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恆星核聚變消耗氫元素,消耗完宇宙會怎樣?

不認字也不識數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現在仍在不斷的加速膨脹中。

即:現在仍是宇宙形成的初期。

宇宙大約是由4.9%的可見物質,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其中,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主要推動力。所謂的暗能量可以認為它是“反引力”。目前,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約為920億光年。

宇宙的中心位置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它們不斷的把所有星系不斷往外推,因此,大部分可見的星系都處於宇宙的“表面”上。猶如人類之於地球表面一樣。而從宇宙不斷加速膨脹來看,目前暗能量的推力依然大於物質間的引力。

儘管宇宙處於在不斷加速膨脹的時期,但對於銀河系來說,卻並不樂觀,因為在經歷了140-180億年以後,銀河系已經是走向衰老的星系了,目前,銀河系已經極少有新的恆星形成了。不過,即使銀河系的所以恆星耗完了自身的氫氣而全部熄滅了,宇宙也會依然處於膨脹期。

那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嗎?

當然不會,即使宇宙中的所以恆星全部熄滅了,宇宙依然會繼續膨脹,直到達到它膨脹的臨界點。

這個臨界點就是“絕對零度”

根據熱力學的平衡定律,宇宙停止膨脹後,會進入“熱寂”狀態,所謂“熱寂”就是“熱平衡”,即宇宙中沒有任何一點多餘的能量來維持物質的運動了。此時宇宙中的任何位置的溫度都無限接近於“絕對零度”,而且,絕對的黑暗。整個宇宙將一片死寂。

“熱寂”狀態後的宇宙,有可能會發生塌縮,即宇宙中所以物質,暗物質,能量,暗能量等都會重新被收到宇宙的中心。然後就是下一輪的大爆炸和宇宙二期的形成。

如此往復。無窮無盡。


陌上雲白


答:根據宇宙模型的推算,宇宙中的氫消耗完,估計需要100萬億年,氫消耗完後,宇宙會進入熱寂時代。


目前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無法得知未來會不會減速,然後進入宇宙大坍縮,最終坍縮成一個點,或許再來一次大爆炸,如此反覆循環。



熱寂模型,是假設宇宙不會出現大塌縮,的另外一種宇宙結局。


恆星消耗的是氫元素,每顆恆星一生中消耗的氫元素,所佔比例很小,部分恆星以超新星的形式,把未消耗的氫元素拋灑出去,並形成星雲,然後星雲在引力的聚集下再次形成恆星,新的恆星繼續消耗剩餘的氫元素,如此往復。


100萬億年:宇宙氫元素是單向轉變的,所以終有消耗殆盡的一天,那時候,恆星不在擁有聚變的燃料,聚集起來的物質,主要以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式存在。

3*10^43年,所有天體都被黑洞吞噬,宇宙進入黑洞紀元;



2*10^106年,所有黑洞都因霍金輻射而蒸發殆盡,宇宙進入黑暗紀元;

10^1500年,假如質子不衰變,量子效應將使得亞粒子全部聚變為F-56,但是這些粒子不再可能重聚,宇宙徹底進入熱寂時代!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恆星一直是依氫核聚變反映而連繼著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使圍繞自己的行星吸收。它的反應是巨大的,接連不斷的連鎖重複,而且吸收宇宙間的能量也是同樣週而復始從不間斷。宇宙間的的能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所以除非有在本系之外的宇宙間的恆行系之間相互作用(如分裂或兼併一就是宇宙大爆炸)而生成新的星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