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2000亿估值,拼多多要上市?黄峥回应: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真的

2000亿估值,拼多多要上市?黄峥回应: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真的

2018年6月28日下午,《中国企业家》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拼多多将于下周向SEC提交赴美上市文件,高盛和中金将担任本次拼多多上市的承销商。面对媒体的求证,拼多多均表示“不予置评”。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现任CEO黄峥创办的游戏公司的内部孵化项目,2016年9月与黄峥本人创办的拼好货合并重组,成为目前的拼多多。

2000亿估值,拼多多要上市?黄峥回应: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真的

成立以来,拼多多共计经历了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IDG和高榕资本等知名机构。在今年4月最新一轮融资中,拼多多被认为拿到30亿美元融资金额和150亿美元估值,腾讯领投,红杉跟投。

而在此前部分中介机构的传闻中,拼多多此次上市估值将在300亿美元,相比此前估值翻倍,但该消息暂未得到证实。

不论上市的传言或估值是否属实,拼多多都的确是在很多人认为已经饱和的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这家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达成了千亿GMV,成为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2000亿估值,拼多多要上市?黄峥回应: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真的

但也恰恰是在“传闻上市”的前夕,拼多多也面临了一大波被引爆的问题和不满:“劣质”、“假货”,被指责“靠商家罚金赚钱”,甚至是被官媒点名的“涉黄涉暴”。

从某种角度上说,从假货到监管,从流量红利的见顶到政策规则的管制,在平台电商这个领域,淘宝曾经遇到的问题,拼多多都会遇到。

而关于拼多多与淘宝之间的竞争、对彼此的看法、与腾讯的关系、对“消费升级”的见解,以及拼多多的商业逻辑,创始人黄峥和阿里的CEO张勇又分别是怎么想的呢?

“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

  • 他们争的是地盘,我要的是错位

在《财经》对黄峥的采访中,这位创始人的回答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融合”,二是“错位”。

有同行认为他们至少可以打掉淘宝40%的单量,黄峥却认为自己跟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二者的模式有本质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

他把淘宝推出特价版制衡拼多多的解读,当做是一种赞扬。在他眼里,拼多多并不像滴滴或者美团这类强竞争环境中长大的公司,而是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

正如Facebook长大,Google会打Facebook,但长期来看两者是可以并存的,Facebook快速长大也并没有影响Google的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其实并不需要浪费大量资源过度竞争,在黄峥口中,“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地盘的界限。而我们与淘宝更像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东西在慢慢融合。”

对于有人说“拼多多不是消费升级,而是消费降级”的质疑,黄峥的回应是:“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在同样的问题,作为被挑战者,阿里的CEO张勇,对于拼多多这一类借助于微信崛起的新一代社交电商是否会对淘宝构成威胁,似乎也有着跟黄峥并不算矛盾的看法。

  • 消费升级+消费分级,才=消费的未来

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曾经跟团队有过讨论: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分级?

最后的结论是:升级和分级相辅相成,并不对立。第一,消费肯定要分级;第二,消费升级一定是趋势。而阿里要做到的,是在不同的消费分级里进行消费升级。

创新有很多细分维度,新进入者进入市场一定会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一个具体的业务。拼多多走到现在这个阶段,至少说明它过去切入的路径是有效的。

但在张勇看来,或许拼多多只做了其中一个消费分级里的业务。而今天的淘宝早已不是“业务”层面的平台,而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生态。

十几年来,阿里在行业内有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对手。这些对手过去可能是拍拍网、一号店、蘑菇街,今天可能是拼多多或者网易严选,未来可能还会换。但阿里的生态就是它的高度和壁垒:

这就像爬山。今天阿里也许已经站在了一万米的山峰上。有些人也想爬这座山,一开始只要(细分领域)切得越准,目标受众定位清楚,用户价值选择清楚,爬的速度会越快。这就是创造一个新业务的典型做法。

但问题关键是,规模的天花板和这群人需求的天花板在哪里?是爬到500米就开始减速了,已经喘气了,到800米就爬不动了,到1000米就停下,还是能够爬到3000米或者5000米?

