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才是正確的獨處??

享受8


第一,跟自己為伴。很多人喜歡向外發展,他可以瞭解今日股票的行情,房產的價位,上司同事的脾性,投資的商機,工作的內容,卻不瞭解自己。等他從外面的世界回到家裡,面對的只是一個空殼的為他人而活的自我,他根本不瞭解自己,他跟自己已經離的太遠,每天只是為了金錢或者人脈,或者所謂的遠景而忙碌不止,卻沒有時間靜下來,跟自己好好談談。正確獨處的第一步,就是與自己好好的相處,向內發展,拋開外界的憂慮與執著,從內心生髮思考,獲得快樂。

第二,具備足夠的內涵。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熱衷於與人交往其實是一種相當不成熟的傾向,因為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滯或者反常。不喜交際其實就是不稀罕這些人。一個人如果自身具備足夠的內涵,以致根本沒有與別人交往的需要,那確實是一大幸事;因為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與人交往,像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的“人與人之間是地獄”,我們平靜的心境——它對我們的幸福的重要性僅次於健康——會隨時因為與人交往而受到破壞。沒有足夠的獨處生活,我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平靜的心境。首先,必須具備足夠的內涵,足夠強大的內心,才能獲得平靜寧和的心境,才是正確的獨處方式。





淡凡新中式生活


誰都不得罪,見面笑一笑,儘量躲著人,心情放愉悅😁我現在就是這麼做的。元月十號我就辭職了,賦閒在家,我是無事不下樓,需要買啥東西了,衝下樓買完就回家。有人問我為啥沒上班呀?答:“放假了”,問我女兒放假回家了嗎?答:“嗯”,雖然滿臉堆著笑,但我那腳下的步伐嘛!要有多快就有多快,三下五除二就把別人甩開了,慌不迭地竄回家……親戚朋友們喊我團年,我是能推則推,一句話:“我血糖高,正在減肥……”推不掉的都是派我老公女兒出馬,我則落個清淨😃為什麼我會這樣呢?以前我話多無腦,天天走東家竄西家地和人聊天,結果落了個啥好下場?別人當面應付我,背後鄙視我,說我“X話多”,我再也不想做別人眼裡的跳樑小醜了,一個人獨處是一件多麼舒服愜意的事情呀😄


鳳146983974


獨處是分等級的、分層次的、分性質的、分維度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問題:什麼才是正確的獨處?

什麼才是正確的獨處呢?確非三五句話能說得清。咱們一條一條來討論。

一、上等獨處

一個人獨處時,有自己熱衷的事做,有自己感興趣的愛好,每天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甚至感覺時間不夠用。精神飽滿充實,心情放鬆愉悅,思想健康快樂。感覺生活越來越有滋味,越來越有奔頭,在心理上越活越年輕,有返老還童的意味。


二、中等獨處

一個人獨處時,靠自己主動找事情來消磨時間。比如打麻將,釣魚,游泳,下相棋,養花種草,遛狗逗貓,跑步散步,讀書繪畫等等等等。每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甚至忙得不可開交。雖然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卻不感到孤獨。

三、下等獨處

一個人獨處時,不知道做什麼來打發時光。沒有特別愛好的事做,也沒有感興趣的事做,整天心事茫然,心神不寧,不願參加社交活動,獨來獨往,無所事事,度日如年,靠喝酒麻醉自己來消磨時間。心情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不論和家人外人,三句話沒說完就高聲吵架。感覺生活拋棄了自己,活著沒啥意思!


毫無疑問,上等獨處是最佳,中等獨處尚可以,下等獨處很糟糕。


回顧一下我們身邊,獨處的人都是哪種情況呢?實事求是講,三種情況都有。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選擇上等獨處的人,說明層次非常高,尤其是精神生活豐富,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這無疑是正確的獨處。

選擇中等獨處的人,應該說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中等獨處的人屬於多數。

選擇下等獨處的人,其實並不是他主動選擇的。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個人原因,


下面分析一下選擇下等獨處的緣由:

1、個人素質是主要原因

文化水平不高,接觸新鮮信息滯後,甚至有牴觸情緒。聽不進不同意見,固執己見,不思進取,從心理上拒絕改變自己。得過且過,甘願混混噩噩過日子。這是導致下等獨處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在起作用。該人所處環境不好,缺少正能量,每天接觸的信息大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不健康的。加上本人抵抗能力差,一來二去就隨波逐流了。


