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北京古代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快來看

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華夏民族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等。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奭於今日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 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后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西城區。後燕國滅薊國[8],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北京古代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快來看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太祖五年,今北京地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北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武德年間,涿郡複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監察區。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雜胡安祿山在范陽(今日北京、保定附近)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北京古代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快來看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後晉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為了打敗後唐,投降契丹人,將燕雲十六州在後晉天福元年(936年)送給契丹。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原屬北京懷來,今為官廳水庫庫區)、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並向契丹稱自己為兒皇帝。 石敬瑭割讓包括今北京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為遼國或金國後來對後漢、後周、宋朝威脅打開了門戶。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鬥,意圖收復被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未果;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北宋末年連金滅遼,曾短暫收復燕雲十六州,並設置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北京屬於燕山府路。後金國以張覺事件為藉口大舉侵宋,再次侵略今北京市。

貞元元年,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大元帝國、明清的都城均建立於此。

北京古代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快來看

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5月31日攻下金中都,對城市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大屠殺,並徹底夷平了這座城市,後設置燕京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據馬可波羅遊記敘述:京師蒙古人篤信藏傳佛教,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大象漫步。

明朝初年,以金陵應天府 (今南京市) 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

北京古代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快來看

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燕京北平為北京,暫稱“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朱棣行在北京後,一改元態,北京城秩序井然,繁榮安樂。

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為京師,稱為“北京”。金陵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的部分時期,則因皇帝個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還曾一度由首都,降為君主暫幸之行在,複稱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明英宗正統時才恢復燕京京師的地位。

清順治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清廷在北京實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務由九門提督管理,而漢族、回族事務則交給順天府衙門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