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止學》:小智惟謀,大智知止,讓曾國藩李嘉誠畢生踐行!

《止學》乃人生行為之約束,忽略此學,智者必有一失。

——曾國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為知人生之成局!

——李嘉誠

《止學》:小智惟謀,大智知止,讓曾國藩李嘉誠畢生踐行!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止學》,讓曾國藩李嘉誠都讚譽有加,並精心研究。《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他門下弟子大名鼎鼎的很多,如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勳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等,所以他對於開創唐代文化思想來說可謂功績卓絕,《止學》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

一般謀略書都是告訴人們要想成功應該去做什麼,而《止學》卻告訴人們要想成功應該不去做什麼。當進則進,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也是眾人推崇的;而當止則止,就很少有人真能踐行了。人們對“止”輕視無知,無限誇大“進”的作用,終將引發種種禍患。

《止學》將傳統文化中關於“止”的精髓集於寥寥千餘言內,道出了“止”是 “進”的必要補充,他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進”,解決了人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成敗大惑,極具實用價值,堪稱一部奇書。

我們採擷部分,看看“止”從何來:

(一)止才智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釋義:很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夠智慧,智慧的人要做到不顯山露水,地位尊貴其實很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去做的,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要止,小智的人不斷的求謀,智總有用竭的時候,但道卻無盡廣博。

(二)止利益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釋義:眾人都能看到的利就不是利了,眾人都覺得有損害,那可能卻是利,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好利卻不誠信,所以小人為利所控,君子就不會。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釋義:利是無窮無盡的,生命卻有終結的時候,盡力去做就好了。利益不能獨佔,運氣有好有壞,時時懷敬畏之心來警醒自己。

《止學》:小智惟謀,大智知止,讓曾國藩李嘉誠畢生踐行!

(三)止言語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釋義:樸素無華的物品容易保存下來,精緻華美的卻容易被損壞。拙於言辭真意就不會那麼明顯,話語說盡就顯得鋒芒畢露了。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釋義:才識不如別人,不要輕易幫別人做判斷,勢力弱於別人,不要說別人忌諱的話,力量不如別人的,不要說好強的話。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釋義:為上的人不與人爭辯,爭辯會減少他的威嚴,有智慧的人言語遲鈍,言語遲鈍讓敵手難以琢磨。有膽氣的不多話,話多會使行動猶豫。

(四)止情感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釋義:太重感情的人艱辛多,少情的人磨難少,不收斂自己的情感,命運不會太好。

(五)止困境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

釋義: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反而重視你,你看不起別人,別人也會鄙視你,禍害都是從心而發的,在困境中,苦中作樂,困境也就不成困境了。

《止學》:小智惟謀,大智知止,讓曾國藩李嘉誠畢生踐行!

(六)佳句賞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釋義:寬厚不足以討好所有人,嚴厲是很好的補充,恭敬對勸人改過是沒有幫助的,諍言卻可以教導他。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釋義:讓人信服的是德行與品格,人品有問題,才能會用在偏邪的地方,這樣做的人下場不會太好。

曾國藩自小就極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與成就,處處顯示“止”的印記,今人李嘉誠更是按照《止學》要義身體力行,將“知止”兩字高懸在辦公室的醒目之處,欲成大事者,《止學》不能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