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宣統元寶,宣統年間發行的一種清朝貨幣。分為五等:每元重七錢二分,配96%--97%足銀;次則三錢六分,減配96%--96%.7成足銀;再次則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三種,均減配96%--96.4%足銀。這五等即是後來通稱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銀幣。起初僅在廣東、福建、天津等處流通,後來盛行於上海,這是中國自鑄近代銀元的開始。

清銀幣宣統三年一圓正面是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字樣.背面中間是一圓字樣,周圍有一條龍,下方有ONEDOLLAR的英文.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開始製造宣統元寶銀元,宣統二年頒佈《幣制則例》,規定國幣以圓為單位,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輔幣有銀、鎳、銅幣,規定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拍場上的清代機制金幣約8種,5種為中央鑄造,新疆鑄造有3種。中央鑄造品丙午大清金幣一兩、丁未大清金幣一兩、丁未大清金幣一兩銅樣幣、丙午大清銀幣一兩金樣幣、戶部“中”字大清銀幣一元金樣幣,均是罕見品種。天津造幣總廠試鑄的“光緒丙午年造”“光緒丁未年造”金幣,在20世紀40年代已屬稀見品。

宣統三年(1910)四月,天津造幣總廠試鑄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人認為有多種版別,如長鬚龍、短鬚龍、反龍、大尾龍,短鬚龍罕見。2004年中國嘉德春拍,私人收藏中僅見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鬚龍壹圓金質樣幣拍出176萬元。2004年北京華辰春拍曾以118.8萬元拍出一枚短鬚龍樣幣,這一幣種國內僅上海博物館藏有。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對於很多的藏友來說,古錢幣的收藏其實還是顯得比較神秘的,畢竟市場上這類古錢幣比較少,平時要了解的話很多也是通過網絡或者是圖片來了解的。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的新手可能連圖片找起來都有點困難,特別是像宣統元寶銀元這樣比較稀缺的品種,更是顯得有些不知道有如何入手。

“光緒元寶”洋元出現不久,清朝朝野上下發生了銀元以“兩”還是以“元”為單位的爭論,幣制未能統一。多數造幣廠鑄造七錢二分銀元,少數造幣廠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制定“銀幣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銀元為庫平壹兩後,鑄行了部分 “庫平壹兩” “光緒元寶”。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人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過去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並攻擊“元單位”是“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竭力主張以兩為單位。以度支部尚書載澤和新官僚盛宣懷為首的元單位派則竭力主張:“不用兩錢分釐名目,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貨幣相通。為金本位之準備,不宜執行舊日成規。而銀錢流轉,以商家貿易、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貨幣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預防。”並從分量、成色、幣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個方面分析“兩單位”不及“元單位”。他們一方面頂住“上諭”,一方面採用迂迴戰術,繼續大造輿論,主張繼續鑄行龍洋,並於1907年擬訂“鑄造新銀幣分量,成色章程”五條,開始在天津廠試鑄重七錢二分的銀元。

第二年底,清政府先後兩次把銀元單位問題徵求全國二十四個督撫的意見。贊成“兩”單位的十二人,“元”單位的九人,兩、元並用的三人。度支部主張設立幣制調查局來廣泛收集各方意見。不久慈禧、光緒病故,政局變動, “元”單位趁亂出了頭。盛宣懷為載澤出謀:幣制尚待調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無交易之物,可暫時先照早已通用的銀元(即龍洋),成色分量不變。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光緒元寶”洋元出現不久,清朝朝野上下發生了銀元以“兩”還是以“元”為單位的爭論,幣制未能統一。多數造幣廠鑄造七錢二分銀元,少數造幣廠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制定“銀幣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銀元為庫平壹兩後,鑄行了部分 “庫平壹兩” “光緒元寶”。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人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過去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並攻擊“元單位”是“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竭力主張以兩為單位。以度支部尚書載澤和新官僚盛宣懷為首的元單位派則竭力主張:“不用兩錢分釐名目,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貨幣相通。為金本位之準備,不宜執行舊日成規。而銀錢流轉,以商家貿易、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貨幣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預防。”並從分量、成色、幣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個方面分析“兩單位”不及“元單位”。他們一方面頂住“上諭”,一方面採用迂迴戰術,繼續大造輿論,主張繼續鑄行龍洋,並於1907年擬訂“鑄造新銀幣分量,成色章程”五條,開始在天津廠試鑄重七錢二分的銀元。

第二年底,清政府先後兩次把銀元單位問題徵求全國二十四個督撫的意見。贊成“兩”單位的十二人,“元”單位的九人,兩、元並用的三人。度支部主張設立幣制調查局來廣泛收集各方意見。不久慈禧、光緒病故,政局變動, “元”單位趁亂出了頭。盛宣懷為載澤出謀:幣制尚待調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無交易之物,可暫時先照早已通用的銀元(即龍洋),成色分量不變。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他們還擬訂統一幣制辦法,由中央銀行統一幣制。在辦法中設計的紙幣、金幣、銀幣和鎳銅幣,完全採用西法。其中銀元分五等,一元銀幣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接著發動上海總商會上書清廷,強烈反對鑄一兩重銀幣。在內外夾攻下,攝政王企圖行新政收買人心,令度支部再議幣制,載澤就全盤否定了兩單位。

因此,在宣統年代,只有七錢二分的“宣統元寶”銀元,而沒有一兩的“宣統元寶”銀元。

三、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版別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原期辛亥十月發行。尚未發行,武昌事起,國體忽變。已經解往度支部之銀幣成為北洋兩鎮鎮壓武昌新軍之餉。而寧廠所存銀幣(原期上海同期發行)及鄂廠所存之部分銀幣成為普通流通銀幣的一種。

寧廠所鑄淺版大清銀幣的版別(1911.5-1914.1)

1.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粗出頭。2.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從左向右,滿文宣統三年的統字)小飄為無。3.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細而向橫方向。4.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細而向上。5.銀字完全不向下出頭。6.銀字略有一點出頭。7.銀字完全不向下出頭,下面一橫特別斜。8.帶點版點較遠。9.帶點版點較近。10.帶點版火珠左邊支較長11.帶點版火珠左邊支較短。12.帶點版統字三點較斜。

鄂廠所鑄深版大清銀幣的版別(1911.5-1911.9)

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粗出頭。2.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細出頭.3。第二個滿文小飄粗向橫方向.4。銀字向下出頭極微。5.銀字向下出頭極微斜而多。6。銀字向下出頭一班。7。漢文宣字點與橫之間較近。8.漢文宣字點與橫之間較遠,9.宣字橫折勾處較圓。10.宣字橫折勾處較直。11。火珠左邊支較長12.火珠左邊支較短。13.龍尾處多一道尾。14.右邊花有異。15.右邊花支尖較長較尖。16.異邊齒(像四川龍一樣薄而密)。

從1900年首枚大清龍洋,到1911年首套宣統元寶,再到1912年民國開國銀元,1949年蘇維埃政權鑄造的首枚銀幣,百年銀圓大系把中國110年來所發行過的百枚珍稀銀元,橫不斷代豎不斷系的一次聚齊,這在以前是從沒有過的。像1900年發行的大清龍洋在北京秋拍中以200萬元被拍,而首套宣統元寶中的單枚就被拍以448萬元。

宣統元寶市場走勢和趨勢,“吉”字版本拍賣成交萬15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