2000亿估值,拼多多要上市?黄峥回应: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真的

对于阿里来说,一方面,在离钱最近的商业领域,永不会间断热闹和竞争让他们始终都保持着敏锐、警惕与清醒,让他“连睡觉也得睁着眼睛”,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但另一方面,今天的阿里和淘宝因为“生态”的存在,也已经不再那么焦虑:“只要(在别的平台)连续三次不满意,用户肯定到淘宝来。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

“我死了腾讯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

众所周知,腾讯与阿里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两极”。而拼多多在显然是所谓的“腾讯派”,甚至有人认为,拼多多已经替代京东成为腾讯对抗阿里的首要战略扶持对象。

但显然,黄峥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腾讯系”。

  • 我死了腾讯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

在采访中,黄峥对于“腾讯扶持拼多多”的说法持否认态度。他表示拼多多在微信上并没有任何特权,而且被封过很多次。

黄峥并不认为腾讯是强竞争逻辑,而更多是商人逻辑,竞争只是商业ROI计算的副产品。腾讯入股拼多也不是因为他们可以对抗阿里,而是因为投资拼多多会有回报。

而最近半年让他感到委屈的是,有很多谣言说拼多多诈骗,谣言通过微信群被广泛传播。他去找微信寻求帮助,却被拒绝了。微信给的回应是“如果是阿里找来他能处理”。

在它看来这个回应可以理解,“因为我死了腾讯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

在他看来腾讯之于拼多多,更像一个普通的财务投资人,既不会特殊的好,也不会特殊不好。作为拼多多的股东,年前腾讯还让他们签署了一份互不挖猎的协议:“我们要挖腾讯的人,只有腾讯同意才可以。同样的事情,腾讯能要求头条吗?”

  • 微信握着很多公司“整条命”

相比腾讯更加注重财务回报的商业化投资策略,外界对阿里的投资策略有着更加激进铁血的印象,诟病阿里投资企业的目的倾向于追求控制权或直接并购。

但在张勇看来,收购是一种担当。如果没有这个担当,那只投钱就行了:“反正投五个一样的,其中有一个行就赚了”。

对于阿里来说,收购就是把赛马变成共同财产,不会一匹马跑得不行就换另一匹,也不是打麻将“飞苍蝇”一样,只是站在赢的人背后加一点钱,赚个外快。

针对马化腾“渠道都掌握在阿里那里,所以合作伙伴没有安全感”的说法,张勇表示“不跟腾讯合作的公司渠道都掌握在微信手里,现在不是半条命的问题,很多企业是整条命的问题。”

张勇认为随着商业发展,未来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阿里巴巴,新一代的腾讯。这不是容忍不容忍,或者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一种“必然”。因为靠扼杀是杀死不了创新的,这个世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还是多元化的。

也或许正是想明白了上面所说的“生态与错位”,让阿里出现了一个转变:2014年,腾讯切入电商的时候阿里曾经非常焦虑,而当2018年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外界眼里的阿里却变得淡定了许多。

“只要有名,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在张勇看来,企业活着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发展、为了创造。阿里的使命非常大,也非常具体,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无论阿里在发展的路上做什么判断取舍,都是依据这个使命。

而阿里的价值观里,有一个词叫做“谦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知道阿里巴巴不是任何一个个人造就的,“双11”做得再牛,都不是因为一个人,最终都是生态的力量。

而对于刚刚开始走上上市路的拼多多来说,黄峥眼里这家公司的使命则跟生态无关:“拼多多的使命是多实惠多乐趣,是让消费者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更快乐。”

他认为拼多多的价值观是“本分”,虽然他已经抛弃了拼多多曾经“社交电商”的定位,但依然认为,希望通过社交手段促使消费者做更多的营销活动,就是拼多多这个商业公司的本分。

在《财经》采访黄峥时,传言中拼多多的估值还是150亿美元。黄峥对传言未置可否,只是在被问及为何不愿公布真实估值时说:如果别人都在说假话,你说了一句真话,其实真话和假话是一样的:

我刚创业的时候去融资,公司状况很好,但我讲的真话投资人都觉得是假话。不管你报什么数字,他会按照行业标准给你打八折,甚至打五折。后来拼多多有了一点名气我去融资,搞笑的是,你讲假话,对方也觉得是真的。

就像小时候我爸买了一块真的表,别人都说是假表,后来我有钱了,我爸戴块假表,他们都说是真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而当传言中的估值从当初的150亿美元,到了今天的300亿美元,黄峥与拼多多依然“不予置评”。但不论估值的真假,拼多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

假货泛滥,受伤的是消费者;铁腕“打假”,商家利益受损又引爆了巨大不满。在如何“规范商品”、“符合监管”,怎样达成自身消费分级内的消费升级,以及如何把控营销触达的界限问题上,拼多多都仍然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