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徐州在古代的歷史地位如何?

中國歷史研究所


用四個字來形容:兵家必爭。

江蘇省徐州市是一個奇特的城市。大家都覺得江蘇省是南方省份,但徐州卻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氣質雄渾,歷史厚重。徐州位於江蘇省的西北方向,當年有一個稱號——江蘇省的西伯利亞。徐州城區處在四省交界的特殊區域,往北幾十公里是山東省,往西、往南幾十公里是安徽省,再往西百餘公里是河南省。

徐州還有兩個奇特的地理優勢。往東三百多公里是黃海,往南三百多公里是安徽省省會合肥和江蘇省省會南京,往北三百多公里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往西三百多公里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另一個奇特的地理優勢是徐州夾在我國兩大城市北京與上海之間,正好處在中間位置。從北京到浙江省省會杭州市的京杭大運河,徐州也處在相對中間的位置。

我國有很多兵家必爭之地,但如果只能說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徐州有很大概率上榜。秦末漢初,可以說徐州處在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原因大致有三:一、漢高祖劉邦就是徐州人,劉邦手下那些厲害人物很多都是徐州人,比如說蕭何、曹參、周勃;二、劉邦一生的對手項羽是距離徐州不遠的下相(今屬宿遷),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徐州,這也是徐州歷史上唯一的定都史。三、幫助徐州人劉邦打敗宿遷人項羽的一代戰神韓信來自距離徐州並不遠的淮陰(今稱淮安)。

作為徐州人的劉邦,他不會把國都定在徐州,因為徐州真的不太適合做國都。徐州位於華北平原中部,周邊在地理上屬於黃淮丘陵地區,都是一些海拔較矮的丘陵地帶。這裡視野開闊,適合大部隊進行陣地戰,防守起來相較難。古人知道“擒賊先擒王”,國都不保,國也就不成為國了。劉邦不會定都於徐州不代表他不重視徐州,相定天下後,劉邦把徐州給了他非常看重的弟弟劉交,封楚王。西漢有很多諸侯國,楚國無疑是西漢最為重要的幾個諸侯國之一。

西漢是一個集權制與分封制並存的王朝,朝廷直接控制的區域在西部,諸侯國主要集中在東部。 咱們看地圖,西漢的國都長安(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黃河風凌渡以西的關中地區,與徐州處在差不多的緯度。這意味著什麼呢?打個比方,如果東部有諸侯國反叛朝廷,他要出兵攻打長安,就必須先拿下徐州,然後再向西進兵。不然的話,楚國一旦聽命於朝廷,楚國就將成為該反國的腹背大患。漢景帝時爆發了著名的七國之亂,這七國的分佈全部在東部,就是東部偏北的趙國、濟南國、菑川國、膠西國、膠東國,東部偏南的楚國和吳國。在七國中,吳國和楚國的實力最強,當楚國也加入叛亂隊伍中,就等於打開了通向朝廷的大門,長安還怎麼守?

國都如果在西部,位於東部的徐州就是國都的東大門,國都放在北部或南部,徐州依然還是“大門”。我們對三國鼎立再熟悉不過了,曹魏(含曹操時期)定都於中原的許都(河南省許昌市)和洛陽,東吳定都於長江南岸的建業(江蘇省南京市)以及武昌(湖北省鄂州市),蜀漢偏居兩川,與徐州關係不大。東吳佔據整條長江防線,但長江以北不遠處就是魏吳邊界,這對東吳來說非常不安全。對東吳的防守來說,如果能控制整條淮河再理想不過,至少建業和武昌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如果東吳欲保證淮河防線的安全,那最好的結果就是控制徐州。不過如果東吳一旦控制徐州,那就意味曹魏的國都就不能再放在洛陽了,因為東線無險可守了。

都說號稱“孫十萬”的孫權是個沒多少野心的土霸王,不思進取。實際上,孫權渴望爭奪天下的,至少對奪取徐州有濃厚的興趣。“偷襲專家”呂蒙卻反對孫權偷襲徐州,理由是徐州周邊無險可守,又是魏都洛陽的東線門戶。吳軍擅長步兵作戰,不擅長騎戰,徐州寬闊平坦的地理條件適合騎兵打步兵。呂蒙反對攻徐州並非呂蒙不懂得徐州的重要性,他知道東吳的國力與曹魏是沒法比的。

到了西晉滅亡,天下又形成大分裂格局,前趙、後趙、前秦相繼統治中原,東晉類似東吳,成漢類似蜀漢。這種格局下,徐州的位置又開始突出起來。但與三國時形勢不同的是,當時魏強吳弱,而前趙和後趙曾廝殺多年,前秦內部又混亂不堪,對東晉構成的壓力要小於曹魏給東吳構成的壓力。南北朝時又是南北對峙,北魏早期的國都雖然在偏北的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但欲守平城必守黃河,徐州是北魏在黃河南岸最希望得到的軍事重鎮之一。宋明帝之前,徐州一直為南朝宋所有,給北魏造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北魏趁南朝宋之亂拿下徐州後,戰略劣勢大為改觀。南朝丟掉徐州,只能退而守淮河防線,雖然足以保證長江南岸的安全,北伐卻基本沒戲了。更要命的是,北朝佔據徐州,可以從容南征,主動權完全不在南朝手上。

