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最近,在《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發了我區開展教師雙向輪崗交流,開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的報道,同時也被人民網、搜狐網等眾多網絡媒體轉載,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今天,小編專門找到了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了解,咱密雲的城鄉優質均衡教育是如何開展的!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教師幹部輪崗交流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這項措施在各地推進遇到了重重阻力。北京市密雲區從2005年啟動城鄉教師雙向輪崗交流實驗,至今全區已有2730名教師參與輪崗交流,人數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的63%。

密雲區教委主任楊華利說:“13年堅持做一件事,讓密雲區幹部教師輪崗交流實現了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全覆蓋、所有學科全覆蓋、所有校級幹部全覆蓋。”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如何做到“下得去”?問題一線找 政策區級統

不老屯中學位於密雲庫北深山區,是一所小規模的初級中學。目前,該校48名教職工中,有過交流經歷的有27名,佔總數的56.2%。而在一線教師中,輪崗教師的比例更是達到了86.6%。“看看我們這所深山校的講臺,就能真切感受到如今密雲幹部教師輪崗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老屯中學校長李子臣說。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密雲第六中學化學廉京平老師在不老屯中學交流工作照

然而,如果把時針撥回到2005年,密雲區的教育生態,尤其是教師隊伍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那時候,密雲各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密雲區教委人事科科長張冠軍說,“學生是縣城學校‘容不下’,鄉村學校‘裝不滿’;教師是縣城學校‘出不去’,鄉村學校‘留不住’,老百姓反應強烈。”

正是在2005年,根據區政府的要求,密雲區教委啟動了城鄉教師雙向交流實驗。當年,30名城區教師被安排下鄉交流,50名農村校教師被選送進城區學校學習。

“相對農村學校對優秀教師的需求量,三五十人規模的交流遠遠不能解渴。”楊華利說,“就在首屆教師雙向輪崗交流一年即將期滿的時候,國家義務教育法的修訂給密雲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006年6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其中第四章第32條明確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加強對薄弱校的建設”。“這是國家第一次將‘校長、教師流動’用如此鄭重的方式提出來。”楊華利說。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密雲當即成立了由區教工委和教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教師崗位交流工作領導小組,從2006年開始,將幹部教師全員輪崗交流作為一項區級政策正式實施。

輪崗,而且是全員輪崗,能不能推行下去?面對到一線走訪的教委幹部,校長、教師和家長表達了各種不同的擔心:輪崗交流會不會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交流來的教師能把孩子教好嗎,幹部教師參與崗位交流的積極性從哪兒來……

回憶起當初做幹部教師工作時的情景,張冠軍現在依然覺得嘴唇發乾。他說,大家都在觀望教委的態度,我們當時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提高認識求“同”,摸清底數求“實”,指定意見求“準”。

輪崗交流領導小組成員那段時間幾乎都泡在學校裡聽取大家的意見。情況在一線瞭解,資料在一線提取,數據在一線核實,民意在一線掌握,及時發現問題,為制定崗位交流政策提供依據。

最後劃定符合各類交流形式的人員範圍和條件細緻到什麼程度?“不光是交流學校實際需求,教師家庭實際情況,就是派到一個教研組裡的教師脾氣合不合都考慮了。”張冠軍說,“我們的方針,就是哪裡有問題,政策、資源就投入到哪裡,力爭讓每個參與輪崗交流的幹部教師都能感受到教委對這項工作的堅定支持。”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怎樣解決“上得來”?交流補短板 輪崗促發展

在輪崗交流開展之前,密雲區東邵渠鎮中心小學只有一名年輕的地理教師。由於缺乏教研組集體備課教研的氛圍,這名教師專業成長緩慢。通過崗位交流,這名教師到城區育英學校密雲分校工作了3年,業務成長很快,交流期滿回校後不久就被評為密雲區青年骨幹教師,如今已經擔起了學校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的工作。

不老屯中學校長李子臣說:“全員輪崗交流使學校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如今,學校不光國家課程教學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課外課程也從無到有,達到20多門。這些年學校的普高升學率由過去的40%提升到了70%,近四成畢業生都能進入優質高中學習。”

張冠軍說:“幹部教師崗位交流方案由教委統一制定,要綜合考慮全區中小學的整體規劃和要求,並結合學科結構、教學需求、骨幹比例等情況,目標就是科學配置師資,通過交流補齊農村學校教育管理滯後、教學基礎薄弱的短板。”

