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4·23"村级工程纪实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庄河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东北部,为大连所辖北三市之一。东近丹东接壤,西以碧流河与普兰店为邻,北依群山与营口的盖州、鞍山的岫岩县相连,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全境陆域面积40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3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线长285千米。现辖2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村(居)民委员会259个,村民组2734个,居民组584个,户籍总人口83.84万。

"郡县治天下安","村居治"则县市安。随着当今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思想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庄河市在加强新农村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同时,做了许多探索。2010年庄河市根据市情,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率先在全省构建了"4321"大调解模式,这种模式从"治标"上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取得了实效。但是,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根本性、源头性、基础性的"治本"问题,只有在基层"末梢神经"上下功夫,才能事半功倍。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和村(居)民自治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驾驭能力和稳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012年,在大连市委、大连市综治委的指导下,庄河市结合实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推出"村级社会治理服务"工程(简称:"4·23"村级工程)。2015年3月,依据"4·23"村级工程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4·23"村级工程涵盖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平安建设、惠民工程4个方面,共23项具体内容,并将责任细化分工落实到18个责任部门、58个协作部门,对全市259个村级单位实施社会治理服务项目目标管理。

一、夯实村级组织建设,坚持强化基层基础

村级组织建设是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该方面共涉及两项工作:巩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群团组织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庄河市坚持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依托并发挥工、青、妇组织基层活动阵地、维权热线和维权服务机构作用,要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能力。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2012年,庄河市创新开展"五进五联"活动,搭建党员干部长期联系基层群众的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联系群众覆盖面达到100%。2013年,庄河市委选派51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205名干部驻村蹲点,带动基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2014年,精心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市机关干部进村包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村级党支部开展"一帮二促三表彰"活动。2015年市委组织乡镇机关干部开展驻村服务工作队活动,切实提升社区服务和村(居)民自治能力。2013年度、2014年度市委、市政府分别划拨367万元、359万元对年度"4·23"村级工程考评中达到等级标准的村级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极大的提高了基层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的积极性。通过"4·23"村级工程,基层组织不断提升能力、积蓄动力、释放活力。

二、筑牢村级政权建设,执政根基更加巩固

村级政权建设是村(居)民自治制度的关键环节。该方面共涉及五项工作:强化村(社区)治理结构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积极发挥村(居)民代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建设。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政权建设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总支(支部)、村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居)委、综治管理服务站、村(居)民议事会协调运行的治理结构,建立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制,确保村级组织具备承担社会治理各项任务的综合能力。村(社区)建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公开面达到100%,形成了村务有公开、事前有决策、事中听意见、事后有监督的良好局面。四年来,全市通过"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累计决策2000余项,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由村(社区)依法选举产生15000余名村(居)民代表,明确了村(居)民代表要发挥桥梁纽带模范带头和联络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巡防员、监督员六个方面作用,极大促进了村级工作的开展。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259个,二级网格3318个,组织制度健全,为承载社会治理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促进村级社会稳定

村级社会稳定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社会资源,庄河市把营造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村级平安建设共涉及七项工作:开展"五无"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星级平安居住小区"创建活动;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治安保险工作;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村(社区)普法长效机制。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目前,通过"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全市"无毒、无治安案例、无信访、无传销、无安全事故"的"五无村(社区)"已达到40%,已有35%的小区达到大连市星级平安居住小区创建标准。技防视频监控摄像头11780处,实现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监控设施全覆盖。建立"警民联系点"568个,发展群防群治队伍29110人,发展平安志愿者16000余人,已成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市政府为每一投保户补贴10元,用于扩大保险范围和理赔额,为平安庄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全市完整统一的特殊人群管理台账,通过职能分工给特殊人群提供必需的服务和待遇,为平安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设立普法咨询平台,开展律师和政法干警进村屯(社区)活动,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通俗性,确保让群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全面提升了农村法治氛围。通过平安建设的开展,基层的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

四、倾力村级惠民工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惠民工程是兑现民生承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成果的直接体现,更是获得群众拥护的有效方式。共涉及九项工作:完善村级代理服务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农民致富增收和新农村"六化"工程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农村公路新建路面工程;推广科学知识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六化"工程在全市20个乡镇120个村实施硬化面积6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5743盏,修建休闲广场171个,房屋改造4123户。新建农村户沼气池1990户,大中型沼气池29处。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村屯植树530万株,造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林1.2万亩;共投入资金2.2亿元。先后有14个村被评为大连市新农村建设"六化"工程先进单位。"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和谐乡风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庄河市的优秀民间文化团队,深入全市各乡镇、村(居)民委、敬老院及45个文化大院演出,2015年累计送戏200余场,观众达66000多人次,组织服务农民工专场晚会及民间文化汇演86场。通过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地区新建垃圾池600余个,清理垃圾20万吨、道路1534公里、河道1218公里。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创建65.6万份,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农村居民建档率在70%以上,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0万余人次。通过惠民工程的实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参与热情。

庄河市把"4·23"村级工程作为实践社会治理创新的主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庄河市创新村级社会治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要平台和抓基层的有力抓手,对259个村(社区)实施项目目标管理的新模式,舞活了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形成了上下贯通、领域全辐射、运转全天候、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四年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社会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工程内涵与时俱进,投入不断增加,功能更加丰富,成果愈发显著,受到了辽宁省委、大连市委的充分肯定,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