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前不久公司新來了一位實習生,邦妮。

她爸媽覺得銀行工作好,要她考銀行。她打死不去,說要進互聯網,硬著頭皮跑來北京,到了我們公司。為了說服爸媽,她跟十幾個在銀行工作的人聊天,得到的結果是:

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2016 年,四大行員工總人數比前一年少了 2.53 萬人,這是 2007 年以來這個數據第一次下降。十年,銀行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作為“穩定飯碗”、“父母眼中的好工作”的典型代表,很多年輕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進入了這個系統。然後他們發現:沒有什麼永久的“好工作”。

現在他們想逃出來。


我去年在加拿大上學,讀國際商務,回國後,爸媽想讓我去銀行找工作。家裡沒有人在銀行工作過。但爸媽覺得銀行工作就是好。在他們眼裡,去銀行工作就等於搞金融,既穩定、又有錢。

說實話,我差點就心動了。

直到聽了一個真正進了銀行的同學跟我吐槽,說他拿著研究生的文憑,做著雜役的活兒,“不知道自己跟機器有啥區別”。於是,我問了十幾個在銀行工作的人,才知道:太慘了。

①、工作強度大,非常累:

“身體和精神都是折磨,不像工作,像蹲監獄”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人們對銀行工作最大的誤解,就是覺得它“很輕鬆”。

真相是,我認識的每個銀行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不跟我說累的。

這是一個朋友的閨蜜,上班三個月以來說了 N 次累,我朋友只能安慰她“堅持一下”。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另一個朋友的高中同學,整個人已經不太好了。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覺得銀行輕鬆的人,大概是因為銀行總是下午四五點停止辦理業務,覺得他們“下班也太早了”。事實上,他們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 7 點半到單位,下午五點停止辦理業務。

之後整理一天的賬目、開會,有的人晚上還要應酬。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或更長。

中間休息不了,午飯半小時,經常到一兩點才能吃上飯,還被客戶盯著,好像在說,事都沒做完吃什麼吃?一想到明天不知有多忙、吃不吃得上飯,心情就很難好起來。

跟很多互聯網行業的人一樣,頸椎病、肩周炎也是他們的職業病。除了身體上,精神上也很累。

一個從櫃員轉到客戶經理的朋友說,她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自由地喝水和看手機了這是她告訴我的:

攝像頭監控最多的不是可疑客戶,是員工。

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像蹲監獄。先說什麼話,後說什麼話,流程必須嚴格遵守。收錢時要讓客戶看點鈔機,有次我忘了讓他看,扣了 200 塊。指引客戶的動作,用的左手還是右手,遞給用戶的錢和卡是否是雙手,坐姿是否端正等都要檢查。

剛開始,想著頭上有頂監控,會感覺背脊發麻,就像考數學的時候,做不出來題,老師又恰巧站在你身後。一整天神經都繃著,回到家整個人都是軟的,癱倒在沙發上發懵。

他們不知道這種累什麼時候是個頭。有朋友跟我說:“有很多次,我會看著每天數的憑證,看著它發黃變皺,回想自己是不是也會一天天像它一樣。”

②、工作簡單重複,價值感低:

“從 3000 人裡被選出來,當了 3 年辦業務的機器”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老裴就是跟我訴苦的那個同學。他說,你不知道進銀行有多難他同學英國帝國理工畢業,CFA 一級,四大國有銀行,有兩個連筆試機會都沒有。

而他研究生畢業去考銀行時,3000 人進面試,最後只錄 500 人,一水的 211、985 碩士。

老裴成功被錄取,可驕傲了,覺得自己就要“走上人生巔峰”。

結果進去之後,他做了 3 年半的櫃員。

“這 3 年多,我每天就是個辦業務的機器。”他這麼跟我說的:

所有應屆生都要從櫃員開始,當時說以後可以轉崗。我做了 3 年多,沒有轉過崗。

櫃員工作枯燥和重複,取款、開卡、辦網銀,一共就那麼十幾項業務,每項都輪上好幾遍,天天做。每天和客戶說什麼都是規定好的,不能多說一句廢話,也不能少說一句話。

您好,歡迎光臨X行!請問您辦理什麼業務?

對不起麻煩您請稍後。請問您還有其他業務需要辦理嗎?

