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五代中的“后唐”与“唐朝”有怎样的关系?

钊君在此


后唐奠基人为沙陀人晋王李克用。其父朱邪赤心因在平定庞勋之乱时有功,不仅被赐名李国昌,而且被列为唐高祖李渊子郑王李元懿的后人(后来得到类似待遇的还有本名宋文通的李茂贞),也就是获得了皇族身份,比单纯赐姓名逼格高多了。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曾反唐,杀死朝廷命官段文楚(烈士段秀实之孙),被朝廷驱逐到鞑靼。后来黄巢作乱,朝廷接受宦官杨复光建议招安李克用共平黄巢,后来李克用因功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封陇西郡王(正是按正经陇西李的郡望,李茂贞也曾封陇西郡王,二王并存)。有一次当权宦官田令孜要对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李克用为老王出头打败了田令孜一伙,田令孜挟持僖宗出奔,其前盟友静难节度使朱玫耻于与他为伍,占领京城长安,另立新君。田令孜觉察到自己人心尽失后黯然下台,杨复光(当时已故)的堂兄(准确说是养祖父的另一个养孙,宦官家族嘛)杨复恭上台,利用杨复光和李克用的老交情说服李克用勤王灭朱玫,李克用也需要洗刷驱逐皇帝的恶名,答应了,最后朱玫败亡。

唐僖宗死后杨复恭拥立唐昭宗登基,昭宗意图摆平宦官和藩镇,宰相张濬被李克用看不起,又收了李克用主要敌人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钱,与另一宰相孔纬力劝昭宗趁李克用新败讨伐李克用。一些和李克用有仇的节度使也煽风点火。昭宗下诏削李克用官爵,开除宗籍。杨复恭是李克用的盟友自不必说,此举也有针对杨复恭的意思,所以他阻挠此战,统军的张濬也是绣花枕头,参战的藩镇军打着打着也跑路了,认真打的藩镇也被李克用打败了,结果朝廷不但没趁机消灭李克用,还把禁军折完了,副帅孙揆被俘,不屈,大骂李克用,被锯死。李克用因与朝廷作战也同时遭遇名声和实力的损失,唯有朱全忠笑呵呵。李克用上表说自己是罪人blabla,朝廷为了下台阶只能恢复他的官爵宗籍,贬张濬孔纬。后来昭宗想复用张濬,李克用说白天张濬拜相他晚上就率军入朝讲道理,于是张濬直到死了也没再拜相。

后来昭宗被静难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都曾参与出兵讨伐李克用,韩建甚至亲自参战九死一生)逼宫,李克用出兵勤王杀了王行瑜,另两人服软,昭宗不希望李克用独大也就放过他们。封李克用为晋王。所以李克用的政权又叫晋国,或前晋(区别于后晋,当然生前不这么叫)。李克用没有挟天子,甚至没入朝就返回了。后来他女婿河中节度使王珂(王重荣嗣子,河中归属之争也是三帅逼宫的起因)被朱全忠逼降,李克用再无机会摸长安大门了。

朱全忠曾经为了对付李茂贞,做出和李克用和解的姿态,篡唐建梁后,很快以中央政府名义下令削夺李克用官爵。李克用始终不称帝,死后,儿子李存勖继位。后来建立后唐,即庄宗,消灭后梁,自居汉光武。

后唐自称唐朝延续,皇帝也的确有唐朝皇族身份,但是没有血统,而且除了李克用所谓忠唐的人设如上所述并不那么干净以外(他也要自保,相对于其他人还是干净一些),一些事情做得并不彻底,如在继续尊奉唐朝先帝的同时,尊李克用为太祖,与正宗的唐太祖撞庙号;朱全忠的干孙子孔循参与谋杀唐昭宗、何皇后夫妇,在后唐却没有受到清算,继续为官。唐朝所任的河东监军宦官张承业身在晋国,又是省吃俭用又是领兵作战的一心只求复唐,得知李存勖打算自己称帝而不是拥立正宗皇族后,绝食自杀。庄宗本身也不是很明白礼法,生母为太后嫡母为太妃,原配不做皇后爱妾做皇后。闽、楚、吴越、荆南、岐都承认后唐为主,但还有两国例外。吴国本来以唐朝淮南节度使自居,早就料到李存勖要复唐,不想对他称臣,就称国王建年号割裂了和唐朝的臣属关系;早就称帝的南汉更是自大到称庄宗为“洛州刺史”。

而当和李克用毫无血缘的李嗣源即明宗通过兵变取代李克用的亲子孙做了皇帝,跟唐朝的关系就更远了,虽然李嗣源为了自己合法仍然尊奉李克用为父,但也尊奉了自己的所谓本生先祖。后来皇位更是落入他的拖油瓶养子本姓王的李从珂手里,越来越远了。

