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前言

關於科技,我們的感慨就是科技讓生活充滿了更多的可能,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原本的生活,科技日新月異,在科技的賦能下,風口也發生聚變,從時代的角度來說,每隔數十年,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新時代,回首十年前,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前10大公司,互聯網相關的只有微軟入榜。算半個互聯網企業吧。其他霸主都是埃克森美孚、中國石油、通用電氣、中國工商銀行、俄羅斯天然氣、AT&T等能源、銀行、通訊領域的實業巨頭。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10年後,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前10名,已變為了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高達7家互聯網企業上榜,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都超過了4000億美元。傳統領域的巨頭只剩下了美孚和強生,另一家上榜的公司是做保險和投資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我們以前一直以為,互聯網是無邊界的,它在空間上可以無限大,當然這個認知是正確的。第一代互聯網的代表Google、亞馬遜、YouTube等等,正是基於互聯網的空間、內容無限多的假設建立的,谷歌的英文名本身就表示1後面100個0,谷歌創始人希望,能給用戶提供無限的搜索能力。互聯網從量級上都取得了遷躍式發展。這時有人在2017年,提出了中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概念。

何謂“互聯網下半場?”

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是中國互聯網上半場跟下半場的分水嶺。所以現在如果創業公司還想做純PC互聯網或者純移動APP,很難出獨角獸了。即使出獨角獸也不是初創公司的產品。

那麼互聯網下半場,我們該如何突圍?

傳統互聯網最大的價值,是解決信息不對稱,並提供連接。但國內很多行業,信息不對稱和連接並不是痛點。例如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供需關係不平衡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互聯網提升了一部分效率,但沒有根本的解決問題。這亟需互聯網下半場的到來。

近幾年,凡是對互聯網及科技瞭解的人都會明顯的感受到,五大領域將是互聯網下半場突圍的關鍵!

人工智能領域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成熟,AI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從尖端技術慢慢變得普及,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自然語言處理(包括語音和語義識別、自動翻譯)、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知識表示、自動推理(包括規劃和決策)、機器學習和機器人學。按照技術類別來分,可以分成感知輸入和學習與訓練兩種。計算機通過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讀取知識庫、人機交互、物理傳感等方式,獲得音視頻的感知輸入,然後從大數據中進行學習,得到一個有決策和創造能力的大腦。

物聯網(大數據)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物聯網提供了計算機感知和控制物理世界的接口和手段,它們負責採集數據、記憶、分析、傳送數據、交互、控制等等。攝像頭和相機記錄了關於世界的大量的圖像和視頻,麥克風記錄語音和聲音,各種傳感器將它們感受到的世界數字化等等。這些傳感器,就如同人類的五官,是智能系統的數據輸入,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大量智能設備的出現則進一步加速了傳感器領域的繁榮,這些延伸向真實世界各個領域的觸角是機器感知世界的基礎,而感知則是智能實現的前提之一。

智慧城市(社區)

“智慧城市”是指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網格化管理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深層次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精準化、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率,進而提升城市綜合發展能力,安全與服務水平的城市發展新形態。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信息共享和連接,提高大家在城市中的生活品質和質量。

科技賦能,風口聚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突圍!

智國互聯作為智慧城市(社區)建設領軍者,首創式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融合,為智慧社區建設量身定製八大系統涵蓋門禁、物業管理、停車、智能家居管理、智能梯控、安防管理系統,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真正的做到智能融入生活,科技創造生活!讓老人與小孩都能完成最簡單的人機交互!

經濟領域

包括共享經濟、粉絲經濟、新零售.....

企業服務領域

中國過去二十年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帶給2C市場巨大的人口和流量紅利,無論是互聯網、房地產還是金融,這應該是過去20年中國發展最快的三個行業了。在這種時代大機遇下,“野蠻成長”是最好的選擇。企業沒有時間,也沒動力去做內功,“一快遮百醜”,“快”比什麼都重要。 但是今天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了,獲客也好、留存也好等各方面成本都上來了。同時過去很多企業一直在矇眼狂奔,發展節奏一放緩,內部管理問題也開始湧現。

這就需要企業去做好管理,要做精細化運營,也就是開始比拼內功了。這些正是企業服務的價值。我們反觀美國市場,經濟一直很平穩,也沒有那麼大的人口紅利,所以美國比中國更早的進入了比拼效率的時代,也就更早地催生了企業服務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