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俄羅斯為什麼出兵烏克蘭?

ly215120


  • 打破西方戰略企圖,以暴抑暴!

西方在烏克蘭佈局的目的!

  • 波蘭猶太后裔美國人布熱津斯基曾言,“沒有烏克蘭的俄羅斯成不了大國”,烏克蘭是俄羅斯的盟友、屏障,同時也是弱點和缺陷!


  1. 顏色革命控制烏克蘭。先有尤先科後有季莫申科,西方通過各種方式控制烏克蘭,慫恿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但是,尤先科與季莫申科都屬於國家政客,其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政治底線,促使其不可能拋去國家利益不顧一切投奔西方,這些親西方的政客對西方的核心政治戰略是聯合,不是叛國投敵。而民主選舉體制下,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兩次上臺,也體現了烏克蘭的民意,烏克蘭人更願意選擇在東西方之間平衡,而不是倒向其中任何一邊。這也讓西方十分無奈,民主選舉之下,是無法左右烏克蘭完全與俄羅斯決裂的!
  2. 徹底“革命”極端主義分子上臺。基輔事件及其隨後的亞紐採克等人,是西方國家再次挑選的烏克蘭代言人。西方通過基輔動亂達成了兩個目的,一是再次確認,輿論戰可以以假亂真推翻國家政權。二是非法推翻他國政權不會遭到國際上的強烈反對。亞紐採克等人的極端暴力及瘋狂,讓烏克蘭人很不適應,烏克蘭議會的拳擊比賽也讓世界笑掉大牙,西方再次更換了波羅申科,採取了稍微緩和卻更堅定的方式,繼續製造俄烏緊張,撕裂民族矛盾,將烏克蘭培養成與俄羅斯戰爭的代理人。



  3. 徹底廢掉烏克蘭。獨立的烏克蘭事實上是歐洲極具潛力的大國,他是僅次於俄羅斯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是前蘇聯領導集團的重要成員,如:赫魯曉夫即出自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勃列日諾夫更是烏克蘭民族。擁有廣袤的國土,深厚的工業基礎,先進的科研能力,雄厚的人才儲備,一個和平穩定發展的烏克蘭,二三十年之後,很可能就具備了衝擊英法德等國家的實力。既不聽話又不反俄,還極具競爭潛力的大國,是任何一個老牌歐洲強國都不願意接納的。推動極端分子掌權,一來是對俄戰爭需要代理人。二來更重要的是將烏克蘭徹底廢掉。在政治上由獨立變為西方的附庸,在經濟上以戰爭將烏克蘭工業徹底荒廢,在戰略安全上樹立俄羅斯這樣一個死敵,科技上長期得不到發展,其影響更為甚遠,人才流失更會惡化烏克蘭的發展能力。跌入如此深淵的烏克蘭即使不能成為擊垮俄羅斯的棄子,也要徹底泯滅其成為歐洲大國的希望。

俄羅斯出手的目的。

  • 烏克蘭,亞努科維奇兩次通過合法選舉執政,兩次被非法手段趕下臺,這證明,西方已經喪失耐心,無意再依靠民主的遊戲規則進行文明的競爭,有一有二不能再三再四,給臉不要臉,那只有打臉!
  1. 拿下克里米亞降低烏克蘭的利用價值。克里米亞及黑海艦隊基地,扼守黑海,遙望中東,是俄羅斯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俄羅斯戰略防禦前沿陣地,是烏克蘭最具戰略價值的領土,失掉他,美國的乃至北約的海軍很難再找到更好的地方,容納西方國家強大的海軍艦隊,烏克蘭在西方眼中的價值嚴重打折。