但在对唐朝遗留礼法问题的处理上,至少在面子上,血统疏远的明宗却比庄宗有长进。之前朱全忠篡唐时听信孔循等诬告,以为心腹枢密使蒋玄晖(参与谋杀昭宗)私通何太后(哀帝母,即昭宗何皇后)图谋复振唐朝,于是处死蒋玄晖并秘密派孔循等去何太后住所积善宫缢死了何太后,而且以哀帝名义诏告天下说何太后是因为秽乱宫闱私通弑君元凶蒋玄晖的丑闻事发而自杀以谢万民,追废何太后为庶人,使得何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亲儿子追废的皇太后。庄宗对此毫无表示,明宗却表示了,追复何太后为宣穆皇后(张春华你坐下),祔庙,废朝,算是恢复了何太后至少名份上应有的身后待遇。

但他也没清算弑君弑后的凶手孔循,孔循在他手下一度做到枢密使,女儿嫁给皇子宋王李从厚,在李从厚登基后还做了皇后。明宗追复何后在孔循死后两年,不知道是不是顾及他面子。


代牧益州阎文平


五代时期的『后唐』和西晋到五胡时期的『后汉』差不多,都是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被赐姓的胡人,为了利用人心思定,附会成前朝皇帝正朔的行为。

先说说后汉,后汉的建立者刘渊匈奴人,是王昭君的后代,故而称自己的汉朝的外甥,姓刘,推翻了晋朝之后,建立了『汉』,史称后汉。还把太祖刘邦、世祖刘秀、烈祖刘备、后主刘禅都放到太庙里面供着当自己的祖先。虽然后来也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发现中原人根本不买账,就自觉无趣,改国号成了『赵』。

后唐的奠基者是李克用,李克用的李是赐姓,本来姓『朱邪』。他的父亲朱邪赤心在帮助唐朝镇压兵变有功,受到唐懿宗的赏赐,改姓名为『李国昌』,从此以后这一支沙陀人就姓李了,并且在夷狄之人看来,这一支沙陀人还是“贵种”。

至尽忠孙始赐姓李氏,李氏后大,夷狄之人遂以沙陀为贵种云。

后来黄巢起义,李克用受命勤王,帮助唐廷收复了长安,李克用也因此受封为河东节度使,出镇一方。终李克用之世,李克用对唐朝忠心耿耿,曾经两扶唐廷,一匡社稷。

可惜后来朱温势大,挟持了唐朝的末代天子唐昭宗去了洛阳,李克用鞭长莫及,导致最终唐朝被朱温篡夺,朱温也就此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第一代——后梁。

后来李克用积劳成疾,含恨去世,临死前留下三支箭给了自己的儿子,也是自己大业的继承人李存勗。说第一支箭是背叛自己的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第二支是契丹人,第三支是朱温,每一支箭代表自己未竞的愿望,希望李存勗能够完成它。

朱温篡位之后,李克用仍然坚持使用唐朝的『天佑』年号,以中兴大唐为旗号,和后梁进行战斗。并且在自己的根据地河东也为唐朝的皇帝立了宗庙社稷,供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唐朝皇帝的神位。李存勗也继承了这一政策,以唐朝的孤臣自居。

在天佑十八年的时候,李存勗控制地区的节度使纷纷劝进,劝李存勗继承唐朝的帝位,李存勗以时机不成熟拒绝了。后来又过了两年,到天佑二十年,感觉时机成熟李存勗终于升坛,祭告昊天上帝,即唐朝皇帝位,同时追封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

李存勗号称『半截太宗』,言下之意就是其军事才能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拼。他继承了李克用的遗志,打败契丹,讨伐刘仁恭,最后趁着后梁大军在前,都城空虚之际,轻骑直捣洛阳。当时朱温已死,后梁的君主是梁末帝朱友贞,朱友贞不能抵挡,绝望中命令手下将自己杀死,后梁灭亡。后唐也正式取代了后梁,成为了五代中的第二代。

所以要说后唐和唐朝的关系,后唐的皇帝本为沙陀人,因辅助唐朝有功赐姓为李,并非和李唐有任何血缘关系。其实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中有一个南唐,也是自称为继承了唐朝的后裔,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有空继续聊聊南唐。^_^


经史通义


两个政权没什么关系,从如下几方面可以看出:

一、唐朝的覆灭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黄巢起义军中投降朝廷的大将朱温(割据汴州,封梁王)废掉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自行称帝,国号为“梁”,升级汴州为开封府,是为东都,盖唐东都洛阳为西都。至此,立国两百八十九年,历经二十一为帝王的大唐就此灭亡。