城區優質校會不會在教師輪崗交流中出現質量下滑,一度是密雲很多家長的擔憂。密雲三中校長王立敏告訴記者,自2006年實施以來,三中共派出交流教師56人,接收交流教師109人次。10多年來,三中的教學成績,不僅沒有退步,反而逐年攀升,不僅為高一級學府輸送了更多的優質畢業生,也為鄉村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幹教師。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密雲三中“課本劇”展演

交流來的教師,剛到密雲三中是有壓力的。為了解除輪崗教師的顧慮,當輪崗教師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難時,學校會傾盡全力給予幫助。為了輪崗教師姬國麗的一節公開課,密雲三中全英語組的人都來出謀劃策,公開課得到專家一致好評。

“輪崗交流本身不是目的,通過交流促進整個密雲教育的均衡發展才是目標。”張冠軍說,“在區輪崗交流的制度設計中,促發展有著明確的制度安排。”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在學校層面,密雲教委要求立足於改善,實施“互補性”交流。幾年來,教委結合不同學校發展實際,針對各中小學校相對薄弱的學科,選派交流教師進行“補強”。

而對輪崗教師個人,教委則立足於鍛鍊,力推“培養性”交流。從鄉村交流到城內的教師,區教委要求接收學校按2/3工作量安排工作任務,另外1/3工作量安排鍛鍊學習。同時,接收學校要為每位交流教師安排一名師德良好、理論基礎紮實、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做指導教師,幫助鄉村教師快速成長。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怎麼才能“輪得好”?從均衡入手 促教育提質

從城區的密雲五中交流到50公里外的北莊中學,工作已經進入第10個年頭的梁帥還是遇到了新問題。

“到了這裡才發現教學只是山區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山裡孩子的家長對孩子學習基本使不上勁兒,學生裡還有不少留守兒童,我們不光要當老師,還要當家長。”梁帥說。一名孩子作業本經常有油斑。梁帥家訪時發現,原來這名孩子家裡只有一張桌子,既是家裡的飯桌,也是孩子的課桌。她就跟學校商量,把一套閒置的桌椅送到了孩子家裡。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蒙娜麗莎》是誰畫的?”剛交流到古北口小學的美術教師李海龍在六年級班上提了一個問題。出乎他的意料,全班學生只有一兩個孩子小聲回答“達·芬奇”。真正進班教課,李海龍發現,自己在城裡駕輕就熟的那套教法根本行不通。“雖然山裡孩子喜歡畫畫,但技法弱,相關的文化知識更是薄弱。”他說,“我只能想辦法根據學生年級,從低到高,一步步從線條、形狀到立體、人物,重新設計課程慢慢教,孩子們非常喜歡。現在我已經和手工課、科學課的老師合作開了綜合課程,鼓勵學生結合本土長城文化,創作心中的長城。讓山裡的孩子們也能體會什麼叫自主探究,什麼叫小組合作。”

2730名教師輪崗13年,密雲收穫了什麼?

教師李海龍在課堂上授課

“輪崗讓教師接觸不同的學生,交流讓教師應對陌生的問題。”楊華利說,“這些在輪崗中新生的優質教育正是我們期待的教育質量新生成。”

為了保障輪崗交流取得實效,密雲建立了動態督導評價機制。教師崗位交流工作領導小組採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的方式對交流工作進行督導。學年末,由教委根據統一評價標準及教育教學評價細則,對接收學校的管理工作和交流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考核。同時,工作組強化激勵。同等條件下,交流教師優先參加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優先參加評優、評先活動。

新均衡帶來了穩步提升的新優質。記者從密雲區的教育統計表上看到,近年來,密雲這個遠郊區中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均保持在100%,與2006年相比,2016年全區中考優秀率和及格率分別提高40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而在教育部對北京市進行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級督導驗收中,密雲區獲得了全市排名第一的98分。

密雲區委教工委書記張文亮說:“幹部教師崗位交流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門一次刀口向內的改革。難處當然有,但這些難處如果我們不面對,就會成為老百姓的痛處。這13年,密雲教育人就是認準了這個理,上下一心堅持幹,從均衡入手,在質量收穫,走通了這條均衡促優質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