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愛的那個永遠這樣忍氣吞聲,被愛的那個永遠可以不付責任,坐享情意。愛和被愛就這樣遙遠,沉默的存在,都很無奈。--嚴歌苓

在嚴歌苓的很多作品中,女性都是痴情的,《一個女人的史詩》中小菲對歐陽萸一生痴愛,最終得到了歲月靜好;《小姨多鶴》中小環對張儉的痴情,含著幾分隱忍和委屈,也多了幾分大度和包容;在《角兒》這本短篇小說集中,必然也會有這樣的痴情女子,如小顧,也出現了和以往不太一樣的女主角,如巧巧,他們的遭遇有其普遍性,好像是合理的,但卻不合理。

每一個人物背後,都會有發展的痕跡,每走一步,都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足以改變人的命運。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小顧:無愛的婚姻,再委曲求全也是枉費

《小顧豔傳》中,小顧是一個百貨大樓的售貨員,性格大大咧咧,說話口無遮攔,卻偏偏嫁給了藝術家楊麥。楊麥會畫畫,會寫詩,渾身透著文藝氣息,本來是兩個世界的人,卻陰差陽錯地結了婚,成了一家人。

小顧青春貌美,可在這藝術家大院裡,還是受到了排擠,別家太太嫌棄她沒文化,總逗她說傻話,每次聽她說完傻話,楊麥的眉頭都皺得更緊,他心裡當然更喜歡有文化的女人。

為了改變氣質,小顧捨棄了鮮豔的衣服,一律穿白色和黑色,頭髮也拋棄了長辮子,盤成一個大發髻,她自以為的藝術家太太形象,在楊麥心裡卻是不倫不類,顯得裝腔作勢。

小顧對楊麥是真好。

冬天楊麥坐下寫東西,小顧馬上一個熱水袋遞過來;夏天他畫畫,小顧開一個二十瓦的小電扇只吹他一人,他熬夜小顧就煮夜宵,燉山藥粥、紅棗黨參湯。

小顧自己很省,楊麥穿爛的棉毛褲、棉開衫,她剪一剪剜一剜,拿到縫紉機上重新一拼,便是她的了。

在生活中,小顧確定是好的妻子,能照顧好丈夫,能省吃儉用撐起一個家,她把好的都留給楊麥,卻只是他生活上的夥伴,成不了他心靈上的伴侶。楊麥有了別的女人,是個大學老師,個子高挑,寫得一手好字。

小顧有她自己的手段,通過罵街罵走了第三者,但也和楊麥陷入了冷戰。打破冷戰的是“文革”,楊麥被帶走了,杳無音信。小顧在這時候也體現出了她大無畏的精神,為了能撈出楊麥,小顧委身於一位軍代表,這算是很偉大的犧牲了。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楊麥也不是不知感激的人,他知道小顧是為了他才犧牲的,釋放之後,也想和她過起安生日子。安生日子沒過幾天,文藝圈內流行起來看電影,楊麥也帶著小顧去看。結果,小顧的大聲喧譁、刻意解說、誇張的眼淚,再次讓楊麥厭煩透頂。

他從來沒有如此嫌棄和懼怕過小顧,小顧若想使他痛苦很容易,不必去和軍代表腐化,這樣做個誇誇其談的二百五,就足以使他痛不欲生。

接下來的劇情,舊情上演,楊麥愛上了一位女大學生,這次玩真的,死活要和小顧離婚。

在他們這段婚姻裡,能簡單地說是因為文化底蘊不同,才失敗的嗎?非也,在《父母愛情》中,安傑和江德福也存在文化差異,但他們依然能恩愛甜蜜過一生。

小顧的婚姻悲劇根源,還是因為沒有愛。楊麥從頭到尾都不愛她,自然看不到她的優點,只顧著嫌棄她的缺點。也再次說明,一味的迎合和付出,是換不來愛情的。

當一個女人為了贏得男人的愛,而去改變自己的一切的時候,她也就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最初的小顧雖然蠢笨,但不失可愛,可她想成為藝術家太太,生生把自己變成一個不倫不類的人,既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婚姻。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巧巧:底層社會的教育悲劇

在《誰家有女初長成》一文中,嚴歌苓用了很長的篇幅去寫被拐賣女孩巧巧的經歷。在心理描寫上也著墨很多,以襯托出巧巧的愚昧無知。

巧巧生在大山深處,只讀到了五年級,她和村裡的其他姑娘一樣,嚮往著外面的花花世界,尤其是在接連收到外出姑娘們的匯款單後,村裡人瘋了一樣憧憬山外的天地,不僅姑娘們憧憬,連姑娘們的家長也翹首以盼。為此,他們忽略了有些姑娘突然“失蹤”的事實,只期盼著遙遠地方回來的匯款單。

中介人曾娘給了巧巧媽1000塊錢,說是提前預支的工資,就把巧巧媽樂得神魂顛倒,非常放心地把巧巧交給了曾娘,任憑她帶著巧巧去工廠的“流水線”工作。

她們根本不知道,也從未懷疑過這背後的陰謀。

當巧巧被一個人留在火車站的時候,她不懷疑;當一個陌生男子說著謊話來帶她走的時候,她依然不懷疑;當警察再三詢問她是否需要幫助的時候,她不懷疑;陌生男子哄騙著她,奪走她的純真的時候,她還幻想著自己遇到了夢幻的愛情,更加不懷疑,這種自願地走進圈套的女子,能怪誰呢?

