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鮮食玉米小拱棚種植有哪些技術要點?

鐵桿資深農民


鮮食玉米小拱棚種植有哪些技術要點?

鮮食玉米,內含豐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非常豐富,對婦女美容瘦身和對中老年人防治三高具有藥食良好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農民為了提前上市,提前佔駐市場,多創經濟效益,採取小拱棚育苗,中後期,闖開拱棚培育。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種子是關鍵。鮮食玉米種子非常多,品質有優劣。要想品質好,早上市,多賺錢,首先要過種子關。建議選擇早熟、抗病抗逆抗旱性能好的品種。要選包衣種為好。


第二,底肥是重點。底肥以優質的農家肥為好,或者復混肥也行。每株復混肥兩湯匙或農家肥一至二斤。出苗後用尿素作追肥。

第三,溫度是條件。玉米地要深耕,整平,畦要適合小拱棚,要直線,四周排水溝要修通。小拱棚無破洞,玉米播種後,棚四周要用泥土壓緊壓實,防風掀開。氣溫低,不要掲棚觀察。觀察、澆水、追肥要選擇晴天午飯前後,氣溫高時進行。棚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晚上,氣溫低,小拱棚要加蓋草簾保溫。

第四,溼度要保證。要注意土壤墒情,土壤乾燥,要即時澆水,保證種子萌芽和出苗所需要的水份。


總之,早春氣溫低,種玉米要升溫,早出苗,早生長,早成熟,早上市,控溫是關鍵。玉米有了適宜的溫度,合適的水分,充足的肥料,長得快長得好。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近年來,普通玉米的價格一直持續低迷、裹足不前,而鮮食玉米的價格卻步步高漲、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所以,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為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那麼,鮮食玉米如何種植呢?

現將綜合配套栽培技術要點簡要介紹如下,供有意種植鮮食玉米的農民朋友參考。



1、選好地塊,搞好隔離,確保品質。

播種地塊要遠離普通玉米種植區,空間間隔距離要保持500米以上,也可以採取分期播種的方法進行時間隔離,分期播種時間相隔不宜少於20~25天,防止串粉影響鮮食玉米的品質。

2、精細整地、合理配肥、施足基肥。

鮮食玉米生育期短,可根據測土情況進行肥料配方,肥料可全部基施,以有機肥為主,配施磷、鉀肥和速效氮肥。不具備測土配方施肥條件的,對於一般肥力地塊可參考,有機肥施用量每畝應不少於1500~2000公斤,施於15釐米左右的播種溝內,在其上再按每畝30公斤左右施用複合肥和過磷酸鈣(含五氧化二磷18%)每畝20公斤左右,復土5釐米後按株距施入種肥,每畝施用10公斤15-15-15複合肥作為種肥,再覆土5釐米左右在其上播入種子。肥料用量要結合當地實際選用,要根據需要適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3、精細整畦、合理密植、適期播種。

種植方式以寬窄行播種為宜,即寬行80釐米,窄行40釐米。採用整畦雙行栽培加蓋小拱棚的形式適期早播。種植密度可適當密植,適宜的種植密度為每畝3500~5000株。當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12℃即可春播,夏播可根據生育期及當地有效積溫來確定最晚播期。土壤墒情以持水量的60―70%即可播種。播種時在溝中種肥之上的踩實平整後播下3粒種子並使3粒種子均勻散開,然後覆上細土不要壓實,不宜太深以3―4cm為宜。播種後及時噴施除草劑,可用50%乙草胺乳劑。除草劑要結合實際需要選用。

4、加強管理、及時間苗、定苗。

定苗時要留大苗去小苗,保證苗齊、苗全、苗旺,拔節期出現分櫱要及時除掉。



5、多措並舉、慎用藥劑、綜合防治病蟲害。

要做好苗期害蟲和中後期玉米螟的防治。為了防止藥劑殘留汙染造成食物中毒,在中後期要慎用農藥,授粉後要用生物防治蟲害,儘量少用化學農藥,禁用殘效期長的劇毒農藥。防治地下害蟲每畝用3%米樂爾顆粒劑5公斤,混細砂在播種溝撒施;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用殺螟桿菌、白僵菌粉等灌心葉。藥劑防治在抽雄前、花葉率達10%時為防治適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防治效果達85%以上,並可兼治玉米薊馬。藥劑施用要結合實際並按相應的說明進行操作。

6、定期追肥、適期採收、及時上市。

一般情況下應採用兩次追肥法,拔節和灌漿期各追施一次。一般在授粉後的20~25天左右(乳熟~乳熟末期),即可採收鮮穗上市。甜玉米玉米果穗在吐絲後22~25天含糖量最高,皮最薄,最適宜採收,所以把握好採收時機也非常重要。

圖文無關。



@圖說農村事期待您關注並在評論區提出寶貴意見。


圖說農村事


問題:鮮食玉米小拱棚種植有哪些技術要點?

鮮食玉米這幾年很流行,因為其營養豐富、口感鮮美,是一種比較大眾化的休閒食品。論個賣錢,一般是個頭越大越受消費者喜歡,對於種植鮮食玉米的農戶來說,如何讓自己的玉米早於其他人的成熟很關鍵,這樣可以賣個好價錢,很多人想到了小拱棚種植技術,下面簡單分享一下鮮食玉米小拱棚種植的技術要點,供大家參考。


小拱棚種植技術是指利用塑料薄膜將搭建好的中小型溫棚覆蓋起來,四周用土埋填壓實的一種棚內種植技術。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效益好等優點。小拱棚宜選擇南北走向,方便透風及接收陽光照射。

小拱棚種植鮮食玉米需要注意選擇成熟早、穗大的玉米品種,生育期最好不超過100天,玉米穗長25-30釐米,品質好,適口性強的早熟品種。

平整土地 對於用來利用小拱棚種植鮮食玉米的土地必須精細整地,要求達到土細、溝直、墒平、無秸稈雜物,以免在蓋膜時損壞薄膜和影響排灌。



溫度保持 小拱棚種植鮮食玉米需要保持白天棚內溫度在16-20度之間,夜晚棚內溫度12-15度之間,前期注意開小口通風。當外界溫度白天穩定達到20度以上,夜晚溫度達到15度時,可以撤出小拱棚。

施肥管理 底肥以每畝150-300千克的腐熟細有機肥為宜,複合肥15-25千克,尿素15千克左右。追肥每畝35-40千克尿素,分兩次進行追肥。第一次當玉米葉5-6片時追肥40%,第二次葉長至10-20片時,結合培土追剩餘的60%。


病蟲害防治 及時做好鮮食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可在玉米近吐絲期採用敵殺死類高效低毒農藥進行噴霧。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