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觀點|王康藝:澄清對鄉賢的認識誤區

點擊上方“鄉村發現”可以關注哦!

鄉賢作為土生土長、最貼近實際、也最有優勢和最為可靠的人才資源,理應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依靠和力量。

观点|王康艺:澄清对乡贤的认识误区

現在,人們對“鄉賢”的認識,似乎存在著兩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把鄉賢看成是“有錢的”。既然是“有錢的”,那麼就要捐點錢,這叫“回饋社會,反哺桑梓”。其實,評價鄉賢的標準,根本上不是因為他是有錢的,或者是沒有錢的,而是因為他首先是“有文化的”。按照北京師範大學王泉根教授的說法,鄉賢具有“地域性、知名度、道德觀”三個基本要素。可以說,鄉賢是一個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當代先進文化的傑出代表,它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引領:經濟上引領、政治上引領、文化上引領。

所謂“經濟上引領”,這不僅僅是“捐點錢”這麼簡單,當然,捐點錢可以用於精準扶貧,也可以用於新農村建設。但是,作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他們更主要地應當擔當起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作用,讓他們在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以及在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新格局等方面發揮作用。

所謂“政治上引領”,不是說在政治上代替,現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以做,那就是讓他們在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方面發揮作用。這裡有許多內容,譬如在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建設法治鄉村、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建設平安鄉村等方面就大有可為。

所謂“文化上引領”,更是鄉賢義不容辭的職責。現在,我們都在大力倡導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作為農村優良精神風貌的代表,鄉賢理應投身到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事業中來,為不斷提高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作出應有的貢獻。這裡面也有許多事情可做,譬如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等,都亟須廣大鄉賢參與其中,一起來做好促進與推動的工作。

所以,不能簡單地把鄉賢定義為“有錢的”,也不能只看到鄉賢的口袋裡是否是“有錢的”。鄉賢作為一個地域先進文化的代表,在實際生活中之所以把他們稱為“鄉賢”,是因為他們能夠產生多方面的作用,在經濟上帶動大家,在思想上引領大家,在行為上影響大家。

人們對“鄉賢”認識的第二個誤區,就是把鄉賢看成是“當代的”。按照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的觀點,鄉賢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叫“在場”的鄉賢,一種叫“不在場”的鄉賢。所謂“在場”的鄉賢,是指紮根在本土的長者、賢人,他們以自己的思想觀念、知識和財富直接影響家鄉;所謂“不在場”的鄉賢,是指那些出去奮鬥,在外面有了成就與名聲,通過各種渠道回饋鄉里,或者通過各種方式關心支持家鄉建設和發展的鄉賢代表。從本質上說,這兩種鄉賢都是屬於當代的,是當代鄉賢。

其實,還有一種鄉賢是“過去式”的,我們以前把他們稱為“先賢”。人們在談論鄉賢的時候,往往忘記了這一類。這一類人,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屬於社會名流,在外名聲極大。以我的家鄉溫嶺市石橋頭鎮為例,也是出過一些名人的。最著名的,恐怕要數黃浚(黃壺舟)。他可是我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傳奇式人物,與林則徐是肝膽相照的好朋友,被清代台州著名方誌學家王棻讚譽為“吾臺當推第一”。現在,在新疆烏魯木齊的紅山廣場上還豎立著他的塑像,但是,在他的家鄉卻是湮沒無聞,連聽說過他的名字的人也寥寥無幾。像他這樣的人物,專門寫一本傳記都是可以的。他寫過許多書,將它們重新印刷出來給後人閱讀,也是很有價值的。

另一種情況是雖然名聲沒有這麼大,但在族譜中有所記載,堪稱後世的榜樣。符合這種情況的人就更多了,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主要有四類鄉賢——有的為人厚道,持家有方,教子以德,蘭桂芬芳,被授予“義方盡道”的匾額;有的以自己的一技之長,造福鄉里,或針解疾痛、藥敷草本,或捐資浚浦、竭力經營,或有辨才,與人分曲直、雪是非,或重纂譜籍、更修宗祠,不一而足,被譽為“望重鄉評”;有的英敏過人,好學不倦,通經史、善詩賦,立家塾、訓子孫,悠遊田裡,成一族之翹楚;還有的才學兼優,榮登仕進,光宗耀祖,振聲揚名,成一方之傑士。

大家知道,現代社會的鄉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像上面所提到的這些先賢,作為一種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而積澱下來的優秀文化成果,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這種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人們想起他們就會有一種鄉土、鄉情的自豪感;二是他們的思想、行為對後人具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我覺得,我們應當重視發掘先賢的光輝事蹟,通過寫人物評傳,講人文故事,說家規家訓,傳承先賢的優秀思想和優良品德,給後人以生動的教育。而且,完全可以做成“一村一品”。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工作。這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揭示了方向,也為新時代鄉賢文化建設指明瞭道路。不難看出,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鄉賢可以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也可以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鄉賢作為土生土長的、最貼近實際的,也是最有優勢和最為可靠的人才資源,理應成為鄉村振興事業的重要依靠對象和力量。可以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為大力發揮鄉賢的作用打開了方便之門,也為鼓勵鄉賢支持鄉村振興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

作者系浙江省信息促進會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鄉村發現轉自:浙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