說到這裡,事情已經初見分曉。


心智健全的人,毫無疑問會選擇上等獨處也就是正確的獨處。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中等獨處。遺憾的是,處於下等獨處的人偏偏隨處可見,屢見不鮮。對於這種情況,不論是本人還是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同事領導,都不應等閒視之。應伸出友誼之手,關愛之手,使下等獨處的人早日摒棄不良生活方式,回到正常生活軌道上來。


文化一家人


魯迅真的說過一句話,“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話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善於獨處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但是獨處和善於獨處或說正確獨處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正確的獨處可以使人在品性上有質的飛躍,而錯誤的獨處只能使人走向抑鬱。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獨處呢?

1.享受是前提

我們人類其實是群居動物,因為相比於其他動物的生存能力人類是比較弱的,所以群居也是一種生存選擇,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演化,聚群也就成了人類的一大特徵,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獨處時會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

思維的慣性和固化讓我們很難跳出自己的圈子,所以當你在獨處時會感覺很不自在,但是我們發現有很多人在獨處時並沒有特別的不適應,相反還有些如魚得水的感覺,這和個人性格有關,也和心態有關。

性格難以改變,但心態是可以調整的,當我們想要找到正確的獨處方式時,最忌諱的就是牴觸情緒,牴觸讓獨處變得更加艱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接受,然後享受。

兩年前我曾被迫要獨處一段時間,開始時非常的不適應,每天都想逃離,幾近抑鬱。但是我最終調整了過來,我就是不斷的暗示自己,“終於安靜了,沒人來煩你了,好好享受吧!”大概一週的時間就完全接受了,並且開始享受獨處。

2.做最喜歡的事

其實現代社會來說,一個人如果能獲得大量的獨處時間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平時無效的社交,家庭的瑣碎,工作的進度追趕,像是從四面八方神來的手,拉扯著你的精力,瓜分著你的時間。

所以說獨處時間變得越來越彌足珍貴起來,而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放下手機,放下所有讓你能夠及時享樂的東西,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但一直沒時間做的事。

你可以讀書,可以寫作,可以練習一門喜歡的樂器,可以掌握一門小手藝,還可以學做一些美食給自己,甚至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是發發呆。

我們老是聽說,善於獨處的人在人生和事業上更成功,其實秘密就在這個獨處上,人與人之間如果純憑實力來比較的話,拉開差距的因素就是看在同樣的時間誰收穫的多。

而善於獨處的人總是能夠拋開那些無效的社交和及時享樂的無意義事物,充分利用獨處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日積月累做成專家,或者即便做不了專家也會在品性上有很大的提升,你會發現這樣的人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踏實,也越來越沉穩大氣。

最後總結一下,正確的獨處就是以上兩點,享受獨處可以讓獨處變得輕鬆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讓獨處更有價值。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是風雨君,認同我的觀點的請幫忙點贊,或者關注一下,謝謝。

風雨閱讀社


獨處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與樂觀進取精神,成為首要。在沒有任何人關心與監督之下,長期生活是人生真正的試練,不可放鬆與放縱自己。為了百病不生,每天攝取一斤左右蔬菜水果,是絕對要堅持的,不煙,不酒,不色,不賭…不大吃大喝,不大魚大肉,嚴格飲食科學與定量,生活規律,利用節假日,多做些健身之活動,儲備人生…,仍然做到這一切,必須赤誠對家庭親人的愛,対祖國的愛,正確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心間,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男人,才能做到這一點,心中一定有真正的愛…熱愛親人,熱愛和平,熱愛全人類…多唱歌,多聽音樂,大大有助您減少孤獨感,會覺得心中充滿愛的力量,保持樂觀,非常有利身體健康,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





高友峰1


肯定是有靈魂伴侶的人,才是正確的獨處,無論有人沒人,靈魂從不孤單,身體是孤獨的,靈魂肯定是豐滿的,魯迅先生的每一句話,穿越時空,都在時刻鞭策我,警醒我,魯迅先生喜歡牛,為什麼喜歡牛呢?不單是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血和奶,更是喜歡牛任勞任怨勤勞的精神,還能接受人們的鞭策而無怨無悔。