二、后唐的建立

梁太祖朱温立国之后,经历次子朱友珪,次子朱友贞之后,被独眼龙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所灭。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农历十月初八,李存勖率军兵临城下,梁国最后一位皇帝朱友贞让部下皇甫麟杀了自己,之后皇甫麟自杀。初九,李存勖杀进城,将朱友贞的脑袋割了下来,置于太庙,梁灭。同样是在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但是此唐非彼唐:

1、二者没有继承关系:李存勖及其他父亲李克用不是唐朝宗室,更不是唐朝皇族,从血缘上来说,二者不沾边,李克用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沙陀人。两人曾经是唐朝打击对象,因为李克用父子虐杀朝廷命官云中防御使段文楚,只是黄巢占领长安后,朝廷无法将其击退,才赦免二人罪行,令其率领沙陀骑兵——黑鸦军助战。之后李克用率先攻入长安,赶走黄巢,才被朝廷转正,封河东节度使,赐姓李。

2、国号为“唐”,只是政治伎俩:在那个时代,大部分人还是很怀恋唐朝的,所以李克用父子打着唐朝宗室旗号到处“清君侧”。


这两者的关系其实就像市面上的康师傅和康帅傅、中国石油和中固石油这个样子。


零玖贰零的小丸子


后唐和唐朝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大唐王朝是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的,于公元907年在唐哀帝李柷手中终结,共历21位皇帝,享国289年。唐朝灭亡以后,由原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建立了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建立者叫李存勖,李存勖的父亲叫李克用,是唐朝的河东节度使。之所以能成为节度使,是因为李克用父子是沙陀人,沙陀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能征惯战。在唐朝末期,沙陀人成为了唐朝政府的雇佣军,李克用为唐朝立下过汗马功劳。朱温建立后梁以后,曾经多次讨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不过,均以失败告终。后朱温被自己的儿子干掉,李存勖趁着后梁内部自相残杀反攻后梁算旧账。后梁灭亡,李存勖要开创一个新的朝代,总得有一个合理的说法。他的说法是:朱温反叛唐朝而建立后梁,属于谋逆行为。而他作为唐朝旧臣,替天行道灭掉了后梁。现在,他要恢复大唐王朝,因此立国号依然为“唐”。历史上为了区分两个唐朝的关系,称后者为“后唐”。

天人合一

在古代,要想登基称帝,有一个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来路得正。所谓“来路”,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是否合法?是否合情合理?主要是指皇帝本人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如果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想当皇帝怎么办?那就得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让人感觉你是上天委派到人间的使者,是在替天行道。我们经常说皇帝是“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还经常听到御旨的开头一句通常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这是想告诉大家:皇帝之所以是皇帝,那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委派。皇帝的所有决定都是上天的意思,因此下面的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天人合一”。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本姓朱邪,由于为大唐王朝充当雇佣军,立下过战功。因此,被唐朝赐姓为“李”。因此,李存勖也就合理的运用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告诉大家他登基称帝完全是上天的旨意,是为了奉唐朝为正朔,延续大唐的神威。这样一来才显得合情合理又合法。所以,后唐的国号是合理的运用了其雇佣军的身份,以及在唐朝末期受到的特殊待遇而来的,和大唐王朝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然李存勖不能继嗣,当然就不能继统——传承通常是血缘意义上的传承,因此“后唐”与“唐朝”毫无关系。

而如果抛开血缘,站在沙陀人的立场,两者确实存在一种承续或者说中兴关系,即李存勖的后唐乃是盛唐的延续,如同光武中兴。后世的李昇建南唐,也以此自矜。再远者如五胡乱华,匈奴刘渊建汉国、同样宣称是继承自强汉。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来自李唐官方的背书。有两点:

其一、昭宗以国运相托。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五》:

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其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昭宗者,唐昭宗李晔也,为朱温所弑,哀帝李柷即位,即唐末帝,在位三年被朱温所废,再被鸩杀,唐朝自此灭亡。

昭宗在赏赐了李存勖后,说:“小伙子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到时不要忘了我们家!”

此言既入正史,当然会被解读成前代君主以国运相托。

当然这句话的真实性存疑,因此其权威性也存疑。此处姑且不论。

为什么这句话不能由末帝来说呢?

自然是因为:一、李柷是亡国之君;二、李柷17岁而见杀,太年轻,岂有以唇上无髭须而能托付的家长?




