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文化|中國獨有的土地文化

文化|中國獨有的土地文化

一、

艾青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詩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中國人對土地的熱愛是絕無僅有的。

二、

自古戰爭的引發多多少少與土地相關

土地分配不均的君主註定會被打倒。

土地的多少是權勢的象徵,

失去土地的國家是弱小的,

擴大疆域範圍的國家是輝煌的、民心所向的。

所以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一系列悲苦英雄,

凡是能收復土地的人被我們稱為英雄,

凡是拱手相讓土地的被我們成為漢奸叛徒。


三、

土地的多少象徵了國力的大小。

縱觀我國曆史上的繁盛朝代,

大多疆域遼闊,

征戰沙場所向披靡。

元朝時,

我們的版圖甚至擴展至歐洲。

每當今人提起元朝,

大多都有著強烈的自豪感。

四、

地主的土地也為人所稱道。

我們現在遊歷的蘇州園林、山西大院

大多殘缺不全,是原先的一小部分。

在古時候的一座園林一座大院,

規模宏大的令人難以想象。

而園林的佔地大小就是一家興盛的重要標誌之一。

五、

對於廣大農民來說,

土地就意味著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繼續生存。

我們歷歷代代的祖先從這片土地裡

耕耘出果實、耕耘出飯食、耕耘出人生,

並把對土地的信仰教給子孫,永世流傳。

六、

中國有一句話是

“只有懶人,沒有懶地”。

直到當下,

凡是有土的犄角旮旯,

勤勞的人們也會撒播種子,

滿懷期待地讓作物生長。

不能用的荒地,

我們也會竭盡所能地開墾出來,

不忍心讓任何一塊地荒廢。

七、

甚至在國外,

華人的種地愛好也出了名。

別人家種草坪、種樹,

中國人種作物、種蔬菜。

能吃上新鮮親手種的菜是幸福感滿滿的一件事。

即使漂洋過海、身在他鄉,

深入骨髓的愛地種地也熱情絲毫未減。

八、

我國土地沙漠化治理在全球也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對於不能用的土地,

我們總會想方設法使之發揮作用。

中國人對土地頗有研究,

在沒有科技指導的古代,

我們竟然也懂得將農業與漁業結合起來的“桑基魚塘”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魚的排洩物可以充當土地的肥料,

土地上的雜草可以充當魚的飼料。

循環利用,愛護土地。


中國人做事強調踏實,這是土地文化引出的道理。

土地厚重,土地樸實,像極了中國人的脾性。

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我們也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