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迦南的婚宴》 委羅內塞

盧浮宮最大的繪畫有多大?寬6.6米,長近10米的鉅作:《迦南的婚宴》。

這幅畫堪稱是文藝復興的“聯合國大會”,東西方的君主、威尼斯的權貴們齊聚一堂,共計138人,內容豐富的無以復加,甚至連藝術家本人、他的師兄弟、和他們的狗也身在其中。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回到教堂中的《迦南婚宴》

“迦南婚宴”,主題取自《聖經》故事:耶穌、聖母瑪利亞和使徒們在約旦河畔的迦南遇到一家人辦婚宴,主人盛情邀請他們一起參加,歡慶之下,酒喝光了,於是耶穌將壇中水變成了葡萄酒的故事。

然而在委羅內塞的腦洞之下,本來簡樸貧寒的晚宴,搖身一變成為了富貴的威尼斯宮殿。這樣的差別,也令委託人,也就是教會大感憤怒。這幅教堂壁畫原本的要求是《最後的晚餐》,教會中人腦補的是一張氣氛悲挽,人物神聖,近似達芬奇的作品。當委羅內塞用一年零三個月完成它後,教會被這張“歡樂頌”震驚了,他們甚至找不到耶穌在哪裡!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放置《迦南婚宴》的教堂外景

於是,可憐的委羅內塞被送上了法庭,教會的評價是“世俗的醜物”,他們認為這幅畫醜化了一切,吃喝玩樂的享樂場景違反了教會的清規戒律,褻瀆了神聖的救世主。

如果是在羅馬、佛羅倫薩,怕是委羅內塞在劫難逃了,但這裡是威尼斯,富裕強大的威尼斯共和國對教皇的專制甚是不滿。

面對指控,委羅內塞的辯白是:“如果最後的晚餐發生在威尼斯的商人之家,那麼它就應該是如圖的樣子”。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凝視著觀者的耶穌與聖母

廟堂之上,耶穌、聖母端坐於中央,兩個金色的光環彰顯其神性和地位。畫面中,138個人,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其原型,甚至還有歐洲、亞洲國家的君主,如畫面左側的法皇弗蘭西斯一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土耳其皇帝沙裡蒙一世,君權神權同處一室,堪稱是一場16世紀聯合國大會。威尼斯的頭面人物也身在其中,大商人、總督,詩人,藝術家,委羅內塞自己也常常出入於重大的社交場合,極為注意觀察貴族富商們的穿著打扮,因此還原度非常高。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和他的朋友在更為顯眼的位置——基督面前。在中央最顯著的位置上,這群畫家幹起了樂隊的工作,下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拉中音提琴的委羅內塞、持高音短號的巴薩諾、拉小提琴的丁託列託,和抱著低音提琴的晚年提香,面前還有兩隻寵物狗。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雖然畫面中的藝術家依然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來服務在座的諸神與君主。但相較而言,如無光環泯然眾人的耶穌與聖母、兩側兩側如同普通酒客的國王與富豪,熱鬧而歡樂的場面下,更像是在謳歌16世紀威尼斯那富有而聞名的黃金時代與高度發達的世俗生活。

但恰是那端坐於畫面中心的耶穌,畫風與眾人格格不入,令人不禁想起這也同樣是威尼斯,歐洲大陸受東方聖像畫傳統最為深刻的地方,那些君士坦丁堡而來的聖象畫畫家頭一站。

當演奏們的藝術家擔當了中世紀聖像畫第一層彈奏的小天使職務時,中層的聖象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畫面的視覺核心,直至你向上接觸到了耶穌凝視你的目光。忽而想起了這個作品的主題,“迦南晚宴恰”正是耶穌化水為酒,用自己的血液令盛宴得以繼續。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最上層屠宰人更是加深了這一層含義。經由屠宰人,餐盤,食物,回到畫面的狂歡盛宴中,這更像是一種聖餐儀式的變體。委羅內塞顯然更希望耶穌的化身融入這場盛宴,而不至過於突兀。回想起這幅畫所處的場景:一所本篤會教堂的食堂。那麼,這樣的推測便合情合理了,當那些僧侶用餐時,你手中的葡萄酒乃耶穌的血,麵餅乃耶穌的身體,每一場進餐都將是對耶穌的膜拜與供奉。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可惜的是,委羅內塞的良苦用心並不能總是獲得認同,人們常常為其華麗的表象所迷惑,認定這是個膚淺的時代作品。於是他的另一幅作品,《利未家的晚餐》就在劫難逃了,此畫同樣本應該是一場悲慼的“最後的晚餐”。但藝術家卻描繪出一個壯麗而歡樂的威尼斯,如同狂歡節般的氛圍,畫面上甚至出現了侏儒、小丑、醉醺醺的男子和狗、猿猴,一位牧師曾希望他把這幅畫中的狗換成妓女抹大拉,但被他拒絕。

根據記載,檢察官問委羅內塞:“畫中鼻子流血的男人代表什麼意思?”“我想用一個人的鼻子流血來代表有事故發生了。”但最後的晚餐並沒有任何人流鼻血,任何文本資料都沒有這種記載,於是,事故就真的發生了。

“有個男人穿得像小丑,手腕上還有一隻鸚鵡。你畫他有什麼目的?”委羅內塞表示他將用這個悲劇的小丑放在畫面中作為“點綴”。即便是那位悲痛欲絕的門徒,實際上也“拿著牙籤在清潔牙齒”。

“褻瀆”這個罪名,委羅內塞再所難逃了。但他依舊為自己辯護:他認為,偉大的米開朗琪羅也將西斯廷教堂畫滿“裸體”;其次,無論怎麼說藝術家都應該有表達的自由。“我們畫家應該和詩人、小丑一樣有表達自由……”。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利未家的晚餐》

他失敗了,委羅內塞拒絕修改畫面。於是他用一個巧妙地方式解決了問題——改名。

他將這幅畫從《最後的晚餐》修改為《利未家的晚餐》,事就這樣結了。因為利未本是一位羅馬稅吏,家中富裕,曾言情基督及其門徒,在這場宴席上有很多被人痛恨的稅吏和罪人與基督同桌共飲,這才結束了這場官司。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委羅內塞《迦南婚宴》:一場16世紀的“聯合國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