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罗振宇在业界的口碑怎么样?

诸葛老妖


应该算是毁誉参半吧!


实不相瞒,本人是罗振宇的长期用户,从2015年就开始一直看他的节目到现在(现在变成了音频),我也在他的得到APP上买过一些产品。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者,我的意见或许能给你一些参考吧,毕竟作为答主,跟罗振宇一样,都是在知识付费行业,算是同一个行业了。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罗振宇是一个商人,创业者。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警察的职责是除暴安民。对一个创业者或者老板来说,其职责就是经营好这家企业,对员工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罗振宇做得还不错,具体体现为在得到APP上,付费最多的节目已经超过5000万元,收入2000万、3000万的也很多。外界不清楚得到APP与老师们的分成比例是怎样的,但是鉴于这类产品的成本其实很低,所以得到APP应当是获得丰厚的回报。应当说,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他已经很成功了。


和最初几年在优酷的视频节目不同,由于受众还比较有限,粉丝群体还不是足够大,也不确定粉丝群体的忠诚度。所以这个时候,罗振宇都是用一周的节目,来推销一本书。那个时候的商业气息还不那么浓厚。但现在的得到APP的罗辑思维节目,就完全商业化了,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具体的产品来走,有时候为了推销一款产品,不惜花一周甚至两周时间来给读者“洗脑”。所以,相比视频节目期间,现在单单逻辑思维这个产品的质量,是大打折扣的。而且很多时候,有内容重复的地方,有可能是罗胖有点江郎才尽,也可能是推销产品使然。


就现在得到的付费内容看,对不同行业或者说兴趣的人来说,可能都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内容。里面既有历史、政治、经济、哲学,也有互联网、科技、商业和自然科学,门类还是比较多。当然,孔方兄也不清楚每个节目质量如何,但从购买的一两个节目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孔方兄一直认为,开卷有益,对现在的人来说,开卷不一定非要指看书,听一些长知识的音频节目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开卷”。相比听音乐、听一些有声小说、相声或者刷小视频,我更愿意听一些有实际价值的知识类的音频。


罗胖作为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和贩卖电脑、电视机、冰棍的商人,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过,知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成果,这样的贩卖者,可以更多一些。


当然,说完罗胖对社会积极的一面,也说一说我不太喜欢他的一面。一是,他喜欢造概念,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非要提一个听起来很时髦的概念,什么**效应、**法则,有很强的故弄玄虚的感觉,不够实在;二是,喜欢搞一些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他自己很难驾驭的东西,典型如他的跨年演讲,我听过一年的讲座,发现其实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大量的重复,并没有太多他自己独立的观点,整个演讲听下来,时间很长(4个小时),但你听完后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


总结一下,业界喜欢还是不喜欢,反正罗胖已经靠着知识付费创业成功。而且,如果要选择如何利用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我会选择他的服务——只不过,你需要很强的甄别能力,不要被他带走了,他太会洗脑造概念了,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去糟粕取精华。


你是怎么看罗胖的?欢迎在评论区与孔方兄讨论。


孔方财经


不知道口碑如何,但有一点我相信,一个人只有在合适的时候读到适合自己的书,并且是反复阅读原著,才能真正有点滴收获。没有经过自身的推敲和演绎的知识逻辑,都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学习问题诊疗—陶勇


在哪个地方看到的,大致意思是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造成恐慌,让人觉得觉得自己浅薄且无一技之长。并不是说不需要读书,不需要培养技能,而是我不读书不培养技能本可以没心没肺过得很快乐,但现在就显得不合群了。

一是大家确实恐慌了。

二是到了担当家庭责任的年纪了,为了家庭和职业发展确实需要提高自己。

付费,得到,就是赚到。


浓眉大脸


罗胖传播知识並靠此赚钱无可厚非,知识创造价值打造新行业对社会和提升用户素质有巨大贡献也必须承认。但您千万不要盲目崇拜、要求过高,因为他分享的所有知识都是别人的,千万不要将他视为思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