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後三國名將之無常侯景

如果大家熟悉後三國這段歷史,那想必對侯景不陌生,這位三易其主,數度背叛,縱兵殺掠之人也能稱得上名將?我只能說一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而且此人的軍事能力十分卓越,單看戰績,確實稱得上名將二字。


前天的文章中已經對後三國這段時期作了簡單介紹,源起北魏末年,鮮卑人無法控制北方,各地胡人群起反抗鮮卑統治,而本文主人公侯景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侯景,字萬景,是鮮卑化羯人,左足有疾行動不穩,善騎射,有勇力,不拘小節。北魏末年投靠權臣爾朱榮(不要以為我打錯了名字,爾朱榮姓爾朱,胡人),後主動向慕容紹宗學習兵法,“未幾紹宗每詢問焉。後以軍功為定州刺史。”要知道,慕容紹宗也稱得上世之名將,文韜武略皆有,可見侯景此人厲害之處。

後三國名將之無常侯景

侯景畫像

爾朱榮雖權傾朝野,卻不似曹操一般擁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結果坐擁十幾萬大軍,卻敢輕裝進洛陽,被孝莊帝以計殺之,然後,爾主家族被六鎮之主高歡逐次消滅,侯景憑藉與高歡舊誼,投降高歡,並得到重用,封司徒兼刺史,兵十萬治河南。侯景此人有謀略,善隱忍,高歡早早看出侯景的不臣之心,但能鎮之,其子高澄卻不能。高歡死時曾囑咐高澄“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後,必不為汝用”,又史載神武曰:“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顧我能養,豈為汝駕御也!”可見一般,高歡一死,侯景的再叛之心遂起。但是北齊神武帝豈是無能之輩,為了兒子的江山而放任侯景做大,還記得上文的慕容紹宗麼,他後來也在高歡門下任職,但卻不受重用,為何,“少堪敵侯景者唯有慕容紹宗,我故不貴之,留以與汝,宜深加殊禮,委以經略。”慕容紹宗正是高歡留給兒子的制勝法寶,可敵侯景的名將。

高澄即位,侯景立刻率部投西魏宇文泰,但這位與神武帝高歡不相上下的英主心懷戒備,後慕容紹宗率兵將其擊敗,於是,侯景轉投南朝梁,梁武帝蕭衍此時早已沉醉在功成業就的美夢中,日日修佛,又年事已高,愛心氾濫,結果竟然看不穿侯景之心,還妄想借助侯景去北伐,簡直可笑。看看隔壁宇文泰,早就知道侯景不安好心,直接拒絕。

後三國名將之無常侯景

梁武帝蕭衍

自此,侯景的舞臺正式展開,侯景之亂自此始。

先領豫州牧守壽陽,廢租稅,收買民心,勾結梁武帝養子,並向朝廷索求叛亂所需要的一切,英明的梁武帝啊,o(︶︿︶)o 唉,明明有那麼多朝臣報告侯景謀反,竟然不以為意,還妄圖得其報恩,數月之後,侯景僅以八千人起兵造反,不要小看這區區八千人,這可是八千雄壯之兵,反觀南朝,經梁武帝幾十年豐衣足食的經營,早已腐敗不堪,各地奢靡風起,疏簡刑法,優厚皇室,王公,世族,武將不騎馬文官只看錢,皇族子弟多驕奢,不見刀兵不識良馬,“三四十年,斯為盛矣”。侯景利用梁朝矛盾,率兵八千自橫江過,佔採石,分兵取故孰,進慈湖,朝野震動,建康人心惶惶,梁武帝赦免囚徒以充軍,士大夫幾十年不見兵器,哪能抵擋。

而且由於蕭正德內應,朱雀門破,然後宣陽門破,侯景入城,然後合軍進攻臺城(為建康內城,即宮城),時名將羊侃尚在,久攻不下,此時,各地勤王之兵已至,蕭綸兵三萬與侯景於玄武湖交戰,兵敗逃走,十二月,羊侃去世,侯景引玄武湖水灌臺城並四面強攻,於十二日破臺城,餓死梁武帝,自封宇宙大將軍,驅朝臣而殺之,縱兵殺掠。大寶二年,登基為帝,國號為漢。

當然,這樣的皇帝是坐不長久的,次年,陳霸先王僧辯擊敗侯景,一代名將就此謝幕,屍體被分而食之,並得到王莽一樣的待遇,頭顱塗漆入庫收藏。

侯景之亂打破南朝穩定局面,政治經濟文化皆遭到重創,梁王朝名存實亡,東西魏及梁三國鼎立局面失衡,均勢被打破,南弱北強,南方一蹶不振,北朝趁機奪取大片南方富庶之地,為以後的王朝提供了統一天下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總的來說,侯景之亂中最大受益者是西魏及其後繼者北周,成為三國鼎立中最強大的國家,從而為大隋一統南北奠定基礎。(寫的不好請罵我,感覺還行要關注喲)

後三國名將之無常侯景

三國鼎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