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焦點|新疆推進“荒漠綠化”、無灌溉造林,讓荒坡變“金山”

焦點|新疆推進“荒漠綠化”、無灌溉造林,讓荒坡變“金山”

新疆推進“荒漠綠化”、無灌溉造林

讓荒坡變“金山”

今年,新疆阿克蘇地區 在柯柯牙綠化工程、阿克蘇河和渭幹河生態治理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啟動了空臺裡克百萬畝荒漠綠化工程,計劃2020年全面完成。而在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實施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工程,形成了“荒坡造林+林下種養殖”的綠色生態屏障,讓昔日的荒坡變成了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金山。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新疆的經驗值得咱們大家學習。

記者來到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旱卡子灘鄉加爾蘇瓦提村,這裡有815畝的荒坡林。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無灌溉造林技術的應用讓上萬棵白榆、沙棘、胡楊樹枝繁葉茂,給荒坡披上了綠裝。

村民口中這項“無灌溉造林技術”的發明者陳興雲介紹,這項技術共分為集水區、樹根伸展區、儲水區。集水區將收集到的降水,通過中部樹根伸展區滲透到下部的儲水區,最大儲水量可達10千克,並在集水區表面覆蓋薄膜,減少蒸發量,提高水的利用率。

陳興雲:

“不需要人工補給水分,全靠自然。它下面有個積水袋,上面把水積上以後下面儲藏上,雨水少的狀況下這個樹的根它吸收那個袋中的水。冬季的降雪,春季的降雨就足夠維持它生長的。”

焦点|新疆推进“荒漠绿化”、无灌溉造林,让荒坡变“金山”

今年,新疆瑪納斯縣在旱卡子灘鄉、塔西河鄉、北五岔鎮荒坡荒漠造林1000多畝,全部使用了無灌溉造林技術,樹木成活率達到95%。荒山河谷披綠衣,優美的生態環境反哺當地百姓,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現在,發展綠色產業已經成為了塔西河鄉紅沙灣村牧民周海全的致富路。

牧民周海全:

“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我們種植林下食用菌,還有散養的土雞,這兩年在這個林下的收入一年可能在十幾、二十萬左右。”

今年,瑪納斯縣把低效林改造成為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的林果、養殖基地,讓荒坡披綠工成為農牧民的“綠色銀行”。

目前,已完成荒坡披綠8000畝,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工程人工造林1萬畝,瑪納斯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9%。

焦点|新疆推进“荒漠绿化”、无灌溉造林,让荒坡变“金山”

瑪納斯縣林業局總工程師李繼祥:

“我們瑪納斯縣按照“三區、兩廊”的佈局,大力開展生態綠化和植樹造林,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拉動當地的旅遊業,為農牧民脫貧致富也拓寬了渠道。”

與瑪納斯的荒坡相比,阿克蘇空臺裡克的四周荒漠化更為嚴重。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讓種植農作物成了難上加難的事情。

為改善這一區域生態環境,減少風沙災害,今年阿克蘇空臺裡克人工造林33000多畝,植樹500多萬棵,力爭用三年時間,再打造一個百萬畝的生態林。

阿克蘇市柳源農場片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竇寶輝:

“這些樹種下去了之後,我們跟我們轄區的這些承包戶簽訂了責任書,更好地管理。這個春季林帶把我們轄區的環境面貌改善好,目前的成活率可能到90%左右。”

焦点|新疆推进“荒漠绿化”、无灌溉造林,让荒坡变“金山”

來自甘肅的劉富剛,在這裡種地已經22年了,每年都會自掏腰包,花1萬多塊錢購買樹苗植樹。由於灌溉用水和管理跟不上,加上土地鹽鹼、沙化嚴重,種下的樹苗存活得很少。今年,在政策、資金、技術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管理,地裡的樹苗成活率已達到了95%。

劉富剛:

“自從樹栽上以後,我們及時澆水、除草、還有打藥,積極配合,管護好樹,確保樹的成活率。”

焦点|新疆推进“荒漠绿化”、无灌溉造林,让荒坡变“金山”

地委書記竇萬貴告訴記者,阿克蘇市空臺裡克百萬畝荒漠綠化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改善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營造林網降低風沙災害,從根本上改善阿克蘇的生態環境。

地委書記竇萬貴:

“空臺裡克這個區域也是阿克蘇風沙的來源之一,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這個百萬畝治理,採取封育、造林等一切方式與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全民參與的這種形式,再打造一個百萬畝的生態建設來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相結合,徹底改變阿克蘇生態環境的惡劣的情況,讓阿克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焦点|新疆推进“荒漠绿化”、无灌溉造林,让荒坡变“金山”

記者:吳卓勝、肖春、張鴻海

瓦力斯江、王發利、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