其二、懿宗以族运相系。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

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将军康承训统十八将讨庞勋于徐州,以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以从破勋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姓名曰李国昌,以之属籍。

沙陀之先,本西突厥小种,后来自号为沙陀,以朱邪为姓。朱邪尽忠传朱邪执宜,再传朱邪赤心,然后赤心因战功被唐懿宗李漼赐姓名“李国昌”,更重要的是还让其“属籍”。



属籍有三个解释,第二种为:列入宗室图籍。如王安石《明堂宗室加恩制》:“尔列名属籍,序位内朝。”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就相当伟光正了,朱邪氏因战功而列名李氏宗室,其族长乃是皇帝!

这是什么?这是从孤魂野鬼一跃而成为龙子龙孙!

李氏既已覆没于朱温之手,族内子孙自有兴复之义务,正如王莽既兴、则刘氏击之,同理,朱氏既盛,李氏自当报仇雪恨!

因此说沙陀人身系李氏族运。



王事情


李存勖李亚子在其父李克用死后,袭封晋王,在原唐朝宦官监军张承业的帮助下,纵横捭阖,连场恶战终灭亡后梁,按古代传统习惯,国号本该为晋。在综合考虑后,李存勖把国号定为唐,以示继承延续唐祚。


后唐虽国号与唐朝相同,但无半点血缘关系,李存勖本是沙陀人姓朱邪,其祖父朱邪赤心平叛有功,唐王朝赐姓李,至其父李克用时,更加以国姓自诩,藩镇割据时虽也有抵抗朝廷政令之举,但无论在镇压黄巢起义,还是奉诏勤王出师,都算难得的忠臣。

907年朱温废唐朝建(后)梁,时任晋王的李克用拒绝承认,仍沿用唐朝年号,所以,李存勖把国号定为(后)唐,一来显示自始至终是唐朝忠臣,二来收天下人心民望,毕竟还有一些人认同唐朝。


另一个原因,应该有考虑到张承业的因素,唐朝后期,藩镇势大,朝廷采用派遣监军方式进行牵绊,896年,唐昭宗派太监张承业出任晋王李克用的监军,由于张承业性格柔顺,政治才能出色,竟与河东将帅合拍,得到李克用的信任器重,成为其重要参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张承业在李克用死后,力排众议扶持李存勖继位,并挫败李克用之弟李克宁叛乱,在内政军事上助力很大,李存勖感激他,尊称他为“七哥”,张承业忠于唐朝,对代唐的朱温梁朝恨之入骨,致力灭梁,可以说,没有张承业,李存勖灭亡后梁是难以想象的。921年,李存勖欲称帝,张承业不同意,认为应立唐室后人为帝,但形势比人强,此时复立唐朝后人无异痴人说梦,定国号为唐,也算照顾到张承业毕生忠唐护唐之心,李存勖登基后,张承业郁郁而终。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后唐是沙陀人建立的,沙陀人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唐朝末年至北宋建国,中华大地军阀割据,各自为政,沙陀人趁虚而入,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4个封建政权。建立后唐的沙陀人的先祖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帮助唐朝剿灭起义军,而被唐朝皇帝赐姓姓李。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大顺二年(891年),唐廷恢复李克用官爵,并封晋王。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沿用唐朝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得病而死,葬于雁门。 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跪射俑


要是问大家,后唐跟唐朝的关系,大家可能会说后唐是唐朝的后代建立的,因为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是姓李,但实际上李唐跟后唐没多大关系,要说清这关系,还得从李存勖祖父李国昌时说起。

李国昌虽说是姓李,但他是纯正的少数民族,本姓是朱邪,为西突厥沙陀部的酋长,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所以从李存勖祖父开始,他们就不姓朱邪,改姓李了。朱邪能叫作国姓,可以说是身份的体现。


到了李存勖父亲李克用时期,正好是黄巢起义顶峰,这起义把唐朝差点折腾死,节度使中没有几个帮唐镇压起义的,个个独立求自保,而李克用高举勤王的大旗,率领沙陀军多次打败黄巢,还迎回了唐昭宗,功劳算是节度使中最大的,最后受封为晋王,占据着河东之地与朱温进行对抗。后来朱温代唐建立梁朝,李克用还是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

在李存勖手里,他们家的实力得到最大的发展。李存勖先后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没几年就把北方统一了。可以说“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李存勖也自立门户,当起了皇帝,不过他家一直举着“复兴大唐”的旗帜,所以他就沿用国号“唐”,来表示自己对李唐的维护。


所以说,后唐跟李唐压根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话也是他们家三代在唐朝供职,唐朝的正统应该是李昪建立的南唐,这才是根红苗正的李家人。


