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滷煮能成為北京的代表吃食?

用戶68037215


滷煮是始於清朝時期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它的起源、發展都在北京!

起源:當年清宮裡面有道菜,是江南名廚張東官發明的“蘇造肉”,後來傳至民間,但由於其材料五花肉價格昂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所以後來逐漸演化為平民版,將五花肉換為價格便宜的豬頭肉、豬下水,竟然大受百姓歡迎。

發展現狀:北京現在有很多老字號的滷煮店,最出名的當屬小腸陳,其它的還有陳氏,姚記,北新橋,東四八條等等。小腸、肺頭、豆腐、火燒,一大鍋就這麼燉,熱熱乎乎來上一碗,滿嘴生香,解饞過癮。

老北京人有不少就好這麼一口,排著大隊也喜歡吃上這麼一碗,但是講究門道的人會特意避開高峰期,因為滷煮燉的越久越入味,所以人少的時候燉的火候更長,滋味自然更濃厚。

也有不少人對這道獨特的風味接受不了,不習慣下水的味道,那隻能說你無福消受這道老北京特色美食了。


這都是知識點


老湯裡的滷煮食材必須是大廚靜心挑選的。還要多達幾遍反覆清洗。北京老字號的滷煮絕不會有半生不熟的。

北京屬於華北地區,氣候乾燥。四季少雨多風,北京飲食和河北,東北風味風格極其相似。說滷煮是北京代表飲食不過份。

在北京川菜,粵菜,東北菜。湘菜,都能站住腳。川菜湘菜東北菜口重。粵菜鹹淡適中。北京滷煮和東北燉菜絕不是大家想的把好多食材扔鍋裡煮,那大家想錯了。

小腸陳滷煮算是在北京口碑和風味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了。他們知道什麼食材組合能達到最佳效果。

也並非滷煮是北京最好的吃食,北京西城區的牛街,很多家清真飯館,清真素食一直以來在北京群眾心目中佔有最高的位置。還有東來順,西來順。豆花莊🌸。老城一鍋的羊蠍子。鑫百萬的烤鴨,便宜坊的烤鴨。我幾乎每天早晨去吃焦圈,豆汁。

無論燉還是煮,都要掌握好火候。如果火燒爛透了就沒有嚼頭了,

乾燥乾冷的冬天來一碗滷煮配火燒,暖身還驅寒暖胃。

也有小店做滷煮,但是沒有小腸陳的味道。北京的大飯店不是北京人去的地方,那裡也不是人民群眾的飯堂。只有幾個發小去家裡吃喝,要麼去小腸陳邊喝邊聊。能找到感覺。

滷煮火燒在北京的興盛,不單是飯食良心。關鍵還要那裡接地氣。大董烤鴨好,你覺得我們兄弟會去那裡吃烤鴨加滷煮麼!不會的。大董是品牌,小腸陳的滷煮是百姓的味道。

滷煮做的好,群眾去吃給你面子,賞臉了,對吧。如果我們吃了不合口味,還死貴的。那就沒有今天的小腸陳。這個是實話。

我們不能說一種飲食代表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而是一個飲食的特色代表了我們的口味和特點。

中國五十六名族,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是有自己淵源的代表,並且是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嘗試。才有的今天。飲食文化和藝術文化是中國人民最值得驕傲和幸福的。

萬里長城,故宮,到江南水鄉園林。中原龍門石窟,

北京歡迎您!


雨言14


從來沒人把滷煮當成北京代表吃食,外地朋友來了也是先請人吃烤鴨,涮羊肉,京味的炒菜,要麼啥炙子烤肉啥的。

這得多窮酸的人來了朋友先給人介紹滷煮啊,我真不記得北京人有這規矩。滷煮就是個北京小吃,部分人接受,也有一堆不接受的跟豆汁兒一樣。經濟實惠味道獨特,愛吃的人也不天天吃。以本人來說,雖然愛吃,但一個月吃一回都輪不上。

真有外地朋友來北京了,先吃完大眾口味的京味菜再去找豆汁滷煮吧,一定要找有名的本地人常吃的店試試。


忘不了2017


滷煮火燒炒肝、砂鍋燉吊子、爆肚、羊雜湯這些都是下水。這些都是北京代表性小吃,愛吃的人會特別愛吃,隔三差五想來一頓,不愛吃的人一聽到是下水可能就會噁心。


這些原材料我們管它叫“下水”。下水類的吃的很多都是來自民間窮苦人打牙祭想出來的辦法。

比如滷煮火燒,都說“蘇造肉”是“滷煮火燒”的前身。根據溥傑的夫人嵯娥浩在《食在宮廷》記錄的說,滷煮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下榻陳元龍家,陳家的主廚深知皇帝口味,於是就被乾隆皇帝帶入宮中,後來這位御廚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這幾味香料按照不同節氣,用不同的數量配製。用這些再煮成的肉湯,烹製出一道肉菜供膳。因這御廚是蘇州人,就稱“蘇造湯”,其肉就稱“蘇造肉”了。

皇帝喜歡吃這個,還會帶動大臣們一起吃,上行下效,很快滷煮火燒就風靡京城。不過滷煮火燒到了民間後,變化還是很大的,五花肉,還有昂貴的配料不是普通百姓隨便都能吃得起的。但滷煮如此美味,誰不想打打牙祭呢?

於是滷煮的配料變成了,成本低廉的豬的小腸、豬頭肉、炸豆泡、肺頭、少許五花肉這些等等。早與當年宮廷的做法用料不太一樣了。價格低廉的食材一樣熬製出了味道醇厚的滷湯,既有肉香,又有大火燒在鍋裡墊底。

老北京小吃有很多與下水類有關,賣這些傳統小吃的店,常年人滿。這些小吃還會每年出現在北京的各個廟會中,買的人也是裡三層外三層。可見人們的喜愛程度。


大概這類不上臺面的小吃,能代表過去很多底層老北京人,口味還不錯,久而久而之便具有代表性,讓很多人想嚐嚐。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專注民俗文化


北京民俗


滷煮火燒不是北京的代表吃食!不是所有北京人都喜歡滷煮火燒,很多人不喜歡那種味!真正的滷煮火燒就一家,就是小腸陳!一個師傅,一口鍋下午5點開賣,8點結束。現在老師傅沒啦,滷煮火燒也就沒了。是說老北京滷煮的,還有說百年老湯的,百年老店的都是假的!


如子5780


滷煮最初是人們沒錢買肉,於是用下水做成了滷煮,在市井中流行起來。同樣,炸灌腸也是用面做成肉的味道。如果有錢,大概不會研究出來這些方法。群眾基礎大,流傳的廣,有了所謂的代表性。


SummerOnTheWay


滷煮,最早起源於路邊的驛站附近的湯鍋,湯鍋裡煮一些下水和骨頭,趕腳的路人,幾個銅板要一碗邊湯,邊湯油性大,就著自己帶的饅頭,烙餅,煎餅等主食,填飽肚子而已!後來逐漸演變今天的滷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