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止学》:小智惟谋,大智知止,让曾国藩李嘉诚毕生践行!

《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

——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

——李嘉诚

《止学》:小智惟谋,大智知止,让曾国藩李嘉诚毕生践行!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止学》,让曾国藩李嘉诚都赞誉有加,并精心研究。《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他门下弟子大名鼎鼎的很多,如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等,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止学》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一般谋略书都是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去做什么,而《止学》却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不去做什么。当进则进,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也是众人推崇的;而当止则止,就很少有人真能践行了。人们对“止”轻视无知,无限夸大“进”的作用,终将引发种种祸患。

《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内,道出了“止”是 “进”的必要补充,他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进”,解决了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大惑,极具实用价值,堪称一部奇书。

我们采撷部分,看看“止”从何来:

(一)止才智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释义:很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够智慧,智慧的人要做到不显山露水,地位尊贵其实很危险,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去做的,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要止,小智的人不断的求谋,智总有用竭的时候,但道却无尽广博。

(二)止利益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释义:众人都能看到的利就不是利了,众人都觉得有损害,那可能却是利,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好利却不诚信,所以小人为利所控,君子就不会。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释义:利是无穷无尽的,生命却有终结的时候,尽力去做就好了。利益不能独占,运气有好有坏,时时怀敬畏之心来警醒自己。

《止学》:小智惟谋,大智知止,让曾国藩李嘉诚毕生践行!

(三)止言语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释义:朴素无华的物品容易保存下来,精致华美的却容易被损坏。拙于言辞真意就不会那么明显,话语说尽就显得锋芒毕露了。

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释义:才识不如别人,不要轻易帮别人做判断,势力弱于别人,不要说别人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不要说好强的话。

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释义:为上的人不与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言语迟钝,言语迟钝让敌手难以琢磨。有胆气的不多话,话多会使行动犹豫。

(四)止情感

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释义:太重感情的人艰辛多,少情的人磨难少,不收敛自己的情感,命运不会太好。

(五)止困境

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

释义: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别人反而重视你,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鄙视你,祸害都是从心而发的,在困境中,苦中作乐,困境也就不成困境了。

《止学》:小智惟谋,大智知止,让曾国藩李嘉诚毕生践行!

(六)佳句赏

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释义:宽厚不足以讨好所有人,严厉是很好的补充,恭敬对劝人改过是没有帮助的,诤言却可以教导他。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释义:让人信服的是德行与品格,人品有问题,才能会用在偏邪的地方,这样做的人下场不会太好。

曾国藩自小就极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与成就,处处显示“止”的印记,今人李嘉诚更是按照《止学》要义身体力行,将“知止”两字高悬在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欲成大事者,《止学》不能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