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舌尖上的唐朝”帶你體驗大唐時期的各種早餐

一日三餐是人類幾千年來養成的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講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不得不說古人總結出的飲食習慣是相當具有科學性的。尤其是早飯,不光古人的經驗總結,現代科學也證明,早飯是必須吃的,而且必須吃好,否則對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說起早餐,我國的早餐可謂是豐富多彩,花樣繁多,種類繁雜,但是時代不同,飲食受食材、烹飪方法以及習慣等影響,各個時期的早飯也是大相徑庭。

今天就帶大家“穿越”回唐代,去那裡體驗一下,唐代人常吃的早飯。

“舌尖上的唐朝”帶你體驗大唐時期的各種早餐

白光閃耀,煙霧瀰漫,“噗呲”一聲,我們穿越成功了。不廢話,趕緊尋摸飯館。在盛世的大唐,飯館多,早飯的種類也很多,我們就隨便找一家館子,先嚐一嘗唐代早餐中最具典型的“餺飥”。

一聲招呼,給店家要了“餺飥”,然後我們就跪在桌子邊等就好了(沒錯,唐朝那時候沒有板凳,吃飯也是跪著)。不一會,店家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食物,放在食案上。仔細觀瞧,白瓷碗盛滿的濃湯裡,沉浮著一些拇指大小的柔軟面片。原來餺飥就是面片湯啊!餺飥叫作湯餅、索餅、水溲餅、不託的食物,比較像現代北方人叫作貓耳朵的那個東西。製作方法也很像,是把鍋裡的水燒開以後,用手指一下下挼麵糰,一次挼下來大拇指寬、兩寸長、極薄的一片,丟水裡去煮。或者也可以揪成筷子形狀、一尺長的面片去煮,就接近於粗韭葉湯麵了。

白水煮麵條可太難吃了,還得往裡放些輔料調料。放什麼呢?這就看您的個人喜好了,唐朝人留下的記載裡,有放豬油蔥花的陽春麵,有放雞肉雞蛋的親子面,還有放鴨肉的、放羊肉的、放薑汁的、放茱萸的等等。

“舌尖上的唐朝”帶你體驗大唐時期的各種早餐

這面片湯雖然不難吃,但是肯定有幾個“大胃王”會說吃不飽,沒關係,接著走起。

在大唐長安的街上行走,你肯定會看見很多老外,沒錯,就是那種高鼻、深目、滿臉絡腮鬍子的“老外”。當年大唐盛名遠播,好多外國人來大唐學習或者做生意,比如馬上要進去的一家“胡餅店”就是一個老外開的。

“胡餅店”顧名思義就是“胡人”開的做餅的店。那胡餅是什麼呢?

“胡餅”其實就像是我們現在吃的芝麻餅一樣。白麵做好餅坯,抹上油,撒點兒芝麻,放進爐子裡烤熟,剛出爐時味道又香又脆,迎風飄八里,趁熱趕緊吃吧您!胡餅店在唐朝長安有很多家,其中長安輔興坊那家店裡的胡餅是全京城聞名的,白樂天(白居易)就曾經山寨過他家的產品。

“舌尖上的唐朝”帶你體驗大唐時期的各種早餐

如果你嫌胡餅太油膩,一大早想吃點兒清淡的?也成,那邊有家店是賣蒸餅的。那時候的蒸餅包括了現代我們說的饅頭、包子等等,反正都是發酵過的麵皮,包著各種餡料,上籠蒸熟。

有口輕的就會有口重的,你這邊嫌胡餅油太大,那邊那位客人還嫌胡餅寡淡沒味呢!沒關係,咱花色齊全、品種豐富,比胡餅更加油膩的也有,那就是“煎餅”。

不是天津老鄉用來抹醬裹油條、裹薄脆的那種煎餅。這裡說的煎餅比較像油炸大丸子,雜菜和麵揉成一團下油鍋吱吱煎熟,撈出來放涼以後可以擱在掌心裡的。這種食物可以當早飯,但更流行的是當夜宵吃。

“舌尖上的唐朝”帶你體驗大唐時期的各種早餐

你擔心這個攤主是用地溝油在炸煎餅?不存在的!

唐朝人吃的油,一大部分是動物脂肪、肥豬肉煉的油啦,羊肉也會出點兒油。煉油的植物主要是大豆和胡麻,也有麻子、紅藍等。

好了,吃到這估計各位也吃得差不多了,唐朝時期的早飯種類其實不止於此,各位剛才看到的只是唐朝百姓常吃的早飯而已,那些王侯將相等等,吃的肯定花樣更多,在此就不贅述了。不過,唐朝人吃的午飯、晚飯也是很有意思的,下次再給大家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