歷經隋唐、五代十國、宋金元,徐州都可以說是國家級的軍事重鎮。明朝特殊一些,朱元璋時期的首都放在長江南岸的南京,徐州是南京防守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明朝的徐州隸屬於鳳陽府,直接歸京師管轄。清末以來,徐州依然是兵家必爭之地,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


地圖帝


在中國古代,戰爭就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在亂世年代。而要想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戰術和戰略缺一不可,戰術上要勝利,這包括兵器、軍陣、統帥和士兵上要佔據優勢;而在戰略上,那就不得不提到“兵家必爭之地”這六個字了。

何為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以我的理解,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就是指雙方必會相互爭取的地方,這個地方必然是天然地勢險峻的所在,地形適合防禦或進攻。

其實並沒有特定的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有需要,任何地方都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反,如果沒有戰爭的需要,或者說並沒有處於雙方交界地區,那這個地方就如同“雞肋”,毫無作用。所以歷代以來,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只有少數城市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筆。那麼能否有這個資格,這還要聯繫到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

今天我就來聊聊地處蘇北的徐州,它是如何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換句話說,歷代以來,它在古代軍事戰爭中,戰略地位為何如此重要?


徐州地理位置

據史料記載,發生在徐州的戰爭,就多達400餘次,這還沒有包括沒有記載的。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徐州的,就是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雙方參戰人數共達百萬之多,這場戰役可以說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

而發生在徐州的戰爭並不止這一次。有人統計,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這塊地方就要打一回仗,你可以想象的到,徐州的戰略地位是有多麼重要。

淮海戰役

那麼徐州之所以能夠在歷代多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外乎就是地理因素。

徐州一直是南北交界,處於北京和南京的中心位置,是防衛蘇南稅收重鎮的屏障,可以說蘇南的富庶和徐州的屏障作用密不可分。它扼守在交通要衝,北可控制華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進中原腹地,東推可有海港作退路。而且徐州雖屬於華北平原,但周圍卻多山,易守難攻。加上有時黃河經常改道,流經徐州,有黃河天險據守。

徐州地形

再看,徐州是唯一一處大軍團可以毫無障礙的從南往北打或者是從北往南打的地方。如果,從北往南打的話,攻下了徐州,揚州的門戶大開,揚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險了;相反,從南往北打,只要佔領了徐州,整個中原就像一個大棋盤一樣攤開了。

歷史上,在戰國時期,徐州是楚國、齊國 、三晉的分界點。在三國的時候,徐州一直是曹魏和東吳膠著的地方。金和南宋也在徐州膠著。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的地位體現在不是攻還是守的問題,關鍵是我不能得到,敵方也不能得到。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但絕對不能讓你得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戰爭都是以徐州為中心進行的。雖然說是否為兵家必爭之地並不是必然的,但也是偶然的。


徐州百事通


中國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_禹貢”把徐州列為天下九州之一。“浮於淮泗,達於河”邗溝修通以後,江南物質通過淮泗可以到達當時的政治中心黃河流域,汴泗在徐州交匯,位置得天獨厚。

徐州還有利國的鐵礦,銅山的銅礦宋代發現的煤,資源豐富。

在行政區劃上,徐國曾經擁有蘇北魯南皖東地區。彭城稱徐州。東漢時期,全國分為13個刺史部,徐州為其中之一。領有三國二郡62縣,名實均相當於以後的省。

宋代,在州之上設立路行政區,因為首都在開封,徐州屬於京東路,同時全國有400多個州,徐州的地位下降,例如蘇東坡由高密知府任徐州知府又任湖州知府,都是平調。

徐州的行政區劃下降,但是地理位置交通樞紐資源重地的位置仍然不變。

蘇東坡在任“知制誥”時候寫道:彭城大邦,吾肱股郡。

我們就使用蘇東坡的評價吧。


朱伯崗


徐州在三國以前叫彭城,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東晉人認為,“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帥說:“徐州歷史上就是決戰的古戰場。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徐州地理位置重要,徐州,史稱“北國鎖鑰”,“南國重鎮”。

徐州的北方是黃河,如果得徐州就可以以它為橋頭堡繼續入侵;如果南方得不到徐州,那麼自己就門戶洞開。

徐州的下面是長江,東面有是大海,四通八達,是一個交通樞紐。西面是開闊的中原地帶,可以說得徐州就像得一顆釘子插在中原心腹上。

所以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如近代淮海戰役。



扒一扒歷史o


華夏九州之一,你說如何?


瑞科科技


夏朝為彭國,商朝被滅,周朝始建彭城,秦朝設彭城縣,楚漢時期,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西漢為徐州刺史部楚國,東漢為徐州刺史部彭城國,曹操滅呂布後,把徐州刺史部駐所(下邳城)遷到彭城,彭城開始改稱徐州。唐朝為武寧軍節度,元朝京杭大運河開通,清朝時期,下邳城(邳州治所)被地震、黃河改道摧毀,降邳州為散州,升徐州為府。總體來說,徐州歷史上的地位挺高,但相對長安,開封,洛陽,商丘等古都,徐州地位略差,但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手機裡的那群人


徐州古稱彭城,為五省通衢,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要地,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就在徐州打的。


程方義1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