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龍蝦養殖面積猛增,養殖熱是否會造成供過於求?

sunyoson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從目前小龍蝦養殖端這種無序的、不加引導與規劃的爆發式增長速度來看,小龍蝦養殖熱很可能造成市場供過於求。


養殖端

2017年初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已經突破1000萬畝,2018年依據各小龍蝦主要產地信息反饋,今年各區域小龍蝦養殖面積爆發式增加,特別是各地的蝦稻養殖面積增幅較大,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小龍蝦養殖面積較去年增加至少40%以上。從2017年起很多地區已經將小龍蝦稻蝦綜合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養殖面積增幅都是呈幾何倍數。


消費端

小龍蝦消費端在2017年消費量突破了100萬噸,較2016年增長約20%。相對於養殖端的增幅,以目前市場行情來看,消費端的增長速度是很難趕超養殖端的出產量的,因此相對來說小龍蝦養殖端已經開始顯現出供大於求現象。


2018年前3個月市場還是表現出小龍蝦緊缺的行情,但小龍蝦總的行情並不能依據這段時間。小龍蝦出產受氣候、季節、消費需求等因素影響較大,一般在5-7月的市場才是真正能夠代表整個行情的市場,如果今年這段時間不出現災害性氣候,預計小龍蝦市場將開始顯現“過剩”,最終導致小龍蝦價格暴跌。


“散戶”是去是留

也有人認為小龍蝦過剩會造成較多散戶放棄養殖,最終會讓市場達到平衡。可目前全國小龍蝦養殖70%以上為稻蝦養殖模式,這種模式只是不種植小麥。目前依據農民反饋,種植小麥利潤已經是很微弱了,小龍蝦市場再低谷也會比種植小麥利潤高。因此,讓這部分養殖戶放棄小龍蝦養殖在短時間內很難,除非小龍蝦市場出現巨大波動,這種假設也很難成立。


養殖端發展過快可能造成產業崩潰

目前全國各地這種無序的、無規劃的發展小龍蝦養殖,必然導致小龍蝦出產增長量超過消費需求量。雖然有人預測國內小龍蝦市場需量需要飽和養殖面積在5000萬畝,但這也是需要較長時間來漸進發展,並不是當前這種井噴式的增加,目前小龍蝦市場還不夠成熟,消費增長量還不是那麼巨大,過快的發展養殖端很可能造成整個小龍蝦產業鏈崩潰。


如果今年不出現災害性氣候,很可能在5-7月小龍市場就能表現出供大於求現象。這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想讓一個產業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規劃,依據市場規律來進行引導。



灣塘谷


最近,房地產上市公司美好置業(000667.SZ)在湖北兩個縣裡投資100億元圈地200萬畝土地,大概率是做小龍蝦養殖和加工,加上前段時間國聯水產、安井食品以及周黑鴨(01458.HK)都進入到這個領域,小龍蝦產業突然被捧得很高,市場空間被想象的很好。

不過,只要現在去餐館吃小龍蝦,只會發現只有一個字:貴。幾乎每年一個價,每個時節一個價,工薪階層是基本吃不起了。

從出肉率來看,小龍蝦的肉並不多,更多是在吃佐料和餐廳環境,關鍵這東西還不好剝,弄不好還會耽誤了不少事情,而從市場上的反映來看,吃小龍蝦的熱度逐漸在消褪。

奇怪的是,風投機構紛紛進入到這個領域,比如是深圳松哥龍蝦有天圖資本的投資,北京幾家小龍蝦企業背後也不不少資本助力,這種邏輯只有一點可信,就是等小龍蝦企業迅速膨脹後出手走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養殖面積已經比5年前擴大幾倍,統貨價格已經普遍下降了很多,現在一些偏遠鄉鎮小餐館裡都出現了小龍蝦菜品,只能說這種食材的產量會越來越多,價格會越來越便宜,當消費者厭倦了之後,小龍蝦這近10年累積起來的泡沫才會有轟然戳破的一天。


斑馬消費


小龍蝦養殖面積猛增,養殖熱是否會造成供過於求?我來為大家解答下。


首先,面積猛增,這個是實是,光大湖北,這幾年光龍蝦產值就二千多幾億,產出佔全國的六成,細想一下,光是小龍蝦得賣出多少呀!我想人家大力發展養蝦業,主要還是價格決定的,那是因為人家實實在在有錢賺,別人才會去養,要是都是賠錢的買賣,誰會去養。

再有就是小龍蝦,這幾年被越炒越火。比如娛樂節目秀吃小龍蝦比賽,各地產龍蝦的地方、縣、市舉辦各種各樣的大型龍蝦節,總之,吸引了無數吃貨的眼球。



小龍蝦養殖面積的激增,產量的增加,也充分體現了我泱泱大國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貨″國中的領導地位。別國分分鐘能氾濫成災的生物,在我國必須靠養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今年,前期蝦價看漲。目前,蝦價己經跌到低谷,這個跟季節(蝦集中上市)、市場的供需(量大消化不了)有極大關係,己經造成了許多蝦農無錢可賺的場景(價格低廉不夠成本)。所以說,小龍蝦一但打破了供需平衡,分分鐘受傷的還是養殖戶。

最後奉勸大家別盲目跟風養蝦,一旦供大於求,就會血本無虧。同時也衷心的祝願所有小龍蝦養殖戶今年的小龍蝦能賣個好價錢。


壞男人說小龍蝦


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小龍蝦養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特別是17年以來,大批大批的養殖戶參與進來,有人曾說會供過於求,可結果是價格達到歷史最高值。有人會疑問這不科學,究其原因是什麼呢?

