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歷史文化源流|堤潰蟻孔,氣洩鍼芒

歷史文化源流|堤潰蟻孔,氣洩針芒

“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洩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僕本色。”

——習近平在2018年3月10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堤潰蟻孔,氣洩針芒”,意思是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針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氣洩掉。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患。意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都要重視小事小節,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事物微小的漸變中往往孕育著巨大的質的飛躍。推及現實,它啟迪我們,為政之要,當需對小事小節保持足夠的清醒認識,慮於微,防於小,才能堅守底線、永葆初心,做到“大節”不偏離、“小節”不喪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經常講到的一句話:“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

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宋書·吳喜傳》指出,要在禍害尚處萌芽狀態之時,就及時發現感知,並加以預防和制止,避免其繼續發展。《黃帝內經》還生動形象地說道,“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強調疾病隱患應及早治療清除,以免給肌體帶來更大的傷害。人貴有自知之明。歷覽古之聖賢,“遠見於未萌,避危於無形”的遠見比比皆是。《韓非子·說林上》講到的“聖人見微以知著,見端以知末”,《亢倉子·訓道篇》提及的“人有偏蔽,終身莫自知己乎”,《史記·五帝本紀》所云的“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都在告訴我們,只有保持一顆“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心態,以“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胸襟,時刻自警自省,才能察微於萌芽之始,進而認清自我、感知自我。

驕縱起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戰國策·魏策一》用“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為喻,告誡人們再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詩經》有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強調謹言慎行,在細小事情上更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翻看中華歷史卷章,歷史上大凡有所為、鑄大業者,都十分看重“慎微”。唐朝陸贄是出了名的“慎微者”。一些官員送禮遭拒,心懷不滿,埋怨他不近人情,竟反映到唐德宗那裡。唐德宗私下裡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對此,陸贄回道:“利於小者必害於大,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陸贄之言,令人警醒。北宋名臣張詠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個管錢的小吏,偷了一枚錢藏在頭巾裡帶出庫房,於是令打板子作為懲戒。小吏不滿,嚷道:“我不過是偷了一文錢,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夠殺我嗎?”張詠見小吏敢這樣頂撞他,就毫不猶豫地拿起硃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這個典故,深刻揭示了“涓流不止,溪壑成災”的危害。所有的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對待小事小節稍有不慎、稍有不拘,往往就會“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纖維之事。西漢陸賈在《新語·慎微》中強調,任何大業的完成,最終都要落實到一件件小事上;大節並不是所謂的空中樓閣,而是體現在一個個細節上。《曾子·子思子》有云,“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就是在勸告人們,不要因為善事微小就不做,即使做了,也不要張揚,自己知道就行了。人稱“米青天”的宋代文人米芾離任江蘇漣水知縣時,一句“凡公之物,不論貴賤,一律留下,不得帶走”的囑咐之言廣為傳頌、成為佳話。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我們黨在小事小節上有過之而無不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就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老一輩的革命領袖更是時刻把事關群眾安居冷暖等“小事”放在心上。1934年1月,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強調,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鄧小平同志也曾這樣告誡幹部:“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

小節不慎,大節難保。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中,落馬的官員很多都是從一條煙、一瓶酒、一頓飯開始的,他們把“小節”當成“小事”,久而久之,胃口越來越大,底線一破再破,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最終不可自拔、追悔莫及。不重視小事,不拘於小節,思想上就會放鬆自己,行動上就會放縱自己,像“溫水煮蛙”一樣,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直面黨內“沉痾”,堅持從小事小節抓起,制定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以改進作風小切口撬動管黨治黨大格局,糾正了“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裡的歪風”等歪風邪氣,人民群眾紛紛叫好,黨風政風為之一新。更加難得的是,“功勞簿”面前,我們黨始終保持清醒認識。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直面黨內存在的問題,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新部署,對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提出新要求,無不彰顯出“守小節”的大智慧。

“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走在奮進新時代的征途上,我們更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洩針芒”的古訓,管住小節,守住自身,把名利看得淡一點,把事業看得重一點,把心態放得平一點,把警戒線守得牢一點,以“行之以漸、持之以恆”的恆心和韌勁,走好前進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陳寶福 葉錦燦)

鏈接

“故堤潰蟻孔,氣洩針芒”出自東漢陳忠《清盜源疏》,原文為:“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洩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

類似的表達還有《韓非子·喻老》中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淮南子·人間訓》中的“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