聖聽


一個真正認識和了解了自己,才必然會“選擇”獨處,因為他身邊的“同類”太少。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孤獨既是人生的常態,也是人生不斷攀高之後境界與境遇的選擇。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所認為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有的人害怕孤獨,希望群聚能排遣自己孤獨的感受;有的人則選擇獨處,用獨處的時光來淨化豐富自己。

但是,無論我們是否身處熱鬧的場景,我們人生的常態就是孤獨。

這就好比你開著一輛車,無論是穿行在車流如潮的城市,還是飛馳在空曠無垠的公路,你的終點只有你最清楚,你的方向最終取決於你的決定,你將如何走完這一程路還是你不斷抉擇的結果。

目光通達的強者不懼獨行獨處,反之,則喜歡相互安慰,相互寄託,抱團取暖。

這也說明人生的溫度,最終都是自己給自己補給的。

事實上,獨處並非個人擺酷,所謂“正確的獨處”的前提就是真正識別自我之後,對自己方向、須要和境遇瞭如指掌,並加以應對的姿態。

在這一前提之下,我們才可能理解獨何為“正確的獨處”。

當具備了這樣的狀態之後,我們才不致於強求周圍的環境刷存在感,才有可能享受獨處帶給我們充實自己的成長機會。

比如,有的人可能閒來無事就看抖音、打遊戲,打發光陰,你可能會深鑽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相比之下,在等量的時間之內,一個消耗生命,一個吸收能量。

經久之後,看抖音、打遊戲,打發光陰的仍在重複昨天的故事,眼前的風景依然如故;而屬於後者的你卻因為源自內在、由內而外的改變,遇見了更多的人生景緻。

這就好比每個人都像是活在自己那口井裡面的青蛙,所能看見的那片天空的大小,就是你如何認識、感悟和應對孤獨的姿態所決定的。

這是因為,至少獨處的價值很有可能會讓這隻青蛙觸及到更大的天空。


所以,一個人如何理解和麵對獨處,就是他將如何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決定自己的過程和必經之路。

就像一個嬰兒,總要肚子來到這個世界,獨自觀察、思考和理解這個世界,之後通過融入這個世界,認識和學習這個世界,通過與這個世界的互動建構、認識和了解自我,為得就是未來有一天能獨自振翼高飛。而這一切,無人能替之。

這樣說來,從孤獨走向孤獨,就是從自我回歸自我的過程。


當我們無法迴歸之時,那必然是我們用了一種非正確的方式打開孤獨。


最後不得不說,題主的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想象力,值得所有人深思。所以,在此借用馬爾克斯在小說《百年孤獨》中的一段話結束此文,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兒童哲學啟蒙


正確的獨處是豐富的安靜,是靈魂的狂舞,是活在當下。


麗英0228


我,白天看著一個太陽,晚上看著一個月亮,除了工作,吃飯,睡覺,捧著一個手機在頭條,看文章,寫文字,這是我的獨處。

也許是喜歡文字的原因,總是喜歡安靜的氛圍。一個人做什麼都挺好,不想麻煩別人,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別人幫忙。



獨處的期間內,提高了方方面面的動手能力和自立能力。

一個人工作,沒有人打擾,不但能最快速度最好質量的做好,而且心情是愉悅的。總是默默的想,又掙錢了,以後幸福日子圍繞。

一個人做飯,隨心所欲,想吃啥就做啥,鹹淡隨自己口味,不用為放多了油,放多了醋而受別人埋怨。做飯不但能緩解工作的壓力,卸去疲憊,也為自己提高的廚藝感到滿足。

我是很喜歡做飯的,工作之餘,騎上自行車到三里外的超市,選擇自己喜歡蔬菜,就當一次放鬆心情的旅程,清風如酒,白雲如白斬雞,處處感到輕鬆,自足,爽快。



一個人的夜晚,躺在床上,比如此刻的夏天,也不用為了太涼或還熱,有所埋怨。我就是我,想做冰棍,就把空調調到零下十八度,誰也不再過問,誰也不再爭空調器。

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打開門一眼就看到院子裡蔬菜和花卉,不孤獨。

中午,太陽花盛開了一大片,不孤獨。

傍晚,微風吹過,躺在竹椅上,看著蜜蜂和蝴蝶飛過一樣,不孤獨。


昨夜雪城


獨處,是一個直擊自我內心的時間段,與自己對話,面對自己內心的世界。

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