終於,當她從一個深山走向另一座深山裡的時候,當她看到陌生的“合法丈夫”的時候,她才開始懷疑,她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圈套,去做流水工人是圈套,一夜溫情更是中介人醜陋的伎倆,

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把她賣給別人做媳婦。

一個女人的愚蠢,在於看破真相後,還情願墮落下去。

她哭了一通後,竟坐在窯洞的飯桌上去吃飯了,一個女人認了命,自己是不知道的,她以為自己不會認命,其實不過和她母親、祖母一樣,很容易就認了命。

她也許有很多次機會逃出去,可她沒有,她漸漸接受這個五大三粗、比她大很多歲的丈夫。她從哭哭啼啼的小女子到井井有條的小主婦,僅僅用了幾天時間,她甚至想跟著這個老實巴交,有固定工資的丈夫好好過日子了。

真正壓倒她的是,她竟然是他們兄弟二人的“共享媳婦”,無論如何她接受不了這一點,這點突破了她的底線,於是,為了結束這種畸形生活,她拿起菜刀,把兄弟二人都砍死了。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她為自己報了仇,也為自己的愚昧買了單。到了下卷的時候,巧巧逃到一處軍隊小站裡,展現了一個女孩天真可愛的一面,惹得幾個士兵都對她心生愛慕,直到那張通緝令的到來。

有人建議把她偷渡送出去,免除死刑,但站長死活不同意,他通知了警方把巧巧帶走了,等著她的只能是死刑。

“是她從拒絕受教育,因而變得愚昧、虛榮、輕信,是她的無知送她去任人宰割,送她去被人害,最終害人,最終送她去死的。”

“如果我有姐姐妹妹,餓死也是要上學的。”

嚴歌苓想說的話,藉著站長的口說了出來,這便是本文的教育意義。如果給巧巧重新來一次的機會,她依然會被騙,會被稀裡糊塗地賣到深山裡,這和她的認知眼界有很大關係。

巧巧這個人物,在改革開放初的中國農村中,很具有普遍性,她們不甘於窮山溝裡平淡貧苦的生活,急於走出去出人頭地,外面的精彩世界引得她們如飛蛾撲火般奔赴遠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她們的弱點,巧言令色的將她們哄騙拐賣,將她們的人生改變了走向。

那時候的她們是缺乏教育,吃了愚昧無知的虧, 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被拐賣的女子,有些是在完全不清醒的情況下發生的,有些則是像巧巧一樣,看似心甘情願地走進了圈套,而這些又是什麼原因呢?

教育的根本,來自家庭的教育,一個女孩如果沒有在自己家中得到重視和尊重,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那危險會一直伴隨在她身邊,陌生人的一兩句暖心話,就有可能把她騙走,就有可能改寫她的命運。

為人父母,不僅僅是享受天倫之樂那樣簡單,保護子女的心理健全,幫她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給她們應該有的教育,才是重大的責任。

嚴歌苓《角兒》:殘酷現實後的教育意義

嚴歌苓寫出這篇《誰家有女初長成》,也就是為了告誡大家:教育的缺失,眼界的限制,極有可能毀了一個女孩的一生。希望今後社會上再也沒有“巧巧”這樣的女孩,期望不管是哪座深山裡,孩子們都能接受教育,都能健康成長。

《角兒》這本書還有其他很精彩的短篇作品,比如《老囚》中的父親,在服役期間為了能看到大熒幕上的女兒,在夜間跑了幾十里路,差點連命都沒了,身在絕境之時,唯有感情是慰藉,靠著黑暗中的這一縷光,才能支撐一個人苦苦地捱過很多年。細讀嚴歌苓的書,你會發現,她不會刻意渲染感情,僅僅用夠簡潔夠樸素的文字,就能打動你的內心。

《小顧豔傳》中,通過小顧的婚姻悲劇,作者向我們傳達一種思想:愛,靠著一味付出是不行的,當你愛得連自己丟失了,誰還會愛你這樣模糊的人格呢?而在《誰家有女初長成》中,嚴歌苓更多地傳達一種警戒作用,教育的缺失,會讓人愚昧無知,進而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走向黑暗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