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将下降 后期玉米市场还存在一潜在风险

随着加征进口关税的日期的临近,近期关于玉米、大豆、高粱、大麦等进口的信息受到了很大关注,如果7月6日中美双方加征25%的关税真的兑现,那么进口美国玉米的完税后成本将达到1920元/吨以上,远超过当前沿海港口的玉米价格,使得进口粮的替代优势减弱,进口量也必然会下降。这对于国产玉米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将下降 后期玉米市场还存在一潜在风险

据海关公布的数据,5月份我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313万吨,高于4月份的28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98万吨大幅增加115万吨。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16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03万吨增加6%。其中:

5月份玉米进口量是76万吨,比4月份增加一倍(38万吨),去年同期只有4.2万吨,增幅更多。截至5月份,2017/18年度(始于10月份)以来共进口玉米224.7万吨,同比增加317%。

5月份大麦进口量77万吨,上个月是112万吨,上年同期是62.6万吨。截至5月份,2017/18年度(始于10月份)以来共进口大麦571.7万吨,同比增加67.7%。

5月份高粱进口量是47万吨,上月是64万吨,上年同期是29.8万吨。截至5月份,2017/18年度(始于10月份)以来共进口高粱361.7万吨,同比下降1.7%。主要是前期高粱双反调查的原因,使得原本要到中国港口的高粱货船在大海中迷茫的飘了很长时间。

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将下降 后期玉米市场还存在一潜在风险

另外,综合当前的玉米市场行情,不仅临储玉米拍卖继续在主导着市场,7月份开始的运输成本上调、贸易战等也凑了一把热闹,当然还有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的天气变化对苗情生长的影响。但同时,市场也忽略了一个在东北地区发生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即黑龙江、吉林两大主产省实施的玉米加工补贴,收购加工的最后截止日期就是6月底。尽管今年的玉米加工补贴比前两年大幅缩水,补贴金额减半,但100-150元/吨的补贴,还是给了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企业很大的提振和利润空间的,而这也是在东北地区4月份开始拍卖临储玉米且投放量巨大的情况下,东北市场的玉米行情仍能基本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补贴时限的结束,政策支持的效应减退,东北的玉米市场将会出现明显的需求下降态势,而这个态势已经显现,前期黑龙江几家大型深加工企业已经停产就是例证。与此同时,临储玉米拍卖仍在继续,随着出库量的增加,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将不再有强有力的支撑,市场价格包括拍卖成交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将会增大。而且,对于加工企业来说,没有了加工补贴带来的红利,加工利润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其开工率,个别企业或将出现阶段性检修即停产状态,进而将会影响到玉米市场的需求,当然,临储玉米拍卖的成交率进一步下降也是大势所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