我,就竭尽全力"司令"长、"司令"短地喊胡传魁。胡传魁更加得意,就做了春来茶馆的保护伞,到阿庆嫂跟前就喊姐,姐姐长姐姐短的喊。

日子一长,那些不怀好意的男人都学规矩了。

胡传魁刚起兵的时候一腔热血,也嚷嚷着打鬼子,但自己那几条破枪只能玩个样子、喊个口号。真跟日本人干,一顿烟的工夫就把老本赔进去了。抗日是蒋委员长那些正规军的事,抗日不过是自己的包装和营销手段罢了。

打不打日本,只要不跟日本人合作当汉奸就成。还甭说,胡传魁的营销还真管用 ,老百姓一听说胡传魁是抗日队伍,大家都毕恭毕敬,胡传魁人马到哪,哪里的百姓都端茶倒水、夹道欢迎,跟迎接皇上凯旋一样,把个胡传魁美的挺直腰板,脚下的皮鞋踏的咔咔响,激动得满面红光。

听说胡传魁抗日,好多血性汉子都来投奔,胡传魁的队伍壮大了不少。但日本人也慕名而来了。

日本人听说沙家浜这一带有个抗日队伍就前来扫荡,老百姓闻讯赶紧给胡传魁通风报信。

可是日本人行动太快,报信的前脚走,日本兵后脚就到了,叽哩哇啦到处搜,胡传魁正在春来茶馆喝茶,这下傻眼了。

阿庆嫂知道胡传魁抗日,心底非常敬重,拼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能见死不救。而且胡传魁对自己还有那么一点恩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阿庆嫂明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但还是急中生智把胡传魁藏到了作坊里的水缸里。

胡传魁刚藏好,保长阿林就带着鬼子进了茶馆,鬼子翻箱倒柜搜了半天也一无所获。但阿林说我派人在这盯着呢,胡传魁就进茶馆没有出来。

这时候日本兵就下令毒打阿庆嫂,阿庆嫂被打得皮开肉绽。日本人还是威胁要一把火烧了茶馆,但阿庆嫂咬定人不在茶馆。日本人无奈,只能悻悻地离开。

胡传魁虎口脱险、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对阿庆嫂千恩万谢,还叫人给她好多钱,但阿庆嫂分文不取。说司令抗日,我这样是应该的。

可是,中国的大小军阀都一个德性,抗日只不过是他们包装的口号。那些披着国民革命军外衣的大军阀也是如此,委员长下令了就跟日本人打几枪意思意思,只是为了国民政府的军饷。大多时候不敢跟日本人真刀真枪干,因为一打仗不管失败都要死人,一旦吃了败仗,遭到上级训斥不算,还会丢了编制。

要知道军阀下面的人马是他们的命根子,没有人马你就是孙子,就活该被蒋委员长收拾。

有了人马才是爷,委员长也不敢对你怎么地。要是一旦跟日本人撞上了,能跑就跑,有些人跑不了就投降,有奶就是娘,管他呢?只要日本人给钱给枪,对这些人来说什么都无所谓。

张作霖那么厉害,还不是靠着日本人才发家的吗?汪精卫当初比谁的抗日口号喊得都响,不是也当了儿皇帝大汉奸吗?

有头有脸的头头脑脑都认贼作父了,何况咱小家雀儿呢?

所以胡传魁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就从一位抗日"英雄" 变成了日本人的走狗帮凶,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

七尺男儿在异族入侵的时候,还不如阿庆嫂一个女流,这就是时代的悲哀。


历来现实


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救胡传魁,三言两语交待不清楚,听我慢慢道来。

阿庆嫂本名叫沙冰冰,少年时在本镇沙家浜大户人家刁老财家办的私塾学堂念过书,与前后排邻居胡传魁乃是同班同学,而且一起上学堂,放学一起把家返,每当遇到欺负沙同学的小地痞小流氓,二话不说胡同学都挺身而出,把他们打的脸青鼻肿,跪地求饶。


沙冰冰五官端正,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嫩肤皮白,身材高俏,是七里八村公认的既好看又漂亮的美人儿,而胡传魁天生就个头矮,长的又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也是镇上出名的丑男孩。

