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最开始我说:我是做文案的!

噢,文员是吧,那应该事情很杂吧,管内勤还是外勤呢?

。。。。。

后来我改了:我是做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这一块的!(够直观和具体的了吧)

噢,就是公关是吧,那你经常要出差吗?

。。。。。

再后来我干脆说:我是写稿的!

噢,那你是作家啊,自由职业好啊,现在没上班吗?

。。。。。。。。

好吧,我好像也不知道我是干什么工作的了!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外界对文案工作者有两个误区:一种是认为文案就是简单的为设计图填充文字,辞藻华丽虚无缥缈也没有关系;另一种是潜意识认为搞文案跟搞文学差不多,你就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满腹经纶出口成章,随便洋洋洒洒就是几万字。

最可气的就是,换工作面试的时候,有些领导自认为读了几本书,上来就问你熟悉郭沫若徐志摩吗,那沈从文你了解吗?我说我喜欢鲁迅的文风,然后竟让我背诵几段来听听,还有让我写词赋诗的。。。

可是拜托啊,我记忆真的有限,而且这真的是个误会,我不会作诗,不会讲段子、不会写春联、不会算命起名,我只是个文案啊!!但也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样,不是一个填字机器啊啊啊啊!!!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有一些人会认为,不就是组织语言写文字嘛,有什么难的?也面试过一些公司,从某些面试官的表情里可以读出:只是一个打打字的,又不是公司主力,你还指望拿多高的薪资?而当李叫兽一篇《月薪 3000 和月薪 30000 文案的区别》刷爆朋友圈时,大家又突然觉得文案重要到可以拯救一个产品甚至一个公司,公司没有出爆品、公司不出名都是你文案惹的祸,作为文案工作者,你不承认,那就是认为自己的岗位不重要,承认吧,这样大的一个锅你背得动吗?

其实,我认为写文案只是一次整合传播项目中的一个环节,单个环节的提升对整个营销传播效果的提高是非常给力的,但指望写一篇好文案就能拯救你的产品或者公司,那是做梦。你真的会相信一坨屎一样的产品或服务,经过文案包装也能让人说真香吗?

那么回到正题,文案到底是做什么的?好做还是难做?是搞文学还是打打字?你对文案的误区有多大?曾经也是文案小白的我今天在此梳理一些自己的文案心得,算不上干货分享,也让大家对文案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文案人都是产品经理

谁说文案就是组织组织语言,敲敲字的?我相信每一个真正的文案工作者,在完成项目文案时,一定会反复思考这几个问题:

这则文案面对的用户是谁?

我需要通过文案解决哪些问题?

用户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我们的亮点解决用户的痛点?

当思考这几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产品经理在做市场调研:我们的客户是谁?有什么需求?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们有什么资源?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而这些思考并不是关上门就可以想出来的,很多时候需要文案去做市场调研、同行分析、产品分析等大量前期工作,才能获取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写出的文案才会有说服力。

比如你是卖瑜伽垫的,用户在使用垫子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的需求点在哪里?站在用户的位置上思考,列举出来方便对症下药。我们不能想当然,把自己的需求当做用户的需求,这就是伪需求。比如,用户说练瑜伽怕痛,然后你就认为用户的需求是练瑜伽不痛,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去挖掘深层次需求,会发现用户要的其实是更美更年轻,那么你这款产品就不能围绕垫子“有多厚”去做文章,而是要围绕“会变美”做文章。

总之文案不是冷冰冰的,拿到手就写。不管写产品文案,还是品牌文案,合格的文案者都会有产品思维,反复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最后找到文案的方向。如果连受众群体都没定位清楚,写出的文案通常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文案人也是心理学大师

找到文案的方向,然后随便写写写就行了吗?当然不是!

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大家都爱做标题党,为什么?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在想办法抢时间,一个好标题,既能够节省用户筛选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够为我们筛选出精准的用户,而取这个标题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心理过程,仅仅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与文章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标题就是好标题吗?