历史百家争鸣


准确地说,是毫无关系的;但从政治上来说,似乎有一些关系。后唐一族本来是沙陀人(少数民族胡人)但由于其先人曾经为大唐王朝立下过功劳,所以唐王朝赐姓‘李姓’给他们以示嘉奖。荣宠,而对于胡人来说,能得到正统皇室的这种待遇,是发自内心引以为荣的,所以他们从此改姓李,而且我想似乎真把自己当做是“姓李”了,而非装作姓李,这已经成了一种荣耀。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以及后梁朱温的弑君行径,以李克用、李存勖为首的沙陀‘李姓’为了攻击朱温,自然会打出“李姓王朝正统”的这面大旗,以作收揽人心、名正言顺之用。而在历史上,所谓的“后唐”“蜀汉”“南宋”那都是后人为了区分而称呼的,人家从来不会这样称呼自己,都是以‘汉’‘唐’‘宋’直接称呼,以示正统地位。


所以无论是从功利目的还是情感倾向,后唐沙陀一族都会以‘唐’为号,以李为姓。


史无邪


公元907年曾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被朱温篡夺,然而仅仅16年后朱温建立的后梁王朝就被另一个打着大唐旗号的王朝所取代,为和之前的唐朝区别后世史家就称取代了后梁的这个”唐朝“称之为后唐,那么这个后唐和此前的李唐王朝究竟有无渊源呢?

后唐的开国皇帝名叫李存勖,说到这儿看起来这两个唐朝渊源颇深嘛:皇帝都姓李、国号都是唐,相隔不过16年。有没有人以为后唐就是唐皇室后裔建立的?然而事实上李存勖并非唐皇室后裔,他们家祖上原本也不姓李。其实李存勖出自突厥沙陀部族,他们家本姓朱邪。大唐王朝全盛时期征服了突厥各部,包括沙陀部在内的一些突厥部族逐渐内附汉化。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李存勖的爷爷咸通十年在担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期间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被李唐王朝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并赐名李国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李存勖的家族和李唐王朝确有渊源,不过这种渊源仅仅只是他们家祖上被李唐王朝赐予国姓,而就血缘而言他们和李唐皇室并无任何关系。

李存勖之父李克用从小骁勇善骑射,15岁时李克用正式投身军旅。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作为日后李克用长期的竞争对手的朱温从黄巢阵营转投李唐阵营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中和三年(883年)唐王朝从黄巢手中收复长安,而在此战中李克用立功最大,因此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自杀。正当李克用在河东屡立战功之时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随着朱温和李克用二人的势力日渐膨胀他们之间的对立已不可避免——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乾宁三年(896年)正月朱温和李克用的矛盾围绕宰相人选的问题终于爆发出来:二人都想扶植自己认定的人当宰相以把控朝廷实权。唐昭宗在一番考量后准备任命张浚为宰相,而李克用坚持认为这是朱温的阴谋并表示”如陛下早上任命张浚为宰相,那么我晚上就带兵到朝廷来!“李克用此举迫使唐昭宗终止了对张浚的任命,朱温随即以攻打兖、 郓两地作为回应,不甘示弱的李克用针锋相对地发兵救援两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表明大唐王朝已毫无威信可言,李克用和朱温已是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了,只是没公然称帝而已。实际上早在891年李克用就以受封晋王,这其实标志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权就此诞生,后世称这个政权为前晋。天复元年(901年)朱温被唐朝加封为梁王,因此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梁晋之争。天复四年(904年)梁王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改年号为天祐。李克用认为唐天子迁都洛阳是梁王朱温挟持之下的举动,而非天子自愿,所以天祐不能算作正统的唐朝年号,拒绝使用,依旧使用天复年号。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方面则还是用唐年号。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辛卯日53岁的李克用去世。据说李克用辞世前曾召见自己的继承人李存勖并给了他三支箭——这三支箭分别代表李克用的三个敌人:后梁朱温、燕王刘仁恭和契丹耶律阿保机,这其中朱温是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敌人,至于刘仁恭和耶律阿保机曾一度和李克用约为兄弟以共同对抗后梁,后来却都倒向后梁一方,李克用因此怀恨在心。李存勖继承亡父遗志以灭梁争天下为己任:914年李存勖擒获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当时的天下的形势是归附后梁的势力十有七八——像赵、魏、中山这些比较强的割据势力都没有不听从于后梁的,黄河以北只剩晋、燕两国还多少令后梁有所忌惮,李存勖灭燕就使自己具备了同后梁分庭抗礼的实力。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李存勖试图以此举昭告天下:后梁朱家是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而自己继承了大唐社稷的正统。就在这年年底李存勖攻破汴州、洛阳,后梁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