  2. 分裂並製造烏克蘭內亂,摧毀其戰爭能力。當你面對一個獨立的自尊自愛的對手,是可以談判的,當你面對一個被主子驅使的、不知羞恥的爪牙與走狗的不斷叫罵與挑釁,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打斷他的四肢,讓他喪失挑戰能力。在烏克蘭,反俄勢力才是極少數,而更多的是親俄勢力和中立勢力,否則亞努科維奇在西方的惡意抹黑之下也不會兩次通過選舉執政。在反俄勢力極端仇視俄羅斯的情況下,保護親俄勢力就是保護俄羅斯。烏東地區是烏克蘭最重要工業基地,支持烏東地區獨立,外加奪回克里米亞,是保護親俄勢力,更是打斷了烏克蘭的四肢,使烏克蘭喪失挑釁能力。一個被打倒在地的傻大個,仰面朝天渾身是傷,尤自破口大罵,全然不知四肢百骸的流血與疼痛,這不是說明他意志堅定,而是說明他的腦子壞掉了,已經完全管不了自己這張嘴,烏克蘭就是國家政權被他人控制的傻大個。
  3. 打掉反俄勢力的所謂民意支持。反俄勢力的虛假宣傳,在俄羅斯的猛烈打擊下,已經徹底破產。西方國家的空投支票確實兌現了,幾個銅板外加幾條破槍,還附加了種種條件,如必須進行內部經濟改革等等,與烏克蘭的損失相比,九牛一毛🐮都不到!波羅申科的支持率不足20%,其所在政黨更是被媒體報出支持率僅有5%,依照西方民意調查“+-3%”調查誤差率,嚴重點看,其支持人數能否達到本黨登記黨員數量都是😊問題。甚至於在格魯吉亞聲名狼藉的薩卡什維利都能夠召集一群人反對現政權,極端反俄勢力在正常選舉之下,被趕走是正常,還能執政絕對不是民主選舉應該出現的結果。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出手,從嚴格定義上講,嚴重違反國際法則!但是,國際法則又何時被西方當做過法則?國際法則是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法旨,是西方國家不斷踐踏的手紙!

(長篇問答我是認真的,寫起來辛苦,讀起來也累,懇求支持!)


石隙甘泉


因為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底線,如果烏克蘭投入到歐美國家的懷抱,那麼歐美國家的軍隊就會部署在俄羅斯邊境地區,會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1.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擁有共同的祖先,他們都屬於東斯拉夫人的後代,因此俄羅斯認為烏克蘭就是他的兄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冷戰時期烏克蘭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冷戰結束後蘇聯被歐美國家肢解,烏克蘭獲得了真正的獨立。可是由於烏克蘭夾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導致烏克蘭國內的民眾產生了分裂。烏克蘭東部的民眾希望與俄羅斯處好關係,而烏克蘭西部的民眾希望與歐美國家處好關係;這就為俄羅斯和歐美國家挑動烏克蘭國內民族矛盾製造了機會。烏克蘭有5000萬人口,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是歐洲第二大領土大國,也是歐洲的工業大國和農業大國。如果烏克蘭全面投入到俄羅斯的懷抱,就會增加俄羅斯的綜合國力,使俄羅斯更加強大。因此歐美國家一直都在努力控制烏克蘭,不讓烏克蘭與俄羅斯發展更緊密的關係。



2.如果烏克蘭投入到歐美國家的懷抱,或者加入了北約和歐盟。那麼歐美國家的軍隊就能合法的部署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會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歐美國家還會以烏克蘭為跳板,向俄羅斯國內輸出顏色革命,有可能引發俄羅斯出現分裂,因此俄羅斯絕對不會放棄對烏克蘭的控制。俄羅斯擁有17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46億人口。俄羅斯有130萬軍隊、1萬輛坦克、270艘主力作戰艦艇、5000架各種軍機、2萬輛裝甲車、6000枚核彈頭。俄羅斯是領土大國、軍事大國、工業大國、科技大國、政治大國、資源大國、農業大國、人口大國、核大國。如果給俄羅斯一段和平發展的環境,俄羅斯一定會強大起來。不過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會對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進行挑戰,也會對很多歐洲國家進行軍事威脅。因此歐美國家希望聯合起來,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政治孤立和軍事封鎖,不讓俄羅斯發展壯大。歐美國家通過控制烏克蘭政府,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阻止俄羅斯崛起的步伐,這就是烏克蘭危機爆發的原因。


香堂風子


俄羅斯為什麼出兵烏克蘭?

