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图中临风少年就是初唐诗人刘希夷塑像,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出自他的笔下。

这里是千年古刹风穴寺,中原四大寺院唯一不收门票的寺院。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寺为风穴寺,又称白云禅寺,位于少室山南麓,和少林寺南北相称。风穴寺是少林禅宗祖庭,历来有“文风穴、武少林”


​之说。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花为桃花,
​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如:“桃之夭妖,灼灼其华”,“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桃花乱落如红雨”,“小桃花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风穴寺历史悠久,

​寺院创建于东汉,至今1800多年,北魏时称香积寺,隋代为千峰寺,唐代名白云寺、七祖寺,俗称风穴寺。明代万历年间是鼎盛时期,拥有僧侣千余人,禅舍殿堂350间,它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并称“中原四大名刹”。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   风穴寺隐于深山,进入山门,翠柏夹道,溪水叮咚,蜿蜒曲折三里许,才见得寺院。寺院背靠三座山峰:正北紫霄峰,又名玉皇山;东边石楼峰,俗称石榴嘴;西边钵盂峰,俗称纱帽山;山门前左有龙山,右有黄虎山。这五座山峰,状如莲台,把风穴寺托在了莲台中央,风穴寺便有了“九龙朝风穴,连台建古刹”的美誉。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清代进士任枫在《游风穴寺》中写道,“入山方见寺,隔屋已闻泉”。风穴寺有泉三眼:一眼为伏流,在寺内观音阁后方,水从石壁中喷出,称为龙泉,涝不增,旱不减,恒温20摄氏度,常年饮用;一眼为大慈泉,泉水平日清冽,若暴雨将至,则水变浑浊;一眼为北峡,从后山而下,流经两峰间,水流跌入寺中,如珠似玉。三水在寺院的东侧汇入桃花涧,涧上称为“桃花岸”。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唐寅的一首《桃花庵》

​更是把他的潇洒写进桃花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后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使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一寺越千年,一花一世界。​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盛唐诗人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描述的景致更为幽深,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练句典范。古香积寺就是风穴寺。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  唐代汝州诗人刘希夷,同诸多诗友常住风穴寺,与高僧谈诗论文。唐代韦绚记载了作为太子宾客的刘禹锡在白帝城(今四川奉节)的谈话,书名为《刘宾客嘉话录》。书中提到,刘禹锡曾任汝州太守,他说刘希夷死在了舅舅宋之问的手里。刘希夷诗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非常喜欢这两句诗,“知其未示人,恳乞”,但刘希夷不给。宋之问非常生气,派人用土袋将刘希夷“压杀之”。年仅30岁的刘希夷死后葬在了风穴山麓,墓地被后人圈建成为夷园。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  进风穴寺山门不到一里,就是小巧精致的夷园,墓冢碧草青青,墓园干干净净,是一个幽静的所在。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桃花笑春风,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卸掉尘世的浮躁,静静聆听心灵的声音。人生如此短暂,转瞬即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劝君莫惜金缕衣,好好对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珍惜曾经共同过的努力和奋斗,珍惜生命中每一次泪水和笑声。

桃花笑春风  云深听禅音——当桃花遇上寺院……​一念风生、一念水起;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趁着大好春光、桃花盛开,共赴古寺一场花开的盛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