不是!

好的标题既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又能唤起用户心理的期待。

比如咪蒙说他们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近100个标题!!随后会从中挑出5-6个标题,放到3个群里投票,然后参考最终的投票结果,决定用哪一个标题。熟悉咪蒙文章的都知道,她文章里的标题很新奇,但并非哗众取宠式的标题党,而是与内容相关的,又令人期待往下看的标题。如《在没有约炮的年代,人们如何谈恋爱?》、《牛X的员工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是的!》。

走心的文案都擅于利用并满足用户心理,跟取标题是一样的,既要让你百里挑一愿意看,还要让你看得爽。(在这一点上,我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目前来看,这几个套路是很容易虏获用户心理的:

一是满足用户的好奇心理。

把好奇心运用到文案里,制造适当的悬念,显山不漏水,设置疑团、营造氛围,以引起用户急切期待和探索的心理,达到继续读下去的目的。这方面的技巧可以多看看杜蕾斯老司机的套路,他们家已经把好奇心玩到一定的境界了,当然与他们产品本身的属性是分不开的。

二是利用从众心理。

人们常说,大众认可的都差不到哪去,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乌合之众》里提到过,从众心理是极为普遍的心理需求,某一个现象或产品,80%的人感受、看法都一样,引起了共鸣,更形成广泛的传播和购买。如我们经常在电商页面会看到“绕地球xx圈”、“销量xx万”、“xx客户评价”都是制造社会认同的文案表现方法。滴滴也利用了这一点,写出: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假如你不用滴滴,就显得不跟大众潮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跟随他人是一种常态。

所以,很多时候写文案还得利用从众心理,分析判断你这类客户的偏好和分类,利用从众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反从众,制造冲突,都是可以博得用户关注的。

三是利用恐惧心理。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恐惧的来源是人内心的欲望所使,患得患失。文案人很多时候会营造一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使用我们的产品,你就摊上大事了”的恐怖氛围,比如那则经典广告《我害怕阅读的人》,说实话,看完了,我真的很害怕,并且马上买了几本书。而这则广告说的是害怕与恐惧,其实是肯定与赞扬。

培训教育类用这一类文案更加多,比如《为什么升职的总是你同事》、《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等等,单看标题就很有杀伤力了吧?

所以这么看来,文案人不是简单的写写写,还得洞悉人性,善于攻心,懂点心理学。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文案人也要好好说人话

另外一个误区是,说到文案,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一个好的创意,一句蕴涵深刻的言语,一篇唯美辞藻修饰的文章。

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也喜欢在文字打磨上下功夫,希望写出辞藻惊艳的文案,往往结果就是:好像不用绝对化用语就写不出东西来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经过这几年的沉淀与观察,发现那些语言无比华丽,看似写得非常精彩的东西,其实消费者看完,“哇”一声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很多情况下,文案更应是一段说话,而不是一段文字。那些广为盛赞的文案都有一个特征:语言不追求华丽,往往很贴近现实,消费者看完之后,会有心灵上的震撼及购买的冲动。

这也是我特别爱看咪蒙的文章的原因,在她的自媒体文章里能找到很多文案技巧,你会发现她写的文章都很接地气但又非常有趣,很多文案大师说的反差啊、共鸣啊、参与感啊,这些技巧在咪蒙的文章里都是自然而然、朴实的去呈现的,她把人话说到了人心里。

所以,文案工作并不是遣词造句、玩文字游戏,也不用给文案人贴上“文绉绉”、“林黛玉”、“诗人”等标签,其实我觉得懂换位思考、深谙人性又有趣的人,都是文案大师。

职场对文案人的误解有多深?看看这位草根文案是怎么说的!

文案人不是文员、打字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文案人也不是诗人、哲学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奥。文案是个赤裸裸的商业行为,文案人只是对营销、设计、文案、用户体验、心理学等都需要有点涉猎而已。

最后,你对文案工作者的误区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