俄羅斯與烏克蘭即是兄弟又是鄰居,是蘇聯解體之後兩個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軍事強大,烏克蘭軍工技術先進,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兩國自蘇聯解體後各自發展,相安無事。但怎麼突然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呢?我看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霸經過四十多年的冷戰,蘇聯最終於1991年解體,美國卸去了自身的壓力,而對解體後的各個加盟國不會太多關注,俄烏也沒有厲害衝突,和睦相處。但隨著俄羅斯的日益強大,美國感到對付俄羅斯比對原蘇聯壓力並未減輕多少,於是聯合北約主要國家共同對付俄羅斯,並且還把蘇聯解體時俄羅斯一些兄弟國家也拉進北約,使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形成極大的戰略壓力。還就在此時,不知趣的親美的烏克蘭第四任總統波羅申科企圖想加入北約。這可說是刺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痛處,烏克蘭不但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略要地,而且是他們之間的緩衝地,現在你波羅申科想加入北約,那我就先下手,把戰略要地之中的要地克里米亞拿到手,並煽動烏東俄羅斯民族鬧獨立,國家都不穩定看你怎麼加入北約。所以說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引起的。



二、烏克蘭戰略地位太重要,俄羅斯輸不起。克里米亞是原蘇聯到俄羅斯一直都是黑海艦隊的老巢(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時期,黑海艦隊的基地是俄向烏租借的),如若烏克蘭加入北約,那克里米亞豈不成北約聯軍海軍的軍港。這是俄羅斯最不能容忍的。



三、按歐洲一國一民族的概念,一個國家只能是一個主體民族,還同時有二個以上的大民族,就難免國家不鬧分裂。烏克蘭主體民族雖然是烏克蘭族,佔70%,但佔20%的俄羅斯族就緊挨著俄羅斯聯邦,並且烏克蘭政府又未處理好與說多不算多說少也不算少的這20%的俄羅斯民族的關係,所以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民族是祈盼併入俄羅斯聯邦的,那等於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這樣一來烏克蘭局勢哪有不動盪之理。




說實在的,只要烏克蘭政府親美親歐,並有加入北約的意願,那烏克蘭的政局永遠不會穩定。只有把自已當成俄歐的戰略緩衝地,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和發展自身的最大優勢,才是烏克蘭的明智之舉。


歐陽建高1956


俄軍出兵與不出兵烏克蘭,那就要看烏克蘭的局勢會發展到多壞的程度,如果對俄國構成致命的威脅,普京絕對不會袖手旁觀,聽之任之。

眼下烏克蘭南部親俄勢力與烏克蘭政府勢不兩立,分庭抗爭。一個動亂的烏克蘭是俄羅斯最想看到的,不但能加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說話的份量,而且能有效的減緩烏克蘭倒向西方陣營的時間。雖然烏克蘭軍隊不斷加大對南部親俄勢力的打擊力度,但是有俄羅斯做後臺,有俄羅斯的暗中支持與援助,南部親俄勢力戰鬥力並未因此遭受致命的損失。西方陣營明白烏克蘭動亂的根源在於俄羅斯,可他們沒膽量與俄羅斯撕破臉,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一決高下。他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給烏克蘭武器與美元。說白了,烏克蘭軍隊與南部親俄勢力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俄羅斯與西方陣營的暗中較量。

而這場戰爭最好結果就是僵持狀態。可是這種僵直狀態是極其脆弱的,有可能被烏克蘭軍隊首先打破,畢竟南部親俄勢力是一群散兵遊勇,只能抗衡一時,決不能抗衡一世。一旦南部親俄勢力陷入絕境,俄羅斯不說出兵烏克蘭,最少會重演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事件。以人道主義名義陳兵烏克蘭邊境,畫出一條烏克蘭軍隊不能逾越的紅線,然後讓烏克蘭南部再來一次公投。