私塾校长刁老财对如花似玉的沙冰冰垂涎三尺,明知自己家有万贯荣华富贵,无奈自己三妻六妾,年纪悬殊颇大,但岂能对沙冰冰的美色善罢甘休,刁老财好色之心不死,还是动起歪主意,何不先将美人许配给自己独生子,现在南洋留学的刁德一呢,然后"曲线救国",自己终能搂得美人归。


长话短说,刁老财动用镇上最能说会道的媒婆到沙冰冰家为刁德一提亲说媒,遭到沙家拒绝后,沙家怕钱多势众的刁家报复,隔日将辍学的沙冰冰送到在上海做卖买的表叔家。

后来沙冰冰与地下党表哥阿庆日久生情成了一家,入党后被组织派遣回老家当地下交通员,以春来茶馆作掩护,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点。

话说当年胡传魁看到自己的暗恋对象沙冰冰不再上学,不久自己也退了学,在阳澄湖上逮鱼摸虾讨生活,有一次无意中从湖里打捞出捆绑着的八条枪,兴奋之余回到镇上"招兵买马"张罗些好吃懒惰的庄民,组成了一支十来人的小队伍,自封司令,占湖为王。

上级党组织曾经派阿庆嫂(沙冰冰)劝说老同学参加革命,因胡同学独来独往还不想受拘束暂告失败。不久后,有一天胡传魁二两猫尿下肚,想入非非,前去春来茶馆找(沙冰冰)阿庆嫂叙叙衷肠,不料刚到镇上就遇到大扫荡的日本兵,追得老胡丟魂落魄四处躲避,极不容易来到春来茶馆请老邻居老同学帮助,才会有:"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老伙计610322


阿庆嫂救的是抗日志士胡传魁,样板戏是极左年代产物,对胡传魁做了很极致的丑化,说老胡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拉了十几个人,弄来七八条枪,被“皇军”追捕,最后是靠阿庆嫂把他藏水缸里,得以逃脱追捕,最后混成了国军胡司令。戏里这人是个丑角角色,脑子简单,是阿庆嫂眼里的草包,在反角一方,反一号地位都被自己参谋长给抢了。

本人有幸到沙家浜参加过传统革命教育,教员着重介绍过胡传魁,正史里这家伙非常残暴凶狠,最关键的是他不傻,相反非常狡猾!在当地凶狠反共,手上有近三百我党和当地群众的血债,其中他作为流浪儿长大的一个村庄,几乎被屠空,那个村就有一百多条人命,但这家伙非常狡猾,在淮海战役将打未打时,就看出不对,借自己不是正规军,提前逃往香港,后来转到台湾,九十年代两岸通航,去台老兵回家,这家伙也提出回乡申请,为常熟当地拒绝。教员最不满的是官方把苏州吴县那边,一个胡姓敌顽份子说成是胡传魁的原型,因为那家伙建国后被抓住枪毙了,听上去比较解气。教员当地口音比较重,他说的当地胡传魁原型是姓“包”还是“鲍”没听清楚,但肯定不姓胡。



不过关于沙家浜,关于胡传魁这个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幼时一个光屁股发小的评价,那时候社会氛围还比较严肃,但私底下一些反官宣的牢骚话很受欢迎,小朋友挤着一起睡也不会有人来扯基佬话题,卧谈会是很重要的交流学习机会,我接触的第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体系的反官宣话题,大概就是关于这个沙家浜的评论;在那个日本人势大的时期,胡司令带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还被日本人追,显然是在条件非常简陋的前提下,就自发的组织起武装抗日的队伍,显然比一般人忠义热血,既然被日本人追,那么也显然真干了日本人一下,不论成果大小,最起码也让日本人不痛快了,才会要追杀他,那么这人是个抗日英雄无疑。阿庆嫂救过他,他得势后常照顾阿庆嫂,刁德一一直试探刁难阿庆嫂,他则一直帮阿庆嫂开脱打断,很袒护阿庆嫂,看上去都有点傻呼呼的,最关键也没看出他对阿庆嫂色迷迷有什么意思,说明他真是一直记着阿庆嫂救他的情,是真心吧阿庆嫂当自己人,并非贪图阿庆嫂什么,说明胡司令有情有义,是个很有义气的人,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像坏人啊……


李三万的三万里


用唱词先回顾下这件事的背景吧

胡司令唱:相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的我晕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这是胡司令,给刁参谋长讲述阿庆嫂当年如何从日本人手里救他一命的情形。大家都知道,阿庆嫂是中共地下党员,她为什么会救共产党的敌人呢?这个问题很简单,8、13日寇攻陷上海,胡传葵的“忠义救国军"这支队伍就是此时拉起来的。当时还是为了打日本。中国共产党当时坚持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救国。因此,阿庆嫂解救胡传葵是顺理成章的事。胡投靠汪精卫,与日寇暗中勾结,助纣为虐,那是以后变化的事了。按剧中描写,胡传葵最后不还是被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镇压了嘛。


宛淯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阿庆嫂跟胡传魁的“交情”,就是胡传魁抗日,日军追打, 阿庆嫂掩护胡传魁。

掩护他,还不是因为他抗日啊!