先說供。目前主要以養殖為主,雖然面積在擴大,然而很多未賺到錢的養殖戶放棄或改養其它魚類,加上技術上的不足,產量不理想,蝦販們都是東收西收湊合在賣,加上季節性的集中捕撈,時而貨多,時而無貨,並不能很好的把握貨源。當然,整體上全國小龍蝦產量是在上升的,只不過平攤下來並未太大變化。

再說求。市場小龍蝦的火爆大家是目共睹的,隨便一份都是上百,老百姓都叫著吃不起蝦,有些蝦店因無貨源早早歇工,說明什麼,缺貨!

不難看出,目前小龍蝦還是供不應求的,只不過利潤傾向於蝦販,草販,藥販,養殖戶屬於弱視群體,所以一定要有相關經驗,才去養殖!

以上並未引用大數據,只想說小龍蝦近幾年市場行情還是有的,看你怎麼操作而已。

我是大王和小王。關注小龍蝦,關注三農!


大王和小王


從2016年開始,小龍蝦價格一路走高,農民、漁民養殖小龍蝦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鼓舞,出現了以下一些增加小龍蝦總產量的行為:

1.養殖螃蟹的蟹農開始混養小龍蝦。

螃蟹養殖戶具有甲殼類水產的養殖經驗,不僅提升小龍蝦的產量,也提升了小龍蝦的品質。此類養殖戶以洪澤湖養殖區及裡下河養殖區為主。

2.大量閒置的溝塘被充分利用起來。

因小龍蝦的適應能力較強,低密度養殖的難度較低,農村的塘塘溝溝大多都利用了起來,進行小龍蝦養殖。雖然出不了精品及以上的小龍蝦,但對整個小龍蝦的產量還是產生了較大的貢獻。

3.農民開始利用基本農田養殖小龍蝦。

池塘的數量有是限的,基本農田又不可以挖成池塘來養鮮養蝦,但市場的需求量又很大,怎麼辦?蝦稻共生、蝦稻連作、蝦稻共作、稻漁綜合種養等概念便應運而生。以江蘇省盱眙縣為例,2017年蝦稻共生面積為13.5萬畝,到2018年猛增至39.5萬畝,據當地的蝦農介紹,真實的數據還遠超過此。蝦稻綜合種養的面積空間較大,雖然畝產量不高,但總體面積基數非常大,對小龍蝦產量的影響是壓倒性的。

4.水產動保企業推波助瀾。

水產養殖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作為普通農民想入行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與風險的,但水產動保企業的介入,讓大量的小龍蝦養殖的“小白”變成了土專家,對小龍蝦養殖技術的推廣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那麼,2019年從事小龍蝦養殖還有希望嗎?這個行業已經飽和了嗎?本人的觀點如下:

1.需求量決定市場是否飽和。

只要人們仍像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這樣吃小龍蝦,市場就遠遠沒有飽和。至少可以這樣說,2018年老百姓還不能放開肚子吃小龍蝦,小龍蝦還很貴。如果小龍蝦哪天不貴了,普通老百姓可以任性吃了,那時可能離市場飽和就很近了。

不出現重大疫情,是小龍蝦養殖的關鍵性因素。

2.差異化競爭成為制勝關鍵。

(1)品質差異化。“三白兩多”的品質差異,養蝦的多了,但品質蝦的數量增加並不多。

(2)時間差異化。錯開小龍蝦上市的高峰時間,調整好上市時間,也是獲得收益的方法之一。

3.養殖的上下游行業機會多。

(1)餐飲:小龍蝦最大的消費場景是飯店,而不是家庭,小龍蝦餐飲的機會較大。

(2)服務:為小龍蝦養殖戶提供銷售及技術服務,也有較大的空間。

我是小龍蝦全產業鏈的從業者和研究者,擅長小龍蝦養殖、田間工程、小龍蝦烹飪。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餐飲運營指南


我今年養的龍蝦,一百多畝投資了一百多萬,我養的龍蝦注重質量堅決不喂飼料,我的水源是山泉水。所以我的龍蝦明年不愁賣。






是是非非153546956


我養了三年,感覺19年不容樂觀,1大面積跟風,2食料每噸長了2百多,3如果今年冬天沒有去年冷,明年產量一定可以。大家應該記得,最開始全民種棉花,後來全民種稻谷,現在又是全民養蝦。


舊人12882


小龍蝦把田租炒起來了。


迎客松216118844


我也是養龍蝦的,在監利 。中國最大的龍蝦產地,總結今年的龍蝦價格,從收購商口中的感覺今年開始的龍蝦價格高,到五月份應該會爛市,但是收購中知道今年的龍蝦鋪遍因為18年初的大雪 造成減產,又因為今年的世界盃給讓商家搶存貨,還有一點,就是龍蝦苗 ,注意,龍蝦苗,去年的價格,五月份的時候是3塊錢一斤,今年因為新開發的龍蝦池需要苗種,本身因為大雪造成缺蝦苗,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手機用戶傑公子


2019年小龍蝦養殖崩盤可能性很大。2018年7月份的世界盃,拉動了整個小龍蝦消費,顯得2018年小龍蝦供大於需不那麼明顯。由於蝦稻共生的特殊性,加上稻米種植幾乎沒有利潤,小龍蝦幾乎成了無可替代的慣性操作,2019年供應大年幾乎是鐵定的,但是需求量一定放緩,2019年小龍蝦專業養殖戶賠錢是很大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