其實,這樣的結果是西方陣營不願看到的,更是俄羅斯不願做的。因為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已讓俄羅斯遭受前所未有制裁,幾乎是俄羅斯經濟跌人寒冬。烏克蘭局勢最終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洛水清風


俄羅斯出兵收回克里米亞,是其戰略目標而採取措施。 1.自2014年街頭革命成功後的烏克蘭當局,為急於投入西方懷抱,執行完全與俄羅斯對立的政策,並打擊境內親俄民眾,及俄羅斯族,取締俄語地位。從而出現民族對立矛盾,在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佔主體的共和國,也採用與烏克蘭當局辦法,自行宣佈獨立,為了避免孤立及受烏克蘭當局震壓,公投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就是克里米亞公投入俄變化主要原因。 2.蘇聯解體後,作為蘇聯最大加盟國俄羅斯,基本接手了蘇聯時期的四大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其中,黑海艦隊母港塞瓦斯托波爾就是克里米亞重要港口,亞努科維奇總統時代及之前烏克蘭,還可以租借形式,允許黑海艦隊駐紮。而靠街頭革命上臺的烏克蘭當局則完全排擠俄羅斯,而且沒有商量餘地。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俄羅斯自然皆大歡喜,出兵收回克里米亞。 3.歷史上,克里米亞在蘇聯時期屬於俄羅斯聯邦,在克魯曉夫時代,為了慶祝俄羅斯、烏克蘭合併300週年,把克里米亞作為禮物形式割讓給烏克蘭的,俄羅斯族有人不捨得卻又不想與“兄弟”烏克蘭矛盾,因而沒有反對。現在,烏克蘭當局採取民族對立政策,取締俄語地位。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也“順應”了西方世界的“民族自決”觀點,雖然烏克蘭當局不甘,卻也只能自吞苦果。


憤怒野虎



烏克蘭東方以親俄勢力為主,西方以親歐美勢力為主,而烏克蘭克里米亞控制著俄羅斯黑海的出海口,失去烏克蘭就失去了俄羅斯進出大西洋的大通道,這是普京總統最不能容許的,他果斷出兵,收回克里米亞,巧妙的利用公投,把克里米亞收回俄羅斯的版圖。完成了霸氣十足的國家統一。


永遠是學者


俄羅斯雖然土地遼闊,地理形式很不利。中國版圖,有諸多險要關卡,扼守一個關卡,可以光控大片土地。俄羅斯以平原為主,中間是一個烏拉爾山脈,也是亞歐北部分界線。俄西北部芬蘭接壤 分界線設計蘇芬山脈,西南部是高加索山脈,喪失任何一個山脈 俄西北西南大門敞開 沒有禦敵地理優勢,熟悉一二戰都會知道,放進來打,別無選擇。烏克蘭則是正西門,失去這三扇門任何一個 就會遭受歐洲入侵。歷史上 挪威芬蘭曾佔領 聖彼得堡,土耳其也佔領南部大片土地。 所以烏克蘭一定會出兵😄


小馬•🐎


羅斯人的法統來自於基輔羅斯,而基輔就是烏克蘭的首都!也就是說,俄羅斯人想要繼承羅斯人的法統,就必須把基輔捏在手心兒裡!還有就是斯拉夫人的力量的問題,斯拉夫人目前來看分成三大塊,波蘭,烏克蘭和俄羅斯,現在波蘭已經投奔了西方,斯拉夫人的力量已經被分割走了一大塊,如果烏克蘭也被西方拉過去,俄羅斯基本上就沒什麼重量了,斯拉夫人就被徹底的切割,喪失在歐洲地區繼續爭霸的力量!

所以俄羅斯所做的就是儘量減少損失,切割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地區,既然烏克蘭的西部,眼看著就要投奔西方了,最合理的選擇就是,將能控制的地方儘量拿到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