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关于家谱中“辈分”和“代数”怎么解释才对?

琵琶嘴


辈分,我们常说爷爷辈、孙子辈,是为了方便族人之间的称呼,不至于乱昭穆之序,在家谱中多以字派来表示,如朱棣子孙字派“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高”字派是“瞻”字派父辈,是“祁”字派的祖辈,“见”字派的曾祖辈,“祐”字派的高祖辈等。

代数,在家谱中是表示第几代,通常第一代表示始迁祖,其后依次为序,此外,在家谱中也多称“世”,如第几世。

其实辈分与代数是相通的,都记录了家族繁衍过程。像“高”字派是“祁”字派的祖辈,我们就可以说第一代是“高”字派,第三代是“祁”字派。

但家谱中为什么会有“代数”与“辈分”这两种形式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家谱修撰的格式,近世家谱世系编纂的基本范式是宋代欧阳修所修的欧式族谱与苏洵编修的苏氏族谱。欧苏二体都强调每图只谱五世,五代世系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至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例,五世以后另起。所以在家谱中先记载第一到第五世,五世之内族人记载完之后,又记载六代十世的族人,并以此类推。通常第一代有一个字派,然后依次往下,字派不够时就需要下次修谱另行编造,确保每一代有一个字派。

另外还需注意,字派最多只能表示上至高祖四代,下至云孙八代,其后就无法称呼,因此就可以用代数来代替,如张千是张三的第二十代孙。且第一代通常是记载始迁祖,对始迁祖以上的世系仅提及或不提,如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朱瞻堈的家谱,是以朱瞻堈为第一世。


楚邾


很多朋友对家谱中的《辈分》和《代数》很为重视,很有性趣,其实,这是常识性问题,应该知道,不应失谱的错解。为此,我愿参与讨论作答。

.翻看《中华词典》,一目了然。《辈》指辈分,造句如晚辈,老前辈,小一辈。还有解释,一生,一世,造句如你辈,我輩,一輩子,后半辈儿。进一步对《輩分》解释为家族世糸次第,也说輩数儿。而对《代》的解释为历史的分期,造句如古代,近代,当代,汉代,再解释为世糸的輩分,造句如爱护下一代,我们这一代,笫二代产品。这就很明确了辈和代。

(1),輩和代的含义相同。(2),都指家族世糸的次第排輩顺序。(3),並无确定的年限数量,就是说,无有一代或一輩等于多少年的解说。

我还看了一些家谱,取名,宗祠之类的几本书,对代和輩的大概计算都按三十年。比如,汉苏武的后代现己传承到七十代了(62代时是清道光年),按30年算就到了大汉朝。我村有据可查的历史约三佰年,按我王姓字谱说正好经历了十代,或说十輩人。如此说,历史的一辈或一代按三十年还是比较实际的。如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孔子后裔孔祥祯,孔令明,孔德懋,他们前二人是孔子75,76代孙,后一人是77代孙。他们取名己到了孔府字谱的笫75,76,77个字了,按每辈三十多年计,就到了春秋战国。我再随说些例,说明辈和代的意义。我们常说的《革命老前辈》也距今不过一佰年绝非几百年前的人。再如,未代黄帝溥仪写了本书叫《我这半辈子》,他五十来岁去世,对他来说,一辈才五十来年。还如,我们常讲,培养革命下一代,或下一辈,也是指儿孙一代人。绝不指几百年以后的后代。

总之,辈和代无确定的数量概念,只是表明了排列第次,否则则乱了辈分,混了代数。

朋友们,我们应该有这样个概念,《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了二三佰代(或辈)人的努力》,绝不是十代八代(或輩)的事。


琵琶嘴


在家谱中"辈分和"代数"(也称世)是互相联系的。代数也称"世",一般以始祖(称一世)。辈分是文字表示的,一般都用"五言绝句"。例:我们益阳昌氏,从始祖起1一8代(世)没有字辈。从9世起就用"时文国大贤,良允世安邦。忠孝芳名远,诗书庆泽长……共六十字(派、又为辈分,与世代相对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