請攜帶好您的隨身物品,請慢走歡迎下次光臨!

說到最後我覺得自己像個鸚鵡,只出聲不過腦。最多的客戶是大爺大媽,不愛用機器,也不會用網銀,一個業務給不同的大爺大媽反覆說。你說我不像機器像什麼?

越像機器的工作,越可能被機器搶走工作。

2016 年前後,老裴他們銀行有了第一項智能辦卡機器。一開始他很高興,終於不用再去做辦卡那麼傻的業務了。但事實上,機器就是他的危機:

當時沒有反應過來,我們就要被替代了。

後來就出了那種幾乎什麼業務都能做的機器。銀行養一個員工,每年 20-30 萬,一個機器 20 萬可以用十年,機器不會累,不需要休息,也不會出錯,機器取代人是遲早的事。

大多數像老裴一樣的年輕人,都是抱著期望進銀行,然後發現現實和想象中差太遠了。

拿著高學歷,但學到的東西大部分在工作中用不上,無意義感伴隨著隨時可能被替代的危機感。

幾年下來,和老裴一批進去的 7 個人都走了。

沒熬到第四年,老裴也走了。他說:

很焦慮啊,我做這個有什麼意義?就是個打雜的。那種低價值感天天折磨著我。

實在忍不住了,雖然年薪漲到 14-15 萬,但再那樣下去,我肯定就廢了。

如今,老裴已經拿著幾年攢下的積蓄出國讀書了。

③、不被理解,也不被尊重

“客戶罵我‘你是個什麼東西’ ”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小西是我同事的朋友。她說在銀行當櫃員的這些年,什麼樣的奇葩都見過。

乃至後來她“每週不見幾個都覺得不正常”。20 歲到 28 歲,她當了 8 年櫃員。青春都灑在這裡了。

進銀行時,她懷著很憧憬也很崇敬的心情:

年輕時,特別羨慕,他們坐在一個乾淨的大玻璃後面,特別專業的樣子,覺得很高雅。

真的做了櫃員,才發現在別人眼裡就是個“服務員”對客戶一定要禮貌、溫順,但得不到人的理解和尊重。

有次一個爸爸要來幫他兒子的信用卡還款,可銀行規定,必須本人持卡還款,他不理解,很冒火,一邊敲玻璃,一邊破口大罵:“你是個什麼東西?”他走後,我關了櫃檯,躲在後面哭了起來。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她說自己後來每天都“跟個怨婦似的”,害怕上班,不知道明天又會遇上什麼樣的客戶,聽見什麼樣的侮辱。

那會兒我還沒結婚,男朋友每天接我,一見面我就開始抱怨工作。

花了很久時間區分自我人格和工作人格,學會從工作的角色中抽離出來。我也知道不要把工作的壞情緒帶回家,可是我做不到,情緒總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久而久之只能安慰自己:遇到這樣沒素質的人,不是我的錯。

好多櫃員都有過被罵哭的經歷。

④、不公平競爭:

“我再努力再拼,也敵不過別人關係夠硬”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國有銀行給年輕人上升的空間實在太狹窄了,如果沒有背景的話,上升非常困難這已經不是秘密。”

這是剛認識不久的@Nicole 告訴我的,她在一個二線城市的國有銀行當客戶經理。她還跟我講了很多“秘密”:

我有個同事,沒有參加校招,直接進了公司業務部——幾乎每個人都想進的核心業務部門。

我們的客戶經理,他的業務和人的溝通能力都很一般,只是因為他父親是省分行的領導,沒競聘就直接坐上這個位置。

我們網點 3 名櫃員是本碩 211,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升職。而我的好朋友,本碩 985 畢業,4 年多了還在做櫃員。

她們那裡的年輕人都想去業務部,就是日劇《半澤直樹》裡面男主直樹幹的那個部門,給公司放貸。但誰能進那個部門是個迷。隱約覺得不公平,卻又無力改變。

她們常常懷疑自己:我這麼拼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

⑤、業績指標重:

“一人在銀行,全家在銀行”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Nicole 特別不喜歡她的行長。她玩養蛙遊戲,給蛙起的名字就是“行長”,我希望他出去旅行了就永遠別再回來。”我哭笑不得,問她為什麼這麼嫌棄行長呢?她說: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靠譜的人,但在他眼裡,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總是一副口吻:“你這份工作只有服從和執行。”被踩踏得好難過。

