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韓信胯下之辱是忍耐還是無奈?

那麼韓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一個什麼樣的出身呢?

韓信胯下之辱是忍耐還是無奈?

《史記》為韓信作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列傳一開頭就說,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這些話告訴我們這樣一些信息:第一,韓信曾經是布衣。什麼叫布衣呢?就是沒有官職的人——有官職的人可以穿錦,而沒有官職的人只能穿布。但是請大家注意,這布可不是現在的純棉,因為那個時候咱們中國還沒有棉花,這個布是麻布。第二,韓信沒有錢。貧,古代的貧是沒有錢財的意思;窮,是沒有官職的意思——在上古的時候,“貧”、“窮”兩個字是兩個概念。我們現在看到,韓信是既沒有錢也沒有官職,所以可以說他是貧窮。第三個信息告訴我們,韓信好帶刀劍。那麼他是帶刀還是帶劍呢?我的結論是:韓信帶的是劍。為什麼呢?因為古漢語為了好聽,往往要用兩個字,而第一個字又往往是虛指的。比方說緩急,沒有緩,只有急;所以“刀劍”,我認為沒有“刀”只有“劍”。而且在後面司馬遷還寫道,項梁項羽起義以後,韓信“仗劍從之”——拎著一把劍就參軍了,可見韓信平時是帶劍的。這個信息又告訴我們什麼呢?告訴我們韓信有貴族身份。因為在那個時候,只有有貴族身份的人才有資格帶劍——當時冶金技術並不高,鑄一把好劍很不容易。我們去看一些古代文獻或者看一些古代故事,往往說一把寶劍鑄不出來之後,非得有一個人跳到爐子裡面去,才能鑄出來一把好劍,所以劍是很高貴的。我們看武俠小說,裡面大俠大多用劍,你看有沒有一個大俠用斧頭或是用兩把鐵錘的?那不成體統。只有一身長衫,手上拿一卷書,這兒佩一把高貴的劍,才顯得風流瀟灑。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韓信可能是個破落貴族。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破落貴族,韓信的少年時代是怎樣度過的?他又有一些什麼遭遇呢?

司馬遷告訴我們,韓信這個人有著貴族身份,還有一把劍——我猜測這劍可能是祖傳的,韓信他肯定買不起——卻既沒有什麼德行又沒有什麼本事,史書上的說法叫做“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說韓信他沒有什麼良好的社會表現,因此地方上招募低級公務員——叫“吏”——的時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後又說,韓信不能“治生商賈”。什麼叫商賈呢?商就是流動著販賣商品的人,賈就是開一個店鋪有固定地址賣東西的人,這叫做“行商坐賈”。韓信他沒有這個本事,不會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賈,那他該怎麼吃飯呢?韓信是“從人寄食”,就是他只能到人家家裡去混飯吃、蹭飯吃,所以“人多厭之者”,就是當地的人都很討厭他。一個大男人,整天挎把劍,啥也幹不了,到處混飯吃,這樣一個人會討人喜歡嗎?

有一天他跑到河邊去釣魚。你想想他這種沒本事的人,我估計那魚大概也是釣不上來的。正好,河邊有幾個洗絮的老大娘,叫做漂母——那個時候絲綿的棉絮要到河裡面洗一洗。這些漂母每天來洗絮的時候都自己帶飯,其中有一個一看韓信沒飯吃,可憐他,就把自己帶的飯分給他吃,每天去洗絮就每天分飯給韓信吃。有一天她漂絮的工作做完,就跟韓信說,明天我就不來了,以後吃飯的問題你自己想辦法吧。韓信說,謝謝大娘,將來我一定厚報您。漂母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還說什麼厚報?我不過是同情你罷了,你還說這種大話?

所以,此時的韓信是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因為他不討人喜歡,大家就都瞧不起他,瞧不起他就有人會來羞辱他。

胯下之辱

很多人讀過史記,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據說:韓信少年的時候,經常挎著寶劍在界面上溜達。有個惡少藉機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後來韓信受到劉邦的重用,幫助劉邦一統了天下,韓信因為功勞大,被封到齊國做國王。不久,劉邦考慮到被項羽殺死的楚懷王無後,就讓韓信做楚王。一聽說韓信要做楚王,楚國人早就樂開了花,就是那個當年在河邊釣魚的窮小子,就是那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小人,就是那個曾經從別人褲襠裡鑽過去的窮小子,如今居然當上了楚王,看來楚國要有一片新的景象了。當年羞辱韓信的小子早已嚇傻了,不過他又沒有地方逃脫,因為處處都有韓信的眼線,大家都知道楚王肯定會那這小子祭刀,這小子也經常魂不守舍的,不知道韓信該如何處置自己。

楚王回來了,當一列列隊伍整齊有序的走過來,當一排排的戰車行駛過來的時候,當上楚王的韓信威風極了。韓信到了淮陰,辦了三件事: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 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中尉就是當時楚國的公安部長,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真正的英雄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匹夫見辱,拔劍而起”,就是說那些普通人、小人物,受到一點侮辱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拔刀子或者掏拳頭。我說這個不算勇敢,這叫什麼?這叫魯莽,這叫盲動,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真正的大勇敢是什麼呢?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韓信就是這樣的大人物。

那麼韓信為什麼不殺羞辱自己的市井無賴,反而封他官呢?

其一,韓信對這小子一直耿耿於懷,別人見了韓信都叫他胯夫,意思是鑽褲襠的小子。但是殺之無名,此時韓信是楚國的王,殺一個平頭百姓,這關係不對等呀,會讓好多人認為韓信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不殺這個人,反而會給自己加分。這小子自以為必死無疑,此時會感激涕零,到處會傳播韓信的好處。

其二,殺了市井無賴,會讓普天下的人都同情無賴,因為中國人本就有同情弱者的習慣。不殺這個市井,會讓楚國人都會感念楚王的恩澤,那是一個以德報怨的人,從此大家都不會再說韓信的壞話。

其三,不殺韓信,反而重賞對自己有著侮辱的人,這讓人們無不為韓信鼓掌,這是一個大肚量的人,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總之,韓信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也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韓信說項羽有婦人之仁,其實韓信有時也如此。正因為如此,好多人才為韓信叫屈,唐朝李紳說: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