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南京城,驅車前往江寧區湖熟街道,沿著曲折的湖岸向前,一個古色古香,乾淨整潔的村莊映入眼簾。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小村莊,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裡是南京目前保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築之一。背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坐落在江寧區湖熟街道的楊柳村古建築群,已經擁有400年的歷史。
楊柳村古建築群是在清康熙、乾隆年間建造。原有36個宅院,現存比較完整的有17個宅院,共37進366間,建築面積11160平方米。
不似徽派建築的張揚,這裡的建築更加古樸典雅,內斂富有書卷氣,是江南地區典型的古民宅建築。
房子裡有磚雕、木雕和石雕;房頂的瓦,曲面大氣,弧線很有力度;雕刻著《西廂記》、《古城會》,還有暗八仙,琴棋書畫,代表吉祥如意的象頭、象徵丹鳳朝陽的鳳凰;門樓上有筆錠,意寓必定高升。
在古建築群裡,還藏有比甘熙故居年代還要久遠的另一個“九十九間半”——朱家大院。
碗已落入塘底 天要留我
剛進村,迎面就是一排高牆,高牆前是開闊的青石路面和一汪碧綠的荷花池。而記者這次來要探訪的,就是這高牆背後的深深庭院。
是的,進村便見朱家大院。相傳朱家七世祖孔陽公離開句容縣陡門村外出闖蕩謀生。一天,他來到楊柳村,太陽快要下山,便在塘邊生火做飯,碗竟滑到塘裡撈不到。
他認為這是“天意”,就打算留下不走了,向一位姓佘的老人家借宿。老人看他忠厚老實,不久就把女兒許配給他。
朱孔陽夫妻吃苦能幹,後來發了大財,就在掉碗的塘邊蓋起了第一座大院。此後代代建有新宅,留下這一大片民居群。
九十九間半?其實這裡有145間
朱家大院保留了比較完整的17個宅院,都是坐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3-5進,最多的“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前後近百米。
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主要住房;在左右有客房、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後部住房大多為二層建築,其間宛轉相通。對於前來探訪的記者來看,簡直就像一個曲折迴旋的迷宮。
古宅內還掛有精美畫作,現在還有南京小吃、米鋪等場景重塑。
原來在那個時候,南京就已經流行吃鴨子了。“其實這裡一共有145間,只不過當時皇帝才能擁有一百間房間,所以這裡又叫做‘九十九間半’”。這裡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走進楊柳不沾泥,老人多長壽
記者走出朱家大院,繼續往村子裡探訪。村裡的老人非常多,大多長壽,八九十歲的老人,一早就坐在門前和鄰居嘮嗑了。
門前的大黃狗躺在地上發呆,老母雞也悠閒地踱著步。“我們這邊空氣非常好,所以老人們都很長壽。”村裡的居民向記者介紹,因為食材也都是自己種植的,所以生活非常健康。
楊柳村在古時候有著“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的說法的。而現在,楊柳村依然有著“不沾泥”的整潔乾淨,除了民居,還有喝茶、欣賞民間藝術的小鋪。
生活在這樣一個綠植掩映、有山有水的世外桃源,在“九十九間半”的樓閣間徜徉,時間彷彿停止了,讓人不禁懷念起從前車馬郵件慢的生活。
閱讀更多 江蘇網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