但最讓她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的,是為了完成業務指標,要做很多“迫不得已”的事。

每天要拉人辦信用卡,買金融產品。

我們行有銷售話術培訓,例如“一分鐘之內打動客戶”這種。

有時給客戶推銷很多他們用不到的業務,很多信息不能說全。比如說我給你開一個網銀盾,你預存 1000 元,這 1000 元會返給你。但其實是一個月之後才能返,這一點就被要求不能說。

我心裡特別不好受。感覺自己是個騙子。我 211 本碩畢業,不是為了來這裡騙人的。

幾乎所有的銀行職工都有銷售業務。

一個朋友的總結時:“女孩靠嘴甜,男孩靠成為阿姨殺手,核心是讓他們喜歡你,才好說服客戶買產品。其實她對銷售不感興趣,想學更多的金融專業知識,“但已經兩三年學不到新東西了”。

還有個名校海歸跟我說,推銷了三四年信用卡,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求遍了,一人在銀行,全家都在銀行。“看到誰開口都是‘辦張卡吧’,他們的表情,讓我有種“眾叛親離”的感覺。”

⑥、賺不到錢:

“再不會有薪水比其他行業高 5 倍這種事”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在以前,銀行是人們眼中可以“躺著賺錢”的工作。

現在,用一個朋友的話說,“薪水好不好,全看命。”

她在一個城市商業銀行的北京分行上班,25 歲,當了 3 年多大堂經理。她們分行的業績是全北京數一數二的。按理說特別有發展前途,待遇特別好?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她跟我解釋了一下:

別的小網點十幾個人,營業額哪怕少,分攤到每個人拿得也多。我們行大人多,營業額再多,一分攤就沒有多少了。

一個小網點的櫃員,每天接待 40-50 個客戶,一個月拿 1 萬沒問題。我們的櫃員接待量是兩倍,一個月 5000。而你能去到哪個網點,全是在錄用之前被決定的。全看命,挺無奈的。

我一個人一年可以給我們行貢獻 150 萬的營業額,等於小網點一年的營業額。但業績要求太高,達不到目標,就得不到獎金。

因此現在的狀態是,我們這個行扎堆著業績最好的員工,卻得不到足夠的獎金和提成。

我問過的人中,有人幹了 3 年,第 1 年工資 1.5 萬,第三年每個月 1 萬都不到。她爸爸 99 年時在銀行工作,工資是她媽的 5 倍。現在再沒有那麼吸引人的數字了。

“跟互聯網金融比起來毫無競爭力。”

⑦、沒有歸屬感:

“任何事發生了,都是我們員工背鍋”



銀行,曾經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還有個 25 歲的女孩,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了 3 年。

她的故事最讓我心寒。她是這麼說的:

在這裡呆了 3 年多,說實話,一點沒有歸屬感,這個行明天破產跟我一點沒有關係。

它不是我的後盾。有任何事情發生了,都是我們員工背鍋。

上回有個客戶辦完業務,把必須留存在銀行的戶口本複印件一把搶了過去,得意洋洋地走了。拿他一點辦法沒有,但結果是,督查下了單子,算我們的過失,被扣分、扣錢。我們領導就直言不諱,客戶指著你的鼻子罵,也是你的錯。

她說自己能忍受服務行業經常受氣,但這個集體卻讓她感覺不到一丁點人情味。

有次部門應酬,一個女同事剛生完孩子,和辦公室請假,辦公室不讓,你有孩子你自己想辦法。

還有個大哥,家裡有人去世,理應有三天的假,結果兩天就被叫回來上班了。

我們也是人,也需要尊嚴和被保護啊。

“領導會說,愛行如愛家,但是沒有人把我們當家人。”




寫在最後:

這些故事寫完後,我發給了兩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她們說,看了簡直想哭,確實這麼慘。她們也說,有點後悔。後悔當初找工作時缺乏考慮。

“沒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畢業就趕緊找工作。感覺、聽說銀行很不錯,有機會就去了。”

過去它的確是好工作,但在新興行業的衝擊下,它早已不出色了。

後來我朋友說:“不過這幾年也是不錯的,最起碼讓我知道我不喜歡這個。”

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