所以,后来形势很复杂,阿庆嫂''作为党的交通员,察言观色,察看胡传魁刁德一“是姓蒋还是姓汪。”

“姓蒋的”“蒋公中正的队伍”好歹还是打抗日旗号的。

“姓汪的”(汉奸汪精卫)那就是日寇走狗伪军了。

新四军对胡传魁刁德一,是该打还是该“合”,得弄清楚。


莘县村民


在《沙家滨》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救胡传魁有着他实质的意义。椐实情,胡传魁夲来与阿庆嫂就认识,在日军紧追胡传魁一邦人时,阿庆嫂让他藏在水缸有着双重意义,一是讨个人情,二是想把他淹死,结果他没被淹死,阿庆嫂却成了救命恩人。戏剧夲身就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阿庆嫂因此将计就计,利用茶馆给新四军送情况,搭救穷人,消灭国军。


东立11


道理很简单,胡传魁开始成立队伍并不是当汉奸的。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几个农民拿起武器,可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是保卫自己,二是抵抗侵略,第三也有可能被反动势力利用。

从胡传魁本身的唱段来看,他最初是抗日的,或者说至少不是日寇的走狗,所以才被日军追的蒙头转向,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庆嫂作为一个革命者,必然应该伸出手来帮助胡传魁和他的队伍,否则阿庆嫂怎么能够作为一个正面人物的典型呢?

胡传魁再进沙家浜,阿庆嫂分不清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当时各方面势力交叉,既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有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还有汪精卫伪政府领导的军队,当然还要加上日寇的军队。所以才有了阿庆嫂的疑问“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可以断定,如果他们姓蒋,阿青嫂依然会对他们提供支持,因为是抗日的。

当阿庆嫂最终判断,胡传魁的军队已经投靠了日本人,成为了祸国殃民的汉奸以后,下决心配合新四军,消灭了这个队伍,成为本剧的大结局。

可以说在《沙家浜》中,阿庆嫂不管是先救还是最后捉胡传魁,都是出于革命的目的,出于抗日的目的,出于民族大义,这一点和《三国演义》中,陈宫捉放曹的经历恰恰相反。

对于这个简单的道理,根本用不着做多么复杂的判断和推敲解释。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懂,那么《沙家浜》这出经典的现代戏,就算是白看了。







行学组


在《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胡传魁,你对此怎么看?

本答题上千人已回答了,很幽默,但有一点须搞清楚,阿庆嫂是日本人搜捕下救了胡传魁,而胡传魁不管是什么来路,阿庆嫂情急之下也下一定清清楚楚,总的来说是日本人要追捕的人也证明不是日本人一伙的人,着为中国人的阿庆嫂救胡传魁是理所应当,因胡传魁也是中国人,又有什么不对呢?无论是土匪,哪一家的队伍只要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抗日就行,中国人的事应有中国人自己解决,日本人才是真正的敌人,中国人才是同胞,所以阿庆嫂救胡传魁并没有错,应该救,共同对付日本人才是正确的。



9紫气東来


当时胡司令还不是司令,而是个普通兵,日本兵追杀他,说明他得罪了日本侵略者,那当然是爱国的人,阿庆嫂救他是正义行为。后来他变坏是另当回事。林彪元帥还叛国出逃呢!


用户1754419252167799


提问者应该没看过样板戏“沙家浜”,因为,胡传魁一上场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大意是:胡传魁刚开始当土匪的时候,就只有那么十几个乌合之众,被日本人一击即溃,逃到了茶馆,被阿庆嫂藏进水缸里,躲过了一劫。

至于阿庆嫂为什么要救他?这不是废话吗?那会儿,胡传魁还没来得及当汉奸,被日本人追得满街跑,当然是抗日的人啊!阿庆嫂当然会救他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